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从事农业和畜牧业。7世纪初,松赞干布即位,统一了西藏高原,并创制文字、建立官制、制定法律,定都逻些(今拉萨),吐蕃逐渐强大。当时唐朝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周围各少数民族纷纷遣使来唐,称臣纳贡,并以与唐宗室联姻为荣。唐太宗为了社会稳定,各族友好,也大力推行和亲政策,他把自己的妹妹衡阳公主嫁到突厥,又把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可汗,从而建立了唐朝与突厥、吐谷浑之间的友好关系。
贞观八年(634),吐蕃也派使者来唐朝,这是汉藏两族发生政治交往的开端。松赞干布羡慕唐朝的礼乐文化,又闻听突厥、吐谷浑都娶了唐公主为妻,于是在贞观十二年遣使携带珍宝向唐朝求婚。太宗没有应允,吐蕃使者谎称吐谷浑挑拨婚事才不成。松赞干布便发兵攻吐谷浑,然后派使者入唐献贡,扬言婚事不成就率兵攻唐,随后便挥兵进攻,太宗马上派兵反击。松赞干布见唐军来势凶猛,便引兵撤退,并派使者到长安谢罪,再次恳请娶唐公主,太宗这才应允。
640年,松赞干布派宰相禄东赞来唐,进献黄金五千两及珍玩数百为聘礼,太宗决定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千布。641年,文成公主在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离开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亲自到伯海迎接公主,并特为文成公主筑布达拉宫,以夸示后代。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的有大量的书籍、手工艺品、耕种用具、蔬菜种子等,陪同她入藏的还有25名侍女和众多的工匠厨役。文成公主教吐蕃人平整土地、开挖畦沟等耕种方法和防止水土流失、种植蔬菜等技术。后来她又要求唐朝送来酿酒、造纸、冶金、纺织等方面的工匠,帮助吐蕃人掌握生产技术,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吐蕃参考唐朝历法,创制了吐蕃历法。为进一步学习汉文化礼仪,吐蕃派遣贵族子弟到唐朝学习,并请唐文人为吐蕃掌管表疏。从此唐和吐蕃结成友好关系,赞普称唐皇帝为舅,自称外甥。自此以后,吐蕃赞普死后须向唐朝告哀,新立赞普也须经唐朝册封才合法。
710年,唐中宗应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的要求,把金城公主嫁给他。此前此后,唐蕃关系时战时和,唐玄宗时期,吐蕃遣使奉表,表示愿意和唐朝和同为一家。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吐蕃派专使到长安请求会盟结好,并于823年在逻大昭寺前立唐蕃会盟碑。碑文一面为汉文,一面为吐蕃文,盟文强调“患难相恤,暴掠不作”。这块又被称为“甥舅联盟碑”的会盟碑,至今还屹立在拉萨,成为汉藏友好关系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