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甘肃金融年鉴
14540400000116

第116章 调查报告与专题材料(1)

(严小军)

充分发挥现代金融核心作用

全力支持甘肃转型跨越发展

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按照中央部署,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加强政策预调微调,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经济结构调整营造稳定适中的货币环境。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作为人民银行的派出机构,要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把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辖区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历史机遇有机结合。目前,甘肃省正处于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奋力爬坡期,中共甘肃省委第十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坚持“八个发展取向”、实现“三个翻番”、“六个明显提升”、“两个接近”、“缩小一个差距”的奋斗目标,开启了甘肃转型跨越的崭新篇章,必将引领全省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进程中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作为承担推动甘肃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重要职责的金融部门,需要围绕国家宏观调控大局和全省经济发展战略,正确处理好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关系,深刻理解和认真把握省委、省政府对金融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发挥好助推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支撑作用。

一、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有效促进了甘肃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合理开发利用和配置金融资源,有效发挥金融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和机制的作用,是实现区域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甘肃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全省经济发展迈上了高位增长的平台,这与金融在促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发挥的重要推动作用密不可分。

(一)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长,推动了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金融以信贷资金流动为主要内容,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主要目的,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十一五”期间,全省金融机构主动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力扩大信贷投入,累计发放贷款12168.70亿元,年均增长16%。“十二五”以来,全省信贷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012年6月末,全省各项贷款余额突破六千亿大关,达到6572.37亿元,较年初增长26.6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70个百分点,有效满足了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在间接融资快速发展的同时,直接融资也得到较快发展,实现了融资渠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十一五”期间,全省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发行从无到有,迅猛增长,省内企业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累计发行各类债券316亿元,其中短期融资券154亿元、中期票据162亿元。2011年,全省共有11家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债券193亿元,当年发行量居全国第18位、居西北五省区第2位。社会融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甘肃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了坚实的资金基础,促使全省经济自2004年以来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二)信贷结构逐步优化,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金融具有杠杆调节功能。在国家信贷政策指引下,金融机构通过资金配置,引导生产要素在社会经济各领域的分配,进而影响和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调节着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结构。全省金融机构按照区域发展战略,抢抓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机遇,准确把握全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两优五突出”的信贷结构调整导向,促进了全省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两优”就是:进一步优化贷款投向,切实扩大对重大项目、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投入;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切实调整信贷资源配置的行业结构、期限结构、区域结构。“五突出”就是:突出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改造升级、突出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突出支持新能源产业加快开发、突出支持现代高载能产业加快集聚、突出支持特色农业产业和小微企业加快壮大,促进了全省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不断提升。到2012年6月末,全省制造业、基础设施行业、批发零售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六大行业贷款占全部贷款总量的49%,全省涉农贷款占全省贷款总量的38%,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各项贷款增速,累计向循环经济项目投入贷款316亿元。信贷结构的调整,促使全省经济呈现出一产稳定、二产增长、三产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民生金融服务得到改善,支持了全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十一五”以来,全省金融机构本着“共享、普惠、全覆盖”的原则,把改进民生金融服务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要求,围绕“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率先在全国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与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相结合的新模式,助学贷款在全省实现了全覆盖,“十一五”期间累计发放助学贷款17.52亿元,共支持34.20万名家庭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和完成学业。积极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建立了以“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信用社区建设”为基本模式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长效机制。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贷款工作启动以来,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下岗失业人员贷款48.10亿元,共支持12.50万名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把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作为金融支持就业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总结推广妇女小额担保贷款服务模式,扩大经办银行范围,到2012年6月,全省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余额162.51亿元,贷款规模保持全国第一,成为金融支持民生领域的一大亮点。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5·12”汶川大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特大灾害发生后,全省金融机构积极投身灾后建设,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灾后城镇建设贷款2.24亿元,农村建设贷款61.61亿元,公共服务领域贷款10.91亿元,基础设施贷款169.86亿元,产业重建贷款54.62亿元,满足了灾区恢复生产及发展建设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全省灾后重建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全力支持甘肃转型跨越发展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推进转型跨越的强大后盾。实施甘肃转型跨越发展战略,必须依靠金融的大力支持,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牢牢把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找准金融支持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点、着力点、支撑点和突破点,逐步拓展市场化融资渠道,形成长期稳定的促进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投融资机制。

(一)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为甘肃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目前,甘肃面临的最大机遇是政策叠加,最大矛盾是发展不足,最大制约是缺少资金。甘肃经济结构单一,资源型产业比重大,社会贫困面广,扶贫攻坚、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任务十分艰巨,金融支持的任务很重,资金需求量很大。要针对甘肃欠发达的实际,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积极向人民银行总行争取优惠政策,综合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优惠利率等倾斜性货币政策工具,增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可用资金实力,保持贷款总量适度增长。全国性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要主动对接区域发展战略,积极向各自总行汇报甘肃转型跨越发展对信贷资金的旺盛需求,努力增加信贷投入,扩大信贷规模,确保贷款总量与甘肃实体经济需求相适应,贷款节奏与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相衔接。用好省上出台的直接债务融资奖励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直接债务融资的评级、担保问题,联合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政策宣传和企业辅导,加大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培训推介力度,提高企业对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直接债务融资工具的认知度,引导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提升直接融资比重。依托实体经济真实交易和产业链条,大力发展承兑汇票、保函以及贸易融资等业务,扩大票据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范围,不断扩大社会融资规模,多渠道解决转型跨越发展中的资金需求。

(二)进一步突出信贷支持重点,使信贷资源更多投向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领域。按照“区别对待、有扶有控”的原则,加强信贷政策与产业、土地、环保、就业等相关政策的协调配合,使有限的信贷资源用于更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点领域。配合全省“工业六大行动计划”的实施,加大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采矿制造等特色产业的信贷投入,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甘肃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全力支持兰州新区、兰白核心经济区、关天经济区、河西与陇东新能源基地、国家重点项目、主要基础设施等建设,发挥好适度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保持甘肃实体经济发展的长久活力。扩大对全省新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五大新兴产业的信贷投放,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有色冶金新材料基地。加大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力度,依托敦煌文化、丝路文化、地域民族文化等历史文化厚重、旅游资源富集的优势,扩大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带、麦积山石窟艺术等开发项目的信贷投入,加快建设西部重要旅游目的地,推动甘肃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转变。借助甘肃区位、科教和战略通道优势,优化信贷资金投向,支持发展现代物流、设计研发、服务外包、商务咨询、保健养生等生产和生活性服务业,提高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促进新经济增长极的培育形成。围绕实施《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大力发展低碳金融和绿色信贷,创新培育循环经济产业集群,促进甘肃在2015年建成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目标的实现。

(三)进一步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水平,助力夯实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和谐基础。改善民生是国之根本。支持和保障民生,是省委“转型跨越、兴陇富民”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金融部门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政府热点的使命所在。全省金融机构要坚持“共享、普惠、全覆盖”的原则,把加强和改善民生金融服务放在突出位置,促进包容性增长与社会和谐稳定。充分发挥支农再贷款的引导与撬动作用,落实好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新增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的相关奖励政策,引导金融机构拓展支农范围,扩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科技创新、农产品流通体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农民经合组织等方面的信贷投放,提高涉农贷款比重,不断夯实农业在实体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认真落实国家四部委联合出台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各项金融扶持政策,扩大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降低信贷准入门槛,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有效发挥小微企业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践行社会责任和义务,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创新发展针对特定人群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模式,让社会各阶层都能享受到金融服务。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完善各类小额担保贷款和助学贷款政策措施,推动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扶贫开发贷款和助学贷款发展,有效满足创业、就业和就学的信贷需求。全面落实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研究创新保障性住房融资机制,改善首套住房贷款金融服务,满足居民首套房购房需求。

(四)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创新步伐,着力增强服务甘肃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进一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重点做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工作,认真落实正向激励政策,不断提升专业化的支农服务水平。继续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促使其不断完善法人治理机制,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积极从业务准入、系统接入等方面对新设金融机构给予大力支持,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甘肃,做强做大金融产业,建立健全多元化的金融组织体系。不断创新发展金融市场,推动银行、证券、保险在业务创新、技术开发等方面进行全面合作,发挥金融租赁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的协调配合作用,全面形成各类市场互补、优势叠加的服务实体经济工作格局。不断创新“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信用证、保函、投资理财、信托计划、集合委托贷款等业务,因地制宜地研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林权、厂房、商铺抵押等抵押贷款品种,稳步扩大应收账款、收益权、专利权、商标权、版权质押等质押贷款规模,有效满足实体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的多样化需求。不断加强金融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构建以支付清算、国库经理、征信服务、货币发行等为主体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三、不断健全金融工作协调机制,着力营造转型跨越发展的良好金融环境

良好的金融服务和发展环境,是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要适应经济金融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健全协作互动的金融工作机制,切实维护区域金融稳定,为甘肃转型跨越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