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14551200000021

第21章 阅读丰富人生(5)

推荐阅读《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

邢台十中当前的教学之路光明而又欣欣向荣,教学这个活儿,过去是个累活儿,但苦于累而不知累,最可怕的就是人们睁着双眼说笑着跨进陷阱,而后者又以同样方式踏进去。然而提醒和警告都显得软弱无力,因为这段通往陷阱的路已经走习惯了,因为前边的人上不来,后边的人不知道凶险。改革传统课堂就是从陷阱里挣扎出来的那位受害者的忠告。王永明就是一位不走陷阱那段路的聪明老师,你看他“开放式的语文教学”与我们的绿色课堂多么吻合,所以我说十中有一大批聪明的老师,要不,怎么欣欣向荣呢?

附:以下资料来源:2012年8月20日《光明日报》

乡村特色语文教改的拓荒者

——记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一中语文教师王永明

“修改过错字和病句,我们接着看看文章结构有没有问题?”在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一中八年四班的语文课堂上,小组长王茗正有条不紊地组织小组另四名成员批改其他同学的作文。课堂上,看不见滔滔不绝讲解的老师,取而代之的是各抒己见的学生;作文纸上,看不见老师勾勾点点的连笔字,跃然纸上的是同学们心灵相通的修改建议。而这样一堂开放式作文课,不过是语文老师王永明的在乡村特色语文教改新路上的剪影之一。

老师不再是独霸课堂的“擂主”

1996年,由于工作需要,刚刚从教一年的王永明,从劳技教师转为语文教师。“尽管课前精心准备,但教学中依然力不从心。”王永明回忆说。在学生和家长的不信任中,王永明开始给自己补课。除了研究教育报刊杂志中的鲜活经验,他还系统学习并掌握了中学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语法修辞、文史哲常识等。王永明说:“经过两年时间的学习,我心里越来越有底儿了,学生们也逐渐喜欢起我这个语文老师了。”可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跟着教了两年的学生升到初三时,学校怕影响中考升学率,又将他调回了初一。也是这一年,王永明自以为完成得不错的调研公开课,也在评选中名落孙山。“除了学历不达标,我还差啥?”“小王啊,当语文老师可不简单!除了储备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学校老教师的一句话,点醒了困惑中的王永明。从此,只要县里市里搞教研,王永明都主动去。要是学校经费紧张,他就自掏腰包。寒暑假里,不管多远的地方有研修班,他都千方百计挤进去旁听。来回路费加上食宿,每次都得上千元。“……以上就是本文需要理解掌握的字词。”在安石一中八年三班的语文课堂上,二组同学的发言刚刚结束,三组同学就立刻把“主动权”接了过来,“我们组要展示的是对课文写作背景的……”“其他组的同学还有没有补充?”王永明既没有站在讲台上,也没有急着做出评判,而是在全班按组围成的4个小圈间踱着步子,启发着同学们继续思考。

“以前我总觉得语文老师就是独霸课堂的‘擂主’,拿着教案不知疲惫地念。同学们要么手不停笔地记,要么听得昏昏欲睡。”同学赵宇说,“现在的语文课,老师更像个主持人,同学们自己当起了老师,大家互相提问,共同完善答案。”王永明说,这就叫“开放式阅读”。经过一至两个学期的训练,同学们就基本可以完成自主学习的全过程:课前预习课文,课上分组讨论总结、展示预习成果,全班互相提问、互相补充。除了“开放式阅读”,王永明还探索出“开放式课前10分钟”、“开放式评价”、“开放式批改”等教学方法,并形成了“开放式语文教学”体系。

35万字《课改日记》催生“教学思合一”理论

安石一中八年四班《积酸菜》的命题作文,学生们把积酸菜的过程、技巧都生动地记录下来,劳动的辛苦、收获的喜悦跃然纸上,充满了生活感悟。2003年年底,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全国铺开,王永明受命编写学校校本教材。利用寒假两个月的时间,王永明围绕学校附近椅子山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和发展现状等,编写出了近8万字的手写稿教材——《探究椅子山》。在实施过程中,王永明又根据本校3个年级的学生特点,分别制定了活动方案,并陆续开发出《玉米的研究》、《生命教育》共11本校本教材。一年后,王永明听到了反对的声音:“中考哪能考椅子山的事,学了也是白学”、“这么上下去,不得耽误正课吗”。王永明说:“面对学生成绩和升学率的压力,我曾经想过放弃,可想到学生们期盼的眼神,这个念头就很快打消了。”为了给校本课程一个“合法”地位,王永明探索式地将它与作文教学“联姻”。学习说明文写作时,校本实践就定为观察椅子山的土特产并加以介绍;学习记叙文写作时,校本实践活动就采访身边人物;学习议论文写作时,校本教材里还有家乡风俗习惯的内容与之对应……这一改,不仅学生欢迎,家长认可,还得到了专家的赞同。吉林省教育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元昌评价:王永明的大胆尝试为校本课程在农村教育的发展找到了出路,不仅避免了校本课程在襁褓中夭折,还为它的茁壮成长找到了适宜的环境。每晚,当妻子和孩子进入梦乡时,王永明还在灯下,记录着这一天在课堂上发生的事情。有时过了午夜才匆匆躺下的他,为了突发的灵感,还会再爬起来,扭亮台灯。在编写校本教材的过程中,王永明悟出一个道理:要发展自己,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给自己挑毛病。他除了写教学反思日记,还写教学故事、教学随笔和教学论文,并把这些统称为《课改日记》。

2007年5月的一个夜晚,王永明把最后一篇日记修改完后,一起身却直接倒在了地上,呕吐不止。“我心脏不好,当时就慌了手脚。我和父母连夜把永明送进了医院。”王永明的妻子林秀荣回忆说。第二天王永明被确诊为“美尼尔综合征”,不得不转至长春治疗。“你要是再看书写日记,我就和你离婚。”尽管在医院,妻子放出了狠话,可为了当时教的毕业班,王永明还是提前出了院。林秀荣说,出了院的王永明坚持给学生上课,抽空在镇卫生院打针,晚上看她合上眼再偷偷爬起来学习。在记录课改日记的过程中,王永明总结出一条规律:“教”是用文化知识指导实践,“学”是对实践中的问题或现象做出分析和解释,“思”则是将问题形成专题,提出解决对策和建议,并反思效果,“教、学、思合一”就是良性循环发展的过程。“2010年,王老师历时7年书写的35万字《课改日记》在省里获了大奖,他的‘教学思合一’理论还获得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成果三等奖。”安石县一中校长李金福说,“随后,我们在全校推广应用这一研究成果,有效推进了学校教、学、研齐头并进,并成功申报了两个吉林省‘十二五’课题。”

“五人组合”扩编为“拓荒队”

“你们学校今年语文咋考得那么好?”

“因为我们有个‘五人组合’!”

“开始编写校本教材的时候,我还没接触过教育理论,什么赞可夫、课程资源、三维目标对我来说完全是新鲜词儿!”王永明说,校本教材的编写成功离不开学校另外4名语文老师的帮助,从那以后,不管谁遇到难题,5位老师都一起合作研究。课间操时的节拍声,同事家炕头上的酸菜炖粉条,稻田边的蚊子叫都成了讨论时的“作料”。成功经验一传出,周边的语文老师纷纷要求加入,王永明把“五人组合”“扩编”到15名教师。他为这个新组织起名为“拓荒队”,并担任“队长”。为保证研讨活动顺利开展,王永明和大家一起制定了活动方案,建立起研讨制度,还聘请来专家当顾问。15名队友不仅交流经验、互相评课,还建立了公共邮箱和QQ群,并自筹资金创办交流刊物《拓荒者》,共同承担课题研究。“拓荒队”也成了孕育名师的摇篮,先后有多人被评为县骨干教师、市课改先进工作者,或被调到县进修学校,还有几位有了自己的专著。在安石一中,“拓荒队”队友政治教师鲍金海介绍,如今团队成员已经发展到31人,涉及9所学校,学科也由语文发展到英语和政治等其他学科,由中学拓展到小学。“我本人经过拓荒队的锤炼,也和王永明老师一样被评为‘东辽名师’。”李元昌说,“拓荒队”的成立集中了更多教师的力量,推动了农村课程改革进程,促进了农村教育发展,影响带动更多的农村教师走向了科研之路。

人生箴言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乡村教师,就要把心扎在土里,把工作放在心头!城市学校的教学方法始终是乡村教师抱养的孩子,乡村特色教育的研发才是我们自己的孩子,这个孩子就姓一个“农”字,一个用辛劳和汗水书写出来的“农”字!

同事评价

王永明老师的教学方法,为全校师生带来了一缕春风。而这温暖的春天背后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寒冬。寒冬中,是王永明老师费尽心思的思索、探索和求索。

——安石一中校长李金福

学生评价

别看我们王老师看上去土气了点儿,可带来的语文课堂却是全新的,同学们都没上过这样的语文课。

——安石一中学生赵宇

专家评价

相信王永明的成长经历会在农村教育改革史上留下一抹亮色,他所焕发出的求知探索精神,将感染更多的乡村教师,为农村教育开辟一番新天地。

——吉林省教育学院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李元昌

读《军训分析》的建议

坚持锻炼身体是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基础,一个有志向的人他首先让我敬佩,因为我敬佩他的前提是有志向。

但仅仅有志向仍是不够,还应当具备去实践志向的身体。校医吕红丽用心专注,写了这个“分析”,向我提出了帮助学生锻炼身体和预防疾病的常识。我觉得好,就毫不犹豫地推荐。

一个个芸芸众生中的人,有谁知道为自己的未来储备健康资本呢?他们只贪图眼前的花费、自由和自在,逍遥和快乐,一切随遇而安,由它去吧,可是你想过没有,去了的不再来了,比如今天,明天你就找不回今天,今天的事情有许多令你很不开心,你会轻描淡写地说一句“算了”。“算了”算什么?然而你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总免不了会碰上垂暮之年的老人,一些与年龄不相仿而变得残疾的人,我们可能不当心,他们都曾经拥有过年轻时的逍遥快活,享受了人生的快乐梦,他们之所以成了你眼前的模样,我想,他们以前说过许多“算了”。当你我今天不再说“算了”时,我们才算了。

身体健康是积累下来的,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我们常常要与那个“算了”斗争,坚持不懈做大家都不愿意做的事,你才有别于别人,储蓄了健康,到用的时候用得上的。

怎一个“真”字了得①

——祝卫国和他推行的生态教育

贺江②

真学校!真教师!真学生!

祝卫国一字一顿地对我说的时候,手举起挂在胸前的工作牌,上面赫然写着这三个短句。

三个短句,九个字,没有什么稀奇。修辞充其量勉强是排比。比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知其不可而为之”显得朴素的多。然而,若以此为圭臬,并被一个人拿来实践了两年时间,并逐渐成就了一个校长和学校的气象。于此,真!显得弥足珍贵。

面对初始的祝卫国,温文尔雅,我心中其实怀有质疑的,因为见过太多言不符实的例子。

真的?!

①《神州》(2012.12下旬)

②贺江,中央电视台《大国人文》栏目组编导。

“你说是教给孩子一生谋生的本领对呢?还是仅仅传授备考的知识对呢?”十中的一个老师这样问我,令我沉默。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但是又不好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惑纠结着众多的教师、家长和学生们。

镜头1:

清晨,小学生睡眼惺忪地拉着拉杆箱去上学。

镜头2:

课堂上,小镜片在闪光,镜片背后的眼睛。

镜头3:

高考最后一场结束,考生把书包里的书本抛向空中。

拜访祝卫国,是一个周六,时间是上午11∶30。他正在食堂里看着孩子们吃饭。西装革履、毛边眼镜、胸前挂着上岗牌。食堂里电视在播放新闻,孩子们边吃边看。食堂的饭菜色泽诱人,香气袭人。

干净整洁的校园很安静,小花园廊亭别致,花草在初冬依旧坚守着青葱。办公楼侧面整个墙壁是笑脸墙,全校学生的笑容抬眼就看到了。

教学楼的文化无处不在,每一步台阶都是名句、箴言,走廊里是班级文化展示以及祝卫国的书法。最有特色的是各个班级没有惯常上的数字排序,而是“启航班”“腾跃班”“雄鹰班”等,不一而足。

资料1:

一个学生的爷爷对祝卫国感佩不已:“你是我见到过的最好的校长,你推行的教育理念我最佩服,孩子交给你,我们放心。”

资料2:

一对母子对话:

母亲:“你小学时不是一直不愿意当班长吗?”

小男孩:“我要挑战我自己。”

资料3:

“3年前,我们来到学校上学,在懵懵懂懂中度过了青葱岁月,是学校和老师给我们关怀,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3年后,我们即将毕业了,感谢学校和老师给予我们的一切,感谢师恩。”——一个毕业生的毕业留言。

资料4:

一个学生家长非常感激地对班主任说:“孩子上了十中,回家以后变了,知道帮家长干家务了,懂事了,也知道努力学习了。”而该生最终也以优良成绩考取河北师范大学。

资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