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14731600000131

第131章 读书之事贵在致用

【原文】

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未知养亲者,欲其观古人之先意承颜,怡声下气,不惮劬劳,以致甘,惕然惭惧,起而行之也;未知事君者,欲其观古人之守职无侵,见危授命,不忘诚谏,以利社稷,恻然自念,思欲效之也。

纵不能淳,去泰去甚。学之所知,施无不达。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不能行之,忠孝无闻,仁义不足;加以断一条讼,不必得其理;宰千户县,不必理其民;问其造屋,不必知楣横而竖也;问其为田,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讽咏辞赋,事既优闲,材增迂诞,军国纶,略无施用。故为武人俗吏所共嗤诋,良由是也!

【译释】

人之所以要读书求学,就是要使自己心中明亮,眼界开阔,有利于处世行事。不知道赡养父母的人,应让他看古人是如何孝敬双亲、察颜观色、说话和悦、态度恭敬、不辞辛劳、送饭送水,然后有所惭愧恐惧,然后以此去侍奉自己的父母亲;不知道辅佐君主的人,应该让他看古人是怎么忠于职守,不越职侵权,危难时不惜生命,平时不忘记忠诚进言、劝戒君主,以利于国家,然后痛悔、反省,想着应去仿效古代的先贤。学习古人的美德纵使不能使人淳朴忠厚,也能使他克服一些过于错误的品行,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没有不成功的。世间有些读书人,对所学的东西,只会说不能做,其忠孝的名声无人听到,仁义道德也不足取;让他审断一桩案子,不一定能公正判决;让他去做一个小县令,不一定能把百姓治理好;问他造房子的事,不一定能知道屋梁是横的,梁上的是竖的;问他种田的事,不一定能知道稷熟得早、黍熟得晚;他们吟啸山水、谈笑戏耍,吟诗诵赋,优哉游哉,其实只是迂腐怪诞,而对统帅军人、治理国家,没有一点可取之处。有些书生被武士和无能官吏讥笑嘲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此。

【悟语点拨】

清朝的顾炎武有一句名言:“学以致用。”治学要讲究严谨,有些人治学的态度只是想背诵一些古人的诗文词赋,自己不甚理解,而又偏喜好在人面前吟咏卖弄,其实肚里没多少墨水,让他们动笔写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有的人夸夸其谈,一到处理实际事务时却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这种治学弊端应极力加以去除,而应踏踏实实地学一些东西,不骛于虚声浮影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