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14731600000089

第89章 知人则哲唯帝难之

【原文】

在昔汉祖,听聪之主也。纳陈恢之谋,则下南阳,不用娄敬之计,则困平城。广武君者,策谋之士也。韩信纳其计,则燕齐举,陈余不用其谋,则水败。由此观之,不可谓事济者有计策之士,覆败者无深谋之臣。虞公不用官之奇之谋,灭于晋。仇由不听赤章之言,仁于智氏。蹇叔之哭,不能济崤黾之覆。赵括之母,不能救长平之败。此皆人主之听不精不审耳。天下之国,莫不有忠臣谋士也。

【译释】

以前的汉高祖可算是善于纳谏之主。他采纳了陈恢的计谋,就拿下了南阳;但他不用娄敬之计,则被困在了平城。广武君是智谋之士,韩信采纳了他的计谋,就一举拿下了燕、齐;而陈余不用他的计谋,结果兵败水被韩信所杀。

由此来看,还不能绝对说事成是因为手下有智谋之士,事败是由于手下没有深谋之臣。

虞国国君不用宫之奇之谋,终被晋国所灭。仇由的国君不听赤章谏言,对智伯心怀仁慈而亡国。蹇叔哭送出征之师,不能挽救崤黾之战的失败;赵括的母亲力劝赵王赵括不可用,不能挽救赵军在长平覆亡的命运。这都是人主用人时不能审察得当的缘故,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可能没有忠臣谋士。

【悟语点拨】

无论国之大小,都有深谋忠臣之士,无论朝廷明暗,都有智能敢谏之臣。国君愚钝,不纳忠直而有远见之臣的良言必然使国家败亡。国君位处权重,如果不能虚心纳谏,仔细考察谏言,那么其国败亡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