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考作文有一套
14546400000013

第13章 给作文插上心灵想象的翅膀(5)

天冷了,它们一排一排地站着,心中坚守着秘密,一阵阵地疼痛起来。叶子落下来,掩盖了一切。

母亲去了,我的心灵没有了依靠,一下子就有了那种到处漏风的感觉。可是,大风一直在刮,把故乡周围的尘土刮了个干净。我小小的故乡正在被秋天包裹。

母亲的坟上有一棵树,那是我写给母亲的诗。每到秋天,叶子纷纷落下,把母亲的坟头遮盖得严严实实。那些在风中微微呻吟着的落叶,远远望去,像一群疲倦的蝴蝶,静静地收拢着它们一生的美丽瞬间——一抹红晕,一个誓言,或者是简单的一声叹息。

赏析:这篇文章意境美,文字美,给人一种很有诗意的画面感。更重要的是,文章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融入亲情,融入游子归乡之情,凄婉、明丽、真挚,而又感人。

问1:“落叶”和“蝴蝶”分别喻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落叶”喻指母亲的离世,通常情况下,能让人联想到“死”、“凋零”、“愁惨”等字眼。而“蝴蝶”呢?色彩鲜丽,在阳光里翩翩起舞,姿态优美,富有朝气,这是鲜活的生命。“落叶”与“蝴蝶”,一死一活,一冷一热,维系两者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问2:题目“蝴蝶”二字前为何加上了“疲倦的”这个修饰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疲倦的蝴蝶”本身隐含着这样的意思:这只蝴蝶,只是飞累了,只是疲倦了,它需要暂时停歇一会儿,当它养足精神,便会振翅翩翩飞舞于草间。这是生命的暂时休整,而不是生命的死亡。“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这个题目,可以充分调动读者的联想,母亲现在并不是真的死了,而是一时劳作疲倦,等到她老人家气色好了之后,一定会重新振作起来的。母亲并没有离开我们,她只是一时睡过去了。这样的意境,创造了一种美好,给读者带来希望,带来慰藉!

例文精选(二)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

朱成玉

门半开半闭,如秋之眸。

立秋了,吃过这些饺子,眼前的一切就都变成了夏天的遗骸。它们齐刷刷地排列在你的视野里,令你无力躲闪。比如树上那些坚守到最后的果实,健康地存活下来,把完美的心一直留到晚年。这已经是个奇迹,我们还有必要担心它晚节不保吗?深秋的葡萄,像含冤的眼睛,虽然被秋霜凌辱,却依旧鲜亮,晶莹剔透,闪着不肯谢幕的光。

阳光不再蹦蹦跳跳,像顽皮的孩子一下子变成了少年,一下子就有了心事。阳光开始为那些在秋天里哀愁着的人工作了,为他们摊开伤心的绿,晾晒寂寞的红。

其实,天气还没变,一如往昔,艳阳高挂,心却不知不觉间有了凉丝丝的感觉。叶子落了,曾经的青春不复存在,流行歌曲里照旧挥霍着用之不竭的情感,任凭沙哑的歌喉怎样声嘶力竭地挽留,青春都不再回头。你能做的,只有默默地清扫这满地狼藉。

也有不知愁的叶儿们,它们调皮地打着旋儿,姿态优雅,把生命中的大去当成一次惬意的旅行。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秋天的叶子。

叶子上错综复杂的脉络,像极了祖母的皱纹,但祖母并不悲伤,祖母的额头经常是金光闪闪的,阳光喜欢在那里安营扎寨,那令人愉快的微笑常常使她的皱纹像是在跳舞。

在我的记忆里,祖母总是拿着扫把,试图把所有的哀怨都清扫干净,只留给我们无忧无虑的鸟鸣。

祖母在那些落叶里不停地翻拣,把中意的握在手心。祖母喜欢收藏落叶,这个习惯终生未曾改变。这个习惯让我感觉到,祖母永远不会衰老下去。

我在祖母的书里看到过那些落叶。祖母喜欢看书,她的书里总是夹着各种各样的落叶,仿佛是她为自己的青春留下的标记。每一段青春,都是一片叶子。那些青春的遗骸,无法言说的旧日时光,成了书签,丈量着一本书的里程,时刻提醒着你,哪些句子需要再一次的爱抚,哪些情节需要重温。

我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父亲告诉我,祖父和祖母结婚一年后就去从军了,再也没有回来。作为军烈属的祖母受到了很多人的尊重,然而,却没有人可以安抚她内心的苦痛。祖母习惯在那些叶子上面写字,一句半句的,大多都是哀婉的宋词。我想那是祖母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祖父吧。每年清明的时候,我就会看到祖母去祖父的坟前,把那些写了字的叶子铺满坟头,景象灿烂而华丽。这么多年,我没有见过祖母掉过一滴眼泪,但我知道,她的心就像是蓄了雨的云,轻轻地挤一下,就会泪雨滂沱,只是别人无法看见。祖母的眼泪,只居住在她自己的云里。

不管天气好坏,祖母总是会大声爽朗地笑。祖母的苦难像一座山,把她的脊背压弯,却压不弯她热爱生活的心。

在那些叶子上写字的时候,祖母是小心翼翼的,仿佛怕碰坏了一份念想。写上了字的叶子,就如同被装上了灵魂,重新活了过来。我想,只有祖母懂得那些落叶,也只有那些落叶懂得祖母,她们惺惺相惜,彼此嘘寒问暖。

怀念祖母,是从一片叶子开始的,替那些果实遮过荫凉,从枝头跌落,背井离乡的叶子。

祖母是在秋天离世的,毫无征兆,只是那一天刮了很大的风,院子里的那棵老柳树掉落了所有叶子。其实,也只有风能让叶子喘息或者感叹。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

落叶也有遗言吗?在离开枝头的刹那,它和风都说了什么?谁听过它们交代的后事?

那些齐刷刷掉落的叶子,是去陪祖母了吗?

我想,如果祖母是落叶,那么风一定是祖父。他们之间有那么缠绵的爱情。

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把生命中的大去当做一场旅行。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你踩到它的脊背。不像雪,不论你走得多轻,都会在你的脚下呻吟,仿佛踩碎了它们的骨头。

落叶从不惊叫,哪怕再多的苦难,它都只会和风窃窃私语。

我似乎听到了落叶在说:等我,来赴一个灿烂的约会。在此之前,请好好生活,各自珍重!

四、温磬阅读

十两黄金换落叶

陈晓辉

这是流传于民间的一个故事。

唐朝时期,有一介书生,是个孝子,待人友好,可是连续几年考试落榜,心情十分沮丧。一日,他慕名拜见一位德高望重的禅师,并向其诉说了自己内心的苦闷。

禅师听完之后,指了指不远处的一棵梧桐树,示意他将树底下的落叶全捡起来,放进包内,然后背回家去放好,第二天继续。书生不明白禅师的用意,但为了能够得到他的点拨,每天都坚持捡落叶,直到梧桐树逐渐光秃为止。

这日,老禅师将书生叫到身前,让他背上两袋落叶拿到京城去卖,并要价十两黄金。禅师还给他两张一样的纸条,嘱咐说其中一张交给买主,能买得起落叶的必定是雍容华贵之人;另一张则给书生,但落叶没卖掉前不许看,卖掉之后才能看。禅师反复强调:“只有卖掉落叶,你的人生才有可能发生大变化,所以,得坚持。”

书生将信将疑。到了京城之后,他按照禅师的吩咐,在大街上摆开字幅,上面非常显眼地写着几个大字:十两黄金卖落叶。

行人见之,纷纷嘲笑他异想天开,是个傻瓜。书生觉得自己真是丢人现眼,可想到老禅师对他说的话,还是坚持住了。

到了第六天,正在打盹的书生突然被一个人推醒:“小兄弟,你那袋子里果真是装着落叶?为何要卖黄金十两?”书生一看询问之人相貌堂堂,旁边还有两个侍从,像是富贵人家的人,于是取出包里的纸条交给那人。那人接过纸条,拆开一看,眉头舒展,大悦。问了书生的姓名和住址,说十日之后一定将十两黄金送上门,然后挥手告别。

书生做梦也没想到,两袋落叶居然真的能卖十两黄金。告别了买主,他立即拆开另一张纸条,想看看究竟,上面写着:“此叶从成长到凋谢是树四季变化的见证,于人而言,是成败的见证;于国家而言,代表着历史的变迁。若国君能重视落叶,以史为鉴,那必能知兴替,天下必兴旺也。倘真如此,十两黄金不为贵。”

原来,老禅师根据新颁布的政策推断,必定会有高官在那段时间出来私访民情。而小小落叶却蕴涵着人生之理、治国之理,就这一点来说,它便是无价的。

书生握着手中的纸条,无比佩服禅师的神机妙算和用心良苦。回家后,他立即总结当初落榜的原因,查漏补缺,准备迎接来年的科举考试。可他在参加考试之前,便被人邀请进京,当场面试通过,进朝当官。面试官便是那落叶的买主——唐太宗。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落叶,若能将这些落叶贮藏好,总结得失,扬长避短,拒绝碰壁之后的灰心丧气,就定能把握机会,取得下一阶段的成功。因为,那些落叶便是我们人生中的无价之宝。

想一想:读完这个“落叶”故事后,你是不是对落叶有了重新认识?对生命中的景物有了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如果是,你觉得以后生活中,你会怎么改变自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节月光是池塘的嘴唇

问:我们先撇开本课主题中的“月光”一词不说,若你看到一个“黑”字,会想到哪些词语、事物或意象?在这些词语、事物或意象里面,褒义的多,还是贬义的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黑夜降临、黑色的星期天、黑暗与恐惧等。贬义多。

问:那么“月光”呢,你又想到了什么?这些意象,褒义的多,还是贬义的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月光如水、月凉如水,光明、舒适、安静、闲暇的时光等。褒义多。

问:你为何在脑海中将两者如此区分?难道黑不是一种美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近几年,关于“黑”与“月光”主题的考场作文非常流行,“黑”可以喻为黑暗、挫折、缺陷、阴霾等,而“月光”呢,便是希望、光芒、成功、胜利等,这些都属于成长励志类主题。如果说成功是美,那么缺陷、挫折、黑暗等依然是美,因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如此,黑也是一种美!

一、故事赏析

知名作家刘墉曾写过一篇名为《天赋的才能》的文章,内容如下:

才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已经学会聆听音乐,哼出不成调的歌。

才学会走路的幼儿,就已经学会手舞足蹈,应着节拍起舞。

才知抓笔的孩子,就已经学会涂涂抹抹,画出不成形的东西。

人似乎天生就是音乐家、舞蹈家和画家,但是,为什么他们成年以后,大部分都不再像儿时那么执著于歌舞和绘画了呢?

因为他们渐渐地学会了害羞,怕自己没有嘹亮的歌声、美妙的身姿和绘画的细胞。

因为他们愈来愈忙碌,忙得没有时间欣赏音乐,没有余情应节起舞,没有闲暇挥笔作画。

就这样,年复一年,他们遗忘了天赋的才能,也失去了许多快乐。

问:想一想,你小时候擅长什么,爱好什么?对比一下现在,当时擅长的或者欢喜的,你有持之以恒地追逐下去吗?你懂这个故事的意蕴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我们每一个人,都像一块宝藏,蕴藏着无限潜能。如果你倾迷于某一样事物,或对某方面有强烈的兴趣,那么,请你永远都不要放弃。因为,喜欢+努力+坚持=成功!

二 导练分析

1.请勾勒出一幅在月光映射下的景色画面,可以是纯景,也可以有人物故事。请用优美的语言描写出来。

请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1:白天下雨,路上还有些坑坑洼洼,月亮正从身旁的树梢后升了起来,透过树缝淡淡地泻在地面上。它仿佛有脚,轻轻悄悄地跟着我挪移了。风吹过来时,带着深夜的凉意,如海潮一般,时强时弱。周围响着树叶与枝丫之间的窃窃私语。

山风习习,山峦沉默,无人告诉我此时花朵的盛放与凋谢。

月光如水,清澈而又迷离,无人能透过月光看到我脸上瞬间掠过的一丝怅惘。

月色淡然,带着深夜的幽然。

提示2:眼睛所及之处,看见两朵莲花相互簇拥着绽放,所有的花瓣都以最饱满的姿态向周围展示着,月光下,如出水芙蓉,清香远溢,粉黛迷人。这样两朵粉嫩娇弱的莲花,在黑夜之中,却有一种狂野的力量,一种不顾一切的要向外绽放的力量。

问:对比提示1和提示2,你们发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醒:描的是景,抒的是情,将情感思想融于景色描述之中,会比单纯写景或抒情美妙许多。这样,便将抽象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景物特点结合在一起了,使文字产生了画面感,有一种意境美。很多学生都在问,怎样才能使文字描叙产生画面感,瞧!这就是方法之一。

2.想到月光,你们会联想到哪些与情感、动作或景色有关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微弱的光、淡淡、朦胧、幽雅、湖泊、池塘、山峦、星空、静夜、老树、风、追梦人、笛声、内心、宁静、美丽、忧伤、明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