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67

第67章 虎门销烟

鸦片,俗称大烟,是用罂粟汁熬制而成的麻醉毒品,吸食者极易上瘾,长期吸食能导致身体萎顿、精神颓靡。早在清初,鸦片就已随其他商品一起输入到了中国。以英为首的西方殖民者为扭转贸易逆差,改变白银大量流向中国的局面,转而采用倾销鸦片的恶毒手段,以此敲开中国的大门。英国是最大的鸦片贸易贩子,美国次之,俄国也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鸦片的大量流入,使殖民者们大发横财,但却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鸦片大量输入严重冲击了中国封建经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中开始处于逆差地位。大量白银外流,使清政府国库空虚,财政拮据,百业萧条。鸦片也最初只在沿海行销,后来逐渐深入内地,吸食上瘾者不可胜数,严重毒害了中国人的肉体和心灵。鸦片贩子大量行贿也使清政府的吏治更加腐败。

种种情况使人民要求禁烟的呼声越来越强烈,政府和一些正直官员也逐渐认识到禁烟的重要性。1838年6月,鸿胪寺卿黄爵滋等人上奏,痛陈鸦片祸害,揭发官吏包庇鸦片烟贩,主张坚决遏制鸦片的输入。他认为要禁绝鸦片,必先加重严惩吸食者。湖广总督林则徐和两江总督陶澍等人十分赞成黄爵滋的主张。1 838年7月到9月,林则徐三次复奏道光帝,指出若不禁烟,长此以往,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林则徐的话坚定了道光帝严禁鸦片的决心。道光帝将抽鸦片的庄亲王革去了王爵,将两年前主张废除禁烟令的许乃济降职,并召林则徐进京,8天内连续召见林则徐8次,听取他对禁烟的具体意见和措施,并授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加兵部尚书衔,前往广东禁烟。

在这次禁烟前,清政府就曾多次禁烟。早在雍正七年(1729年)就颁发了第一道禁烟令,对贩鸦片、开烟馆者治刑。从乾隆直至道光的六十多年间,上自朝廷下至督抚衙门,先后发布过45道禁止贩运吸食鸦片的谕旨文告。但由于鸦片贩子走私与行贿并用,清廷吏治腐败,无论“塞源”(禁止输入)、“遏流”(禁止私销),还是后来的“正本”(禁止官民吸食),都收效甚微。因此林则徐的这次禁烟,是带着前所未有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坚定决心的。

1839年1月,林则徐离开北京,宣布这次出差将自备车轿,自带役夫,沿途供应不许铺张,若有犯者,言出法随。这种严肃的态度使英国的毒贩们感到了情势的转变。到达广州后,林则徐又在行馆门外张贴告示:严禁打点关说,所有随从人员不得擅离左右。在两广总督邓廷桢的帮助和合作下,林则徐暗访密查,充分掌握了广州鸦片走私和经营情况,然后下令收缴外商鸦片,还让他们保证以后来船永不再夹带鸦片,如果有货全部没收,人立即正法。广州人民也纷纷行动起来,配合林则徐的缴烟命令。鸦片贩子不愿交出鸦片,操纵广州的外商商会破坏禁烟行动,林则徐便下令中止中英贸易,命令海关禁止外人离开广州,终于从4月到5月21日收缴了鸦片2万多箱。6月3日,林则徐命人在虎门建造了销烟池,并一改过去的以桐油焚烧的办法,用盐卤和石灰来浸化,采取科学、彻底、周密的办法,取得了销烟的巨大胜利。

林则徐指导中国人民的禁娴斗争,具有了反抗侵略、悍卫民族生存权利的伟大意义。虎门销烟谱写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光辉篇章的第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