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南极 北极
14573400000016

第16章 行程3 冰原海岸线:探寻与南极的关联(4)

奥克兰的连接

下一站我们来到奥克兰市中心,凯利塔顿的地底海洋世界是一个体验南极的好地方。这里每年要接待数以千计的游客,已不仅仅是一个海洋馆,更是进行南极体验的好去处。在两个多小时的参观里,我们探访了这个地底奇观。首先,我们爬上了一辆雪地履带式车,逡巡在人造的冰雪世界里和好几十只巴布亚企鹅与国王企鹅之间。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等比例复制的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船长的小木屋,亲身体验在那个英雄的时代,南极探险家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通过风洞时,虽然要忍受低温,但仍会觉得冰封世界是如此美丽。有许多大幅照片,告诉我们在地球上这片极其寒冷、极其干燥,以及风极其大的地方——南极洲该如何求生存。还有许多优美的风景照片。看着它们,我们那被冻僵的心终于渐渐温暖了起来。彼得·布莱克爵士(Sir Peter Blake)的声像教学材料《冰之心》(Hear of Ice)和《冰》(Ice)由马库斯·勒什(Marcus Lush)出演主持,非常值得一看。

中场休息时间!来杯咖啡加冰激凌,休息一下吧!

看着刺鳐优雅地在水下世界游曳是种很快乐的享受。我们踏上一条活动地板,隔着塑胶材质的设计巧妙的通道壁,欣赏着水下居民们。地面在缓慢移动,在这样的通道里,游客们可以全方位地欣赏水下动物们最真实的样子。这种参观方式与以往完全不同,游客看到那些隔着“人造礁石”,离自己只有几厘米远的鲨鱼、海鳗、色彩艳丽的各种鱼类以及一些深水里的奇形怪状的食肉动物的时候,会特别地兴奋。

馆内还提供游泳及潜水服务。游客可以选择与鱼儿和鲨鱼一起游泳,也可以选择浮潜,将由凯利塔顿地底海洋世界的工作人员为您细心安排。这座神奇的海洋世界修建于1985年,如今它已经是作为见证它的创始人凯利·塔顿的想象力和热情的活纪念碑,体现出一种新西兰式的独出心裁。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资料,请访问海底世界的官方网站:www.kellytarltons.co.nz。

豪拉基湾(Hauraki Gulf)被认为是世界上生态和地理条件最为多样化的海洋公园之一。豪拉基湾里已经确定的海豚和鲸多达22个品种,在这里遭遇到海洋哺乳动物的概率高达90%。与海豚共游在这里不是梦想,观鸟人看到这里多种多样的海鸟会兴奋不已。豪拉基湾的海鸟品种有澳大利亚塘鹅、剪嘴鸥、燕鸥、海鸥以及小蓝企鹅。在这里,游客可以亲眼目睹塘鹅猛地扎进海水里,海豚追逐着猎物,鲸追逐成群的哺育鸟。有趣吗?那就到奥克兰的高架桥港口(Viaduct Port)去订一张双体船的船票吧。

今天我起得很早,昨天大雨倾盆,雷声滚滚,我没能睡好。不过也有好的一面,因为时间早,我们驾驶着这辆野营车,在奥克兰市堵塞的晨间交通里慢慢蠕动着往回开的时候,还是神清气爽。早晨的天空很晴朗,光线清透,所以雨水今天一定会和我们无缘。我对今天的旅程感到很愉快。按照计划,我们要在路上行驶4天才能到达惠灵顿。这样一来,时间就有了一些富裕,可以用来参观一些特别的地方。所以我们沿着汽车道向南开,两个小时后,到了哈密尔顿市(Hamilton City),然后继续朝西开,大概一小时后,来到了怀塔莫洞穴(Waitomo Caves)。

我并不是抱着要寻找新西兰和南极的关联而来这里的,只是想看看为什么这些洞穴会被人们称作“世界自然奇迹”。但是,这些萤火虫聚集的洞穴对我却有一种意外的冲击,类似于看到鬼斧神工的南极冰山的感觉。突然,我感觉自己的摄影技术不够捕捉这里那种超现实的美景和独特的“地心”氛围。我们被导游带上了一艘小船,顺着地底河流来到了一个巨大的教堂似的洞穴里。四壁和洞顶都点缀着成千上万的小小蓝绿色的光点,那是萤火虫发出的。实际上,它们让我想起了南极冰山。洞穴里平静的黑色水面上倒映着一层星星一样的光点。在这些古老的地下山洞里,我度过了一个非常难忘的早晨。

重新上路,这次要去的地方是罗托鲁阿(Rotorua)。这里风景秀美,但却有着最为热情四射的活动项目。罗托鲁阿是新西兰毛利人的聚居地,他们大概在1000年以前从波利尼西亚(Polynesia)来到这里。罗托鲁阿毛利人的热情好客是相当有名的,所有的游客都被邀请来感受、学习和享受他们的生活文化。

我们在城里的汽车营地安顿好,然后去散步,看了看中央花园、博物馆和画廊等。在罗托鲁阿天然的蓝色地热水洗了热水澡,一天驾车的疲惫和疼痛都烟消云散了。

晚上,我们受到邀请去参加一场传统的毛利文化表演,他们在室外位于地面以下的地灶里烹煮食物,好吃得不得了。随后就是音乐节目和毛利人的娱乐活动。我甚至和部落武士们一起跳起了动作像打战一样的毛利舞蹈,惹得大家大笑起来。夜很深了,我才在汽车营地里不知不觉睡去,这漫长又充实的一天结束了。

罗托鲁阿

罗托鲁阿有很多面,每一面都是那么的风格迥异。这里是个钓鲑鳟鱼的好去处,在阿格拉圆顶农场有训练有素的绵羊表演,有间歇喷泉,有泥浆池,也有毛利人独特的手工艺作品。

游客可以选择去教堂,沿湖巡游或是其他各种项目。罗托鲁阿有专门的雕刻学校,只有男人才能进入学校学习,而当地女人是不允许学习雕刻这门神圣的艺术的——足见雕刻艺术在罗托鲁阿人心目中的尊贵地位。

在罗托鲁阿的第二天,下起了毛毛雨。我们驾车穿过怀拉基(Wairakei)南边的松树种植园的树林,仿佛是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里有许多向地底深挖的地热洞,达到了地下热蒸汽的深度,然后通过管道将这些蒸汽储存并运送到发电厂,将热能转化为电能。我们靠近了之后,看到巨大的蒸汽云在树木上方翻滚着,弥漫了道路。这里还有信息中心,对这些地热工程进行详尽的解释。在便道的这一侧,从岩石下面、树木中间都有蒸汽冒出来。

再往南开上几公里,就是热门旅游小镇陶波(Taupo)。站在湖边看去,这个现代化的小镇映衬在晴朗的天空下,3座活火山的身影显得特别宏伟。海拔2797米的鲁阿佩胡火山(Mt Ruapehu)是新西兰最大型的滑雪胜地,是那些想要一年过两次冬天的北半球滑雪爱好者的游乐场。瑙鲁霍伊火山(Mt Ngauruhoe)海拔2291米,仍是一座活火山。汤加里罗火山(Mt Tongariro)海拔1968米,也是一座活火山,周围是壮观的火山地貌。我曾经和我两个儿子一起,两次徒步在这两座火山间行走了17公里。

华卡帕帕村(Whakapapa Village)是滑雪季的“麦加圣地”。我曾经在这里的雪坡上教我的儿子们滑雪,那是段特别的记忆,让我总忍不住想要故地重游。但是今天不行,因为今天的计划是要在天黑前到达内皮尔。

新西兰的霍克湾

陶汤加里Tongariro如今的内皮尔是一座非常有格调的城市。1931年地震的纪念碑。在这次地震中,内皮尔的大部分城区都遭到了毁坏。在重建时,整座城市都沿袭了20世纪30年代的装饰艺术风格。这么多年来,内皮尔的建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如今已经变成举世闻名的“不可不到”的旅游城市。我们在著名的“公济会酒店”享用了美味的晚餐和香醇的啤酒,然后沿着海边空地往回开,来到克利夫顿海滩(Clifton Beach)的宿营地作好过夜的准备,明天早上从这里出发去拐子角参观塘鹅很方便。当然,趁着海潮还没涨起来的时候,沿着海岸线走上8公里,或是搭乘9点准时出发的牵引车前往,都是不错的选择。从早上9点开始的塘鹅观赏之旅比我想象的要有趣得多!拐子角也是一个有趣的观察鸟儿的地方。从霍克湾地区出发,我们开上了2号公路,朝南一直走,穿过怀拉拉帕(Wairapapa),回到坐落在北岛最南端,港口环抱之中的新西兰首都——惠灵顿。虽然肩负着家庭责任和工作任务,但我已经不止一次,而是多次发现,受到神灵庇佑的新西兰带给我这么多的幸福和快乐。世上还有别的国家,有如此之丰富的自然奇观吗?那种让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我都很难看到。新西兰那一片片风格迥异的土地、形形色色的人,使这个国家如此与众不同。我在寻找南极和新西兰的关联,这一问题的答案其实很明显:实际上,和南极大陆之间形成了亲密的纽带关系的,正是新西兰的人民。

拐子角是世界上最容易到达的陆地上的塘鹅栖息地。沿着新西兰的海岸陆架,分布着至少14~15个塘鹅群落,相当于50000~60000对塘鹅。

拐子角是霍克湾南端的一个突然的隆起。拐子角这个词,在毛利人的神话故事中,就是一个他们用来将南岛从海里钓起来的钩子。之所以有“拐子”这个现代名字,是因为曾经有一个毛利人想要绑架“奋进号”的一名塔希提男孩,因此库克船长给他起名为“Kidnappers Island”(Kidnapper即为绑架者之意)。

随着自己不断穿越加拿大和格陵兰的北极地区,我幼时想象的走遍世界的梦想,已经成为了现实。从上学的时候起,这些人迹和“动物迹”都罕至的极地地区就一直吸引着我。北极地区从前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到达的旅行终点,但越来越多的涉足,北极也不再是现在,随着人类年梦想有望像从前那么遥远和难以到达,我的童我一直怀着一种浪漫的冲动,实现了。实际上,走的北极之旅,虽然我对那里想要来一场说走就的地理知识知之甚少。

在接下来的日记中会有详我穿越北极的路线极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细介绍。在探索北识,遭遇了许多出乎意料的惊喜。这一次,我又踏上了科考船“游隼水手号”,开始了北极探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