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低碳家居:藏在我们身边的科学
14554900000020

第20章 低碳家居离不开低碳生活(1)

一、低碳生活早知道

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就是尽可能地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和木材等含碳燃料的耗用,以达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遏制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目的。

由于目前中国和世界的主要用电是燃煤发的火电,而自来水的调运、生产、输送等又需要耗电,所以,节电、节水和节煤、节油、节气一样,都是低碳生活的要点。

由于西方人较早意识到高碳经济造成的全球变暖和环境危机,所以,他们很早就开始倡导“低碳生活”。如今这种对环境和人类生存负责任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已经悄然走进中国,并掀起了低碳生活的风潮,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

总之,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消费理念,返璞归真的生活,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高尚境界。

具体来说,低碳生活就是在不过分降低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利用高科技以及清洁能源,减少能耗,减少污染,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不但成为我们的基本生活态度,更应成为一种潜意识的生活习惯,养成自觉地节能减排的生活习惯。

对于普通人来说,低碳生活更多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当然它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

低碳生活势在必行

人类在疯狂地追求舒适生活的同时,也就在无形当中增加了巨量的碳排放量。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膨胀和生产生活方式的粗放式发展,地球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愈来愈大,最终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和一连串的环境危机。

直到今天人类日益发现地球的温度越来越高,太空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天气越来越反常,全球灾难性气候屡屡出现,越来越多的物种在灭绝,冰川和冻土消融,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海平面上升,一些岛国正在被海水淹没……越来越严重的气候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以及人类的食物供应、居住环境和健康安全。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地球变得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了!这一切并非危言耸听!

2009年12月初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就是希望从宏观角度,以国家身份尝试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新经济模式。如今中国已经开始步入低碳经济时代,政府积极倡导建设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社区、低碳经济、低碳行业、低碳家庭……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节约、环保、文明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成为每个企业、村庄、单位和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虽然不像工业排放那样厉害,但都市人特别是大城市的人们都能够感受到生活污染的严重性。例如,北京工厂虽少,但汽车尾气的排放、冬季燃煤供暖等对空气的污染非常严重。北京冬季雪后,我们会很快发现雪上黑乎乎的一层煤灰和污染物颗粒。事实上,日常生活中不经意间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量非常巨大,所以,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是一场实实在在关系到生存环境的生活方式改革,是势在必行的。

低碳的目的就是要倡导并坚持健康、绿色、低碳、环保、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努力降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从而维护健康的生活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负责任的消费模式。

日常生活与节能减排的关系

“节能减排”不仅与政府、企业、机构有关,而且与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日常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行为不仅无谓地增加了家庭开支,还严重地增加了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

践行低碳生活就要从衣、食、住、用、行等方方面面做起,倡导并践行“低碳着装”、“低碳饮食”、“低碳装修”、“低碳出行”、“低碳消费”,在用煤、用油、用电、用水、用气等方面,在使用家用电器、家庭照明、住宅装饰、垃圾分类、旧物利用、生活饮食、交通出行等日常生活中做到节能减排减碳,抵制并纠正高碳消费习惯。

日常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可以节能减排。一些简单易行的改变,就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例如,离家较近的上班族可以骑自行车上下班从而节省开车的耗油;短途旅行选择火车而不搭乘飞机;在不需要继续充电时,随手从插座上拔掉充电器;如果一个小时之内不使用电脑,随手关上主机和显示器;每天洗澡时用淋浴代替盆浴……

践行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着要降低生活水平

许多想践行低碳生活的人会问:践行低碳生活是不是意味着要降低生活水平?也可以说是,也可以说不是,甚至可以说践行低碳生活可以提升生活水平。

节能减排,不可避免地要牺牲一些舒服。例如,骑自行车上班看起来不够体面,消耗体力,但却可以既省油省钱,又可以锻炼身体,有所失必有所得。所以,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

如果人人都践行低碳生活,就可以大大地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和条件,从这方面说,低碳生活提升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想想看,谁喜欢污染严重的空气?谁不喜欢清新的空气与蓝天碧水?

另外,在低碳经济状态下,可以通过低碳技术来实现低碳生活,如利用太阳能等新能源进行照明、供暖、提供热水和日常使用,利用中水冲马桶,不仅没有降低生活质量,而且在节省大笔开支的同时对改善环境尽了自己的责任。

践行低碳生活,需要知识和技能,需要资金投入和应用低碳技术和新能源,更需要有益的探索。

总之,践行低碳生活有时需要暂时降低生活水平,但从长远来看则是提升。如果你应用低碳技术和新能源,则不但不会降低生活水平,而且会提升生活质量,并节省开支。如此有利的事,还需要犹豫吗?

二、教你选择绿色服装

2002年,欧盟公布禁止使用22种偶氮类染料指令;2004年1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对纺织品中甲醛含量进行了严格限定。“穿着健康”日益受到人们关注,绿色、环保成为各类服装的卖点。

服装纷纷称环保

市售标称绿色环保的服装还真不少:①“信心纺织品”标志,同时标有“通过对有害物质检验”等字样;②“I型环境标志”;③“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安全规范”标志;④十环相扣的“中国环境标志”;⑤中国纤维检验局“生态纤维制品标志”;⑥中国纤维检验局“天然纤维产品标志”;⑦某民间组织“生态纺织品标志”。

除“生态纤维制品标志”、“天然纤维产品标志”的发证单位为我国纤维产品的法定检验和执法检查部门——中国纤维检验局外,其余几个标志的发证单位要么是民间组织,要么是私营公司。

“绿色服装”有乾坤

目前,市售服装挂绿色、环保标签的情况比较混乱,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挂有绿色、环保标签的产品pH值、甲醛、致癌染料等安全指标达不到安全性要求;二是发证单位根本未对产品进行检验,只要企业给钱就给发证;三是管理不规范,企业使用标签的过程缺少监督,标签随便印;四是发证单位多是一些民间组织以及一些私营企业,一旦发证产品出现重大质量问题或发证单位解散、倒闭,消费者则维权无门。

所谓生态、绿色、环保服装,应当是经过毒害物质检测,具有相应标志的服装。此类服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生产加工链中,不存在对人类和动植物产生危害的污染;服装不能含有对人体产生危害的物质或不超过一定的极限;服装不能含有对人体健康有害的中间体物质;洗涤服装不得对环境造成污染等。另外,它还应该经过权威检测、认证并加饰有相应的标志。

“生态标签”最权威

目前的服装环保标志中,以“生态纤维制品标志”、“天然纤维产品标志”两个影响力最大、最权威。这两个标志均为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注册的证明商标,受到《商标法》和有关法规双重保护。这两个标志的发证单位——中国纤维检验局是全国最高纤维检验管理机构,直属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领导。其所属的国家纤维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具有国内一流及国际领先的检测设备及技术水平。

这两种标志的使用范围、品牌品种、使用期限、数量都有严格的规定,申领这两种标志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产品质量须经严格的现场审核和抽样检验,检验项目除包括甲醛、可萃取重金属、杀虫剂、含氯酚、有机氯载体、PVC增塑剂、有机锡化合物、有害染料、抗菌整理、阻燃整理、色牢度、挥发性物质释放、气味等13类安全性指标外,还要求产品的其他性能如缩水率、起毛起球、强力等必须符合国家相关产品标准要求。而且,企业使用这两种标志情况由中国纤维检验局及其设在各地的检验所实行监控。中国纤维检验局每年定期召开多次“全国生态纤维制品管理监控质量工作会议”,根据监控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总结、改善、提高管理监控质量。

生态纤维制品标签证明商标是以经纬纱线编织成树状图形,意为“常青树”。生态纤维制品是绿色产品,拥有绿色就拥有一切。天然纤维产品标志证明商标由N、P两个字母构成图形,N为英文Natural的第一个字母,意为“天然”;P为Pure的第一个字母,意为“纯”。天然纤维产品标志证明商标证明其产品的原料是天然的,质量是纯正的。如果产品拥有生态纤维制品标签,消费者就可以在纸吊牌、粘贴标志、缝入商标处看到这种树状图形。

三、低碳,从饮食开始

食物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食物种类不同,生产它们产生的碳排放量也不同。其次,食物在运输、包装、储存、烹饪等各个环节都会排放二氧化碳。有资料显示: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年大概要吃掉88公斤肉,相当于排放3212千克二氧化碳;113公斤鸡蛋,相当于排放678千克二氧化碳;270公斤奶制品,相当于排放253.8千克二氧化碳;90公斤面粉和谷物,相当于排放72千克二氧化碳;以及320公斤水果和蔬菜,相当于排放1312千克二氧化碳。把这些食物加到一起,一个成年人一年要吃掉近881千克食物,大约排放5527.8千克二氧化碳。目前全球人口已突破65亿,如果按照5000亿吨二氧化碳可让地球升温1℃计算,大约不到14年就可使全球升温1℃!

选择本地食品

尽量选择本地生产的食品,以减少食品运输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有条件的话,可以选择自己种植水果和蔬菜。例如,生产1千克本地水果相应排放的二氧化碳为0.7千克左右,而如果选择来自热带的水果则会排放二氧化碳3.3千克左右,相当于本地水果碳排放量的4~5倍。

减少肉类消费,多吃水果和蔬菜

在肉类食物中,以生产牛肉、羊肉所排放的二氧化碳最多,其次是猪肉和鱼肉,而水果和蔬菜都在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少的食物之列,并且其生长周期相比肉类来说短很多。一个人如果一周内少吃1千克猪肉,转而食用蔬菜,将减少0.7千克二氧化碳排放,一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36.4千克。此外,水果可以直接食用,而蔬菜相对于肉类来说,烹饪方式简单、烹饪时间较短,也因此减少了一部分二氧化碳排放。

选择当季水果和蔬菜

过季水果和蔬菜一部分在温室中种植,另一部分从其他地区引进。温室种植往往需要消耗更多的能源,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从其他地区引进则会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碳排放。例如,生产1千克当季蔬菜只排放0.7千克左右的二氧化碳,而生产1千克温室蔬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6.6千克,大大超过了当季蔬菜。

少喝瓶装水,选择软包装饮料

瓶装水从取水、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到空瓶回收,都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例如,塑料瓶生产过程要消耗掉大量的水,一个容量为1升的塑料瓶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耗费7升水。

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

使用一次性餐具的目的是保证卫生,却在不经意间增加了碳排放。例如,一次性吸管一般用塑料制成,一次性筷子和纸杯的主要原料是木材,生产这些产品都直接或间接地排放了二氧化碳。因此,外出就餐时,不妨自带餐具。

合理使用冰箱

1.选择节能冰箱。一台节能冰箱可比普通冰箱每年节省约100度电,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00千克。

2.减少冰箱开门时间。多开一次冰箱门,冰箱内冷气往外发散,使压缩机要多运转数分钟,才能恢复冷藏温度。研究发现,每天减少一分钟冰箱开门时间,一年可省下约30度电,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0千克。

3.及时给冰箱除霜。每年可因此节电约180度,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80千克。对水果、蔬菜等水分较多的食品,先洗净沥干,用容器放好,再放入冰箱中,可避免霜层加厚,也节约了电能。

4.冰箱存放食物要适量。冰箱中的食物不要过多过紧,以免影响冰箱内的空气对流,妨碍食物散热,增加压缩机的工作时间和电能消耗。对于大体积的食物,可根据家庭每次食用的量分开包装,每次只取出一次食用的量,避免由于反复取放导致的反复冷冻而浪费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