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14557200000022

第22章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演练(2)

(四)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来自基层。在当前各种社会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基层组织作为预防和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如果能有效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多情况下,许多问题和纠纷能够消灭在萌芽之中。但是,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缺乏应有的政治敏感性,缺乏责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基层组织威信下降,驾驭复杂局面、化解和控制矛盾纠纷的能力不足。基层组织中的一些领导干部不愿管、不敢管,把矛盾往上推、往外推,致使许多纠纷和矛盾处于无任何疏导的状态,甚至出现矛盾的大面积蔓延和激化。

(五)一些地方领导政策观念不强

一些地方党政领导缺乏民主和科学决策观念,决策质量低下,甚至决策失误,对出现的思想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开展政治思想工作,疏导群众,使问题长时间得不到解决,成为诱发突出社会安全事件的导火线。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地方制定政策严重脱离实际;二是政出多门,规定明显不一致;三是有些政策缺乏衔接配套;四是有些政策缺乏全局、长远考虑;五是中央制定的重大政策在一些地方得不到执行和落实;六是政策宣传不深入、不广泛、不及时,传达贯彻不力、断章取义、歪曲执行等,影响群众对政策的了解和理解。

(六)一些领导干部大局意识和群众观念淡薄,甚至存在严重的腐败问题

1.工作中官僚主义、主观主义严重。有的领导干部脱离本地、本部门实际,工作作风不深入、不扎实,不考虑群众意愿和群众的接受能力,热衷于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追求短期行为,结果劳民伤财,遗留许多隐患,群众对此意见很大。

2.管理方法简单粗暴。当突发事件出现后,有的基层领导干部不负责任,不主动做思想政治工作,习惯搞“家长制”、“一言堂”,简单压制;有的领导极力推卸责任,能躲就躲,把问题推给信访部门或公安部门了事。

3.群众观念淡薄。有些领导干部严重脱离群众,对群众的意志不了解,反映上来的问题不解决,对群众的疾苦不关心,对事关群众困难的问题敷衍塞责,对群众的合理要求推诿扯皮。

4.腐败问题严重。有的领导干部以权压人、以权代法,违法行政、执法不公,甚至为政不廉、贪污腐化。尤其一些地方和企业领导更是把本单位当成自己的“自留地”、“个人山头”,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这不仅损坏了党和政府形象,伤害了人民群众的感情,而且很容易使得群众把对腐败分子的愤恨转化为对政府、对社会的不满,成为引发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一个重要因素。

(七)部分群众思想观念滞后

相当一部分人受计划经济、平均主义的影响,习惯于用过去的标准评价社会、判断是非,守法意识薄弱;有些人心存“从众心理”、“侥幸心理”,受“不闹白不闹”、“闹了不白闹”及“找企业不如找政府,找政府不如堵公路上铁路”等错误思想的左右,为达到一些过高或不合理的要求,采取过激的形式,给有关领导部门施加压力。

(八)不法之徒和一些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乘机煽动、操纵、激化矛盾

在一些突发社会安全事件背后,常有少部分人在幕后操纵,挑动群众的不满情绪,扩大事态,增加党和政府的处理难度。同时,境外敌对势力往往利用我国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某些问题或工作中的某些失误挑拨是非,制造混乱。例如,在人权、宗教、民族等问题上大做文章,煽动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的对立情绪。

§§§第二节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演练总体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指导,以本市和区、县《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预案》为依据,针对当前社会安全事件存在的苗头和问题,紧密结合各级领导干部的实际,全面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通过演练,锻炼和提高应对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学会处理此类问题需把握的原则和处理方法。

二、演练课题背景

1.×年×月×日在×县因修水库,几百户移民,因乡镇干部动用移民款,移民对赔偿和安置不满意。几百名移民在×国道堵路,致使过往车辆多日不能通行。市领导指示当地政府,要抓紧解决,尽快使国道恢复通行。

2.×年×月×日×区片因开发商赔偿资金不到位,拆迁政策不落实,约500余人到×区政府门口堵门,并打着横幅标语,赔偿不到位,决不回家。市政府领导要求,要抓紧解决。

3.×年×月×日×厂,因该厂拆迁、改制,约有1000余名职工下岗,工资社会保障不到位。有600余人聚集在厂门口,找厂领导说理,个别职工有过激行为,发生暴力事件。要求上级领导立即到现场解决。

4.×年×月×日×区,因个别汉民用不正当的手段,污辱回民,致使该区回民集聚起来联合要求惩治个别人,从而发生冲突。人越聚越多,从而引起民族问题。市领导指示,当地区委、区政府迅速平息此事。

三、训练问题

1.对移民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理。

2.对拆迁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理。

3.对国企转制工人下岗引发的暴力事件的处理。

4.对民族问题引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理。

四、演练的编组与分工

(一)导调组。由一人担当总导演,负责演练全过程组织指挥及点评。请一位资深公安领导干部做顾问,担任总导演顾问,主要负责专业技术点评。另外一名,充当市委、市政府领导。主要负责下达上级指示,收集相关情况接收演练人员报告。报告情况人员3~4名,充当演练人员下级,报告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具体情况和事态,并接收演练人员下达的各种指令。

(二)保障组。由4~5人组成,主要负责演习场内,大屏幕显示,有线、无线通讯联络保障,录像与播放等工作。

(三)演练组。根据演练人员身份和职务,把演练人员分为四个演练组,每组演练一个训练问题。

五、演练的程序和方法

(一)导调组通过大屏幕和音像报告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时间、地点、事态等情况,全面反映事件的当前情况,充当上级向演练组下达指示和要求。

(二)演练组在限定的时间内,进行应急准备。对事件提出判断、决心和处置意见。

(三)演练组向上级报告决心部署。

(四)总导演和顾问进行点评。

§§§第三节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应急演练综合点评

在四个训练小组完成四个训练问题后,在分别进行点评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性的综合评述。每个训练问题的点评,主要点评各组判断、决心、处置的正误、优缺点。综合点评主要是结合演练情况,参照国家的相关政策,从理论的高度,详细阐述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的原则和具体方法,使受训学员提高处置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政策水平、理论水平和处置能力。

一、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的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处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好预警防范工作,尽量防止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人的生命安全。当事件发生后,要通过应急处理程序,最大限度地保护、挽救最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如果采取的措施和行为有可能损害到人的生命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一定要慎重,哪怕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也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