书城休闲钓鱼技巧大全
14734700000017

第17章 鱼饵(6)

9.猪羊肝

猪羊肝是钓甲鱼的上等钓饵,许多老钓手都知道这一秘密。那么为什么甲鱼爱吃猪羊肝呢?这是因为猪、羊的肝脏,血腥味大,甲鱼嗅觉灵敏,用这些肝脏装钩,投入水中之后,甲鱼会很快发现目标,所以用猪羊肝钓甲鱼,上鱼特别快。这里有个前提,就是池塘里要有甲鱼。有个别钓友事前未作调查,就想下钩钓甲鱼,那后果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甲鱼的食性也很杂,也可以说它什么都吃,饲养甲鱼者,还喂它一些瓜菜、窝窝头什么的。当然,它还是对肉食性的饵料感兴趣。

用猪羊肝钓甲鱼时,有时还能顺带将鲶鱼、黑鱼、黄颡等肉食性的鱼钓上来。

10.虾饵

以虾为饵,这是许多老钓手的绝活。的确,虾以它特有的虾香味,深受各种鱼的喜爱。不论以何种方式用虾作钓饵,均可称得上是上等佳饵。

商品袋装钓饵中的磷虾粉,堪称极品,当然,价格也高得令人咋舌。它散发一种纯正的虾香,差不多可以掺入到各种饵料中使用,而且效果甚好。

还有一种虾头粉,它与虾粉比较,相差甚远,当然价格也要便宜数十倍。这种虾头粉,除有一定的虾粉味之外,尚夹杂有鱼腥味,这就是廉价之所在。尽管它不完全是纯正的虾粉味,但用它掺入面食中,仍可钓上鲤鱼、鲫鱼等多种淡水鱼。

用活虾装钩效果甚好。根据所钓鱼的大小,选择相应小虾。装钩时,钩尖可从小虾胸部钩入,从虾尾钩出,微露钩尖,整个虾就随钩弯曲在钩条上。钩也可从虾的尾部先钩进,再从胸部穿出来,也要微露钩尖。整虾最适合钓体形较大的鲤鱼、鲶鱼、黑鱼等。

如果是钓鲫鱼、鲂鱼,可以选择较大的虾,剥去硬的虾皮,以虾仁为饵,效果尤佳。当然,虾仁不仅可钓鲂鱼、鲫鱼,钓其他各种淡水鱼亦可。有的钓友干脆到市上直接购买鲜虾仁和水发虾仁为饵。

这里再介绍一种鲜虾酱为饵的方法。买价格较便宜的大个淡水龙虾,剥去硬皮,扯去大腿及头尾硬质部位,或用家庭多用途切菜机打成虾酱,之后再捡去硬皮,即可掺入钓饵中垂钓。这种鲜龙虾酱,虾味浓,掺兑省事,用它钓鲤鱼、鲫鱼等底层鱼效果颇佳。

制作时,一次做500~1000克,打成酱后,分别装进小塑料袋,放进冰箱冷冻室冰成硬块。以后出钓时视需要带几包备用。

还可用虾蛄(亦称螳螂虾和俗称“皮皮虾”)作酱制法如前面介绍制作龙虾酱一样。只是虾蛄酱带海鱼腥味,它是钓食肉性鱼类的好钓饵,如在钓鲶鱼、黑鱼、黄颡的饵料中添入虾蛄酱,效果甚佳。

11.螺蚌肉

螺蛳和蚌壳肉,是众多肉食性鱼类的好钓饵。

鲶鱼、黑鱼、黄颡、甲鱼和青鱼等,均喜食螺蚌肉。这些东西在水边可谓俯拾即得,钓手也不必早做准备。

螺蛳取肉甚易,将螺壳击破即可。取蚌肉稍为费事,砸壳取肉不易,因蚌壳坚硬,最好用刀将蚌劈开,取肉方便。螺蚌均有肠肚,它散碎不好装钩,应选择螺蚌肉装钩。如蚌肉太大,可用剪刀剪成条状装钩。

用这些东西做钓饵,省事、省钱,效果不错。当然,如果没有那些肉食性的鱼,只会招来小杂鱼捣乱。

用昆虫及各种肉食性的东西做钓饵,还有许多,这里仅提出钓友们经常使用的几种。使用这些东西做钓饵,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要注意卫生与安全。

先说安全,有些能当钓饵的虫子,看来平常,可它们在紧急时,还会咬人,如蝼蛄、蚱蜢等,它们的口中均有利钳,夹一下手指也够痛的。许多虫子看来老实,急了也要挣扎一阵,或咬或抓,或排放毒液。所以捉这些东西,一定要有思想准备,并要学一些对付它们的办法。如抓蝼蛄、油葫芦等口带利钳的虫子时,手指不要往它口边送,抓蝗虫、蚱蜢等,它们的腿会弹踢,口中还会吐绿水等,有些虽不致伤人,但它蹦跳时也会被吓一跳。

还有些带毒的昆虫,一定要小心,不要被伤着,如有名的“洋辣子”,身上有毒毛刺,沾上手背,又痛又痒,还会红肿发烧。所以在抓不认识的小生物时,小心为好,实在要抓,可用钳子夹。

还有些东西,钓手们非常熟悉,甚至经千百次接触,例如蚯蚓等,若手上沾上它们的卵,还有其他细菌,再带入口中,就可能种下祸根。还有如摆弄蛆虫、蟑螂等,也易引起细菌感染,所以一定要十分警惕。当然,也不必谈虎色变,该抓的还要抓,只不过小心罢了。

12.万能钓饵

蚯蚓、红虫、蛆,是常用的荤饵。杂食性、肉食鱼都爱吃,故有“万能钓饵”之称。

(1)蚯蚓

俗称曲螭环节动物门,寡毛纲。体圆筒形,两端稍尖,有环节,节上大都有刚毛,多生长在潮湿、腐殖质多的土壤中。蚯蚓的种类很多,我国有560多种。多数较短小,长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有红、褐、紫、绿、白色或几种色相间,其中钓鱼常用的蚯蚓,以肉质厚、蛋白质含量高的红蚯蚓为佳。用蚯蚓做钓饵,除鲢鱼、鳙鱼外,几乎所有的草食性、杂食性、肉食性鱼类都能钓到,淡水钓、海水钓均相宜,所以有“万能钓饵”之称。钓鱼使用的蚯蚓,按其身体颜色,可分为红、青两大类。青蚯蚓个体比较大,而且有一股腥臭味,一般用来钓取无鳞鱼,如鲶鱼、鳝鱼、鳗鱼、黄颡和鳖等;红蚯蚓钓有鳞鱼最好,如鲤鱼、青鱼、鲫鱼、鳊鱼、鲂鱼、虹鳟、罗非鱼等。

钓鲫鱼用的蚯蚓,以2~3毫米粗的小蚯蚓为佳,过粗鱼一口吞不进,不爱上钩。颜色越是鲜红越好。红紫色、红褐色或略带黄色都差。钓鲤鱼和其他大、中型鱼,可选用粗大的紫红色蚯蚓。

野生的蚯蚓,可以在菜园、阴沟旁、污水沟渠的湿土里挖掘。一次挖二三百条,放在旧花盆里,加点土和菜叶、米汤喂养,随用随取。也可自己饲养,一次可引种二三百条,利用花坛或旧木箱、废铅桶,内放土,常喂些烂菜叶、剩粥、米汤,保持一定温度,上面用些稻草覆盖,两三个月后,繁殖的小蚯蚓就可使用。

使用蚯蚓,钓不同的鱼,有不同的装钩方法。钓小鲫鱼、小鳊鱼,选细小的红蚯蚓,截成一小段,装在钩头尖上,俗称“顶尖钩”;钓大的鲫鱼、鲤鱼,选中等粗的红蚯蚓,从头部或背部穿钩,露出尾节,使其能在水中蠕动,诱鱼上钩;钓取个体大的鲶鱼、乌鳢,选用粗大的青蚯蚓,使用大号钩,并列穿三四条,目标更显著。

(2)红虫

双翅目摇蚊的幼虫,体蠕形,红色。雌蚊产卵水面,孵化2~7天成幼虫,在水面浮游3~6天下沉底栖,在水底生活数月至一年。目前北方的一些城市如天津,已进行人工养殖,作商品性钓鱼活饵。京、津各钓具商店冬春季都有出售。

红虫是北方冬季凿冰垂钓的主要钓饵。每年12月中旬以后,我国黄河以北地区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封冻。这时栖息在水层下的鲫鱼、鲤鱼很少活动。当钓者凿开冰层,露出水面后,充足的氧气和水相接触,惊动了水下的鱼类,它们开始游到凿开冰窟窿的地方活动。此时若用面食、蚯蚓为饵,它们很少问津,只有红虫才咬钩,钓上来的多数是鲫鱼、鲤鱼和鲂鱼、鳊鱼。每年10月至封冻,水已很凉,这时到投喂颗粒鱼饲料的池塘钓放养的鲤鱼和草鱼,在使用颗粒饲料钓饵鱼已不爱吃的情况下,上钩的鱼寥寥无几,换用红虫施钓,竟能收到奇效。所以,红虫又是春秋天寒水凉池钓鲤鱼、草鱼的最佳钓饵。

红虫装钩,钓小鳊鱼,可以单虫穿在钩子上;钓个体较大的鲫鱼和鲤鱼,可以用红色棉线,将多条虫捆成一束,扎在钩子上使用。

(3)蝇蛆

又称蛆,是双翅目舍蝇、金蝇、绿蝇等的幼虫。

色洁白,体长6~10毫米,生活在粪便及腐烂的有机物中。用蛆作钓饵,所钓的鱼较广,除鲢鱼、鳙鱼外,几乎所有的淡水鱼都喜欢吃蛆饵,特别是鲤鱼和鲫鱼,更喜食蛆。南方钓者用蛆作钓饵很普遍。北方钓者过去很少用蛆作钓饵。近年来,城市郊区不少养鱼塘开放卖票,有偿垂钓。不少鱼塘用人畜粪肥水养鱼,池塘水质肥沃,浮游生物、底栖动物繁多,加以每天去钓鱼的人多,鱼被钓精了,轻易不咬钩,十分难钓。有的钓者在使用别的饵食只鱼无获的情况下,改用蛆饵试探,有时竟取得意外成功。在肥水养鱼的池塘里,用蛆饵钓鲤鱼效果特别显著,除因蛆本身具有身体柔软、颜色洁白、蛋白质含量高,鱼儿爱吃的条件外,成功的要诀:不是架了鱼竿等鱼上钩,而是沿池察看,发现鲤鱼汛沫,找鱼下钩。这是因为,打了窝子用蛆饵等鱼,还未待鲤鱼发现,饵已被小鱼叼光。所以,有经验的老钓手,用蛆饵时,先打多处窝子不下钩,逐个察看,哪个窝子有明显的鲤鱼汛沫,再把蛆饵递到窝子里,十拿九稳不会落空。

蛆饵自己培育也很方便。可用一个旧饭盒或旧铝锅作容器,内放些禽畜肉或内脏,不加盖,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招蝇生蛆。苍蝇产卵后,将容具移到温度较高的背光处,夏季5~7天,即可孵化为蛆。再将蛆放到广口瓶里,将锯末、面粉用水打湿,继续喂几天,即可使用。

蛆饵装钩,需要比较精细的技巧。个体较小的蛆,用条细的小钩,手捏蛆尾,钩尖从蛆的尾部刺入,顺着蛆体卷曲的方向,慢慢将钩推进,从口穿出,露出一点钩尖。但要注意,不能刺偏,以防蛆的体液溢出。这种装钩方法,优点是装钩快,换饵方便,缺点是体液仍然很容易溢出,钓很短时间,就要换饵。另一种装法,是将蛆饵头部挂在钩子上,蛆体大部外露,一只钩子挂3~4只蛆,叫做“点挂法”,用来钓个体比较大的鲤鱼,效果颇佳。还有一种挂法,更为方便。即用一根白色的棉线,把3~5条蛆从头部捆成一束,扎紧打个结,线的两头留出7~8厘米,然后拴到钩的倒刺下方,剪去线头即成。用这种装钩方法,钓鱼前一次可拴十几束,装在盒子里,随时换饵十分方便。

13.池塘钓最有效的荤饵

近几年来,北京地区许多公园人工湖、乡村池塘养鱼场,公开卖票,有偿垂钓。这些渔场,因为投喂的饲料不同,用任何一种粮食类混合加工制成的糟食、面饵,都很难钓到鱼。而且还会常遇到由于某种原因鱼的胃口变了不咬钩,而束手无策。后来人们发现,夏季到养鱼池塘钓鱼,不论其投喂什么饲料,用蟋蟀、蝗虫、蚂蚱等昆虫作钓饵,鲤鱼、草鱼都上钩。所以,从90年代开始,这些昆虫就成了在养鱼池塘钓取草鱼、鲤鱼走红的荤饵了。下面将几种池塘钓最实用的荤饵分别作些介绍:

(1)蝗虫、蝈蝈、蟋蟀

蟋蟀不做穴,夏秋季在杂草、砖瓦下,用碗口大的小圆形扣网就可捕到。捉到的蟋蟀,不能用竹篾编的笼饲养,它会咬断篾条跑掉。可将它放在钻有小孔的塑料瓶里或用铁质窗纱编制的笼里饲养。蝗虫、蝈蝈,夏秋季在竹园、农作物和草丛中,用小扣网就可捕捉。最好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效果好。因为早晨它们的翅膀被晨露打湿,飞不掉,跳不快,很容易捉到。待太阳升高,它们的翅膀上露水已干,能展翅飞翔,捕捉就不太容易了。捉到这些昆虫,可放在铁质窗纱制的小笼里,常投些青菜叶喂养,垂钓时将笼带到塘边,随用随取。

用蝗虫、蝈蝈、蟋蟀为钓饵,也适合于河川、湖泊、水库等天然水域,垂钓鲫鱼、鲤鱼和草鱼以及其他杂食性的大、中型鱼类。

用这些昆虫装钩时,蝗虫、蟋蟀要摘除带锯齿的小腿,将钩从头与躯体的连接部位刺入,钩尖埋在腹部。个体较大的,每钩挂一只;个体小的,一只钩子可挂两三只。

(2)蝼蛄

体色黄褐,翅短,前翅覆盖腹部不到1/3。这种昆虫,住在有机腐质的土壤中,在菜园子里吃蔬菜的根,所以是农业的一大害虫。夏秋季在菜地和粮食作物地里,寻找地面有一小堆虚土的洞穴,迅速刨开就可捕到。在养鸡场的鸡粪堆下,数量更多。用蝼蛄夏季钓草鱼,效果十分显著。特别是在一些靠近农田的池塘,夏末秋初,常有草虫飞落水中,被浮游在水面的大草鱼捕食。草鱼吃惯了这种脂肪、氨基酸含量很高的荤饵,便对营养成分贫乏的草、菜不大理睬,而对像蝼蛄、蚱蜢、蝗虫这类昆虫反应十分强烈了。蝼蛄装钩,和蝗虫等相同。

(3)蛴螬

头橙黄色,体乳白色,体常弯曲成马蹄形。常居于土中,食大豆、麦、玉米的根和马铃薯的块根。夏秋季在菜园、农田里,只要把土扒开,就能捕到。在北京地区池塘钓鲤鱼,蛴螬是效率很高的活饵。在天然水域小杂鱼多的环境,用蛴螬钓鲤鱼,因它个头大,小鱼吞不进,可以维持较长时间,等大鱼上钩。

蛴螬身躯大,又柔软,要用较大的粗条钩。装钩的方法,有背挂和穿挂两种。个体较大的蛴螬,钩从背节穿过,露出钩尖,这样表面撕裂的面积小,体液不容易外溢;个体小些的,可用穿挂法,钩尖顺着它卷曲的方向,慢慢推进,钩尖藏在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