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几年前,我有过一次背包客的体验。当时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感到有些疲惫,没想太多,我就背起包去了云南,到了泸沽湖和丽江。住在木质结构的酒店里,一个人坐在长廊上,点着小油灯,记录下当时的心情,生活好像一下子静止了。我一点儿都没觉得寂寞,反而很享受一个人的轻松自在。
还有一次很难忘的经历。2007年夏天,我去新疆旅行。很多朋友劝我深秋时分再去,说那时候的白桦林特别美。但我想,不同时间有不同的美景,只要用心感受,它就是最美的。
工作中,我也抱着这样的心态,对每个人每件事都有好奇心,珍惜眼前的每一刻,这样就避免了很多抱怨和不满。
4.有什么好方法能够保持工作热情和激情?
保留属于自己的空间吧。
作为主持人,我要站在人前被人关注。坦白地讲,这种状态很容易让人迷失,看不清方向。我很庆幸,我是个清醒的人,在工作上我很努力,知道用一些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提升自己。我享受工作之外的学习机会,比如我会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潘家园淘淘宝,就算不买,也能在与卖家攀谈的过程中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工作中有无限的可能性,说不准什么时候我的这种“杂学识”就能派上用场。
5.如果衣食无忧,你还会工作吗?
一定会!工作没有成为我的负担,相反,它带给我的乐趣比我想象的还要多。我身处其中,乐在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作的目的绝不仅仅是为自己创造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是从中找到那个潜力无穷的自己。
关于工作的几个迷思
文/张鸣
完美人生的要素有哪些?
曾经有人向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请教这个问题,弗洛伊德的回答是:
“恋爱和工作。”这两者都与我们的快乐和悲伤关系密切。不同的是,无论恋爱路上遭遇多少挫折,我们仍然认为爱情是美好的。而对于工作,我们所抱的信念却往往没有这么坚强。
我们对于工作究竟存了多少迷思与误会?希望今天能够开启冰山一角,让我们窥见一个与往日不同的“工作”。
奋斗十几年。是不是为了喝咖啡
网络上曾经流传着一个著名的帖子:《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一起喝咖啡》,说的大概是京漂一族的心声,同时也道出了很多职场中人的心酸——拼了命地奋斗,为的只是赚杯咖啡钱?!
其实,我们究竟为什么而工作,这个问题就像“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样亘古久远。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涉及到工作动机。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类工作最基础的动机显然是吃饱穿暖。但是,当工作换来的薪酬能够满足基本生存需要之后,我们的工作动机又发生了变化——我想做更有意义的工作!我希望工作更能体现价值感!我的工作团队必须让我有归属感!这时候,工作绝不仅仅是为了“喝咖啡”,而是为了“喝咖啡”这种行为所代表的社会价值和自我实现。
那么,是不是动机层次越高,越趋向于精神化,工作就越容易取得成就呢?也不尽然。有研究显示,对于比较简单的工作,动机越强就越容易完成;而对于难度较大的工作,相对较低的动机水平反倒更容易取得成功。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那些最初抱着“赚钱养家”的念头的创业者,反倒比一开始就立志做“李嘉诚第二”的人更容易成功。
当然,对于长期坚守一份职业,并且以工作为乐的人来说,成就感和价值感肯定是动机中的主要部分,影响它们的因素也很多:工作是否符合你的兴趣,你的能力能否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工作环境是否符合你的要求,你能否很好地融人工作团队;薪酬是否达到你的基本期望,等等。
综上所述,如果工作只为了“喝咖啡”,那么最终你必然为工作所累。
但如果忘掉眼前的“咖啡”,而是享受制作咖啡过程中的乐趣,和制作完成后的价值感,那么工作就会变得轻松自然。
越找不到工作,越不想找工作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将小狗放进实验箱里,箱内有一个按钮,一按就有肉丸出现。但是,一旦小狗按动按钮,就会遭到电击。久而久之,即使想吃肉丸,小狗也不敢触碰按钮了。后来,实验者将电击取消,发现小狗仍然不敢靠近按钮半步。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对于求职者来说,职场就像电击四伏的实验箱,而自己则是惶然的小狗。
不小心触碰了某个关口,.比如参加了一次备受打击的招聘会,或者被某位面试官恶狠狠地批评了,求职者就会受到“电击”,容易变得自我贬低,没有价值感,对求职失去信心。这也就是有人越找不到工作、越不想找工作的原因。
对于这样的求职者来说,重拾自我效能感显然是最重要的事情。
第一,在找工作的同时,也要做一些与求职无关的事情,而不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工作上。一个人的成就感是来自多方面的,虽然求职受挫,你却可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在另外一些事情上找回价值。比如从事一些公益事业,做志愿者等,都是很好的选择。
第二,求职受挫的人往往都喜欢离群索居,好像窝在家里远离社会就不会受到负性评价,自信心也就不会受到打击。恰恰相反,有研究显示,对于同样一项任务,一个人如果融身团队则比单独行动时更具信心。与人交往,在团体中的归属感和被认同感会更好地提升你的自我效能感。
工作为你减压
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工作给自己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但是,却很少有人想:也许工作也在无形中分担了我们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压力。
心理学中有个“踢猫效应”。借用一个故事来表达,就是一位男士在工作中出了纰漏,被老板训斥一通。心情不好的他回到家中冲着妻子发脾气,而莫名其妙受到责备的妻子看到儿子正在淘气,于是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两巴掌。儿子眼泪汪汪,正无处发泄,恰好看到一只老猫优哉游哉地走过,上去就是一脚……
这本来是一个负性案例,说的是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控制就会传染给周围的人。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如果换个角度看,这个案例也向我们彰显了正性的启示——我们的情绪是可以转移的。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工作中受了委屈,那么家庭可以为你疗伤;而如果你的家庭出现矛盾,工作场合则可能帮你减压。
举个例子:很多人在失恋时都会陷入工作狂的状态。当然,这并不值得提倡,但起码说明,在这种情境下,工作起到了转移注意焦点、减少沮丧情绪的作用。
所以,不要戴着墨镜看工作,让它变得只有黑暗一个颜色。既然工作是我们生命中逃不掉的事情,倒不如让它变成彩色,随时调节我们的情绪。
我们真的讨厌竞争吗
几乎每个职场中人都声称自己讨厌竞争,好像它是搞坏人心、恶化关系的罪魁祸首,而竞争所带来的压力也实在让人受不了。然而,我们是不是真的像自己以为的那样讨厌竞争呢?也许,我们每个人的骨子里都有着“好战基因”也说不定哟!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囚犯两难”实验:有两个被怀疑协同犯罪的嫌疑犯,他们同时面临着认罪和不认罪两种选择。如果两人都不认罪,那么他们会同时受到判刑的处罚;如果其中一人认罪,而另外一人不认罪,那么认罪者将获释,而不认罪的人将被重判。囚犯们会怎样选择呢?
显然,两人都不认罪是比较恰当的选择,这个选择倾向于合作性策略,相当于各退一步保持平衡。但结果出人意料,大部分囚犯选择的是认罪,因为他们的想法是:如果对方先认罪,我会被重判;而如果我先认罪,则可能获得释放——这是一种高度倾向竞争性的策略。实验结果证明了一点:人们总是希望战胜对方,我们内心潜藏的竞争倾向远比自己认为的多!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讨厌竞争呢?因为竞争可以使我们的心理获利:在比较中获得来自对手的刺激,于是惰性更少,奋斗的动力更强。而一旦在竞争中获胜,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则会更强。
职场有没有“不可能任务”
可能是一个长久克服不掉的拖拉恶习,可能是上司的一个超高标准的业务要求,也可能是客户反反复复的抱怨、要求返工……总之,你觉得这些仿佛是职场中的“不可能任务”,无法完成却又摆脱不掉,搞得你几乎要抑郁。
OK,大概每个职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到底是任务真的不可能完成,还是我们没有找到解决的方法?或者是,我们内心压根儿就没打算好好地去解决它?
团体治疗专家曾经给出这样的忠告:团体成长小组的每个组员,在每次活动中都会抱怨自己的不幸。但是,如果让他们给别人出谋划策以解决其不幸时,发现大家的方法多样且实用。最后的结论是,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只是在逃避解决它所要承担的繁琐、苦痛,或者付出一部分代价,我们总是抱着“只要拖得够久,问题就会自动消失”的幻想。这其实才是人生,尤其是职场中的根本难题。
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心理惯性?重要的是建立两种观念:第一,工作就是要迎接一个又一个的挑战,无法逃避。第二,压力和痛苦并不是绝对不好的,它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人类从远古时期就遗留在身体里的两种本能:战或逃。前者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逃避挑战和危险成了人类的本性之一。作为生存本能,逃避也许是有效手段。但是,在职场之中,外界环境不断变化,如果你一直固步自封,就要承受着被淘汰出局的压力,因此而消耗的心理能量往往并不比选择应战来得要少。所以说,逃避任务的冲击性并不是可取做法。
另外,我们大部分人都认为,职场中各种挑战和竞争所带来的压力是绝对负面的,有的人甚至因此常常陷入抑郁状态。但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抑郁是一种显著的信号——想要适应新的状况,想要做出重大改变。这是内心给你的提示,你越是阻抗,抑郁就会越发明显持久。
所以,相信职场没有“不可能任务”,这是一种良好的应战心态,而不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完美主义。带着这样的心态上职场,工作就不会仅仅被压力充斥,你还能看到很多希望和新方向。
如何让工作更美丽
文/白果
测试:
艺术馆里正在展出各种风格的画作,徜徉其中的你突然驻足,被其中的一幅画吸引了视线,忍不住想要细细观看。你觉得这幅画会是:
A.抽象画
B.水墨画
c.裸体画
D.静物画
E.人像画
F.风景画
解析:
A.抽象画。你有勤奋的精神,有持久的耐力,但是,工作中的你缺乏明确的目标,因此常觉得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终日忙碌不休。长此以往,工作必然变成鸡肋,让你觉得无趣。建议你寻求专业的职业咨询指导,找到自己的特长所在,确立终身发展目标。有了方向的职场会让你觉得阳光灿烂。
B.水墨画。你的确有无穷的创造力,但是,无规矩不成方圆,职场需要创新,更需要规则,后者恰恰是你所缺乏的。无规则的工作不仅使你常陷入事倍功半的境地,而且在合作性的任务中,你也容易陷入人际不佳的尴尬处境。所以,看看前辈和同事是如何遵守规则的,这绝对有利于你的职业生涯。
c.裸体画。无论你毕业于多么名牌的大学,现在是你充电的时候啦!无可否认,你的基础很强,个人素质也很优秀,但是,快速发展的职场几乎掏空了你的储备,你需要马上补充一些与工作有关的知识!补习班、进修甚至是脱产读书,都是可以考虑的途径。补充了能量再上路,你会走得更远更轻松!
D.静物画。你比别人更刻苦,比同事们更认真,但是工作业绩却经常落于人后。这也许是你最大的苦恼,但是放心,绝不是因为你比别人笨,只是你没有找到恰当的工作方法。不妨放下手头堆积的工作,不要急着埋头完成它,而是抬头看看同事们是怎样做的,或者上网看看与之有关的更为先进的技术,把它迁移过来,用在你的工作中,也许你的效率将大大提高,工作也变得轻松起来。
E.人像画。没错儿,你的时间永远不够用!因为你没有很好地管理它。
对于工作中的时间管理要注意两个重要原则:第一,用好大块时间,整段的工作时间最好不要被浏览网页、打私人电话等事情拆散,否则你需要更多的时间重新集中注意力。第二,利用小块时间,比如开会的间隙、午餐后的休息时间,你都可以利用起来,处理一些边角事务。如此一来,这些小事就不会干扰到你的工作。
F.风景画。在职场中行走,你最缺乏的是人脉。也许你的人缘不错,也很好相处,但是,你却缺乏开发新朋友的热情和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第三个8小时”理论也许可以帮助你:我们每人每天都有三个8小时。第一个8小时大家都在睡觉,第二个8小时大家都在工作,于是,第三个8小时你做了什么,往往决定着你的人生向哪里发展。对于你来说,利用闲暇的第三个8小时去会友、建设人脉圈,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怀抱理想的人有一颗超越平庸的心,可持有的理想越是超拔孤绝,越是惊世骇俗,就越有可能成为心理学意义上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