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南极 北极
14573400000019

第19章 行程4 北极熊的世界:体味白色海洋的惊人魅力(3)

拉斯穆森在北极地区进行了很多次探险,研究当地文化、宗教和因纽特人的精神世界,对格陵兰的偏远地区进行勘测。他通过出书和举办讲座,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拉斯穆森兼具日耳曼民族和因纽特人文化的特殊属性,使他成为将当地的考古和生物内容转为学术性叙述的不二人选。

一位因纽特的萨满教道士曾经告诉过拉斯穆森:“真正的智慧只能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才能存在,在极度的孤独中才能产生,只能通过痛苦获得。痛苦和清贫是打开人的智慧的必经之路,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西北航道(Northwest Passage)

今天从与安德鲁——一位来自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的地质学家轻松的交谈中开始。他此行是趁假期进行生态旅游的,但是对于努纳武特西北部的了解比我多多了。几杯啤酒下肚,我们畅快地聊起了我们的这次旅行。我想要更多地了解这块人迹罕至的世界。看来今天我们的船无法从加拿大西北航道中通过了,因为厚厚的海冰可能会堵塞住这条在众多岛屿之间开出来的南北向的航道,所以要拿到这片水运条件险恶的航道的通行证似乎不太可能。这条受阻的西北航道从加拿大北岸经过时,有一个挺浪漫的地方,和绕过了西伯利亚海岸东北航道(Northeast Passage)一样,这两条航道分别离美洲和亚洲海岸都只有100公里。在阅览室的图书里我找到一些非常有趣的知识。西北航道最初应是由一些商人提议而探索的,他们认为一条绕加拿大北部的航道能够切断欧洲和远东之间9600公里的贸易航道。但是,即使在今天,西北航道也仍是世界上最险恶难行的一条海上通道。几十年来,发展西北航道的努力已经发生了变化。最后,人们认为,这条航道成为商业航道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过,人们仍在寻找一条从北大西洋开始,穿过北极东部的兰开斯特海峡的海上通道。北极熊凭借灵敏的嗅觉就能感觉到远在1公里之外的海豹的呼吸孔,即使是被掩盖在冰雪之下也不会放过。全球变暖和北极冰层的减少,对于北极熊来说是个坏消息。这些水陆两栖的食肉动物是游泳健将,但是在外海,它们游泳不是海豹的对手。北极熊更擅长于在呼吸孔旁边等待,等待海豹浮出水面进行呼吸。如果夏季海冰完全消失的话,北极熊就会找不到食物,它们很可能饿死,从而导致整个物种灭绝。由于全球变暖,现在每年夏天已经有40%~50%的北极海冰融化。也许这个气候变化能让更大的破冰船和运输船通过西北通道,在将来。

驶入西北通道

朝兰开斯特海峡更深处驶去,雾气散开,太阳高挂,冰山继续在浑浊冰冷的海水上漂浮。德文岛(Devon Island)在遥远的南方,隐约可辨。突然船头甲板上的人看到成千上万的海豹出现在遥远的地平线上。海冰上的小黑点越来越清晰,我们的船长和船员们机灵地将船开到硕大的冰盖中,这样一来,我们可以更近地看到海豹却不会吓到它们。看到这么多的海豹真是太惊人了。船上的人都没有见过这么一大群北极冰上的海豹,所以格外惊奇。见识过这个惊人的场景后,我们去餐厅享用美食、愉快交谈。

早上6点半,我们醒来,今天有一天的登岸活动。早饭刚吃完,我们就看到在附近的一股冰流上,有一只硕大的北极熊。它一点也没有被我们的船所打搅。我赞叹地看着它,等待最好的拍摄角度,但是差一点错过机会,因为这头熊在冰块上漫步,然后就游到旁边另一块冰上去了,那是我的相机拍不到的范围。这头熊很快消失在轮船的尾波中。

罗尔德·阿蒙森

到今天为止,我的日记里一直都漏掉了那个我认为是极地探险史上取得最大成就的人的事迹。我在研究加拿大的西北海岛时,留意到1903年的挪威的罗尔德·阿蒙森(Roald Amundsen)的探险。那时,他还是个刚刚开始探险生涯的年轻人,率领着7名队员和一艘7吨重的帆船,寻找一条朝南的航线。他们在威廉王岛的南部海岸度过了两个冬天,又在阿拉斯加北部过了第三个冬天,然后阿蒙森和他的同伴们终于于1907年到达白令海峡(Bering Strait)。从那里,阿蒙森驾着自己的船向南来到旧金山湾(San Francisco Bay)的金门大桥(Golden Gate)。他的航行被认为是第一次穿越西北航线。我在“游隼水手号”阅览室看阿蒙森的资料,这使我对他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作为一个挪威人,他一直就梦想着要到达北极点,但是就在1909年,阿蒙森获悉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Robert Perry)已捷足先登,于是他决定,自己应该把目标换成到达南极点试一试。1911年10月9日,一支由4名经验丰富的南极旅行家组成的小团队准备就绪,从位于罗斯冰架上的南极站弗雷门海姆(Framheim)出发了。他们的船是阿蒙森找朋友弗里乔夫·南森借来的。52只南格陵兰犬分成4组拉动4架雪橇。因为正确地使用了雪橇,食物补给点安排合理,标记明显,所以这次探险很顺利,阿蒙森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点。他们搭起帐篷,插上高高飘扬的挪威国旗,休息了4天。阿蒙森还在南极点留了一张纸条给斯科特船长的英国探险队,上面写道:特此奉告……然后,阿蒙森的探险队就带着完美完成任务的激动心情返程了。然而,举世皆知的斯科特船长的悲惨遭遇和发生在他带领的忠心耿耿的英国队员们身上的灾难,让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挪威人阿蒙森的成功有些黯然了。

1897年,阿蒙森在比利时探险队的航船上担任大副,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活动。“比利时号”是第一艘在南极度过冬季的船。

在阿蒙森进行西北通道的探险过程中,他证明了地球的磁极位置不是固定的,而是一个会在南极和北极之间游荡的磁点。道格拉斯·莫森——著名的澳大利亚探险家,和2个同伴徒步1600公里,于1909年1月到达南磁极,成为最早到达南磁极的人。今天的南磁极已经转移到离海岸100公里的洋面上。

1928年,意大利探险家诺比尔失踪,阿蒙森参加了前往寻找飞艇的搜救队,但却就此失踪了。阿蒙森的救援是一次勇敢而慷慨的尝试。

阿蒙森与飞行员林肯·埃尔斯沃思一起,在1925年5月尝试着驾驶飞机远征南极点。但是由于飞机故障,他们在冰面上紧急降落,并且停留了24天,直到将飞机修理好后,飞回斯匹茨卑尔根岛(Spits Berge)。第二年,阿蒙森、埃尔斯沃思加上诺比尔共同合作,成功飞越了南极点。

探险:丢失的历史

今天我们的目的地是比奇岛(Beechey Island),1845年和1846年,这里曾经是富兰克林探险队著名的冬季停留地。历史书里将这次探险称为:约翰·富兰克林领导的、注定要失败的英国北极探险队。在这之前,他已经参加过3次北极探险,这是第4次,也是他的最后一次,此时的富兰克林59岁。他本打算横穿过西北航道中未经导航标示的那一段。比奇岛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而且风景迷人的北极基地。正是在这里,时运不济的富兰克林探险队被迫度过了第一个冬天。在那个冬天有3名船员死去了,同伴们埋葬了他们,但此时灾难才刚刚拉开序幕。那之后,富兰克林的两艘船在靠近威廉王岛(King William Island)的维多利亚海峡被冰冻住了,动弹不得,整支探险队的给养不足,包括富兰克林和他的128名船员全部下落不明。

冷风吹过单调的蓝色海面,目力所及除了一些冰块,没有任何活物。橡皮艇把我们送到声名狼藉的比奇岛那荒凉的海滩上。我们要在这里自己体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导致富兰克林和他的整个探险队的128名船员以及两艘英国皇家海军的轮船幽冥号(HMS Erebus)和惊恐号(HMS Terror)全部失踪。虽然我们登上小岛时,已经是空寂一片,但还是有什么在冥冥之中告诉我,那些富于冒险精神的人曾经来过这里。好几百个食物罐头被打开后填满了沙子,堆成一个金字塔的形状,其中放着3个孤零零的墓碑。还有一些食物罐头在沙滩上被摆成十字架的形状。这是否暗示着,罐头里的食物已经被污染了?堆积起来的石头能看出来是两个房间的遮蔽物的样子。也许,早期来这里寻找探险队的搜救人员发现了它们,然后将遮蔽物拆了,拼命想从其中找到能指引那些活着的船员们去向的消息。1950年,有人在这里放了一枚纪念勋章。回到温暖的船上,我喝上一杯期待中的热巧克力,吃了点小饼干。船上的晚餐很快就要开始了,我们又要畅饮美酒,回忆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明天,我们就要驶往雷索卢特的康沃利斯岛(Cornwallis Island)。

再见,北极!

因为与世隔绝,所以我的第四次旅程格外与众不同。作为一名乘客,我一直都感到很愉快,因为我跟上了“游隼水手号”的节奏。我品味到了北极的严厉和朴素,和同船的人成了朋友。今天是8月的第1天,对于很多乘客来说,是喜忧参半的一天,因为我们就要离开“游隼水手号”了。行李都已经打好包放在舱门外面。“游隼水手号”已经停泊在康沃利斯岛的岸边。船清理之后,我们就要转移到岸上,坐上一辆大大的黄色公交车,去参观一个古代的图勒遗址,那里有一些重建的房屋,展示着曾经居住在这片灰色的不详大地的人们的品质和个性。地质学家总会不时地从有上百年历史、深深扎根在这片冻土荒原的石头房子里,找到一些古代遗物……

在那里参观了一小时,我们就奔赴机场,搭乘预订好的从渥太华飞过来的飞机。我说“再见”的时候,心里沉甸甸的,很不好受……

现在我就要离开这片土地和海洋了,我已经将它们烙印在了我的灵魂上。

Dos tree-chay-Da-svee-dan-eeya!(俄罗斯语:直到我们再相见!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