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14731600000042

第42章 善向背者,协四海包诸侯

【原文】

其术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与之;用之国,必量国而与之;用之家,必量家而与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气势而与之。大小进退,其用一也,必先谋虑计定,而后行之以飞箝之术。

古之善背向者,乃协四海,包诸侯,忤合之地;而化转之,然后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汤,五就桀,然后合于汤。吕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后合于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归之不疑也。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不劳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材质不惠,不能用兵;忠实无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如,乃可以进,乃可以退,乃可以纵,乃可以横。

【译释】

把这种忤合之术应用于天下,必须要先考虑天下的情况,制定措施再决定合于谁。如果应用到诸侯国,一定要先考虑各诸侯国的情况再决定合于谁。如果把它应用到一户人家,必须要先了解这家人的实际情况,再决定合于谁;如果把它应用到一个人身上,必须要考虑那个人的才智、能力、气度、再决定怎样做。无论对象、范围的大小或策略的进退,反忤术运用的原则都是一致的,一定要先谋划考虑好,心中计谋已定,决定去留,然后用飞钳之术来实现它。

古代善实施忤合之术的人,能够协调天下各种势力,包举天下诸侯,在或者相违背或者相和合的不同地方变化转动,然后选择明君,与他合作共事。所以,伊尹曾五次辅佐商汤,又五次辅佐夏桀。然后才决定辅佐商汤夺取天下。吕尚曾三次辅佐他成就霸业。这是他们能知天命,所以就毫不怀疑地归附明主。

如果不能像圣人那样品行高尚,通达高深的道理,就不能立身处世,治理天下。不能聚精会神地苦苦思索,就不能探究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尽心全力地去观察事物实情,就不能功成名就。如果自己才能气质不佳,不够聪明,就不能用兵;为人忠厚朴实没有真知灼见,就不能真正了解人。所以要用“忤合之术”,自己必须估量一下自己的才能智慧,衡量一下自己的长处和短处,看哪方面他人不如自己,然后才可以决定自己是从政,还是隐退,才可以决定是采取合纵还是连横的策略。

【悟语点拨】

客观事物变化多端,要尊重客观,从实际出发,对时势作深刻的分析,同时要突破常规思维,随机应变,清醒地估量自己的长短优势,只有这样才能进退自如地运用忤合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