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突发事件应急演练与处置对策
14557200000015

第15章 破坏性地震应急演练实施(6)

2.液化气站受到严重破坏,燃气管道断裂变形,造成大量燃气外泄,并可能引发火灾,造成供气中断。

3.地震造成电力部门房屋被破坏,电力设施被毁,城区大面积停电。

4.地震造成有线通信中断,通信枢纽被毁,无线通信受损严重。

5.地震造成道路桥梁被毁,交通出现严重堵塞。

6.地震造成铁轨扭曲变形,铁路运输被迫中断。

7.地震造成城区危旧房屋倒塌,高大建筑物出现裂缝。

(二)决心。立即启动应急救灾预案,集中抢险抢修专业队主要力量进行抢修,本着先主要部门后次要部门,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抢修,最大限度减轻损失,尽快恢复城市生命线工程,确保城市功能正常运转。

(三)处置要点

1.启动抢险抢修应急预案,收拢专业队人员,调整专业队抢修力量。

2.组织力量抢修××水厂,必要时启用备用系统;各所积极配合专业抢修队,对供水管网进行抢修,对一时无法修复供水管道采取堵的方法,防止自来水外流,同时建立临时供水点,用水车供水;调整水厂供水任务,减轻受损水厂供水压力;为避难所、空旷地居住的居民,铺设临时管道,建立临时供水站;各水厂要优先保障消防、防化及医疗用水;加强水质监测,防止发生水污染。

3.燃气集团迅速组织力量修复被损供气站,关闭被损坏的管道,切断燃气源;建立临时供气站,首先保障重要机关和重要部位;协助消防部门迅速扑灭火灾,疏散受损供气站周围群众。

4.电力调度部门,迅速了解情况,保护好设施,同时将情况向上级报告,申请电力支持,提出维修预案;××发电机组重点启动减载和停机保护,同时尽快对输煤系统进行维修;对室内输电线路进行抢修,对运行的变电站进行加固,对被毁的变电站进行抢修,对重要线路进行检查,调度各部门根据现有情况调整供电负荷,保证重要地区和重要部门的供电,室内可拉临时线路保证重要部门和重点部位的供电;××一带可用未受损的输电系统,同时采取自保措施,由内部发电机发电,保证自身用电,并通过××厂等厂矿搭载一部分线路保证供电。

5.通信管理局迅速恢复市指挥部与各区县指挥部的通信联络;开通移动通信车,保证市指挥部的移动指挥;在重灾区开设小型卫星接收站,保证临时通信;通信管理局协调抢修专业队迅速恢复光纤通信。

6.市城建集团迅速查清道路桥梁受损情况;清理堵塞交通的倒塌物,修复破损路面;对桥梁组织排险和加固。

7.市建委迅速组织抢险专业队对出现裂缝的建筑物进行排险;对必须使用又出现裂缝的可先进行临时加固;对其他建筑由设计部门制定维修方案。

8.将决心方案上报市指挥部。

五、理论评述

(一)抢修抢通各种道路

地震发生后城市交通对策的核心是抢修抢通各种道路,在速度上下工夫。

1.迅速调查和评估城市交通震害

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除了直接调查各类交通震害情况外,最好能利用直升飞机低空视察,并结合震害预测资料,迅速汇总,综合评估城市交通震害程度和空间分布特征,为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实施交通应急预案提供依据。

2.迅速组织抢修抢通工作

强烈地震破坏了城市各项交通设施的功能,要完成繁重的抗震救灾任务,必须尽快抢修抢通。抢修抢通的基本原则是:先重灾区后轻灾区,先抢通后完善,先干线后支线。对于抢修队伍要统一部署,全面安排,根据上述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某些难度较大的抢修工程,如暂时抢修不了的大桥,可用浮桥(舟桥)代替,或用绕道办法解决。

(二)通信系统应急对策

通信系统一旦遭到地震破坏,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排除故障,运用各种手段保证通信畅通。具体应采取以下措施:

1.保证救灾工作通信

通信部门应先抢通后恢复,按先重点后一般,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制订抢修计划,有重点、分急缓地建立各系统部门间的联系。首先要赶快建立上至中央、省、市和地区,下至震灾地区政府机关的专线通信线路,同时在震区迅速建立有效的通信网,使震灾现场指挥部能与当地各重要部门(如供水、供电、铁路、交通、煤气、粮食、医院等单位)及时沟通联系。这些通信专线和通信网的建立是抗震救灾工作迅速而可靠进行的必要保障,通信系统各单位和领导务必充分重视。

2.保证地震监测预报通信

强震发生后,通信部门应优先保证地震部门的地震速报、震情判断、震害评估等的上报和交流。目前无线通信大部分采用话音通信方式,容易产生错误,未经发布的震情意见也容易泄漏出去,造成不良后果,甚至引起社会混乱,这是应该注意的。

3.保证通信抢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震区通信系统负责单位应马上组成抗震救灾指挥组,其他各级通信部门和单位也应立即行动起来,职工要快速返回工作岗位,组成抢修队伍。指挥组应立即了解本系统及全局通信灾情,根据灾情特点,制订通信修复计划,分配任务。抢修队伍要发扬不怕苦、不怕牺牲的精神,尽早完成抢修或架线等任务。一般说来,震区邮电局负责组织指挥该区整体通信联系的应急抢通工作。

4.保证给震区以足够的人力、物力支援

如果灾情严重,在震区外应组织精干的抢修队伍,准备器材设备,包括电台、通信车等,调集到震区,对震区的通信网络和通信设备进行全面抢修,扩大联通网络,为大规模救灾工作的组织指挥提供有效的通信服务。

5.利用多种技术手段,保持通信联络

(1)迅速查明通信中断原因。震后,职工应立即对工作范围内的设备和线路进行检查、维修,对已成灾的故障马上报援。

(2)抢修通信设备和线路。抢修队伍携带抢修工具和物资奔赴灾点,迅速排除故障或建新线,保障重点用户与指挥部的联系。

(3)使用地下通信网络。通常地下电缆光缆和地下机房设备等震害较轻。震后当地上通信线路不通时,应立即检查启用地下通信线路和地下机房,完好的地下通信网络可以与地上通信网络联结使用。

(4)启用无线电台。小型无线电台具有使用简单、移动方便等特点。大震时,无线电台应马上开机联络,报告灾情,沟通与上级部门的联系。现场无线电台较多时,应统一分配工作频率,防止各电台相互干扰。

(5)使用通信车。在通信线路尚通,但机房受损失时,应立即出动有线载波和自动电话车,或出动微波车进行有线和微波通信。

(6)广泛利用通信网。若邮电通信网络部分或全部中断,可利用人防战备通信网,并充分发挥军队、铁路、交通、石油、电力、煤炭、民航、港务和广播等部门的通信作用。

(7)统一电路调度。组成以现场指挥部为中心的通信网,形成由指挥部—现场中心—重点用户的通信系统,建立指挥部与中央的专线。

(8)其他应急联络方法。当灾情特别严重,通信网络完全中断瘫痪时,震区可用派车、骑车、骑马等方式到震区外报告灾情,国家或震区外政府机关可用飞机侦察灾情。

(三)电力工程系统应急对策

地震后,电力工程系统难免因遭到毁坏而停电,震后尽快恢复供电是抗震救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烈度8度或8度以上时,应专门成立“抗震救灾电力抢修指挥部”,统一指挥,先易后难,力争早日恢复供电。根据唐山地震的经验,震后恢复供电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中心任务是把外地电力送到灾区,如果灾情特别严重还应调柴油发电车到地震灾区,先给抗震救灾指挥部、临时医院等重要部门送电。一般情况下应集中人力和财力抢修受灾轻的联网变电站,通过这类变电站调电。

2.第二阶段。全面恢复供电,主要目标是全部恢复联网变电站和修复各区供电的变电站,并向人民生活必需品部门,如供水、粮食加工和地方重要企业供电。

3.第三阶段。主要恢复自身发电能力,抢修损坏的土建设施,抢修机电设备以及工业水系统、化学水处理设备、深井水系统、循环水系统和上煤除灰系统等,争取并网发电。

4.最后,应对输配电设备和各线路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做到配电设备全部合格,线路要登杆检查和修理,损坏部件要更换,倾斜的电杆要扶正,并及时处理影响送电中的所有缺陷,做到完全恢复正常供电。

(四)供气系统应急对策

对供气工程系统来说,震时防止地震灾害最有效的措施是关闭制气、输气、储气、用气的各种阀门,切断气源。

1.对于制气厂,无论是煤的干馏制气或气化制气与油的重油蓄热裂解制气,在岗人员发现微震动后应立即关闭制气过程中的进、出口总阀门,切断气源。

2.对于煤气输送系统,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煤制气,发现微震动时,在岗人员应立即关闭高、中、低压输气管道的进、出口阀门,分段切断气源;正在行驶的运送液化石油气的火车、汽车,发现地光应立即安全停车;发现异常时天然气加压站应立即切断电源,截断加压站进、出口总阀门;向市区输气的配气站应立即关断进入配气站的进口阀门,暂停向市区供气。

3.对于煤气系统的大型储配罐站,应立即关闭进、出口总阀门,切断进、出的煤气。

4.对于用气单位及用户,供气部门的生产调度室应立即通知各工业用户关断厂区进气源总阀门和用具前阀门;各工业用户在岗工人应迅速关闭炉前阀门,切断气源,熄灭炉火;正在做饭的居民用户,无论是管道供气还是罐装供气,感到微震动后,应立即关闭用气阀门。

(五)给排水工程系统应急对策

1.震时应急对策

地震发生后,应尽快恢复整个城市供水,根据城市各自特点,有步骤、分缓急地采取以下措施:

(1)启用备用水源,抢建临时供水管网。水源地和供水管网遭到破坏,不能正常供水,给灾区人民生活和医疗救护工作造成极大困难。为保障居民生活和救灾工作基本需求,在供水系统修复之前,尽快解决临时供水问题。

保护好储水池内的存水,防止滥用和污染,以备急用;启用分散的备用水源(井、泉等)分区供水;根据水厂和水源地分布情况,分别以水厂或水井为基地,利用已有管网实行分区供水;根据震后群众临时居住区结合抢修管网布设水栓,方便群众取水;在管网遭严重破坏,或在无管网地区,选定水源后,就近铺设临时管线,用泵向周围居民供水;离水源较远的地区,用消防车或水车送水。严冬季节应注意做好临时供水设施的防冻工作。

(2)查明破坏情况,制定方案逐步修复。具体措施如下:

①抢修水源井,为供水创造条件。首先修复水源地(水源井、水厂),抢修水泵房和水池,以增加送水量。

②采取各种措施,尽快供水。在管网(特别是水厂和补压井的出水干管)修复之前,先在补压井、企业单位自备井和在清水池上安装临时水泵,通过明装的消防水龙带送水。对较远的地区,利用消防车等送水。

③抢修管网,扩大供水面。对管网的抢修,在水源供水能力不大时,先集中向出厂干管和配水干管送水,使管道内有一定的水压,分段试水,严格检查,发现漏点,立即进行抢修。随着供水能力的恢复,用较高水压对管网强行送水,对漏处进行全面抢修。如此有步骤地逐步恢复,扩大供水范围,恢复统一环行供水。

2.震后恢复与重建

为满足城市未来发展,地震后要对供水系统进行重新规划。

(1)合理规划和布局水源点。在城市供水系统的规划布局上,水源和水厂应力求分散。在这方面,地下水源有明显的优越性。分布在城市不同角落的补压井,在非常时期的供水中起着很大作用,可视水文地质条件的可能适当多设。城市供水部门要掌握各企业单位的自备井设置情况,有的可与城市管网接通,以便必要时向城市供水。此外,有计划地在居民区内保留一些水量较大、水质较好的浅井,平时将其管理好,在紧急情况时启用,也将能起到一定作用。

(2)合理布置管网和抢修口。供水管网的布置,应力求达到设计规范中关于“重要的输水管设2条,配水管网成环状”的规定要求。在管网中,合理设置闸门、排泥口、排气口,这对紧急抢修时很重要。

(3)选好场址。给排水系统的各种构筑物和管道应建在较好的场地地基上,避免建在塌陷区、回填土、淤积土及易产生山体滑坡的地段。如不能避免这种情况,则应做好地基基础或对管道进行加固处理。

最后,在城市供水对策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即城市已将地下水抽用了许多,有的城市现已明显缺水,如遇天旱,则更缺水,再遇地震,则可能发生水荒。对此应事先有所考虑,制定出大震时在何处水源取水的应急方案。

§§§第九节物资保障指挥组紧急指挥行动演练

一、接收灾情报告

(一)市物资保障指挥组:收到××区指挥部报告,震后查明,由于灾情严重,造成大部分生活供应点房屋倒塌,部分食品和生活必需品供应网点瘫痪,造成生活必需品供应短缺。由于地震发生在夜间,大量居民只穿少量衣服跑出,现已聚集在各空旷地带,需大量衣物、帐篷等物资,用以搭建简易房屋,安置房屋被毁居民,并请求迅速建立临时避难所。

(二)市物资保障指挥组:收到××日报记者报告,海河两岸有大批居民少衣无食,无处安身,急需政府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