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63

第63章 平定准噶尔叛乱

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争是清朝前期在巩固多民族国家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一场斗争,历时68年之久,直接关系到蒙古、西藏、新疆、青海等地的安定和统一,意义十分重大。

明清之际,我国西北地区蒙古族分为漠南、漠北喀尔喀和漠西厄鲁特三大部,其中漠南蒙古又称内蒙古,皇太极时已归附清。清政府给他们以显贵的封爵,并与之通婚。他们已是清巩固全国统治的得力助手。漠北喀尔喀又称外蒙古(明称鞑靼),其内部又分三部,均与清保持通贡关系。漠西厄鲁特(明称瓦剌)下分为准噶尔等四部,首领也向清廷奉表入贡。

康熙初年,属于漠西厄鲁特蒙古的准噶尔部逐渐强大,经常劫掠奴役他族。首领噶尔丹野心勃勃,相继吞并厄鲁特其他三部,占领了天山南路的各回城,继而把矛头指向了漠北喀尔喀部。这时俄罗斯已在喀尔喀建立了军事据点,噶尔丹跟俄罗斯勾结,向喀尔喀的土谢图部进攻。喀尔喀各部风俗、习惯、宗教都与满族相似,于是决定归附清朝,康熙把科尔沁牧场拨给他们放牧。康熙二十九年(1690),噶尔丹以追击土谢图为名进攻内蒙古,俘掠人口,抢劫牲畜。由于有沙俄的支持,他公然叫嚣独立,妄图统治中国北部,与清廷抗衡。为了保卫边疆安宁,反抗沙俄侵略,康熙帝决定亲征准噶尔。

1690年、1695年和1697年,康熙帝率清兵在乌兰布通、昭莫多等地与噶尔丹进行了激烈战斗,大败噶尔丹。噶尔丹在蒙古各部中十分孤立,他走投无路,饮药自尽。喀尔喀部蒙古遂得以重返故地。雍、乾时期,清政府加强了与外蒙的联系。噶尔丹死后,他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又在北疆纠集准噶尔余部,继续和清廷为敌。他不仅控制了天山南北路地区,还在1717年率兵攻人西藏,策动西藏叛乱。1718年,康熙遣军入藏,又一次大败准噶尔军,安定了西藏。

但是,准噶尔残部叛乱仍未平息。康熙1722年逝世后,雍正、乾隆继续进行平定准噶尔的战争。雍正年间,青海的封建主在策妄阿拉布坦的煽动下发生叛乱,清军在柴达木大败之,并在青海设立土司,加强了对青海各族的统治。乾隆时期,准噶尔在外蒙古、西藏、青海等地的势力已基本被肃清。1755年,策妄阿拉布坦的外甥率领本已降清的准部复叛。乾隆派兵攻打,准噶尔叛军全线溃败,首领连夜投奔沙俄,不久就患天花死去。准噶尔叛乱终于被平定,原属准噶尔的蒙古唐努乌梁海地区也并入了清的版图。

准噶尔部上层贵族长期与清廷为敌,并勾结俄罗斯煽动西北各地叛乱,平定准噶尔成为清完成全国统一的关键。这场斗争的胜利,使清在西北地区的统治得到巩固和加强,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统辖和开发,并确保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