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应收票据的核算
一、应收票据的定义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在我国应收票据只是指“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其他的银行票据,支票、本票、汇票等,都是作为货币资金来核算的,而不作为应收应付票据。
商业汇票,按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如承兑人是银行的票据,则为银行承兑汇票;如承兑人为购货单位的票据,则为商业承兑汇票。商业汇票按是否带息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带息票据是指按票据上表明的利率,在票据票面金额上加上利息的票据,所以,到期承兑时,除支付票面金额外,还要支付利息;不带息票据是指票据到期时按面值支付,票据上无利息的票据。
二、应收票据的核算
(一)应收票据的分类
应收票据按一年期为界限来划分,可以分为短期应收票据和长期应收票据。按照是否计息来划分,可以分为带息票据和不带息票据。
(二)应收票据到期日与到期价值的确定
应收票据的到期日按不同的约定方式分为按日计算和按月计算。如约定按日计算,则应以足日为标准,在其计算时按“算尾不算头”的方式确定。例如,4月20日开出的60天商业汇票的到期日为6月19日。如约定按月计算,则应以足月为标准,在计算时按到期月份的对日确定;若到期月份无此对日,应按到期月份的最后日确定。例如,8月31日开出的6个月商业汇票,到期日应为下年2月28日(若有29日为29日);若此汇票为8个月时,到期日应为下年的4月30日。
应收票据的到期价值,指的是商业汇票到期时的全部应支付款项,要根据票据是否带息的不同来确定。
(三)应收票据的会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应收票据的取得、票款收回等经济业务,企业应当设置“应收票据”科目。该账户借方登记应收票据收到时的面值;贷方登记到期应收票据的收回金额,或承兑人到期无力支付而被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金额,或未到期票据的贴现或转让情况;余额在借方,表示已收尚未到期或未贴现的应收票据的面额总数。
应收票据取得的原因不同,其会计处理亦有所区别。因债务人抵偿前欠货款而取得的应收票据,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因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等科目。商业汇票到期收回款项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四)应收票据贴现的核算
1.应收票据贴现的定义
在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还没有到期的情况下,如果出现资金短缺,可以持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向其开户银行申请贴现,以便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贴现就是指票据持有人将未到期的票据在背书后送交银行,银行受理后从票据到期值中扣除按银行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息,然后将余额付给持票人,作为银行对企业的短期贷款。
持票人在票据背面签字称为应收票据的背书,签字人称为背书人,背书人对票据的到期付款负连带责任。银行贴现所扣的利息称为银行贴现息,银行贴现时所用利率称为贴现率。票据价值就是票据的到期值,不带息票据的到期值为票据的面值,带息票据的到期值为票据到期时的本金加利息。
票据贴现实质上是企业融通资金的一种形式,银行要按照一定的利率从票据价值中扣除自借款日起至票据到期日止的贴现利息。背书的应收票据是此项借款的担保品。
2.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
贴现期是指从票据贴现日到票据到期前一日的时间间隔。应收票据的银行贴现率由银行统一规定,一般用年利率来表示。
企业持未到期的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应按扣除贴现息后的净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贴现息部分,借记“财务费用”科目,按应收票据的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如应收票据是带息票据,应按实际收到的款项,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票面金额,贷记“应收票据”科目,按其差额部分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1)不带息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
(2)带息应收票据贴现的会计处理
将带息应收票据向银行贴现时,票据到期的本息之和扣除贴现息的余额,就是贴现所得额。
企业对贴现的应收票据在法律上负有连带清偿的经济责任,即若付款人到期无力支付票据款额,贴现企业需向贴现银行偿还这一债务。因此,企业应在应收票据备查簿内进行登记,待付款人付清票款后再从备查簿中注销;若付款人到期未能清偿票款,则企业应将代付款人向银行偿付的票款记作向付款人的应收款项;若申请贴现企业的银行存款余额也不足以支付票款金额,则银行将作为对贴现企业的逾期贷款处理。
第二节应收账款的核算
应收账款,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是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形成的债权。
一、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二、应收账款的管理
应收账款的管理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1.加强对购货单位的信用调查与监督
认真做好赊销对象的资信调查和监督,包括广泛收集有关客户信用状况的资料,采用定性分析与定时分析的方法评估客户的信用品质,取得分析结果后应注意或减少与信用差的客户发生赊账行为,并对往来多、金额大或风险大的客户加强监督。
2.减少赊销、代销的运作方式
销售人员为了迅速占领市场,或为了完成销售目标而采取赊销、代销的运作模式。这种销售模式是经销商拖欠应收货款的土壤,并极易造成呆账、死账的出现。企业要制定相应的销售奖励政策,鼓励经销商采取购销、现款现货等方式合作,尽量减少赊销、代销的运作方式。
3.改进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
应收账款对账工作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总账与明细账核对,二是明细账同客户单位往来账目核对。前者是财务部门的内部业务,后者是企业的相关往来业务。做好应收账款的对账工作,目的是保证收账工作能顺利进行。应收账款会计定期向营销人员提供对账单,包括账款形式、货款回笼及余额。营销人员按其管理的客户单位设立统计台账,对产品发出、销售发票开具和货款回笼进行序时记录,定期同财会部门提供的对账单相核对。
4.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
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纳入对销售人员考核的项目之中,即个人利益不仅要和销售、回款业绩挂钩,也要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联系在一起,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奖罚条例,使应收账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
5.在销售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
在与经销商签订销售合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以避免日后处理应收账款时与经销商产生分歧而带来经营风险:
(1)明确各项交易条件,如价格、付款方式、付款日期、运输情况等;(2)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违约责任;(3)确定合同期限,合同结束后视情况再决定是否续签;(4)加盖经销商的合同专用章(避免个体行为的私章或签字),企业可在合同中规定,客户要在赊欠期中提供担保,如果赊欠过期则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赊欠期较长的应收账款,企业可与客户签订附带条件的销售合同,在赊欠期间货物所有权仍属销售方所有,客户只有在货款全部结清后才能取得所有权;若不能偿还欠款,企业则有权收回商品,弥补部分经济损失。
6.积极运用法律手段加大追索债务的力度
企业的业务人员应强化法律意识,充分运用法律手段清理欠款,以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财务部门定期对逾期的货款列出详细清单,由业务部门逐笔提出处理意见,交领导分析研究,以便采取措施。凡债务人没有明确的还款计划或有效承诺的逾期货款,公司应诉诸法律进行追讨;对那些由于追缴不力,错过法律有效诉讼期造成损失的,要视情节和后果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企业应设置“应收账款”科目。如果期末余额在贷方,则反映企业预收的账款。“应收账款”应按不同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发生应收账款时,按应收金额,借记本科目,按实现的销售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收回应收账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企业代购货单位垫付的包装费、运杂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收回代垫费用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如果企业应收账款改用商业汇票结算,在收到承兑的商业汇票时,按票面价值,借记“应收票据”科目,贷记本科目。
1.一般应收账款的会计核算
2.有商业折扣的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根据市场供需情况,或针对不同的客户,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扣除。商业折扣是企业最常用的促销手段。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占领市场,对于批发商往往给予商业折扣,采用销量越多、价格越低的促销策略,即通常所说的“薄利多销”。
商业折扣一般在交易发生时即已确定,它仅仅是确定实际销售价格的一种手段,不需在买卖双方任何一方的账上反映,所以商业折扣对应收账款的人账价值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因此,在存在商业折扣的情况下,企业应收账款人账金额应按扣除商业折扣以后的实际售价确认。
3.有现金折扣的应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现金折扣,是指债权人为鼓励债务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付款而向债务人提供的债务扣除。现金折扣通常发生在以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的交易中。
企业为了鼓励客户提前偿付货款,通常与债务人达成协议,债务人在不同期限内付款可享受不同比例的折扣。现金折扣一般用符号“折扣/付款期限”表示。例如,买方在10天内付款可按售价给予2%的折扣,用符号“2/10”表示;在20天内付款按售价给予1%的折扣,用符号“1/20”表示;在30天内付款,则不给折扣,用符号“n/30”表示。
收到货款时,根据购货企业是否得到现金折扣的情况人账。
第三节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核算
一、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定义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或劳务合同的规定,预先支付给供货方或提供劳务方的账款。
其他应收款,指的是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包括不设“备用金”账户的公司拨出的备用金,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应收的出租包装物的租金,存出的保证金(如包装物押金),应收、暂付上级单位、所属单位的款项等。
二、预付账款的会计处理
为了核算预付账款,加强对预付账款的管理,企业一般应单独设置会计科目,预付账款不多的企业,也可以将预付的账款记入“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但在编制会计报表时,仍然要将“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的金额分开报告。本科目的借方登记企业向供货商预付的账款,贷方登记企业收到所购物品应结转的预付账款,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向供货单位预付而尚未发出货物的预付账款;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企业按购货合同的规定预付账款时,按预付金额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收到预订的货物时,应根据发票账单等列明的购人货物成本的金额,借记“原材料”等科目,按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按应付的金额,贷记“预付账款”科目;补付货款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付的款项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三、其他应收款的会计处理
“其他应收款”账户用于核算企业除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等以外的其他各种应收、暂付款项。在“其他应收款”账户下,应按其他应收款的项目分类,并按不同的债务人设置明细账户。该账户借方反映企业发生的其他各种应收款项;贷方反映企业收回的各种款项;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公司尚未收回的其他应收款。
企业留存的现金,除了集中由财会部门保管的库存现金外,还有一些作为预付备用款项存放在企业内部的一些职能部门和有关人员手中,习惯上称这部分现金为备用金。
为了核算和监督备用金的领用和报销情况,需设置“其他应收款——备用金”账户进行核算,也可单独设置“备用金”账户进行核算。
备用金的核算方式有定额管理和非定额管理两种。
1.定额管理
按核定备用金数额一次拨付给内部有关部门,使用部分凭有关凭证报销,财会部门按核准报销的金额付给现金,以补足备用金额。
2.非定额管理
一次付给内部有关部门或个人需要的现金,用后报销,多退少补。
第四节应付票据的核算
一、什么是应付票据
应付票据,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两种。在我国,应付票据是用来核算企业在商品购销等活动中由于采用商业汇票结算方式而发生的、用来明确债权债务关系的、具有法律效果的商业汇票。
二、应付票据的核算
(一)应付票据的会计处理
为了核算应付票据,企业应设置“应付票据”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用来登记本企业开出的应付票据的面值,借方登记偿还的应付票据的面值,期末贷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偿还的应付票据的面值。同时,企业还应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合同交易号、收款人的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日期和金额等资料。应付票据到期付清后,应当及时在备查簿中逐笔注销。
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应当按其票面金额作为应付票据的人账金额,借记“材料采购”、“库存商品”、“应付账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贷记“应付票据”科目。企业支付的银行承兑汇票手续费应当计人当期财务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银行承兑汇票到期,如企业无力支付票款,应将应付票据的账面余额转作短期借款,借记“应付票据”科目,贷记“短期借款”科目。商业承兑汇票到期,如企业无力支付票款,转入“应付账款”科目。
应付票据分为不带息应付票据和带息应付票据两种,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核算方法。
(二)不带息应付票据的核算
不带息应付票据,其面值就是票据到期时的应付金额。应付票据按其面值记账。
(三)带息应付票据的核算
应付票据开出、承兑时按其面值人账。在期末,应按票面利率计算应付利息,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并增加应付票据的账面价值。
第五节应付账款的核算
应付账款,是指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债务。这是买卖双方在购销活动中由于取得物资与支付货款在时间上不一致而产生的负债。
一、应付账款与应付票据的区别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不同,两者虽然都是由于交易而引起的负债,都属于流动负债的性质,但应付账款是尚未结清的债务,而应付票据是一种期票,是延期付款的证明,由承诺付款的票据作为凭据。
二、应付账款的确认
在赊购材料、商品的情况下,如果企业收到所购材料、商品时,采用商业汇票办理货款承付、延期付款而形成的债务,应以应付票据加以确认,不作为应付账款处理;如果在收到材料、商品时,不采用商业汇票延期付款的方式而形成的负债,应确认为应付账款。
应付账款的计价,如果没有折扣发生,要按已确认的应付账款的价值人账;如果存在价格折扣,以发票金额作为应付账款记账。
三、应付账款的会计处理
为了反映和监督应付账款的发生及归还情况,企业应设置“应付账款”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用来登记因购货或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借方用来登记应付账款的实际偿还情况;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企业在期末时应付而未付的账款。“应付账款”科目还应按照供应单位的名称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企业购人材料、商品等验收入库,但货款尚未支付,根据有关凭证借记“材料采购”、“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税额,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等科目,按应付的价款,贷记本科目;接受供应单位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付未付款项,根据供应单位的发票账单,借记“生产成本”、“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本科目。支付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在购销过程中发生实际折扣时,按发票全部金额,借记“应付账款”;按实际支付金额,贷记“银行存款”账户;按发票金额与实际支付金额的差额,贷记“财务费用”账户。
实际工作中,如果出现货物先到,但发票账单还未收到,企业也应在月末按估计金额人账,待下月初再用红字予以冲回。
应付账款一般按发票金额入账,而不按到期日应付金额现值人账。如果购人资产而形成的应付账款是带有现金折扣项目的,确定应付款入账金额则有两种方法:总价法和净价法。
在我国目前会计实务中采用第一种方法核算,即总价法。
第六节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一、职工薪酬的定义及内容
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
二、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为了核算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企业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非货币性福利”、“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交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职工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
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按以下情况进行处理: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第七节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核算
一、预收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的定义
预收账款,是指买卖双方协议商定,由购货方预先支付一部分货款给供应方而发生的一项负债。预收账款一般包括预收的货款、预收购货定金。作为流动负债的预收账款,不是用货币抵偿的,而是要求企业在短期内以某种商品、提供劳务或服务来抵偿。
其他应付款,是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经营活动以外的其他各项应付、暂收的款项,如应付租人包装物租金、存人保证金等。
二、预收账款的会计处理
为了核算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企业应设置“预收账款”科目。本科目的贷方登记预收的款项,借方反映企业偿付后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货款。期末贷方的余额表示预收款项的余额。期末如果是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向购货单位收取的货款,本科目应按购货单位设置明细账户。预收款项不多的企业,可将发生的预收账款直接记人“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不设本科目。
企业向购货单位预收货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产品销售实现时,按售价借记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购货单位补付货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本科目;退回购货单位多付的货款时,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三、其他应付款的会计处理
为了核算各项其他应付款,企业应设置“其他应付款”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用来反映企业各项其他应付款的产生;借方用来反映各项其他应付款的支付;期末余额一般在贷方,表示企业在期末时尚未支付的其他应付款。“其他应付款”科目还应按照具体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企业发生其他各种应付款项时,借记“管理费用”等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支付或退回其他各种应付款项时,借记“其他应付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2月底,计提应付租赁方式租人固定资产租金,所作会计处理如上。
第八节坏账准备的核算
一、坏账的定义
坏账,是指企业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款项。
由于发生坏账而产生的损失,称为坏账损失。
商业信用的高度发展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商业信用的发展在为企业带来销售收入增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坏账的发生。
二、坏账的确认
企业应当定期或者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账款进行全面检查,预计各项应收账款可能发生的坏账,对于没有把握能够收回的应收账款,应当计提坏账准备。一般来讲,应收账款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以确认为坏账:
(1)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以其破产财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然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2)因债务人逾期未履行其偿债义务(一般超过3年)且具有明显特征表明无法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极小的应收账款;(3)因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导致债务单位停产而在短时间内无法偿付债务,确实无法收回;(4)因债务单位撤销、资不抵债或现金流量严重不足,确实不能收回。
三、计提坏账准备的范围
企业对于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及符合条件的应收票据和预付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1)企业应当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进行检查,预计其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并计提坏账准备。
(2)企业持有的应收票据不得计提坏账准备。对于未到期应收票据,如有确凿证据证明不能够收回或收回的可能性不大时,应将其账面余额转入应收账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3)企业的预付账款如有确凿证据表明其不符合预付账款性质,或者因供货单位破产、撤销等原因已无望再收到所购货物的,应将原计入预付账款的金额转入其他应收款,并计提相应的坏账准备。
四、坏账损失的核算
坏账损失的核算方法一般有两种: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
1.直接转销法
直接转销法,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确认坏账损失,计人当期管理费用,同时注销该笔应收账款的一种核算方法。
发生坏账损失时,直接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直接转销法核算简单,不需要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关于直接转销法,我们还应掌握以下两个要点:
(1)该法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2)在该法下,如果已冲销的应收账款以后又收回,应作两笔会计分录,即先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然后再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2.备抵法
备抵法,是指在坏账损失实际发生前,就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估计损失,并同时形成坏账准备,待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再冲减坏账准备。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只能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采用这种方法,一方面按期估计坏账损失,计入管理费用;一方面设置“坏账准备”科目,待实际发生坏账时冲销坏账准备和应收账款金额,使资产负债表上真实反映应收账款的价值。备抵法一般有四种方法,即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销货百分比法和个别认定法。
(1)余额百分比法,是指根据会计期末应收账款的余额和估计的坏账率,估计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
(2)账龄分析法,是根据入账时间的长短来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虽然应收账款能否收回或收回多少,不一定完全取决于时间的长短,但一般来说,账款拖延的时间越长,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
(3)销货百分比法,是根据赊销金额的一定百分比估计坏账损失的方法。在采用销货百分比法时,百分比可能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不断地变化而与其不相适应,因此应当按照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整百分比。
(4)个别认定法,是指如果某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与其他应收账款存在明显差异,导致该项应收账款如果按照与其他各项应收账款同样的方法计提坏账准备,将无法准确反映其可收回金额,可以对该项应收账款采用个别认定法计提坏账准备。
估计坏账损失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坏账损失实际发生时(即符合前述的三个条件之一),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2004年12月31日,该企业应收账款余额为144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