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14731600000064

第64章 审己所余强其不足

【原文】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言嗜欲之本同,而迁染之涂异也。夫刻意则行不肆,牵物则其志流。是以圣人导人理性,栽抑流宕,慎其所与,节其所偏。故《传》曰:“审好恶,理情性,而王道毕矣。”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拥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任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译释】

孔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说人的嗜好欲望,初生之时本来是相同的,却因后天受到的影响不一样而变化。如果对自己要求严格,那么其行为就中规中矩;如果被物欲牵着走,就会随波逐流,情志转向坏的方面。所以圣人教导人重在引导人的性情,抑制物欲,慎于待人接物,防止走向邪道。《左传》上说:“审察好恶,调理情性,这样王道就实现了。”修养性情的方法是,一定要明白自己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一般来讲聪明通达的人,要力戒过于精明而太注意小节;见识少的人,要力戒耳目闭塞;勇猛刚强的人要力戒过于残暴;仁爱温和的人,要力戒优柔寡断;心性安静的人,要注意不求上进;心胸宽阔的人,要力戒粗心大意,忽略应当注意的地方。

【悟语点拨】

人的品性都是后天培养成的,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人的品性也有两面性,而应当保留自己好的一面,对不足的一面加以改正,这样才有利于不断完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