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14731600000071

第71章 君子固穷不随流俗

【原文】

《论语》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易》曰:“穷则变,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太史公曰:“鄙人有言:‘何知仁义?向其利者为有德。’故伯夷丑周,饿死首阳山,而文、武不以其故贬王;跖、暴戾,其徒诵义无穷。由此观之,‘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仁义存焉’非虚言也。今拘学或抱咫尺之义,久孤于代,岂若卑论侪俗,与代沉浮而取荣名哉?”

【译释】

《论语》说:“君子能够安于贫穷坚持操守,小人一到贫穷便随意妄为。”

《易》曰:“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长久,因而就得到天的保佑,就会无所不吉利。”

司马迁说:“边鄙之人说:‘怎么才知道仁义?对自己有利的就是有德。’因此,伯夷反对歧周伐商纣王,宁愿饿死在首阳山,但周文王、武王并不因此就贬低王道的名声;跖、暴戾无道,但他们的徒弟却历久不衰地传诵他们的义行。由此看来,‘盗窃带钩的就会被诛杀,盗窃国家的人却成诸侯,仁义就出在诸侯的门里’这些话,并不是胡说的,而是有道理的。现在拘泥于所学的知识之士,有的死抱着书本上的仁义训诫,长久孤立于世,哪如降低调子附和世俗、与国家共荣辱同命运而求取荣名好呢?”

【悟语点拨】

一个人应该投身于社会的洪流中去。如果一个人离开了社会独善其身,置国家荣辱盛衰于不顾,那么他的行为也就不值得称道,只有他把自己的命运同时代联系在一起,为民请命,为国赴难时,才是值得讴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