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考作文有一套
14546400000001

第1章 序言

给作文一双灵魂的眼睛

一次,我去北方开讲座。讲座结束后,两个扎着辫子的女同学追出来让我签名,并笑着对我说:“陈老师,你讲得真好,我们以前都只是很随意地写作,或者是命题式硬性写作,从来都不知道,作文是有生命、有灵魂的。”我示以微笑的感谢,然后告别了她们。

作文,不就是一篇普通的文章吗?它怎么会有生命、有灵魂呢?

盈盈自然间,一株草,不自叹,不自怜,感受着微风的呢喃,沐浴着阳光的温暖,享受着周围那姹紫嫣红的一切。可是,在拥有这些美好之前,没有人会知道,它需要在黑暗的土壤里熬过那些寂寥而又残忍的时光,积聚破土而出的力量。一株柔嫩的小草,让你读懂了人生的真谛——历经黑暗,拥抱阳光。

惠风细雨中,两棵树,没有悲欢的姿势,站成永恒。它们共同承受寒潮、风雨与霹雳;它们共享雾霭、流云与虹霓。它们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两棵卑微平凡的树,承载了让人感动与惊叹的情感。它们仿佛扎根于你的心灵之上,永不凋谢。

于一株草中,我们见到了人性的光芒;于两棵树中,我们见证了生命的奇迹。所以,作文中的一草、一木、一叶、一花,都应该是有生命的:或可见证于美,或可歌颂于爱,或可融入智慧与哲理。

有生命的作文,需要我们拥有一双灵魂的眼睛,用心去感悟生活,用心去抒写人生,用心去描摹世间的万般感动。所以,一篇作文就应该蕴涵生命的智慧、人生的感悟或温暖的情感。情感、哲理与智慧,三者结合,就是一篇文章的主旨和灵魂所在。

正如著名作家林清玄在他的文章中写道:写作可以分为几个等级——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到处搜集华丽词句,然后生搬硬套在一起,缺乏主旨思想;好一点的文章就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让读者知道了你写文章的目的;最好的文章,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种生命,一颗心灵,一种智慧。

所以,不论是生活创作,还是考场作文,我们都应该贴近心灵、贴近生命地写作。尤其是考场作文,我们更应该在“立意”上下工夫。“意”深而“蕴”远,是考场作文的大前提,也是其闪光点所在。如命题作文“声音”,如何立意?一般考生肯定会将其理解为平时生活中的声音,或是音乐声,或是父母那深深的教诲声,甚至是环境噪声。写尊重自然的主题,这些都可以,但我们还要进一步挖掘,在“声音”前面加上“生命”、“心灵”或“人生”等定语,如“心灵上的声音”或“生命中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怎么会和生命或心灵有关?可以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让你懂得了一份亲情之爱,或让你明白了生命中的哲理。可是,一开始,你根本不懂得如何欣赏这样的声音,甚至会排斥它。如此,逆势蓄意,欲扬先抑。最后,这样的声音,仿若天籁,源远流长。

再如材料命题式或材料话题式作文,我们都可以用灵魂的眼睛,用敏感的心去阅读材料,从生命、人生或心灵的角度,挖掘出材料的新意及内涵,进行命题或话题写作。如此,一篇作文的立意便八九不离十了。记住,当你能习惯性地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任一景物、任一事件,并且有自己的评价时,你的心就圆融了。一颗圆融与悲悯的心,就是一双可以读懂生命、透析灵魂的眼睛。

这套作文书共分两本。第一本是《中考作文有一套》,本书主要从生活创作的角度,讲述了各类考场文体的写作方法与技巧,颠覆了传统作文的讲解模式,形式生动新颖、别具一格,能迅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让他(她)们觉得作文其实是一种心灵的呐喊声,并没有被贴上枯燥与乏味,甚至是“难”的标签。可谓一书在手,作文不愁。第二本是《高考作文有一套》,本书主要结合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进行命题思路和题型变换分析。本书立足于2011年的时事材料,从写作技巧、立意审题、材料运用和思维转换等角度来分析作文。这是一本新颖实用,可操作性非常强的作文书。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衷心祝愿广大中学考生能在2012年中考、高考中取得佳绩,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