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中国历史大事
14572300000003

第3章 夏朝的建立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在此之前没有阶级和剥削,是财产公有的大同社会。夏朝确立了私有财产制,产生了阶级社会,由原始社会过渡到了奴隶制国家,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开端。夏朝世袭制度的创始,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划时代的大进步,作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它的许多制度、礼仪、文化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夏朝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大禹之子启承继父位,但是夏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它是启的父祖一代代共同创立的基业。夏族兴起于传说中“五帝”之一的颛顼,古代文献常将颛顼作为夏的先祖,颛顼的儿子就是鲧,鲧为夏部落酋长的时候,尧曾封他于崇(又称嵩山,在今河南西部一带),所以鲧亦称崇伯,鲧曾被“四岳”推荐负责治理洪水,历时9年而最终失败,舜帝把他流放到了羽山并处死,大家又举荐了鲧的儿子禹来治水。

禹具有非凡的才干和深谋远略的政治胸怀,面对先父治水未成身先死、辛苦无功反获罪的遭遇,他没表示出任何愤怒,依然恭谨地侍奉舜,得到舜和各部落首领的信任。大禹治水历时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吸取其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用疏导的方法治服了水患。在治水过程中,他亲自勘察祖国的山川水脉,将全国土地分等,划分九州,进行水利灌溉的建设,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夏部族势力增强,博得了各部族首领的支持,渐渐提高了自己的地位,最终接受了舜禅让的部落联盟首领之位。

在夏王朝建立以前,曾出现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间争夺联盟首领的斗争,其中江淮一带的强大部落三苗,与华夏部落进行了一百多年的争夺战。当禹被推荐为部落联盟领袖时,三苗便起兵大举进攻,这时禹正想把联盟势力扩展到长江领域以巩固其统一。禹出师之前,在祖庙进行了隆重的祭祀活动和誓师大会,率五千人的主力部队南下,沿途联合了一些受三苗侵扰的氏族部落。禹的部队经过严格训练,气势很盛,苗军大乱,纷纷四散,一部分人逃走,一部分人被俘。三苗属黎人,因而古代把奴隶称为“黎民”,中国奴隶的产生,可追溯到这儿。这次征伐三苗,使多年来一直同夏部族政权对抗的南方民族政权瓦解,也震动了北方民族和东夷各部落,他们纷纷归顺,成为维护王权的世袭贵族。

禹成为领袖后,非常注重联盟的巩固与统一,注意兼顾各方面利益,协调各种关系,分封拉拢有功诸侯,使夏有了雄厚而稳固的政治基础。在此情况下,召开了禹即位后的第一次大会——“涂山大会”(今安徽蚌埠西),各路诸侯络绎不绝,涂山热闹非凡,盛况空前。诸侯们带来当地的礼物作为赣觐的贺礼,献给即位的王君,史载“禹会诸候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会上举行了隆重的祭天祀土仪式,表明禹受命于天,从此掌管天下。禹对未有封号的酋长们加封其为诸侯方伯,并与他们商定每年向夏进纳贡赋的标准。昔日以平治水土、发展生产而名满天下的禹,在大会上又充分展示了高超的统治才能,使各地诸侯心悦诚服,增强了其凝聚力。涂山大会为夏走向王权专制进一步铺垫了道路。大会之后,禹把各方进献的金属铸成九尊鼎,象征普天下九州归于一统。

在选择后继者问题上,禹也显示出充分的谋略。他想结束带有原始民主色彩的禅让制,但又考虑到传统观念影响很深刻,便采取了灵活做法,使禅让制向世袭制转变。他推荐了已值耄整之年的皋陶作为他的继承者,皋陶等不到实行禅让便先禹而死。他又推荐没有多少影响力的益。当时推举继承人已经不是各个部落共同推举了,人选基本上就取决于大权在握的禹一人。禹死后,益重演禅让一幕,把权力让给禹的儿子启。禹的举措实际上是一步步为启掌控权力铺平了道路。启继位,正式建立夏朝,建都阳翟(河南禹界),开始了“家天下”的局面,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