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考作文有一套
14546400000027

第27章 作文实战技巧“锦囊”(4)

技巧点拨:在人物动作、肖像与语言表情描写中,运用“留白”的艺术,成功地塑造人物形象。让读者在心中营造出一个独特、清晰却又模糊的空间。

例文精选(二)

意外

吴明

逛了很久,才在一个商店的柜台里发现了这只精美的皮夹。无论款式、色调,它都是无可挑剔的,但价钱颇贵。我在柜前徘徊了好一阵子,终于咬咬牙,买下了。(一藏)

我把所剩不多的钱放进皮夹,再放进精美的包装盒,兴冲冲地上了回家的公共汽车。

在车上,我时常把钱夹掏出来欣赏,也是在向别人炫耀着,车开得很快,不久就到家了。

我打开书包,取出包装盒,它漂亮极了,方方正正,红褐色的底色,不像硬纸包的,更像是上了漆的枣木。一枚钱币被作为商标印在盒儿的一角上,它毫无空荡之感,还透出一丝高贵。我掏出皮夹,它也是红棕色的,绿枣红马的毛皮一般柔韧光滑。

我把皮夹装进盒子,翻出一根金黄色的丝带,在盒上系了个蝴蝶结,它更变得光彩照人。“谁要收到这样一份礼物,肯定会高兴的。”我想。

“彬彬回来了。”爸爸突然推门进来,我一时来不及藏起它。(二藏)

“饭票买了吗?”

“坏了!”我一惊,饭票已变成了钱夹。

“没,没呢!”我支支吾吾地回答。

“怎么还不换啊?”爸爸看见了包装盒,拿起来看,“哟,真漂亮啊!谁的?”

“我……我买的。”

“你买的?”爸爸皱了皱眉头,“这不会很便宜的,你哪来的钱?”

“我……”

“饭票钱还在吗?”

“……”

“是不是买这个了!”他板起了脸。(三藏)

我知道再也推脱不掉,只得承认。

爸爸开始发作:“催你多少次换饭票,你倒好,花这么多钱买这个,追求些什么?把饭票钱花了,你这个月吃什么?”

“……”

“你不是摆谱吗?好,这月饭票你自己想辙吧!”说罢摔门而去。

我呆在床上,鼻头发酸。(四藏)

晚饭吃得很别扭,我跟爸爸没说一句话。饭后,我回屋独自发呆,爸爸突然推门进来,从他的破钱包里掏出钱来放在桌上:“一定要换成饭票,好好吃饭!”

我意外地看着爸爸,怔怔地流下泪来。(五藏)

睡觉前,爸爸在床头发现了那个包装精美的盒子和一张小卡。上面写着:“父亲节快乐!”(抖包袱)

赏析与解读:这篇文章的故事情节具有因果关系,也具有戏剧性。主要情节有,用钱买钱夹——父亲批评——批评后又给钱买饭票(写父女情深)——父亲看到钱包。文章的作者将很多情节“藏”起来,把本来没有多大意思的内容写得很有情趣。文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设“藏”:

“我”在买钱包时把买钱包的原因“藏”了起来;在父亲看到了钱包后,“我”将为谁买钱包这个原因又藏了起来;在父亲严厉批评“我”时,“我”又将原因藏了起来。整体给人的印象是“我”不顾家里拮据而随便买了一个非常漂亮的钱包,是一个虚荣心很强的孩子。结尾时,才说出了“我”买钱包的原因,令人十分感动。当然,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有意识地在“藏”的同时,也适当地“露”了一些。例如,在倒数第三段中,爸爸“从他的破钱包里掏出钱来放在桌上”一句话,就将“破钱包”露了出来,为后面的送钱包做了铺垫。

技巧点拨:在文章叙述的情节上运用留白艺术,即藏情节,这样可以制造悬念,为文章的叙述和构思创新上赢得高分。

温馨点醒:其实“留白”技巧只是作文里的一种很小的技巧,很好学,也非常实用。要学会用,你就得用两种身份写作。一种身份——作者。你是文章的作者,所以写的时候顺其自然,按自己的构思来写。同时,你也得保持另一种身份——读者。在顺其自然地写完一些人、物、事件后,心里要问一下自己,这能让读者理解吗?能打动读者吗?我现在就是读者,我会怎么去理解这样的描述呢?如此,两种身份结合,文章的语言和整体构思会严谨许多。

你以作者的身份去写作,写得太散了,另一种读者的身份会提示你,这样的描写太乏味,不精彩;而以作者的身份写得太细了,读者身份会告诉你,这里描写得过于累赘了。

四、温馨阅读

一棵开花的树

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于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莲的心事

席慕容

是一朵盛开的夏莲

多希望

你能看见现在的我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还未滴落

青涩的季节又已离我远去

我已婷婷

不忧 亦不惧

现在

正是最美丽的时刻

重门却已深锁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太迟

§§§第三节记叙文常规构思法

记叙文是每个学生学习语文最早接触的文章体裁,也是每个学生学习写作的起始体裁,理应成为考生应对考场作文的得心应手的作文体裁。回顾近几年考场作文的情况,学生的分数并不是很理想。其实,对于一个有心的学生来说,生活就是在写各种记叙文。

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尽管绞尽脑汁,却依旧无从下手,似乎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可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就这样,一篇文章写得七零八落,不堪入目,如同一本流水账。其实,我们在写文章前,心里是非常明确的,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打算与大家分享一个怎样的故事?当有了一个统一的“意”,即中心后,再根据中心去选择素材进行描写。正如作家刘墉所言:“笔未动,意在笔先;笔既动,意在言外;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一、故事赏析

美国作家欧·亨利在他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里讲了一个故事:

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见窗外的一棵树,树上的叶子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掉落下来。病人望着眼前的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一位老画家得知后,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挂在树枝上。最后,有一片叶子始终没有掉下来。只因为生命中的这片绿,病人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提示:人生可以没有很多东西,却唯独不能没有希望。希望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有希望之处,生命就生生不息!

二、导练分析

1.问:请你说说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记叙文主要指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一类的文章,具体地说,它是借助叙述、描写、抒情等手法记叙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用以表现作者的思想,抒发作者某种感情的文章。就文章的外部形式上的特征而言,记叙文还表现为新闻、通信、报告文学、人物传记、游记、日记、书信等诸多体式。我们通常把记叙文分为写人、记事类,写景、状物类和抒情类三种。

2.如果写一株简单的草,你会如何构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写小草的坚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通过描写小草的外貌、形状、颜色以及与小草有关的故事来表现这种“坚强”的精神。那么,“坚强”便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再深一些,一株小草要想赢得阳光,拥有周围的姹紫嫣红,必须要经受煎熬,积蓄力量,破土而出。那么,“历经黑暗,才能拥有阳光”便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所以,一篇文章只有具备了完整、统一或者与众不同的中心思想,才能称为一篇文章。

温馨点醒:记叙文写作常规构思法

1.确定一个好的主题(中心思想)

每篇文章都有中心思想,它是作者对文章所写内容的看法或评价,即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观点。在文章中,它是统率一切的灵魂,是贯串全篇的红线。文章的选材、剪裁、结构、语言、表达等,都要以此为据,自觉受其约束。

衡量文章中心思想的标准是:正确、鲜明、集中、有高度与深度。

(1)正确。指所确立的主题符合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符合正确、高尚的审美观与价值观。

(2)鲜明。指文章的主题必须明确表达出作者对所写事物的理性判断和感情倾向。

(3)集中。指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全部的内容都必须围绕它展开。有些材料看似旁逸斜出,其实它们都是为了升华主题。

(4)有高度与深度。指主题能与生命、心灵、人生、精神品质等结合。

注:在写作文时,要将主题凝练成一句话或一小段话,放在全文最显眼的地方,通常为开头或结尾。如果是开头,结尾则需点睛;如果是结尾,开头则应铺墨。

2.精心选择材料

著名作家茅盾形象地说:“要像关卡的税吏们的百般挑剔。”具体来说,这“挑剔”的标准是:

(1)以文章的立意为标准。只有能说明和突显中心的,才可选用;反之,与中心无关,则应舍弃。

(2)典型。指所选用的材料能反映事物本质,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能恰当地表达主题。

(3)新颖而别致。选择别人未发现、未使用的材料,或者赋予别人已发现、已使用的材料以新意。

3.确定文章结构

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构造,表现在对材料的组织安排和谋篇布局。如果把主旨比做文章的灵魂,材料比做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结构的设置使凌乱的材料有序地排列起来,使零散的材料之间有了一种内在的逻辑联系,使材料本身隐含的意思明朗化。兰德尔说过:“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石,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所以,文章的结构很重要,我们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纵式结构法

这是记叙文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的特点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进程和材料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来安排写作的先后顺序。如一篇游记,出发前准备,等待中;出发后,途中;到达后,游玩,观赏;结束,归家,感悟。这便是最简单的纵式结构。

(2)横式结构法

和蒙太奇式作文有些相似,即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阐述,每个部分都是并列统一的关系。如:《四季年华》一文,分为四个部分——春雨,夏蝉,秋思,冬情。

(3)总分结构法

顾名思义,先总说后分说,以此来安排文章结构。“总”是对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往往出现在文章开头或者结尾;而“分”时则是对“总”的扩展,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具体运用“总分结构法”,既可以先分后总,也可以先总后分,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灵活选择。

(4)小标题结构法

运用小标题结构法,把文章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脉络清晰,一目了然,会使文章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2002年重庆市高考满分作文《鹰之歌》一文,就是运用三个小标题“日篇”、“月篇”、“星篇”来架构全文。“日篇”暗用夸父追日的典故,“月篇”精引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故事,“星篇”则叙述感人肺腑的母爱故事。小作者以“鹰”、“日”、“月”、“星”等自然界的事物含蓄而深沉地象征了人们对真、善、美的选择,开拓了文章意境,加上语言富于艺术魅力,满分是受之无愧的。

4.布局谋篇

即开头、中间、结尾,全文的语言特色、风格特点、悬念技巧等。

温馨点醒:记叙文常规构思过程为:确定中心主旨——选择与中心有关的材料、故事——安排文章结构——布局谋篇——结尾——结尾点题。

三、例文精选(一)

生命里的风景线

炫羽先生

每次下班路过那条小街,我总能看到一位在街角卖烤地瓜的少年,少年十二三岁,皮肤黝黑,衣着简单,系一条灰色围巾,永远都是笑着面对顾客。起初,我并没有注意到这不起眼的少年,可是,时间长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少年卖烤地瓜并不像其他商贩那样卖力吆喝,他只是笑,浅浅的像一轮弯月似的笑。而他的顾客却是络绎不绝,甚至有时会排起长队。人们买的并不多,花一两元钱买个地瓜,坐在少年旁边,边吃边和他聊天,聊得开心了,少年也会咧着嘴笑。有些老顾客远远地看见他,便同他打招呼,意思是给他们留几个烤地瓜。

我觉得好奇,一次下班后,我特地跑到少年那里买了两个烤地瓜,心想给母亲也带一个,因为他的生意那么好,地瓜肯定好吃。出人意料,烤地瓜的味道一般,远远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美味,还是少年旁边摊位上卖的公婆饼好吃。

偶然一次,我问一个顾客,为什么他的烤地瓜并不是非常好吃,可生意却那么好?从这位顾客嘴里,我知道了少年背后的故事:他是一位孤儿,一位老大伯收养了他。原本这烤地瓜是那位老大伯卖的,他也是靠卖烤地瓜的收入把少年艰辛地抚养长大的。可是前段时间,老大伯中风了,行动不便,所以就由少年出来卖了。

他的故事渐渐被附近的居民知道了,于是,买地瓜的人也就多起来了,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

从那之后,每次下班,我都会去少年那儿买烤地瓜。看着身边和我一样买烤地瓜的人们,品尝着它的味道,再看看少年脸上那纯真的笑,我心里总是会被感动填满,这是生活中最真实、最平凡的感动。我知道,少年终究是幸福的。

朋友致电给我,说近期想在威海路696号办一次个人摄影展,问我有没有好的生活素材与主题,我沉默了一会儿,回答他说:

“有,主题便是:善心——生命里一道永恒的风景线。”挂掉电话,我的眼睛有些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