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南极 北极
14573400000005

第5章 行程1 第一次南极探险:深入走进企鹅的世界(1)

马尔维纳斯群岛:西点岛、桑德斯岛、斯坦利港

南大洋

南乔治亚岛

金港湾

大象岛

椎伽尔斯基峡湾

南极半岛

奇幻岛

南极海峡

出发了

“游隼水手号”考察船(又名“伊奥芙院士号”)于1989年诞生于荷兰,是专为俄罗斯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造的科学考察船。船名得自于伊奥芙院士,一位在彼得堡领导某项研究的俄罗斯科学院核物理学家。这艘船经过特别设计和建造,可以进行声音的水下传输和接收,并可以进行无声航行,以配合声学研究。“游隼水手号”通常与她的姐妹船“瓦维诺夫院士号”成对进行科考工作。这艘考察船目前归属俄罗斯最主要的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谢尔绍夫海洋研究所所有和管理。

终于,所有人登船完毕,缆绳解开了,汽笛发出长鸣!考察船发出信号,示意我们要离开乌斯怀亚,经由比格尔海峡(Beagle Channel)出发了!我们将在南大西洋的海水中航行一整晚,朝着东北方向,朝着马尔维纳斯群岛驶去。

我们的外联船长对乘客们致欢迎辞时说道:“你们要进行的,是一次将会延续一生的航行!”我分到的客舱是个双人舱,舱里的同伴叫莫里·亨德森——一个年近80岁的“小伙子”。莫里来自惠灵顿,是个不折不扣的新西兰绅士。在床铺上安顿下来后,他告诉我,他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海上旅行。我想这还挺不错的,看来我们能在船上成为好朋友。但是,莫里接着说:“哦,很抱歉啊,邓肯,我会打一整晚的呼噜!”

我真的有好一会儿没反应过来,然后我回答:“好吧,让你的呼噜来得更猛烈些吧!”我向他保证了我一定能挺过来的,“没问题!太好了!老兄!”我说道。其实我的心里在惨呼:我的天哪!

船上的90多名乘客很快进行了救生艇演习;所有的安全预防措施都被解释得很清楚;我们的救生衣就存放在各自的客舱里,随手就能取到。

趁着暮色未浓,我到船的外甲板上走了一圈,四处看了看。船正航行在比格尔海峡中,左侧可以看到冰雪覆盖的火地群岛的山峰,以及倾泻至海岸线的森林和荒野;右侧是我们正驶经的威廉斯港(Puerto Williams)。实际上,这里更像是智利军方和海军一处驻军营地,而不太像一个小镇。我梦想着能够拍下这些气势磅礴的延绵山峰,也许以后可以再来一次。

在船上发现的阅览室使我喜出望外。这里的藏书很丰富,有很多专门介绍南极的书刊。

最后,我在酒吧里找到了宾至如归的感觉。这里很快就被挤得满满的,都是些赶在晚饭前来喝几杯的人。遇到兴趣相投的人,总是会有很多话题可聊。谈谈视线中出现的第一只信天翁,猜猜“今天晚饭会吃什么”,或是讨论讨论船上还有哪些不错的去处,都不失为开启话题的好办法。喝完我的睡前饮料——威士忌,又听莫里讲述了一段引人入胜的旅行轶闻,这一天就这样心满意足地结束了。

今天是在海上度过的第一个整天,东风不断。早饭前,我看到一群沙漏海豚,它们就在我们的考察船旁边游曳着,我看得目不转睛。不过海豚很快发现,要跟上“游隼水手号”的速度实在不容易,所以只跟着游了约22公里,几分钟后就被留在了船后那无边无际的银色海浪中。现在我知道,我的旅程真的开始了。比尔·戴维斯船长为我们简单讲了讲在为期20天的航行中,每天的不同日程安排,并且向我们介绍了船员和工作人员。接着,船上的项目协调员黛安先为我们这些慕南大洋之名而来的生态旅行者作了简单报告,其内容涵盖了南极半岛及其附近岛屿的林林总总:鸟类、天气和气候变化、历史沿革,古迹、海洋学知识以及脆弱的海洋环境。听完报告,我们立刻爱上了这个荒凉偏远的地方。然后由3位专家分别展示更深层次的内容。皮特主要为我们讲解了南大洋上各种海鸟的生活习性,卡梅伦负责讲解几十年来到南极的探险者的故事,并对我们解释了国际南极旅游组织行业协会(缩写为AATO)的相关规定。最后,轮到林恩来向我们介绍她的挚爱——南大洋的海洋动物和哺乳动物。上层甲板很快就挤满了兴致勃勃的生态旅行者、鸟类学家和像我这样的自然摄影师,大家都在努力地想要将种类如此繁多的鸟类一一认识清楚。信天翁在我们头顶盘旋着,速度快得吓人;海燕在气流的托举下无声地猛扎下来,又在就要被淹没之前,从破碎的海浪波谷中重新飞升起来。在我写下这篇日记的此刻,我突然想到,也许通过我的日记和相机镜头,能够把这次的旅程记录下来。是的,那样的话一定会有人喜欢看的!正是从这一刻起,我开始干劲十足地投入到了这本书的创作中。

马尔维纳斯群岛

马尔维纳斯群岛是南大西洋中孤立的一个群岛(拉美国家和中国大陆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其他国家称为福克兰群岛),西距阿根廷483公里,南极往北940公里。群岛由两个主要岛屿——东马尔维纳斯岛和西马尔维纳斯岛,以及其他75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为12173平方公里,与北爱尔兰面积相仿。

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常住人口将近2800,其中70%为英国人后裔。大部分居民都生活在首府斯坦利港(Stanley),但是其他岛屿也有居民散居,多以捕鱼和牧羊为生。斯坦利港的规模比一个村庄大不了多少,有着世界上最为独特的野生环境。在这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很现代,却又非常悠游自在。这里是许多鸟类栖息和繁衍的地方,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黑眉信天翁群,还有5个不同种类的企鹅。在鸟类学家的眼中,这里就是天堂。

1982年4月2日之前,在地图上找到马尔维纳斯群岛不是件容易的事。1982年,阿根廷占领该群岛,将其命名为马尔维纳斯。而英国军队反应迅速,于1982年6月14日击退了阿根廷的军事力量,重新将群岛置于自己的管辖之下。正是拜这次的冲突所赐,这些岛屿摆脱了默默无名的状态,引起了世人的瞩目。

从政治上说,马尔维纳斯群岛实行的是英国主权下的岛民自治,但外交和防卫事务仍由英国政府从伦敦直接管理。1985年,快活岭空军基地机场(RAF Mount Pleasant)正式开放,成为英国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军事中心。岛上驻扎的英国海军、空军及陆军将近1500人。

今天,阿根廷和英国仍分别向联合国提出申请,宣布对该群岛拥有主权,因此马尔维纳斯群岛的归属问题依然存有争议。

一个自然的王国

你好啊,大鸟!我是来和你做朋友的。谢谢你的配合,拍了张好照片!

我醒来时,灿烂的阳光已经将橘色的温暖光线洒向了马尔维纳斯群岛上那些柔和起伏的山峰。“游隼水手号”已经在距离西点岛海滩500米远的地方下锚停泊。一直激动地鸣叫着的海鸥、海燕和信天翁以及一直跟随着轮船尾波飞得高高的乌燕鸥,现在都三五成群地蹲守在黄色金雀花盛开的山坡上。海浪轻柔舒缓,虽然通往充气橡皮艇的梯板有些摇晃,但我们第一次上岸的过程还算顺利。

严格按照安全条例一步步操作还是很有必要的。再有本事的人,到了海上,也会感觉笨拙和不协调。很快,我们所有人都安全上岸,并且将脱下的救生衣井然有序地堆放起来。

我们沿着杂草丛生的小路向上走,穿过一个小牧场,来到绿草如茵的山坡,小型飞鸟在这里到处飞来飞去。我本想要稍事休息,但是刚要停下,就听到一阵翅膀拍打的声音。哇哦,原来是有客来访!一只身型硕大的猛禽,长着黄色弯曲的喙和一双大大的锐利的眼睛,它落在了离我仅有两米远的篱笆桩上!我简直看得呆住了。这只鸟似乎很信任我——“来吧,坐下来!”我快速用相机拍下了这不期而遇的一刻。后来我才知道,这位新朋友是一只年幼的红背。

西点岛

黑眉信天翁栖息地

爬到山顶后,我们发现在一个叫“魔鬼鼻子”(Devil"s Nose)的悬崖处有一个信天翁的栖息地。我再次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鸟巢一个紧挨着一个,没过多长时间我就拍完了整整36卷胶卷。这些美丽的信天翁与像是涂了一脸狂欢节油彩的跳岩企鹅在此混居,愉快共处。这里要比海滩高出50米,这些腿又短,又没有翅膀的鸟类(跳岩企鹅)是怎样爬上这么高的悬崖的?明天我得在船上的阅览室查查有关这些鸟儿的知识。

返程时,我们经过罗德尼(Rodney)和莉莉·内皮尔(Lilly Napier)夫妇的农场,并且应邀到那里喝茶小憩。这个安排我喜欢!一进到他们的家,一股刚刚出炉的蛋糕和小甜饼的香味扑鼻而来,还有我最喜欢的拉明顿蛋糕。衷心感谢他们的款待。

桑德斯岛

每走一步都能发现不同的野生动物

回到“游隼水手号”上待了两三个小时后,科考船把我们带到下午要拜访的桑德斯岛附近。我们悠闲地享用了午餐,一组组地乘坐救生艇出发,最后在沙滩上登陆了。

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金色沙滩上满是鸟儿和海豹,海象三三两两地在附近趴着,还有至少3种不同种类的企鹅:犹如身着优雅礼服的国王企鹅;身材不高,活泼好动的麦哲伦企鹅;长着黄色翎毛的跳岩企鹅。在南极,这样炎热的夏日午间可不多见,企鹅们在海浪里钻出钻进,这样能让身体降降温。我拍摄了很多风景照。可是距我们登岸还不到两个小时的时候,就开始变天了。乌云慢慢地在天空中聚集、翻滚,风力也渐渐变大了。因为风云突变的天气,我们乘坐救生艇回到科考船的那段路途变得格外惊心动魄,特别是还有一群康氏矮海豚在船尾波里追逐嬉戏。在这片潮湿多风的偏远海滩度过的这个下午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斯坦利港

我们的船连夜驶向马尔维纳斯的首府——斯坦利港。早上,有一队特殊的访客——划皮艇的格雷厄姆和他的队员们,他们应邀上船与我们共进早餐。他们给我们讲述了环南乔治亚岛划行的那段激动人心的经历。这些勇士花了18天时间,用了3艘皮艇和1艘快艇完成了这一壮举,他们开创了划乘皮艇环行这片岛屿的先河,他们的勇气和高超技艺会被人们永远铭记。我也跟着激动起来。

我们的船上也有一小群玩皮艇的人,受到格雷厄姆事迹的鼓舞,早饭后不久,他们也划着自己的皮艇到斯坦利的内港去了。我很有几分羡慕,曾几何时,划皮艇也是我最喜爱的运动之一。但现在我却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我的膝盖已经不适合这项运动了!救生艇才是我的渡海新宠。

斯坦利港是个很小的小镇,透着独特的殖民地风情。街道两侧的房屋十分朴素,小屋的框架是木质的,由一片片的锡皮或是木头的挡风板组成墙壁,屋顶盖着波浪状的铁皮。起初人们在房屋外表面涂上颜料,是为了抵御大西洋的海风侵蚀,但如今完全是为了将这些可爱的小房子装饰得更漂亮。浓烈而纯朴的色彩给小镇带来独特的味道,让整个小镇都生动活泼起来。对了,我还特别注意到斯坦利港有一个1892年圣化的基督大教堂!

西点岛的自然生物

庆典别墅

我想多看看这里的野生动物,所以花了15分钟时间,乘公共汽车来到吉普赛湾。这片荒无人烟的海边主要生活着的还是鸟类。小个子的麦哲伦企鹅躲在沙地上的巢穴里,一不注意就会被踩到,所以我们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的。野花丛生,长草摇曳,但在它们掩映之下的,却是一片自1982年马尔维纳斯战争之后就变得危险四伏的雷区。

我又抓紧时间参观了斯坦利港的博物馆,这里历史记录完备、纪念品保存良好,值得细细观摩一番,可惜我没那个时间。

斯坦利港的庆典别墅看起来跟英国那种海边排屋有几分相似,不过我更喜欢那些有着150年历史的殖民地小屋。不过,3点钟的“全球酒吧”才是最棒的。我非常想来一品脱啤酒,一个浅盘馅饼,配上煮得软塌塌的豌豆。酒吧里有当地人、英国士兵,还有美丽的金发女侍者,在这里待了1个小时,我仿佛是穿越回了英国。我受邀玩了飞镖,最后一投还投中了,真是走运!在大家的起哄之下,我又喝了1/3品脱的吉尼斯牌黑啤酒。最后,我们乘着救生艇,穿过波涛滚滚的海浪回到了船上。

马尔维纳斯群岛的雷区

斯坦利港有着新月形的海滩,沙粒洁白晶莹,看起来恬静平和,一派田园风光,但实际并非如此。一群群巴布亚企鹅列着队,庄严地在沙地和草丛中闲庭信步,它们不知道的是,有一块警告牌就立在自己旁边,上面写着:雷区危险,请勿靠近!

斯坦利港的很多海滩下面仍埋有反坦克地雷和杀伤性地雷,这里就是其中之一。在1982年的争端中,阿根廷军队为阻止英国士兵从这里登陆,埋下了这些地雷。他们一共制造了140个雷区,埋有25000颗地雷。今天,其中117个雷区的地雷仍未拆除。

尽管战争结束后,已经有部分地雷被移走,但仍有数千颗埋藏于地下,位置不明。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塑料制成的,因此金属探测器对它们无能为力,很难定位,要排除起来也很危险。争端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如今人们已经放弃了定位和拆除这些地雷的努力。

这是一项可怕的“遗产”,对当地人和动物来说都是很危险的——但这却是武装冲突最屡见不鲜的后果之一。很显然,阿根廷和英国政府都对此负有责任,它们应该合作起来,清除这些地雷,保障当地所有居民的人身安全,确保这片美丽的野生岛屿有一个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