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整理书画中,对比较重点的书画需要进行鉴定,在鉴定过程中,必须靠一些辅助依据。这些辅助依据的得来,主要是那些收藏印记飞书画题跋和一些文字材料的著录。这些材料在鉴定书画当中起的作用很大。历史上一些收藏家,凡是经他浏览的一些珍贵书画,一般来讲都要钤盖自己的印章或著录下来,以此来表示自己的鉴赏水平。
现在有关书画题跋、著录、印鉴等方面的资料很多,可以帮助我们考证一些名人作品,它详细记载了书画的流传经过和各方面的评价,甚至反映出社会的变迁以及自然灾害等。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是非,从中窥视到前人的书画面。
前人对书画的鉴定,水平有高有低,方法、质量和效果也都不一样。当然,鉴定书画借助一些客观条件是必要的,但一定要因人因物而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古人对书画鉴定有他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往往流露在他的著述题跋和评语中,这就要求我们鉴定书画的时候,一定持慎重态度,认真地、仔细地观察并分析是否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而不是从个人的主观爱好出发,不要因为经过某人收藏过又曾钤盖过某人的收藏印章或在某种书上有过著录一律认为这是好的。反之,认为这些收藏印章和著录一律靠不住,采取不承认的态度,这两种鉴定书画的方法,都是错误的。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所鉴定的书画本身先要有所了解,首先弄明白基本概念,然后结合文献记载的以及其他方面的论证依据将全部客观材料加以综合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书画上的收藏印章和著录,虽说是重要的辅助依据,但前人对收藏书画也是各有所偏,各爱一方,有的专藏宋元名品,有的对明清作品考藏精确,又有的专门收藏书法以及各种书札,还有的鉴藏近代或现代人的作品。总之要了解这些人的收藏规律,要熟悉和掌握他们的特长,只有这样,运用起来才会起作用,才能让这些收藏印章和著录为今天搞书画鉴定所借鉴,否则收不到效果。
历史上关于收藏和著录书画方面的书,比较早期的有唐代的《贞观书画史》和《历代名画记》等。到了宋元时期这方面的书多起来,至明清,随着收藏家的出现,著录就更多起来了。
明代的项元汴是当代有名的大鉴赏家,他家中收藏很富,许多唐宋元的名品大部分都经过他的浏览,他所收藏过的书画都钤盖着自己的收藏印章,因此给后人提供了不少方便条件。项元汴的收藏,对后世影响很大,就我们工作中接触到他收藏过的书画来看,比较复杂,好一点的珍品固然不少,但其中有一部分是靠不住的,甚至是赝本,经常用的印章有百余方左右,其中有人名、别号、室名、闲文等等。凡是好的佳作名品项元汴钤盖收藏印较多,如赵子昂书写《大洞玉经》小楷字卷,项元汴的收藏印就有九十多方。一般作品几方印或稍多一点。如果我们在工作中遇到项元汴的收藏印,一定要认真对待,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错误。
明代有些收藏家的鉴赏能力相当强,质量相当高,也比较准确。通过他们收藏的实物来看,这些收藏家为今天我们鉴定书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张丑、朱之赤、华云、安国等,这些人在当时都是很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和鉴定家。张丑,字青父,号米庵,在书画上的收藏印章见得不多,著述有《清河书画航》和《真迹日录》。朱之赤,号卧庵,安徽休宁人,从他收藏过的画件来看,质量都是比较高的,不过他的收藏印章不多,也就是十余方,著述有《朱卧庵藏书画目》。华云,无锡人,字从龙,号补庵居士,筑"真休园",家中收藏甚富。安国,无锡人,字民泰,号桂坡。安国的收藏多数是宋元时一些唐宋纨扇卷册等等。天津市艺术博物馆(现天津博物馆)的宋画《月下把杯图》、宋代李唐《濠梁秋水图》都有他的收藏印,他的收藏印章不多,不过就是那么几方。
明代有一些人是大书画家,也是鉴赏家。如沈周当时是书画大师,他饱览了许多历史上的法书名画,并留有他的收藏印鉴。又如文氏一家不但工书擅画富收藏,而且考据精确,文嘉著有《铃山堂书画记》和《续云烟过眼录》。到了明代晚期的董其昌,在书画界名声大振,赏鉴法书名画在当时可称法眼。他鉴定过的书画多数都是署款"董其昌鉴定"或题其他一些跋语,在书画上很少见他留有收藏印章。董其昌在松江一带以精书画富收藏来标榜和炫耀自己,著述有《容台集》、《画禅室随笔》。
到了清代,收藏和著录多起来,梁清标、耿信公、王鸿绪都是享有盛名的收藏鉴定家,名品佳作过目的很多,留下来的都有他们的收藏印章。安岐,字仪周,号麓村,在当时收藏甚富,影响很大,著有《墨缘汇观》,对其所收藏的精品书中都有介绍。通过实际接触,这部书中也收有赝品,而有一部分书画铃只有安歧的收藏印但没收在书内。王铎在清代是书家,以书法见长,同时亦见长于书画鉴定,经常见到在无款绢本画面的诗堂上有王铎的署款"王铎鉴定",但他的收藏印章见得较少。王铎的鉴定,质量相当高,如遇到他的收藏,一定要特别注意。卞永誉、高江村、曹溶、宋荦、孙退谷、孔广陶等,不但有丰富的鉴定知识,而且还有著述,例如,卞永誉的《式古堂书画汇考》,高江村的《江村销夏录》,曹溶的《静惕堂诗集》,宋荦的《漫堂书画跋》,孙退谷的《庚子销夏记》,孔广陶的《嶽雪楼书画记》等。这些书在书画鉴定方面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材料,又是很好的工具书,但在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有选择有目的,不要一昧地按着古人的观点去接受我们今天用不着的东西。况且古人的著述当中,也有一些不准确的地方,甚至还有错误。例如高江村的《江村销夏录》,在这部书里面有些书画是赝本,如刁光胤的《花卉册》,徐幼文的《石磵书隐图卷》,沈石田的《八帙图》等。另外高江村在收藏书画方面还有秘本《江村书画目》,在这本小册子里,每件都著有购价的银两以及画件的好坏。如果我们发现在书画上有高江村的收藏印,一定要十分注意,千万不要疏忽,否则就会上当。雍正年间的陈定,字以御,在画件上他的收藏不多见,《故宫书画集》上的宋人书札上有他的收藏印,不过收藏章不多,见到的仅有几方。陈淮,字梦禅,号乐之,又字药洲,河南商丘人,乾隆十八年拔贡。陈崇本,淮子,字伯恭,号弢园,又号榕圃,乾隆四十年进士。陈家父子在当时可称得上是有眼光的鉴赏家,他们专门收藏书法,尤其是些宋元明墨迹,如果发现陈氏父子的收藏印,只要收藏印章看得准确,一般书画本身问题不大,他们的收藏印鉴不多,甚至连赝作也不多,因为名头太冷。清代有些收藏家专门收集书札,这又是一种专门学问,书信的内容、格式、称谓、款识等,朝代各异,时代特征也不同。王掞,字颛颛,号藻儒,是王时敏的第八子,他专门收藏宋元明的书札和一些宋元明的书画。翁方纲、王澍、李春湖等这些人专门考证碑帖,对历代碑版金石文字起的作用很大。陈骥德、刘恕都是晚清的收藏家,特别是明朝和清初的一些作品,经过他们的收藏一般较为可靠。李佐贤,字竹朋,山东人,是一位收藏很杂的古董家,他精通古钱,著有《古泉汇兑》、《续泉汇》。在书画方面著有《书画鉴影》和《续〈书画鉴影)》,这部书包括有唐宋元明清的一些绘画,唐宋元大部分都靠不住,明清部分还是可信的。近代和现代也有一些收藏家,这些人的鉴定能力为后世所推崇。咸丰年间上海的徐渭仁、戴植、顾文彬等,这些人对明清的绘画相当有眼力,特别对"四王"吴恽、文沈唐仇鉴定得比较准确。北京的李恩庆、李玉棻也是以鉴定明清书画著称的。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地方的收藏家,如山西的孙阜昌、渠铁衣,东北的葆恂、李小石等。现代也有些收藏家,上海的吴湖帆、冯超然,北京的赵药农、惠均等。另外也有些人专门收藏某个人的作品,这也是经常遇到的,光绪末年的姜颖生他的画很像王石谷,也专门收藏王石谷,如发现王石谷上有他的收藏章那么质量可能就会好一些。
收藏家鉴定水平的好坏,要在工作中注意摸索规律性的东西,在接触实物当中还要加以验证,这样日久天长、积少成多自然心中就有数了。如晋王羲之的墨迹,流传很少,从著录上或阿罗版来看发现的王的墨迹,经常有元代的班惟志题跋,可见班惟志对王羲之有过研究。又如元代钱选的作品,总有姚云东和杨循吉的跋语,姚云东和杨循吉当时距离钱选也不过是二百多年,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看清代的作品一样,所以说他的可靠性比我们今天鉴定钱的作品把握大一些,在我们鉴定书画过程中可以借助。
一般收藏家和著录的作者,一般来说都在鉴定上下过工夫,虽然如此,也难免有失,但多数还是正确的。与此同时不要上著录的当,遇到实际问题,要灵活运用,不要毫无辩证地去套用。我们做具体工作的时候要善于发现收藏家的规律,只要熟悉和掌握这个规律,就能运用它、借鉴它。
著录是鉴定书画的文献,是实物的依据,反过来实物也能补充文献的不足,在某种情况下,实物也能证实文献所载的是伪作。如天津文物公司有一件沈周的《八帙图》,《江村销夏录》中有著录,但不是这一件,由此可以推断,高江村这件沈周《八帙图》有可能是副本。所以说具体情况不同对待,合理推断,进行舍取,只有如此,才能发挥著录的作用。
著录书和收藏印章,要多看、多记,它可以丰富我们的鉴定知识,在工作中大有禅益。刚开始翻阅的时候,可能不太习惯,也不好记,枯燥得很,但看多了印象就深了。尤其在工作中遇到某件书画与著录有关的时候,就更能感到著录和收藏所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对某件书画作出比较合理的推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