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14545100000018

第18章 武则天:与天斗,与命运斗,与自己斗的宿命博弈(1)

人生如赌局,成功是信仰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她开辟了女人执政的传奇道路,用她的努力,她的执著,为国家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作为一个皇帝,武则天没有辜负历史对她的厚爱,政绩卓著,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武则天在位期间,唐王朝国力空前雄厚,经济繁荣,政治民主,文化多元,国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从宫女到才人、从尼姑到女皇的政治博弈,武则天的一生给了我们不同于其他英雄人物的启发:信命,但不待命,宿命终结在一个人质地坚硬的灵魂中。

●因一句谣言而失宠的悲剧妃子

武则天,一个充满传奇魅力的历史人物。

据骆宾王《讨武曌檄》载,武媚娘“地实寒微”。她十二岁的时候,父亲便过世了,自幼与母亲和几个姐姐相依为命,受尽了族中兄弟的欺辱嘲讽。在这种窘迫的生存境遇中,武家姐妹却一天比一天出落得标致起来,尤其是小女儿武则天,更是如花似玉,美艳绝伦。于是,武家出了美女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传到了专门在民间替皇帝搜寻美女的那群人的耳朵里。接下来不久的一天,一群传旨宦官飞马来到武家,当着武氏母女的面宣读了封武则天为才人的诏书,并且命她立即进宫。武则天的母亲杨氏听完诏书,心里又惊又怕,为这突然飞来的横祸焦虑担忧不已,禁不住抱住女儿失声痛哭起来。而此时,作为主角的武则天却非常平静,反而笑着劝慰母亲说:“母亲不必过分悲伤。依女儿看来,这不一定是件坏事呢。”杨氏听完,错愕地瞪着眼瞧着女儿,还以为她是受打击过度而胡言乱语了。谁知武则天却说:“女儿此番进宫,只要事事察言观色,处处小心侍候,就能博得皇上欢心。到那时候,不但女儿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能光耀门庭,给母亲脸上争光呢!”杨氏这才停止了哭泣,高高兴兴地把女儿送进了宫。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年仅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一名才人。唐太宗召见她以后,发现这位传闻中的“美女”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处事待人落落大方,没有一般女子的忸怩之态,言谈举止间自有一股风流之态。唐太宗非常高兴,当即就赐给她一个名字——“武媚”。但是,太宗妻妾众多,各个都美丽漂亮,太宗并没有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个年幼的才人身上,在匆匆一瞥之后,武则天带着这个“媚娘”的称号,被遗忘在后宫的万千风情里。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情,令太宗皇帝对武才人刮目相看。

有一次,西域使节进献给太宗皇帝一匹叫“狮子骢”的宝马,毛色栗黄,彪悍异常,动不动就扬起嗓子嘶鸣,威风凛凛,桀骜不驯。可是这头“狮子骢”野性难驯,没人能驾驭得了,就算太宗亲自出马也无济于事。这时候,同样在后宫观赏宝马的武才人毛遂自荐,在得到皇帝的准许后,她一刀斩断拴马的绳子,一个翻身跨到了马背上,轮番用铁鞭、铁棒等抽打宝马,终于将这匹性格暴烈的“狮子骢”给驯服了。太宗皇帝从这件小事中看到了“武媚”的才华,虽然没有立即宠幸她,但却派人将她送往了御书房伺候文墨,并时不时招她侍寝。这一变化,使得武则天开始接触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宫廷大事,并能读到许多不易得见的书籍典章,眼界顿阔。从这一刻起,武则天逐渐从一个普通的宫中命妇转变成了一个眼界开阔、日渐通晓官场政治和权术的女人,迈出了她政治生涯的第一步。

此后,为了能获得皇帝的宠幸,武则天开始费尽心思去讨好李世民。但是由于涉世未深,对男人也不是十分了解,尤其是不了解异性之间性格与爱好的互补性,她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皇帝喜好政治、文史、书法和骑射,武则天便处处模仿,借机拉近自己和皇帝的距离;皇帝闲来到后宫找妻妾们消遣,武则天便费尽心思与他畅谈军国大事和理想抱负,好引起皇帝的注意,以此在皇帝面前展现她独特的魅力。但这一切都弄巧成拙了,不但没有挽回皇帝的心,却让她与皇帝的距离越来越远。原来,李世民作为一个日理万机的皇帝,很多时候都非常疲惫。疲惫的时候,他想忘掉国事彻底放松一下。比如,他想有人能帮他捏捏后背揉揉肩,他想和妻妾们聊聊家常调调情,但这一切武则天都给不了他。相反,皇帝在她的一言一行中,窥探到了她的野心,更加不愿意接近她。在这一关上,机关算尽的武则天算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可是,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在等着武则天呢。据民间盛传的《秘记》云:“唐朝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唐太宗晚年的时候,宫外忽然开始流传“女主武王”的预言,说唐三代之后,当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后来,这个谣言愈演愈烈,终于传到了宫中。据当时的太史令李淳风推算,这个女人已经在皇帝的宫中,而且已经是皇帝的妻妾之一。这就让本来已经淡出皇帝视线的武才人重又引起了皇帝的注意。皇帝此时已经是半只脚踏入棺材的人了,在即将踏上黄泉路的时候,他十分担心将来的江山社稷会留有祸患。面对着眼前这个有点野心又十分精明的女子,他心中顿时起了杀意。他望着这个美丽妖媚的女子,说道:“朕年事已高,你侍奉朕多年,将来纵使朕入了黄泉,也不愿意将你孤单单抛下不管。你好好想想,朕死以后,你该如何自处呢?”武则天一听皇帝这话,那是要将她置之于死地呀,心中大惊,顿时吓得花容失色。也亏得她自己反应及时,当即表示自己愿意现在就出家为尼,一生长伴青灯古佛,为皇帝和大唐祈福。皇帝面对如此娇媚的美娇娘,终于不忍痛下杀手,转念一想,一个尼姑,能乱什么大唐社稷呢,于是当即应允了她的请求。为免夜长梦多,皇帝当即令武则天起程,前往感业寺修行。

在感业寺枯燥、冷清、寂寥的生活中,不甘落后的武则天仍然十分希望能摆脱命运的枷锁,重新回到权力的舞台上去。但是,现实却不容许她再有这样的幻想,老皇帝仿佛彻底遗忘了这个在感业寺真心悔过的才人,再也没有来探望过她。在这里,她受尽屈辱,厄运不断,挑水劈柴的重活全都落在了她身上,晚上只能睡在柴房冰冷的地板上,又冷又饿。因为长相出众,她又受到寺中一众尼姑的忌妒。这群近乎变态的女人对她怀恨在心,时时找碴儿,将她呼来喝去,稍有不对就痛加训斥。武则天自幼出身官宦之家,何曾受过如此屈辱折磨?遭迫害受欺辱也还罢了,还三天不给饭吃,饿得她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她几乎流干了所有的泪水,想想活着艰难,倒不如死了算了,于是就找到一节捆柴的麻绳,搭在横梁上,要了结自己的生命。也是她命不该绝,麻绳经时太久,糟得没等她断气就自己先断了,武则天被摔到地上,一下昏晕过去。这时候,一个更加不幸的消息从宫中传来:老皇帝驾崩了!这对她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她不但自杀未遂,摇身一变,又成了寡妇。

这种种的灾难折磨,让武则天明白了世间的一个道理:人不能没有权势,人不能没有自由,人不能没有向往……要想不受人作践,活得有福有贵,就得手握权柄,就得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在感业寺冰冷的古佛旁,听着凄清的钟声,削发为尼的武则天又一次将钟摆导向了男性。女人本身是有便利条件的,尤其是长相美丽的女人。在这个最无助、最落魄的时候,她静下心来细细为自己盘算,仔细筛选每一个对自己能有帮助的贵人。一个人选很快出现在她的脑海中:太子李治!老皇帝驾崩了,那么太子,就应该是新登基的皇帝了。她想起自己在御书房给老皇帝做秘书时与李治的一段暧昧情愫,一个计谋在她脑海里诞生了!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首哀婉缠绵的《如意娘》就是武则天在感业寺中,写给新君李治的一首感人至深的情诗。诗中那个为情爱颠倒迷失的女子是那么楚楚动人,我见犹怜。这样一个才华出众、深情柔婉的女性,比之美色,更是另一种吸引。新皇帝李治很快怀念起他在老皇帝跟前认识的那个妩媚摇曳的女子,心也痒痒起来。可能他也曾私下里偷偷约会过武则天,也可能他只是心存感动,没有将这种心思付诸行动,毕竟后宫妻妾成群,新皇帝并不愿为一个女人折腾。最最重要的是,他的确公务繁忙。刚刚登基的李治忙得焦头烂额,既要处理老皇帝的丧事,又要处理军国大事,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放松。并且,初尝权力美味的李治有一大堆富国爱民的远大理想,他并不是一个一味沉迷美色的庸才,而是兴致勃勃,想要把父亲留给他的基业发扬光大。在这种特殊的情境下,他自然没有富余的时间再去理会感业寺中那个幽怨美丽的灵魂。武则天依然是感业寺一个平凡孤苦的尼姑,砍柴挑水,干最低贱劳累的活儿,常常受到寺中其他女尼的讥讽、嘲笑。这一切,都让她深深感觉到命运不能自主的无奈和愤慨。

她快乐了几年,享受了几年,到最后,又重新陷入悲惨的境地,几度遭到男人的抛弃。这一段遭遇,对武则天的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说在这之前,年幼的她尚有一丝少女的感情用事,那么在经历了从受宠到失宠,再到彻底削发为尼的一连串打击之后,她彻底成熟了,不再对那虚无缥缈的感情怀有一丝一毫的幻想,也深深懂得了权力的重要性。在这个权力至上的封建社会,只有自己掌握了真正的权力,才可以牢牢握住自己的命运。感业寺既见证了一代女皇最为落魄的时光,也记录了一个女人从柔弱走向刚强的全过程。

●从尼姑到女皇的政治博弈

在感业寺出家的武则天,受尽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苦难折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大起大落之后,生命开始转向另一个方向,似乎又有新的希望出现了。

这个时候,在皇宫中的新皇帝李治,刚刚坐稳了皇位,又娶了一位水灵灵的美女——萧淑妃,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这时候的李治,已经不再是做太子时候那个单纯善良、一根筋的五好青年了。皇帝做久了,什么场面没遇到过?什么美女没见识过?对媚娘,那只是年少轻狂时的一时冲动,现在早提不起李治的兴趣了。刚开始的时候,可能是图一个新鲜,皇帝李治还能隔三差五地来感业寺看一眼武媚娘,寻找一种在宫中无法体会的刺激。但是刺激归刺激,刚刚起步的事业和皇宫中的百媚千娇还是更为让他眷恋,于是,他去感业寺的次数越来越少了,对武媚娘的热情也大打折扣,当年的生死誓言早已抛诸脑后,这种露水情缘也不过成了他排解烦闷的一时之乐而已。

聪明的武则天早已在皇帝的一次次表现与日渐冷漠的态度中看出来一些端倪,但却一直隐忍不发。为什么?因为身份的尴尬!如果是在太宗时期,失宠的妃子武媚娘还可以效仿一下前朝陈阿娇,写一首凄凄切切的《长门怨》来挽回皇帝的心,但是现在,她只是感业寺的一个尼姑,尼姑又有什么资格像平常女子那样争风吃醋?甚至是对李治的指责亦不能,那些夜半无人时两情缱绻的誓言,像是风中缠缠绵绵的云彩,短短一瞬间,就消失得无踪影了。

眼看着皇帝来感业寺看望自己的次数越来越少,热情也逐渐下降,一向稳重而工于心计的武则天也开始焦躁起来。正当她绞尽脑汁而回天乏术的时候,一个机会从天而降了。感业寺因为是皇家的御用寺庙,经常会有皇亲国戚来此烧香拜佛,而这一天,感业寺迎来了它创立以来最为辉煌的一天:新册立的皇后将要来此上香!听到这个消息,整个感业寺都沸腾了,皇亲国戚见得多了,但正牌的皇后娘娘,却还是第一次。那一天,皇后的仪仗队浩浩荡荡,从宫中一路迤逦而来,羡煞了围观的群众和一众做着灰姑娘梦想的少女。这个代表着整个国家至高荣誉和最崇高身份的女人,在旁人的艳羡下,缓缓步入了感业寺,姿态优雅而迷人。武则天隐没在一众看热闹的尼姑之中,遥遥望见了优雅美丽的皇后,看着她在住持的带领下,烧香,求佛,一切是那样自然,那样从容。在别的尼姑眼中,皇后是那样美丽,高不可攀,而聪慧的武则天却隐隐觉得,皇后有心事!从她略显疲惫的身影和稍稍锁住的眉间,聪明的武则天觉察到了一丝常人难以察觉的不快:这不该是一个刚刚册封的皇后的仪态!敏锐的武则天隐隐感觉到,帝、后之间,肯定有不为人知的矛盾,这才导致了皇后的不快乐。其实,早在此之前,武则天就从一众小尼姑,也就是刚刚因犯错误而发配到感业寺的一群小宫女的嘴里,听出了些许端倪:皇帝最近宠爱一个姓萧的女子,而与皇后的感情早已名存实亡。直到看到来感业寺的皇后脸上那一抹若隐若现的忧虑,她才确定那些听来的谣言并非空穴来风。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正受宠的妃子和失去宠爱的皇后之间,必然势如水火,难以和谐相处。看着皇后模糊的身影,一个计策浮现在武则天的脑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