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中指出:“几十年来的革命实践证明,邓小平同志不愧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我们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领导人。他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历史作答,邓小平七十多年波澜壮阔、百折不挠、奋斗不息的革命生涯,与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军队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和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浓墨重彩地记载着他的丰功伟绩。尤其是他的军事生涯,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从百色起义到万里长征,从创建抗日根据地到上党战役拉开解放战争的序幕,从千里跃进大别山到淮海战役,从百万雄师过大江到三军解放大西南,从和平时期的百万大裁军到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都彪炳着邓小平同志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在军事谋略上的雄才大略,具有极高的理论创造价值和实践应用价值,不仅是邓小平军事思想中的精华,也是中国军事谋略宝库中璀璨的瑰宝。
邓小平军事谋略思想,是以邓小平军事实践为载体,在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等丰富的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早在我党领导革命斗争初期的军事实践中,他就受党中央的委派,负责发动和领导了广西的武装斗争,建立了党领导并指挥的革命武装,创建了广西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后来,他在与他的亲密战友、著名军事家刘伯承共同统领八路军一二九师、人民解放军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后更名的中原野战军、再后更名的第二野战军转战大江南北,纵横驰骋东西的鏖战中,他作为政治委员、总前委书记,对历次重大战役的运筹和决策都承担着把关定向、肩负总责的重任。他和刘伯承总是或善于从敌我双方作战意图、所处态势、兵力对比、心理状态等实际出发,或善于从国际斗争风云变化、战争形态演进、军事革命趋势等实际出发,统揽全局,辩证分析,从长计议,深思远虑,多谋善断,力挽大势,在险象环生的形势和云谲波诡的局面中,表现出大处好掌风云、起伏跌宕、气势磅礴,小处如刺锦绣、穿针引线、丝丝入扣,大智大勇、指挥若定的大将风度和洞察格局、实施战略转变,谋求不战而胜的统帅风范,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军事谋略特色。在革命斗争方式的选择上,他坚持“兵者,国之大事”的斗争方略;在敌强我弱的武装斗争中,他施用“谋势、度势、造势、用势”的运筹谋略;在诡道丛生的对抗中,他巧设“奇正之变,以奇制胜”的兵经韬略;在实施军事打击的同时,他采取“攻心为上,不战而胜”的心战策略;在和平时期建军中,他力主“质量建军,精兵利器”的发展战略。为我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创造了内容丰富的奇韬伟略,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成功经验,并成为我军建设和发展的经典。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实践操作性。
然而,在对邓小平军事思想的诸多探讨中,目前还没有从军事谋略的层面深入开掘、系统研究的成果,应该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邓小平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军事实践等研究的深刻性及全面性。本书对此作了一些探讨,但由于作者学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及占有资料的局限,难免会影响到所研究内容的水平,敬请读者指正。
另外,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军事科学院张树德同志的热情指导和帮助,借此机会深表谢意。
作者
2000年5月于大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