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经济:让地球和人类一起再继续
14555000000018

第18章 低碳经济,中国的选择(3)

以特许权招标价格政策为标志,从2003到现在,风电电价出现招标电价和审批电价并存的局面,即国家组织的大型风电场采用招标的方式确定电价,而在省区级项目审批范围内的项目仍采用审批电价的方式。这样的制度设置在一定的程度上推进了风能产业的发展。投资方面,国家相比往年的投资力度在加大,在《关于进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问题的报告》中,可再生能源发现项目由银行优先安排基本建设贷款。而利息与其他行业比会有一定的优惠,一律实行“先付后贴”的办法。贷款的还款日期也可由银行同意适当宽限。风电多元投资也得到了国家的积极支持。风力发电具有规模较小、适合分散投资等特点,应出台相关政策,允许其投资多元化。

此外,大力吸收先进风力发电技术——尤其是磁悬浮风力发电技术,在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的同时,也大力培养国内的专业人才。在新能源领域将风能的发展置于一个相当重要的地位。在新能源产业的各子行业中,风电将是未来的发展重点。

3.积极发展核能

核能是一种安全、清洁、可靠的经济能源。与火电相比,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烟尘等氮氧化物。对于缺煤、少油、乏气的湖北来说,发展核电的经济意义更为显著。目前,核电已成为一种成熟技术,在世界上得到广泛应用,核电在世界能源结构中居于重要地位。据有关资料统计,核电年发电量已占到世界发电总量的17%左右。

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要“有限”发展核电产业,可是从2003年以来,中国出现了全面性能源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关于大力发展核电产业的呼声日益强烈,政府对这一呼应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回应,对核电的发展已经开始放宽政策。

国家发改委正在制订核电发展民用工业规划,准备到2020年电力总装机容量预计为9亿千瓦时,核电的比重将占电力总容量的4%,即核电在2020年时将为3600~4000万千瓦。也就是说,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40座相当于大亚湾那样的百万千瓦级的核电站。

从核电发展总趋势来看,核电发展的技术路线和战略路线早已明确并正在执行,当前发展压水堆,中期发展快中子堆,远期发展聚变堆。根据国家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在核能发电方面,规划规模将为8600万千瓦。为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要做的还是要从技术上着眼,加大政府投资,出台积极有效的政策来刺激核能产业的发展。此外,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也是推动核电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法国,作为核电的发展大国,在核电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优秀的人才,我国应大力引进这些人才到我国的核电产业领域,培养一大批研究开发人才,为推动核能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才储备。

4.稳步发展水能

随着我国技术和经济实力的提升以及市场的需求,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还有进一步增加的空间。如西藏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其理论蕴藏量为1.6亿千瓦,占全国水能资源蕴藏量的23%,而在复查成果中,列为经济可开发的仅为0.26亿千瓦,严重受输出工程所在地形、地理位置限制的影响,如果在输电工程技术上有所突破,其水能资源的经济可开发量必然会有所增大。我国的水能利用程度还远低于世界工业化国家。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技术可开发水能资源利用率为26%,而美国技术可开发的利用率为67.4%,法国为96.9%,加拿大为38.6%,日本为66.6%。一个国家的水能利用水平由该国能源资源的总体结构决定,中国在常规的石化能源相对贫乏的情况下,充分利用水能资源是毋庸置疑的。

近年来国家对水能发电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原国家经贸委每年可提供1.2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其中水能占其重要的一部分。水利部有约3亿元的贴息贷款用于小水电的发展。政府还在农村大力推广小水电等示范工程的建立,扶持边远乡镇水能产业的开发,解决当地的用电问题。

重视水能的开发,主要还是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水能开发的投资,积极建立稳妥的政策来促进水电开发。二是重视水能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改善和保护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改善良好的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水质和大气、保护植被,真正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三是重视地质结构对水电工程的影响。水坝工程只要做到精心设计、优质施工,完全可以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进行开发建设。四是技术创新和科技人才的引进。从国内看,目前在技术上的储备是不够的,缺乏从理论到实践的经验。只有加强科学研究,提高研究水平,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才是开发水能的重要途径。

5.加快发展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是唯一可以转化为液体燃料的可再生能源,它不仅具有能源功能,而且还有其他可再生能源不具备的材料功能,同时,还具有生态保护功能。我国在2007年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到,到2020年,生物质发电总装机容量要达到3000万千瓦,生物燃料乙醇年利用量达到1000万吨,生物柴油年利用量达到200万吨。即15年间,生物质发电、燃料乙醇、生物柴油年均增速分别达93%、59%和2.6倍。达到这些目标的同时,中国会坚持生物燃料的发展不和民争粮,不和粮争地。同时,甜高粱、小桐子,还有文冠果等以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的技术已初步具备商业化发展条件;吉林燃料乙醇公司已开始用秸秆和甜高粱等非粮作物加工燃料乙醇的尝试。

国家还将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力争到2020年,形成以自有知识产权为主的国内生物质能源装备能力。我国将加快可再生能源电力建设步伐,到2020年建成生物质发电3000万千瓦。产能方面,继续推广户用沼气和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加快生物质成型燃料的推广应用,到2020年,实现沼气年利用44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5000万吨。积极发展非粮生物液体燃料,到2020年形成年替代1000万吨石油的能力。

为推进我国生物质能的开发和利用,一是要尽快制定扶持生物质能源的优惠政策,包括支持公司和农户开发改造能源林规模等;二是争取国家能源林基地建设财政补贴;三是建立融资平台,多渠道筹措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资金;四是加大生物质能源研发投入。

六、中国推动低碳能源的新举措

中国发展低碳能源发展的措施可以从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国际合作以及人才和资本等方面寻求突破,并坚持高起点,坚持发挥自身优势,坚持自主创新。

1.突出技术创新特色,通过技术引领低碳能源产业发展。

目前低碳能源投资升温且存在一哄而上的问题,但只要有核心技术,就有巨大的成本优势。中国在低碳能源领域的创新资源十分丰富,依靠自主创新,通过技术跨越,就能在低碳能源产业发展竞争中后来居上。

(1)太阳能光伏的技术跨越。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要努力争取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多晶硅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其技术路线有多种。目前世界多数国家采用的是改良西门子法,这一技术能耗高、生产成本高,正逐步被能耗低、成本低的流化床法、冶金法替代。中国发展光伏产业应立足高起点,在下一代生产技术上突破,积极研发或引进冶金法、薄膜太阳能光伏等技术、工艺和设备,并力争尽早实现大规模产业化,将生产成本降低60%以上,通过技术的突破创造竞争优势。

(2)风电装备的技术跨越。目前,全国的风电装备产业发展强劲,但是大多是技术引进、技术许可方式,不具备核心技术。中国应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当前,国内主流的风电机组是1.5兆瓦,国外是3兆瓦以上,全国各市可以跨越上述技术,自主或与国外公司合作研发4兆瓦以上风电机组及控制系统,以便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2.突出优势领域,通过重点项目和企业引领低碳能源产业发展。

在多功能燃料电池电源、汽车节能减排等项目建设方面,中国的一些企业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中国应充分发挥这方面的优势,重点扶持低碳能源汽车的研发,努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减排节能和多燃料动力的汽车生产企业。在这方面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也做了一些重要的指示,如加大新能源动力汽车的研发,加强节能、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的示范工作,完善汽车的技术标准和检测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