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14545100000002

第2章 苏秦:再多的磨难都只是成功的磨刀石(1)

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出身农家,素有大志”,这是上天赋予苏秦的八字箴言;“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这是历史留给苏秦的公正评价。

或巧舌如簧,或慷慨陈词,游说于各国之间,诱惑于人主之前,对于纵横家这样一群靠口舌来谋求政治利益的人,历史向来有太多非议。

以一己之力,促成山东六国之合纵,使强秦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又佩六国之相印,叱咤风云数十年。历史不得不承认,在春秋战国那样一个战火遍地的年代里,像苏秦这样的纵横家,为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作了太多太多的贡献。

●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苏秦的人生充满了戏剧性的大起大落,他前半生的坎坷遭遇很容易让世人想起孟子那句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苏秦自幼聪明伶俐,很多东西一点就通,学习起来非常快,连给他授课的老师也渐渐觉得力不从心。于是,老师打算带他去当时的洛阳拜访名士。两人来到洛阳城外的一处地方时,老师发现苏秦一直盯着路边的一块石碑看得入神,便停下来对他说:“既然你这么感兴趣,那我们干脆休息一会儿,等你看完再走吧。”苏秦却一边走,一边对老师说:“我已经全部看完了,不用休息了。”老师表示不相信,苏秦为了向老师证明自己的确已经看完,就干脆当着老师的面,把石碑上的内容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惊得老师连连慨叹:“季子啊季子,真是神人!”

苏秦出生在一户贫苦的农家,但他却没有像其他农户那样,满足于经营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是从小便有大志向。他曾随鬼谷子学习纵横捭阖之术多年,与同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是同门师兄弟。学成归来的苏秦踌躇满志,希望能干一番大事业。

当时,战国群雄纷争,天下久分,识时务者都隐约地感觉到,统一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诸侯国都在为争当统一先锋而奋力拼搏。苏秦也正是看到了这种趋势所在,才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大一统的先驱者。回到家的苏秦对着地图细细思考了很久,从地理位置、军事实力、经济能力等多个方面对各国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他发现,当时的战国七雄中,秦国是最强大、最具实力的。齐、楚、赵、魏、燕、韩六国的实力都远远赶不上秦国。要实现大一统的事业,秦国是最靠谱的选择。在这样一种思想驱动下,年轻的苏秦踏上了游说秦国的道路。因为家境贫穷,筹不到上路的盘缠,他只好到处找人借钱,满心希望此去定然能够飞黄腾达、青云直上。走在路上的苏秦一边欣赏沿途美丽的风景,一边在脑海里想象如何说服秦王。“连横”就是这样出现在苏秦脑子里的。在此行的路上,苏秦确定了自己的主要目标,那便是说服秦王,通过战略联盟的方式,将其余六个国家一个一个消灭掉,最后称霸整个中原。

到达秦国之后,为了使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寒碜,当然,可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顺利见到秦王,苏秦用自己仅有的一点借来的盘缠,买了一件黑色貂皮大衣。穿上貂皮大衣的苏秦高大英俊,贵气十足,很快就得到了当时在位的秦王——秦惠王的接见。在与秦王的会见与交谈中,年轻的苏秦始终不卑不亢,显现出了一种极其高贵的气质。苏秦将自己一番连横的大道理缓缓道来,滔滔不绝,口若悬河。他恰到好处地点明了当时的天下大势,极力劝说秦惠王凭借自己强大的实力和优越的地理条件而发动统一天下的战争。的确,苏秦的这一番话引爆了秦惠王那颗蠢蠢欲动的称霸之心,奈何当时秦国虽是七国之首,实力却还是很有限,发动大型的争霸战争为时尚早,于是,秦惠王婉言谢绝了苏秦的建议。

首战失利的苏秦并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理想,而是选择留在秦国,先后数次上书秦惠王,仍然希望能打动他。久而久之,惠王听得厌烦了,对这个只会高谈阔论、华而不实的小人物开始反感,最后干脆对其置之不理。这就直接导致了苏秦境况的危急:没有了秦王的偶尔招待与经济支持,苏秦在秦国首都咸阳的遭遇每况愈下,到最后,银子花光了,貂皮大衣也穿破了,他甚至连温饱也难以维持下去了,脸庞又黑又瘦,再也不是以前那个风度翩翩、高谈阔论的少年了。最后,走投无路的苏秦在理想破灭之后,只能怀着满腔的不甘心回到了老家。

在外经历了失败打击的苏秦迫切希望能在家中找到一丝安慰和温暖。他希望得到妻子的理解和安慰,希望得到父母的劝解和鼓励,希望得到兄弟姐妹的理解和宽容,但这一切又都让他失望了。当黑黢黢、瘦骨嶙峋、衣衫褴褛的苏秦落魄地出现在家人面前时,得到的竟然是一个又一个的白眼。妻子见到他这副穷困潦倒的倒霉蛋模样,非常失望,原本指望能靠着丈夫过上富贵的生活,谁知道丈夫现在竟落魄到这步田地,自然也就没有好脸色对待他。看见他身上穿的衣服破了,妻子也不去给他做新衣裳,相反,正眼也没瞧他一眼。肚子饿了,苏秦想叫妻子给他做点吃的,妻子也没有理他。平时在家负责做饭的嫂嫂也不给他做饭吃,父母对他也是爱理不理。伤心难过之余的苏秦不禁长叹:“妻子不把我当做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做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做儿子,这都是我的过错啊!”在这样的环境中,备受打击的苏秦只有将一切苦闷与痛心都默默地隐藏起来,独自一个人承受失败的苦楚,舔舐失败的伤口。

一次失败给人的打击是巨大的,但最最致命的,却是失败后的人情冷暖对人心的伤害。连最最亲近的父母妻儿尚且不过如此,那么这世上的其他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呢?这次的失败让苏秦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成功才是王道。如果失败,自己就永远只会被人瞧不起,被人踩在脚下,被人肆意地凌辱、嘲讽、取笑。要让自己重新获得尊严,获得别人的重视,只有先让自己变得足够强大,足够有尊严才行。

为了改变现实的状态,也为了能够抬起头来,堂堂正正做一个有尊严的人,苏秦在心里默默地对自己说,一定要出人头地!他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出人头地,要让那些曾经看不起他的人后悔,要向所有人证明,他并不是一个毫无能力之人;他发誓一定要衣锦返乡,向那些曾经嘲笑过他的人证明,他们是多么无情而浅薄!

另一方面,虽然失败了,苏秦却从来不曾怀疑过自己有关连横的见解有任何的问题,而是将这次的失败归结为自己学识的浅薄和对现实把握的不足。他咬牙决定,要一切从头开始,发奋读书,将各国之间的利益关系研究透彻。他找来古代有名的谋略学专著《阴符》,日日苦读,感悟其中博大精深的政治谋略,并且与当时的政治形势联系起来,思考着其中的利害关系,认真研读。在将近一年的苦读中,他没有吃过一顿饱饭,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他翻出很多旧书,找出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书籍,不分昼夜地拼命看书,希望书本上能有自己所期待的答案。苏秦将自己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读书上,从此更加严格,甚至近乎变态地要求自己刻苦读书,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有时候,看书看得实在累得不行的时候,他就直接拿起尖锐的利器刺自己的大腿,直到鲜血淋淋,用刻骨的疼痛感将困意彻底驱除。这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头悬梁,锥刺股”之“锥刺股”的由来。

看到苏秦这样努力和勤奋,平时对他冷眼相待的父母和妻子也不忍心了,纷纷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而苏秦给他们的回答是:“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可见他的决心有多么坚定。一个人,只要有了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又肯付诸实践,坚持不懈地去奋斗,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成功呢?这“鲜血淋淋”的一年里,苏秦付出了很多,但同样,也收获了很多。上天回报给他的,不仅仅是一个成功的未来,更是一颗坚强的心,以及承担失败的勇气。

●“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的纵横家

学成归来的苏秦重新回到了历史的大舞台,开始了他轰轰烈烈的连横事业。这个时候,他放弃了对秦国的游说,原因在于,秦国在这时已经具备相当的国力,称霸之心已经十分明显。苏秦的游说在秦王眼中,显得如此多余和没有说服力。而且此时,强秦有李斯和商鞅两位股肱之臣,法度严明,根本容不下像苏秦这样靠嘴皮子吃饭的人。所以,苏秦果断决定改变路线,从游说强秦远交近攻,到说服其他几个小国家合纵共同抵御强秦,以此来打破这种一国独大的局面。

此时,燕国的燕昭王刚刚即位,正在广纳贤士以巩固统治,而且还在积极密谋对齐国进行军事行动。苏秦选择在这个时候,先去急需人才的燕地,取得燕王的信任,然后再逐步实现自己的计划。

苏秦来到燕地,凭借着自己满腹的才学和不俗的口才,很快就得到了燕王的信任。燕王经常召见苏秦,与他一起讨论治国之道。苏秦从燕昭王的口中,听出了他称霸的野心,也开始积极为之周旋。这个时候,机会来了。原来,早在很久以前,燕国的一块土地就被与它相邻的齐国给占领了,而且至今没有归还。这事放在以前可能不算什么大事,但是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呀。苏秦彻底点燃了燕王想要称霸的烈火,这块被邻居占领的土地,在燕王眼中,那就变成了“眼中钉”、“肉中刺”,怎么看都不爽。试想,我都要称霸了,我的国土却还被别人占领着,这不是让人笑话吗?自己的东西还没夺回来,那还谈什么去抢别人的东西呢?于是,事件的幕后推手苏秦便被推往了前去收回失地的第一线。苏秦的嘴皮子战术,从燕国,又一次转移到了齐国。

在齐国,见到齐宣王的苏秦显得不紧不慢,从容不迫。那气魄,那架势,简直就是一个泱泱大国的使臣拜见一个下属小国家的态度啊,这让齐宣王心里有稍许的不愉快。这时候,苏秦恭敬地向齐宣王拜了两拜,接着,居然扬起头来念起了悼词。齐宣王被这突如其来的转变弄得莫名其妙,一股无明火腾的一下就冒了起来,质问道:“你这是怎么回事,先贺喜接着就念悼词?”

苏秦镇定自若地答道:“人肚子再怎么饿也不会去吃毒药,因为他知道,毒药虽然能填饱肚子,但更会夺去他们的生命。现在燕国虽然比较弱小,但也是强秦的翁婿之邦。大王贪图十个城邑的便宜却和强大的秦国结下了深仇。现在如果让弱小的燕国做先锋,而强大的秦国做后盾,从而用天下的精兵攻击您,这种做法很危险,所以最好还是不要这样做。”

齐宣王问道:“可是现在事情已经这样了,能怎么办呢?燕国的土地我已经占领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