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一个称作学校的地方
14551200000013

第13章 状态影响生活(4)

六、用心

我经常说一些人同时做一件事,但结果不同,有人前思后想,早出晚归,做得精细、认真,结果一定很好;有人每天踩着钟点来学校,你不是说七点半到学校吗?我每天在家里就计算好了,几分钟可到,每天恰好到校。我发现有人来学校很不情愿,就像走上坡路一样给人感觉很艰难;下班则不同,就像走下坡路一样三步并作两步。这样的人不用问,他的工作根本不挂在心上,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用心的。

七、有悟人

听反思,就听出来许许多多有悟人,范华迎、王玉娜、蔡玉芳等等都比较了解学生前后的变化,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她们体会到分快慢班不仅伤害孩子,也容易挫伤老师的自信心;也更多地发现孩子们的变化。包括马百庆的几篇分析文章都抓问题很真实。许多老师在讲解当中做到举一反三。

做有悟人,就要经常反思。我该不该让孩子叫家长来,如果我一时冲动,叫家长,对我、对孩子有什么结果?如果我一时冲动让孩子回家停课反省5天,这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如果我当着众同学批评孩子这对孩子有好处吗?如果我采取孤立孩子的举措,这对孩子有好处吗?

当老师义愤填膺的叫家长时,考虑孩子的家庭情况了吗?

有一个孩子从小父母离婚,这孩子跟他爷爷奶奶过,他奶奶有严重的高血压,特别是孩子有过被赶回家的教训,所以奶奶一听到电话响,血压顿时180(60岁以上的女人正常值为:145-83)。就是必须叫家长来,也不是不可以,一定要注意态度,否则,你的形象会大打折扣的。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挨过自己孩子老师的教训,你看他们的样子,把我们的孩子说的一无是处。我现在都不想理他们。还有的孩子他们的家庭条件很不好,我们一定要关心他们,特别是关心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关心孩子的学习、成长。这个会议后,政教处安排,从七年级开始,班主任给我汇报一下,每一个孩子的情况,包括家庭情况。

我有一个很大的体会,做一个好老师不容易,做一个班主任更不容易,所以咱当老师的不是来到学校讲讲课、布置布置作业、检查检查他们、考考他们,绝不是!那是良心、爱心、耐心、细心、关心的交汇,是心与心的交汇,没有这些我们还当什么老师,我们还讲什么教育。

作为一个校长,对待老师,我看重的不是分数,我看的是大家的事业心和爱心。

八、民主,平等,自由,和谐

我是祝老师,我不懂很多学科,我没有教过课,我也不会教课,我依靠大家教学,离开了你们我什么都不是。有时候,我对你们要求很严,是因为我读古书中毒很深,毒气最大的是荀子说过的话:“成为老师有四种办法,但不包括博学。第一条尊严而使人害怕,第二条年老而有威信,第三条不违背古代经典,第四条懂得精微的道理而又能加以阐释。”

我觉得今天的老师也有四条,第一条知识渊博,干啥还得说啥,编草鞋的就不要编成筐,研究windows就要精通编程,当数学老师的要成为数学大王,语文老师的就要成为业余作者,教历史的要通读史记、世界史,教生物的要学神农、物种起源,教物理化学生物的你们要走进实验室里,去实验、验证、讨论,把实验室作为阵地,边学习、边实践、边教学,教地理的你们要学习《水经注》、《徐霞客游记》之类的书,营造地理氛围,楼道内、墙壁上做一些图片让孩子们认识,加深记忆。比方说,记忆五带、二十四节气,这都有固定记忆法。

五带记忆法

地球赤道居中间,

热带占据南北线,

北南温带分两边,

极圈外面南北寒,

地球五带记心间。

四季节气记忆法

公转一周是一年,

自西向东不停点,

太阳光照成四季,

春夏秋冬才出现;

春秋夏至三六九,

大致不出一二三,

唯有冬至十二月,

二二前后饺子端;

春立分雨惊清谷,

夏立至满芒两暑,

秋立分处白寒霜,

冬立至小大雪寒。

除了这些,教师们也应该全方位提升自己的魅力,全方位提升自己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条,尊重规律。人的教育一定要尊重规律,那些机械式重复,死记硬背,也是一种好的升学方法,但不是教育,教育不能丢掉过程。

第二条,刻苦钻研。教育是面对每一个人,解决每一个人的教育就要研究人,不让每一个孩子掉队。我们的老师就要刻苦钻研,保证他们学好。

第三条,良好修养。注重仪表形象,无不良爱好,做事踏实、作风严谨。

第四条,爱和尊重。刘彭芝校长从教40多年,最深切的感受是: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

生态校园,绿色课堂。所主张的就是民主,平等,自由,和谐。

我讲的民主就是参与,实质是过程,你不参与就会被边缘化,如果你认为咱们学校的制度,有哪些不符合绿色课堂要求的,如果你觉得哪些地方仍存在着表面现象,如果觉得谁的态度不好,那么你就提出来。你最好不要这么想,这与我有什么关系,或者我教数学、他教语文,他的课和我有什么关系,他讲的课并不怎样而我还要说他讲得好,他和同志们的关系相处得不好,我们大家都孤立他,他家有了困难我们都装不知道,我不希望这样,我希望大家都在关心别人当中关心自己。

少说多做看行动

宋朝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朱熹曾为孔子的“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样作注道:“世难行,故要做;言易出,股要谨”意思都无非是告诫人们要谨慎的想问题,办事情,善于把语言化为行动,切忌向别人许下了海口,却又不去做,不去行动。

我在学校遇到过这样的老师,雷声大,雨点小,什么事情先说了,可是呢,最后却没有做。有些老师承诺着要完成某项计划,可是到头来还是不能坚持到底,典型的“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有这么一则故事:

庄子家里穷到揭不开锅了,有一天,他无奈之下硬着头皮到监理河道的监河侯家去借粮。

监河侯见庄子登门求助,爽快地答应借粮。他说:“可以,待我收到租税后,马上借你300两银子。”

庄子听罢先是非常生气,转念一想之后对监河侯说:“我昨天赶路到府上来时,半路突听呼救声。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再观察周围,原来是在干涸的车辙里躺着一条鲫鱼。”

庄子叹了口气,接着说:“它见到我,像遇见救星般向我求救。据称,这条鲫鱼原住东海,不幸沦落车辙里,无力自拔,眼看快要干死了。请求路人给点水,救救性命。”

监河侯听了庄周的话后,问他是否给了水救助鲫鱼。

庄子白了监河侯一眼,冷冷地说:“我说可以,我告诉它,等我到南方,劝说吴王和越王,请他们把西江的水引到这儿来,把它接回东海老家去。鲫鱼听了我的主意,当即气得睁大了眼,说:‘眼下断了水,没有安身之处,只需几桶水就能解难,你说的所谓引水全是空话大话,不等把水引来,我早就成了鱼市上的干鱼啦!’”

这就是成语涸辙之鲋的故事。庄子两千多年前讽刺的现象,到现在一样普遍存在。

臧克家有一篇名为《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其中提到了闻一多曾经说过得两句话,“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再说和做了不说,表现闻一多先生学者的方面,赞扬了闻一多先生的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说了就做,言行完全一致。正是凭借着这样的精神,闻一多不但成就了他的人格,更成就了他的事业。

现实生活中,只要我们去做,努力去做,不一定要说,别人也会知道;如果不做,就算是我们说得天花乱坠也没有用的。一句古话——行百里者半九十,更重要的更难的是落实。作为一所学校,所有的成绩不是用嘴吹出来的,学校的教师们就是要养成埋头实干、少说多干的良好习惯。我时常在开会的时候这么教育教师们,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谨记,要保持言行一致,只要说到的就能做到,做到的也不一定说,而更为关键的是想好了,就应当去做,去行动。如此,你才能成为做实事的行动家,成为学生心中的好老师,老师心中的好同事。

教育要慢下来

不管是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对待孩子都如农民对待庄稼一般,我们在选择好农时、季节、种子以后,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我们天天到麦地里望着麦田急不可耐地盼啊盼啊的,什么时候才能收割啊?如果我们把这些期盼变成我们的行动,浇水、施肥、松土、除草、灭虫等等,我们从来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风吹日晒的,一分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投入、一分收获,你会看到,等到了麦收的季节正如你所付出的一样的结果。

然而,现在流行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就像一个正常的人突然生病了,立刻心急如焚,茶饭不思,胡乱投医,恨不得药到病除。正因为如此,他们上了许多当,受了许多骗,花了许多冤枉钱,浪费了许多时间。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清醒,你就会寻到许许多多的办法来;如果你能够沉下心来,耐心,理智地进行治疗,你就会早一点痊愈;如果你平时多花一点工夫,早做准备,你就不会因为病来了而手忙脚乱的。

教育亦是如此,急不得。专家认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反映了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孟子说过,“其进锐者其退速”孟子认为,揠苗助长,操之过急违背规律。比如有些萌芽,你每天给它浇适当的水,它就会很快地成长。相反,如果一下子给它浇很多水,不但不会起到灌溉的作用,还会把它淹死。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也应如此,一般要经历一个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首先是完全由父母来管理和约束,第二阶段就是由老师和学校来管理和教育,到最后达到某个阶段时则是学生自己管教自己,那时已经养成学习的习惯。

教育无处不在

长期以来,我们把在教室里的教育看成教育,教室之外的教育不看成教育,所以,从家庭到学校都有一个共同的教育认识,那就是永远把孩子关进教室里去。

人的一生要经历许多教育,有的教育在课堂,有的教育随时随地。

孩子刚生下来时,

妈妈的怀抱就是课堂,

这里有伟大的母爱,

这里有乳汁的芳香,

肌肤温暖的胸脯,

是我生长的课堂。

在我学走路的时候,

我开始挣脱这狭小的课堂,

在我的视野里,

我的家就是最大的广场,

摔倒了,爬起来,反反复复,

我犹如长上了翅膀。

突然有一天,我像小鸟一样被关进了笼子,

妈妈说,这就是课堂!

我哀求妈妈,

我不喜欢这讨厌的地方,

妈妈眼含热泪,

我懂了,这原来也是妈妈曾经讨厌过的地方。

老师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从此以后,日光加灯光,星星加月亮。

校长说,遵守校纪,尊敬师长,生命安全,牢记心上。

教育家说,快为孩子们减负,让他们快乐成长。

妈妈说,不受苦中苦,哪有甜中甜。

无论如何千万别成为妈妈这样。

提起眼下教育,

我心充满忧伤;

学校急功近利,

家庭推波助澜;

孩子左右飘摇,

不知如何是好;

坚持推进课改,

办好绿色课堂。

教育孩子在动手中获得经验

我们都忽略了一个共同的东西:教育是让孩子获得体验。知识的获得本身就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当经过学生们自己验证,如果教师按着这种教学理念教育学生,就会发现孩子渐渐有了自己动手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不久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产生。

这就像是学习驾驶汽车,学员一定要上车练习,反复驾驶汽车才能学得会。若只是在教师一味的听老师讲解如何踩刹车,如何松离合,不实际操练,是永远也不会开车的。

教学的基础是学生的生活经验,也因为此,我提倡我们的老师以及家长多给孩子动手的机会,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自己的学习。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学习的兴趣。

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变被动、机械的学习为主动灵活的学习。解决路径:

首先做好教学讲授的配套工作

我们教师要特别重视实验,在每次的动手实验中保证做到: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保证让全班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

为学生多创造动手参与的条件

家长和老师们要多为学生创造一个动手参与、动脑思考的课堂气氛,尽可能地将一些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小组实验。根据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老师们提出改进的思路和方法,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调动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在学生动手实验的时候,老师和家长应做到现场指导,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学生动手的过程,及时提问、出思考题等手段,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解答疑难,使他们的注意力更为集中,观察现象更仔细。

用好习惯打下青春期的“地基”

我在学校的军训动员大会中讲过,中学时期是孩子的人生发展之路上的基础阶段,这个时期的孩子,正面临发育,叛逆,以及青春期的迷茫与亢奋。这个时候如果家长和老师不做出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们还容易误入歧途。所以,我一直给我们的教师们强调,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多方面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为他们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