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经济:让地球和人类一起再继续
14555000000015

第15章 全世界共同向低碳经济转型(4)

3.碳捕集与储存技术的推广

2010年9月陆克文总理宣布了“全球碳捕捉与储存计划”,使澳大利亚对清洁煤技术的投资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项计划包括建立一个全球碳捕集与储存中心,它将推动碳捕集与储存技术和知识在全球的推广。通过这些努力,澳大利亚希望帮助加强所有主要温室气体排放者的信心,采取有力的缓解气候变化的措施。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就能够改变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轨迹,把世界带向一个低碳未来。

八、拉美的生物燃料计划

目前,拉美国家正在以生物能源领先国家巴西为榜样,发挥各自优势,加紧研究开发生物燃料等石油替代能源。除乙醇生产大国巴西和阿根廷以外,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牙买加、乌拉圭、古巴和秘鲁等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已经开始使用或正在研发生物能源。

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蔗乙醇生产和出口国,其年产量约为160亿升,其中20亿升用于出口。巴西生物燃料主要以葵花、蓖麻、大豆和棉花等油料作物的籽,萝卜、甜菜等植物块根以及动物脂肪作原料。据巴西农业部的统计,巴西发展生物燃料的热潮已为这个南美大国带来了70亿美元的投资,该数字到2010年已经达到150多亿美元。

目前巴西国内有400余个加油站销售含乙醇燃料,另外95座正在建设中。巴西政府2006年2月正式启动了全国生物柴油计划,规定在车用碳氢燃料中的乙醇含量必须达到40%,从2008年开始,在当地销售的柴油中必须添加2%的生物柴油,到2013年,比例将提高到12%。巴西国有石油公司去年已开始在传统的柴油中添加生物柴油。

巴西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跨部门的委员会,由总统府牵头、14个政府部门参加,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生物柴油生产与推广的政策与措施。为了支持低碳产业的发展,巴西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比如,国家经济社会开发银行推出了各种信贷优惠政策,为生物柴油企业提供融资。巴西中央银行设立了专项信贷资金,鼓励小农庄种植甘蔗、大豆、向日葵、油棕榈等,以满足生物柴油的原料需求。

拉美另一新能源生产大国阿根廷目前的生物燃料年产量约为5600万升。阿根廷政府2006年通过法律规定,从2010年起所有燃料中都必须包含5%的可再生能源,因此,在2007-2010年的4年内,阿根廷需要至少生产60万吨生物柴油和16万吨生物沼气。

目前拉美地区生物燃料因各国物产资源不同主要分为两种,即以甘蔗和玉米为原料的乙醇和以油料作物提取物为基础的生物柴油。乌拉圭可以依靠其畜牧业发达的优势将牛羊脂肪用做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而且乌拉圭燃料公司已决定投资4000万美元建一个用向日葵、甜高粱和甜菜酒为原料的乙醇生产厂和一个生物柴油厂。委内瑞拉在2007—2011年内投入9亿美元用于扩大乙醇生产所用甘蔗的种植面积。此外,古巴等加勒比岛国因盛产甘蔗而倾向于用蔗糖提炼乙醇;南美和中美洲国家,如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更适合利用棕榈油、松子等发展生物柴油;智利于2008年开始生产乙醇和生物柴油;墨西哥可提炼乙醇的谷物类作物产量虽然不高,但可从近邻美国进口生产乙醇的黄玉米。

为了鼓励拉美国家发展新能源,一些地区性组织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和规划。美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提出了名为“可持续能源和气候变化”的计划,增加对开发可替代能源项目的资助。

拉美在实施清洁发展机制减排项目方面也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目前,拉美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主要集中在墨西哥和巴西等经济大国,巴西还是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智利、秘鲁、哥伦比亚和哥斯达黎加也非常活跃。拉美国家政府越来越重视CDM减排项目,减排项目一般由各国政府进行协调安排,并向私人投资者、地区政府和相关机构全面开放,积极推动CDM减排项目和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九、非洲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起步

2006年11月,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科菲·安南发起了内罗毕框架,旨在支持未获充分开发的地区申请《京都议定书》下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此后,非洲国家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及其持有国的数量都有所增长,但总体而言,其所占份额仍然不足全球总量的2%。

为促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非洲的发展,内罗毕框架的合作伙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国际排放交易协会和世界银行已于2008年在塞内加尔举办了首届非洲碳论坛。2010年,联合国培训和研究所、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协会、非洲发展银行加入了内罗毕框架。

2010年3月3—5日,第二届非洲碳论坛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来自非洲53个国家负责能源与环境的官员以及联合国有关机构的专家代表共约1000多人就如何使《京都议定书》确定的清洁发展机制在非洲获得更多支持,以及如何促进非洲低碳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展开了广泛讨论。肯尼亚总统齐贝吉在论坛开幕式上指出,非洲国家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他呼吁非洲国家高度重视森林碳汇交易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他说:“非洲大陆受益于清洁发展机制最少。目前对我们来说最迫切需要仔细研究的根本障碍在非洲这些机制的制定。为了使非洲受益于庞大的全球碳市场,私营部门、私人团体和社区必须发挥重要作用。我们决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可持续发展机制项目主任约翰?吉拉尼在开幕式上指出,一方面,清洁发展机制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它可以以碳交易的形式促使发达国家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清洁能源投资,以实现《京都议定书》中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承诺。非洲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如果没有可持续的清洁能源,工业化的目标就是一个空想,因此,清洁发展机制能够反映发展中国家对清洁能源的需求。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齐姆·施泰纳说,当前共有2060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在全球63个国家施行,这些项目包括太阳能、风能发电,植树造林以及工业废气回收处理等,但是只有不到2%的项目是在非洲国家开展的。非洲在这方面潜力巨大。

施泰纳还高度评价中国在支持非洲开展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上所发挥的作用。施泰纳说:“我认为中国和非洲在发展绿色经济和碳交易市场等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广泛。中国有许多环保经验值得学习。比如,非洲国家没有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中国在过去的两三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为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贡献。我希望中国能够与非洲国家开展更加紧密的合作,以帮助非洲发展绿色经济,因为这会给中非双方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肯尼亚总统齐贝吉强调,非洲在呼吁发达国家提供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同时,也要建立自身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他说,肯尼亚政府制定了国家气候变化应对战略,定期就气候变化对农业、工业、民生等各领域的负面影响进行评估,以尽量减少气候变化对肯尼亚经济造成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