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考作文有一套
14546400000022

第22章 点“石”成金(7)

他肯定发现我了,可也没有同我打招呼,只是笑着对楚楚说:“楚楚姑娘,按照你父亲的吩咐,我将你的小自行车修好了,还将你父亲的汽车给擦洗干净了。”

楚楚赶忙礼貌地回应他,想替他倒杯开水。他谢绝了,笑着离开了。

“砰”,门关上了,父亲终于走了。门被关上的瞬间,我分明感觉到他有回头看我。可我始终背对着他,整个过程,心里忐忑不安,像打翻了的五味瓶,不是滋味。

那次的补习课,我一点儿都没听进去,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像挨了巴掌一样。

补习完后,我若无其事地回家,也没向他道歉。本以为他会责怪我,可他依然是老样子,对我嘘寒问暖。虽然我心里很过意不去,毕竟他是我的父亲,可我还是无法接受他带给我的贫穷。如果不是因为贫穷,我就可以骄傲地去追求楚楚。

此后,我主动疏远楚楚了,我害怕她知道事情的真相。

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从不和人吵架,即使吃了小亏,也是笑呵呵的,不会往心里去。

可是,最近我突然发现他脸上多出许多青斑来,像是挨了打。我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只是笑着说是不小心撞伤的。而且,这段时间,他总是到下半夜才回家。我一直很纳闷,路人修车,肯定是白天多,晚上顶多是把顾客留下来的车子修理一下,也不至于连续加上几个夜班吧。

一天晚上,我看完电视,见父亲还未回家,便穿上外套去修车铺找他。

这是让我永生难忘的一幕:

凛冽的寒风呼呼吹着,老树随风摇晃,昏黄的灯光下,我又看到了那熟悉而又瘦弱的身影。他拿起榔头敲打着旁边那辆曾被我当废铁卖掉的自行车,然后站起来把把车龙头,接着半蹲着用扳头拧螺丝,还时不时用臂肘捋过被风吹乱的头发。他放下手中的工具,想试骑一下小车。可能是蹲得太久,突然站起的时候,他“哎哟”一声,赶忙用手护住自己的腰。这声音如同子弹一般,穿过寒风,迅速击中我那虚荣的心,让我瞬间窒息,不知如何是好,任凭眼泪顺着脸颊滑落。

那晚,我悄悄回家了,给父亲铺好床,烧好热水,重新躺回床上,却再也无法入睡,心中纠结得厉害。第二日,我问邻居这是怎么回事,邻居所说的果然和我猜测的一模一样:父亲知道我卖了自行车后,找到那家废品收购站,想出钱买回那被拆得不成样子的自行车。可对方看不起瘦小的父亲,讽刺挖苦了一番。之后,父亲因为对方说他生了一个没出息的儿子而恼羞成怒,和对方扭打成一团,可对方不仅人壮,还高出父亲一头……

天哪,瘦弱的父亲居然可以为了维护我的尊严而勇敢至此。在这样的爱面前,我是如此渺小、自私。

自那以后,我拼命地想抓住光阴的手,好让自己弥补曾对父亲的冷漠、埋怨与伤害。

市里举办了一场征文比赛,我凭一篇《我的修车父亲》一举夺得桂冠。一时间,学校领导将我视若珍宝;同学们在各个场所议论我,羡慕我有如此憨厚伟大的父亲;而楚楚也写信给我,信中写满了她对我的欣赏。

在颁奖台上,我热泪盈眶,恍然大悟:父亲所给予我的不是贫穷,更不是别人的鄙夷,而是骄傲,是自豪,是坦荡荡的爱。可是,这样质朴无华甚至可以为我卑躬屈膝的爱,却被我的虚荣击打得支离破碎。其实,他付出的感情比谁都要多。幸好,在逐渐流逝的时光里,我终于懂得了珍惜父亲的厚爱。不然,我这辈子都无法为自己的虚荣与任性埋单。

问:上面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体现在何处?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体现在文中画线部分。这一部分是全文情感的转折点,也是喷发点,正是因为这一处细节描写,“我”对父亲的感情才开始有了变化,可谓是重中之重。寒风、凛冽;父亲,瘦弱,修车,“哎哟”一声,声音如同子弹一般,穿过寒风,击中了“我”那颗“虚荣”的心,真的是一场虚荣一场爱,突显主题。

温馨点醒:细节描写要安排在文章的情感思路转折处,或全文叙述最高潮处。这样,才能让细节描写制造出强有力的情感旋涡,扣人心弦。

例文精选(二)

浅春深喜

陈晓辉

十岁那年的春天,我强拉起母亲的手,让她随我一起去田间寻找春天。

那时年幼,对春天没有什么特殊的印象,只知这个时节会开满大片的油菜花,柔黄的蓓蕾在微风中散发出迷人的花香,并透着淡淡的泥土气息。

我在田间小路上欢快地寻找着,脑海中勾勒出春天的种种模样,然后与眼前的景象一一对比。母亲就在我身后尾随着,不紧不慢,时不时喊喊我小名。最终,我停了下来,无奈地对母亲说:“老师说,春天在我们的眼睛里,可是,我寻找了半天,周围的一切和平时没有什么差别,春天到底在哪里呢?”母亲笑了,让我再仔细地观察一下周围,然后闭上眼睛,跟随她一起慢慢感受春天。

“小草就在你的脚底下,探着好奇而又欣喜的脑袋,嫩嫩的,绿绿的,她们是报春的使者;河边的柳树绿了,欣欣然,随风摆动着它的枝条,像在唱一曲愉悦的童谣;远处有两三个农民伯伯,带着笑容,挥舞着手中的锄头,他们在锄田播种,因为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A)

睁开眼,原本平淡无奇的景物似乎真像被施了魔法一般,焕发生机。我忙拉着母亲的手问为什么会有如此变化。母亲俯下身,抱着我说:“孩子,心美则景美,浅浅的春天当要深深地喜啊,这样,春天才会完美地绽开在你的心里。”

我眨着眼睛,似懂非懂,但记住了母亲温暖的怀抱和当时她说的话——浅浅的春天当要深深地喜。

十多年后的春天,我陪母亲一起在田间散步。母亲挽着我的手,和我唠叨着家里的琐事,并叫我出门在外,万事谨慎小心,当心身体。我侧过头,看着母亲憔悴的脸和染黑后又开始褪色的白发,心酸的同时,想起了儿时我拉她一起寻找春天的情景。那时的她,优雅,年轻,美丽。时光荏苒,春天如是,可母亲却老了。

我突然拉住母亲的手,笑着说要和她一起寻找春天。她一个劲儿地摇头,说这已经是春天了,不必找。可我还是拉着她的手,让她随着我的视线一起观望:

看,那是延绵起伏的山,连着湛蓝的天;看,那是田间劳作的农民伯伯,皱纹爬满了他们的脸;看,那是在微风中摇曳的柳枝,诉说着对春天的慕恋;看,那是油菜花,那是小草儿,那是,那是……(B)

母亲拉回我的手,笑着说:“傻孩子,什么时候成了一个诗人了呢?”

母亲的笑和当年一样温暖,我注视着她,突然就流泪了,我说:“妈,您说的,浅春深喜啊……”

问:请找出文中的两处细节描写,这两处细节描写有什么区别和作用?

答:

提示:文中A与B两处画线部分就是细节描写。A处细节描写是母亲眼里的春天,B处细节描写是长大以后“我”眼里的春天。两者是对比,春天景色的对比,但更重要的是情感上的对比。A处,“我”还小,不懂得如何去寻找美,母亲告诉“我”“心美则景美,浅浅的春天当要深深地喜”。而十年后,“我”长大了,母亲却老了。这时的“我”已经懂得了什么是母爱,懂得了如何寻找生活中的美。于是,“我”向母亲描绘春天……通过这样的衬托和对比,表达了流逝在时光中的亲情,又通过两处景色的对比,使情感更加深刻、浓厚。

温馨点醒:细节描写也可以融情于景,看似不动声色地描写景色,实则在抒发感情,通过景色的衬托,使情感更加深刻、浓厚。

四 拓展迁移

1.一个苹果的细节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株小草的细节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杯子的细节描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巧点拨:

如:怎么描写一把镰刀的细节?

1.镰刀特点关键词:光泽、锈迹、锋利、缺口。

2.与镰刀有关的情感关键词:黯淡、流年、记忆、时光、心灵。

将1和2中的关键词分开组合,如下:

组合1:你的心中是否有一把镰刀?

组合2:光泽是不是记忆的象征?

组合3:时光有锈迹吗?那么,生命呢?

提示:那是一把无人问津的镰刀,锈迹斑斑,没有阳光的呵护,也没有微风的吹拂,更没有雨露的滋润。它只是一把镰刀,一把被人遗弃在这所破草屋里的镰刀。两三个小孩来屋里玩耍,它看见了,很开心,期待着他们能带它走,可他们无情地从它身上跨过,丝毫没有理睬它;一对男女朋友来草屋里避雨,他们见到了它,女孩说:“哇,好像是把镰刀”。它又开心了,满心期待着他们的鼓励与赞赏。可男孩却说:“这么脏,都生锈了,不要去碰它。”最后,一位老者在拾荒时看见了它,它本来也没多想,觉得自己就是被人冷落的命,可谁知老人将它拾起来捧在掌心,眼泪闪闪地说:“多么残忍的时光啊,我们是不是……真的……都老了……”

温馨点醒:这处细节描写便是根据上面的组合3来构思的,时光是有锈迹的,生命亦是。没有经过历练和风雨的人,是不会懂得一位迟暮老人的心的,不会懂得那些即将凋零的生命之美的。斑驳镰刀之于小孩,只是一件弃物;而之于那对男女朋友,更显得脏与乱;唯独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见到它,两颗迟暮之心瞬间凝结,心心相印。这是一种生命的感悟,更是一种令人深思的忧伤与温暖。

温馨小结:你们在描写细节的同时,有没有联想情感?如写苹果,就可以想到战争中的最后一个苹果的甘甜与温暖;小草呢,镰刀呢,一位孤独的老人手握镰刀,站在家门口的草丛旁,眼望前方,他在思考什么?而一个小小的杯子呢,是啊,是一辈子,是爱的誓言,还是青春懵懂的记忆?所以,细节描写的关键是以景、以细、以深刻来抒发文章的情、意与思!

§§§第五节学会正确把握文章中人物的情感心理

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肯定会涉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或心理等描写,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人物的心理特点,那么对人物的描写必然是失败的,文章也是失败的。

如有人写父与子的对话,这对话其实是不存在的,而文章为了更能突显出父亲的严厉,就加入了两者之间的对话,结果作为一个普通农民的父亲居然说出了类似知识分子所说的话,作者将自己的语言和情感强加在了父亲身上,真是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所以,行文叙事应该把握好文中人物的情感心理,把人物形象化、细致化,使其符合语境,使行文连贯。

一、故事赏析

摸钟审贼

一家商号被盗,县官老爷派人捉拿盗贼。衙役们很快行动,不一会儿就回来了,竟然带回来了五个人。听过案由,五个人都值得怀疑,那么,如何断定哪个是盗贼呢?

同学们,假如换作你,你会如何断定?

且看县官老爷是如何断案的。

县衙里有一口钟,挂在钟楼上,钟是古物,好久没人问津,外面都有些锈了。这日,县官老爷竟差人将钟内壁刷上墨汁。衙役们都不解,好个老爷,五个嫌疑犯都带来了,你不抓紧断案,还有如此心思弄闲事?哪知,刚刷完,县官老爷就将五人带到堂前,对他们说:“你们五人都说冤枉,但冤枉不冤枉,神钟自知道。院中有口神钟,只要你伸手在里面一摸就会辨清。盗贼手一挨即发声,我在堂中就听清楚了。现在,你们一个一个去摸。”

五个人依次前去摸钟,县官老爷端坐堂中,然后请他们五人依次伸出摸钟的手,一看,就清楚了谁是偷贼。

提示:手心没黑的人就是偷贼。

县官老爷摸准了盗贼的心思,偷者心慌,唯恐摸钟发声,所以假意去摸,手却未挨内壁。不挨,自然不会发声。这种手法很聪明,但县官老爷更聪明。县官老爷的聪明是摸透了偷者会耍怎样的聪明。所以,写文章时,我们需要对人物了如指掌,这样才能进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将他们丰富多彩的情感展现出来。

母亲是佛

一个小伙子特别信佛,为了求佛,他离开了自己的家庭,放弃了事业,出走了。他经历了很多艰难困境,经过很长时间,一直没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但是小伙子相信“有心人,天不负”,所以他不愿意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