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高校的校舍恰好与索勒萨罗瓦自然保护区毗邻,长期以来它们的宿舍、餐厅等建筑把污水和废弃物直接排入保护区的森林和水系,对保护区内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根据栖息地保护的原则,法院要求避免或者停止损害以及赔偿,正体现了印度政府保护自然的决心。目前,印度在全国范围内建有441个自然保护区和80个国家公园,总面积超过一万平方公里。索勒萨罗瓦自然保护区建于1991年,占地约8平方公里。保护区中心是吉塔姆湖,面积为2.25平方公里,湖泊四周是茂密的森林。保护区内的湿地和小岛是鸟类的天堂,目前保护区内栖息着约165种候鸟和留鸟。保护区还有大约300多头蟒蛇,以及世界最大的懒熊保护中心。索勒萨罗瓦保护区成立以来,有效地保护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同时成为印度北方邦一个新的旅游景点。
专题68、休依特法案
焦点议题:
森林栖息地修复与财政补贴
A、森林的经济价值,
————复垦是否划算
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统计得知,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系统提供给我们的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为每年33万亿美元。而据有关专家研究发现,如果到2030年全世界的森林破坏能减半,减少的碳排放量将达到每年15亿至25亿吨,由此可挽回气候变化造成的损失多达3700亿美元。
B、美国的森林恢复之路、
美国纽约的《休依特法案》是用于控制森林污染和恢复森林植被的。在实施过程中,政府对计划实施成本和对当地居民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是一项重要的内容。美国西部的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西北部的威斯康星州以及南部的密西西比州等采取了林业补助金和森林税收制度。密西西比州为了发展森林经济,于1974年成功推行了森林资源开发计划法制化,由州相关管理部门负责该计划的技术指导以及补助金的拨付。该计划的资金来源于州政府征收的木材分成税,支付对象是长期以木材生产为目的的造林和森林的经营活动。此外,鉴于经营的种类不同,一般会根据差异补助总费用的50%-70%。并且对于符合条件的土地所有者,一年发放7000美元补助。
【焦点评述】
林业补助金和森林税如何促进在造林的种植
美国政府一直采取保护性退耕政策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并由政府购买生态效益、提供补偿资金;对原本种地的农民因为保护生态而产生的损失给予一定的补偿,借此提高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程度,进而提高全国森林覆盖率以及生态质量。美国的林业补助金和森林税收分为联邦级和州级。在州一级,因各地气候和植被有很大差异,故此各州有很大的权限,都是根据本州的生态特点做出相应的规定,制定各自的林业补助金和森林税收。为避免森林发生火灾或退化为草地,土地所有者必须对森林进行至少10年的管理。在再造林方面,计划必须由有资格的或注册的林务员制订,得到许可的硬木和松树再造林费用的一半可以从州所得税中扣除,果树和圣诞树、观赏用树木不在优惠措施补偿的范围内,这项减税的措施极大地加快了私有非工业林地的再造林。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对美国林业补助金与森林税收有了一定了解。
C、德国黑森州收益赔偿制度
原德意志联邦共和国黑森州的《森林法》规定,若林主的森林被宣布为防护林、游嬉林或禁林,或者在土地保养和自然保护区范围内颁布了有利于公众经营的规定、限制性措施,因而对林主经营其林地产生不利,林主有权要求赔偿。
D、日本的的补偿办法
日本的《森林法》则规定,国家对于被划为保安林的所有者仅给予适当补偿,同时保安林的受益团体和个人将承担一部分费用。
E、瑞典《森林法》中的国家补偿
瑞典《森林法》有以下规定,如果某地林地被污染或被宣布为自然保护区,该林地所有者的经济损失将由国家给予补偿。
F、法国的财政优惠政策
法国法律还规定了对国有和集体林经营所产生的利润免税,对私有林经营提供各种财政优惠政策。在法国和马来西亚的林业基金中,国家财政拨付占有较大的比例。政府仍是维护生态最大的“出资者”,类似规定的国家还有南斯拉夫、哥伦比亚。
G、巴西与哥斯达黎加
巴西、哥斯达黎加等国家的经验也表明,尽管政府将是生态效益的最主要购买者,但是市场竞争机制仍然可以在生态补偿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完全可以利用市场手段和经济补偿政策来提高生态效益。
I、俄罗斯的森林保护
财政预算的增加是否能为控制森林毁坏
俄罗斯的森林资源主要集中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为了保护这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俄罗斯中央和地方政府都采取了一定措施。2010年以来,俄罗斯政府每年都会在联邦预算基础之上向当地林业部门追加数千万卢布用于森林资源保护的资金。
【焦点评述】
根据俄罗斯环保部门的数据,全国一半的森林遭到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很多稀有物种由于缺乏保护濒临灭绝,在城市附近的山上已经很难发现西伯利亚虎和棕熊的踪迹,全球气候的无常变化导致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于是干旱、森林火灾等给这片广袤的森林带来了巨大的威胁,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也在挤压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因此大幅度的财政预算或许能够支持森林的恢复。
参考文献
[1]Carsten Drebenstedt.Regulations,Methods and Experiences of land Reclamation in German Opencast Mines[M].Addressed to MineL and Reclamation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for the 21 Century—Beijing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Land Reclamatiom,2000.
[2]内容摘自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态补偿机制课题组报告
[3]新华每日电讯6版-污染防治,看美德等国如何“补偿”生态.
[4]梁丽娟,葛颜祥,傅奇蕾.流域生态补偿选择性激励机制—从博弈论视角的分析[J].农业科技管理,2006,25(4):49~52.
[5]王金南,万军.中国生态补偿政策评估与框架初探[M].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13~24.
[6]吴晓青、驼正阳,等.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2):18~21.
[7]李克国.中国的生态补偿政策[M].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25~31.
[8]穆斯格雷夫:《美国财政理论与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年版。
[9]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比较财政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0]王金南、庄国泰:《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设计》,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课题组研究报告:《我国主体功能区划分及其分类政策研究》,2007年1月。
[12]国家环保部环境与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生态补偿机制:理论、经验和政策框架》,2006年10月。
[13]Sara.J.Secherr,Michael T .Benneu:Developing Future Ecosystem Service Payments in China.Report to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co-compensation Mechanisms,2006.8.
[14]Maureen L Ambrose.Contemporary Justice Research.A New Look at Familiar Questions.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2002(2).
[15]Mans A.Nilson,Holger Dalkmann.Decision Making and Strategic Environmental Assesment.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Policy and Management,2001(3).
[16][美]J.G.阿巴克尔,G.W.弗利克等著:《美国环境法乎册》(文伯平,宋迎跃译),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7]蒋莉,《美国环保超级基金制度及其实施》,载于《油气田环境保护》第15卷第1期
[18]参见《综合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法》第107条
[19]参见《综合环境应对、赔偿和责任法》第201-223条
[20]陆文华,《美国环保超级从金的成就与不足》载于《全球科技经济燎望》2000.1
[22]柳志伟:《基金业立法和发展:比较与借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8页。
[2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政策法规司.中国缔结和签署的国际环境条约集[Z].学苑出版社,1999,118.
[24]王梅.美国的湿地保护和立法[J].国土资源,2002,(2).
[25]杜群,李猛.美国农业湿地保护法律制度[J].环境保护,2004,(2):61-63.
[26]王相.美国湿地的法律保护[J].世界环境,2000,(3):27-29.
[27]英国文化委员会.英国新环境署实施的综合管制[J].世界环境,1997.
[28]马之珽.英格兰和威尔士水资源管理的现行法律法规框架[J].水利水电快报,2005.
[29]王晓丽.中国和加拿大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比较研究[J].世界2004.
[30]土水污染控制与资源化技术实验室.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科学研究栏目).
§§§第四章农业污染的经济控制
专题69、点源,面源污染
焦点议题: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A、点源污染
具有固定排放口和地点的环境污染。主要指工业生产过程中和部分城市生活中产生的污染物。这种污染形式具有排污点位集中、污染范围呈局部性等显著特征。
B、面源污染
一般理解为分散的污染源造成的污染,与点源污染相比,它具有很大的随机性、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受外界气候、水文条件的影响很大[1]。农业面污染源的污染物主要是土壤中的农业投入品(化肥、农药等)。在降雨或灌溉过程中,经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地下渗漏等途径进入水体,造成水体污染。目前,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一个严重环境问题。
C、美国的面源污染控制
根据美国1990年的调查评估报告,美国污染问题中面源污染约占2/3,其中农业占面源污染总量的68%~83%,50%~70%的地面水体被污染或受影响。如今经过10多年的有效治理后,美国的农业面源污染已经大幅度减少。2006年,美国的农业面源污染面积与1990年相比减少了将近65%。
【焦点评述】
控制方式一: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关键是操作简单、价格便宜的替代技术[2]。美国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问题上,对农民的补贴很少,主要是鼓励农民采用环境友好的替代技术。美国对于每个面源污染治理目标(如农田或者城市)的最佳措施均设定工程型和非工程型两种。工程型措施有人工湿地暴雨蓄积池和沉淀塘等;非工程型措施有免耕少耕法、、植被过滤带、有害物质综合管理以及生物废弃物的再利用等。相关部门则指导地方政府控制水土流失,并为不同规模、层次的水资源规划和非点源控制提供相应的情报和信息。美国还推出了生物农业、再生农业、绿色农业等运行模式,在技术方面有效地控制了农业生产中高毒性农药的使用。
控制方式二增加财政预算
美国农业部设专款来支持农民发展生态农业,对于自愿采取其他措施的,政府将给予减免税额等优惠政策[3]。美国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规定,对面源污染自愿采取防治措施的,政府将分担一部分费用;1979年,《清洁水法案》的通过将水污染治理列入国家财政预算中,联邦政府将每年从财政预算中拨出20亿美元的专项基金用于水污染治理。这些年流域治理的重点就是面源污染监测和治理。2003年,在美国布什总统的提案中,对全国20个重点流域治理增加7%的预算,用于加强对流域面源污染的治理。在治理行动的具体计划上,联邦政府设立了500亿美元的基金,主要作为“种子基金”从而吸引地方政府共同投资,为农民、企业或地方提供无息或低息贷款,帮助其进行面源污染治理。
控制方式三政策和法律手段
美国第一个面源污染控制法是在1936年制定的,至今已进行多次修订。美国在农业污染控制方面制订了系统的法律框架以及完善的计划,实施了非点源污染管理计划,也实施了乡村清洁水计划和灌溉水质计划等。与此同时,其它一些国家职能部门也制定了关于污染控制的相关法案,如清洁水法案、杀虫剂实施计划等,并积极鼓励农民对农业污染进行主动性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