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14536900000019

第19章 “一阴一阳之谓道”的辩证思维(2)

“主”即每卦六爻中的主要之爻,称为“卦主”。“卦主”两种类型:一为“成卦之主”,不论爻位上下,其德善恶,只要卦义因之而起,则为“卦主”,如《央》卦一阴居上爻被决,卦义由此而来,故上六爻为“成卦之主”;一为“主卦之主”,此爻两主’’等许多具体区别。因“卦主’’为全卦义理之宗主,登堂入室之门径,故不可不明。

“三才”即每卦六爻中的初爻、二爻为“地”位,三爻、四为“人”位,五爻、上爻为“天”位,合“天”、“地”、“人”而言,谓之“三才”。这里以别卦卦象象征“天”、“地”、“人”三大自然事物,其中“人”居“天”、 “地”中间。这虽是对“人”客观上即为顶“天”立“地”的一种存在的模拟,但其中也隐含有“人”在宇宙万物中居于中心地位的人文思想。

《易经》中的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象各不相同,这是由于它们所处的环境存在差别的缘故。运用上述有关爻象的一般原则,我们举例分析几个爻象。

《乾》卦初九爻为阳爻,阳性事物本应刚健劲动,但因该爻为初爻,处一卦最下位,就如同小草、树芽始萌,人才初来乍到或暂处不能施展雄才大略之时,虽前途无量,但仍然应该暂时柔顺无为,静候时机,而不可急躁盲动,以免凶咎,因此其爻辞日:“潜龙,勿用。”

《乾》卦九三爻辞日:“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该阳爻处下卦之上爻,居九二中爻之上,阳爻又有刚健有为之象,故它象征在已取得阶段性胜利(“小成”)之后,仍然勤勉工作,亳不懈怠,谨慎戒惧,而没有为暂时的成绩冲昏头脑。因此,即使遇到一些困难或危险,也能顺利通过,不会有什么妨碍。

《乾》卦九五爻为阳爻,并居一卦至尊之位,好像是光芒万丈之太阳、高翔九天之巨龙,象征事业蒸蒸日上、万事畅达遂顺,乃大吉大利之象,故其爻辞日:“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该爻为“主卦之主”。

《乾》卦上九爻为阳爻,高居一卦最上之位,象征因“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而最终使自己陷入穷途末路之危境;或在取得极大成就之后骄纵妄为,目中无人,而使自己沦落到众叛亲离、孤家寡人的处境,故其爻辞日:“亢龙,有悔。”

《剥》卦上九阳爻居一卦最上之阴位,其余五爻皆为阴爻,象征此阳爻处于夕阳西下之绝境,即将被阴爻剥尽,故此阳爻为“成卦之主”;或者象征此阳爻有刚正柔美之德行,受其他五阴爻之拥戴,尤其六五爻处一卦至尊而上承上九,显示上九有极为得力的助手,故可以退居二线、无为而治了。其爻辞日:“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说文》云:“芦,荠根也”,“荠,草可食也。”其爻辞意为,有大果实而不吃,有才德之人不吃而可以获得大家的拥护,可以得到大车乘坐;普通人不吃而有荠根可以充饥;他们不吃硕果,都是为了保持自己刚正柔美的节操。

《复》卦初九爻为阳爻而居一卦最下位,为“成卦之主”,且将上行而遇五个阴爻,象征其人其事虽然尚处于萌芽发端之时,但是其前途极为亨通,无可限量,故其爻辞断为“元吉”。

《家人》卦离下巽上,其六二、九五两爻得中得正,阴阳相应,象征妻子居家守持正道,丈夫在外刚健中正,两人心心相印,志同道合。此乃家庭和美之常道,故其卦名日“家人”,这两爻都是“成卦之主”。

《解》卦六三爻为阴爻,乘凌九二,加之失正、无应,象征柔弱小人欲恃势压制君子,大失正道,他人不助,其后果必凶,故其爻辞日:“负且乘,致寇至,贞吝。”意思是说,背者东西招摇过市,致使强盗来抢,有灾难。

易学图像即易学家为了直观地揭示《周易》义理而创绘的系列图像。以图像解释《易》理,从宋代陈抟、刘牧、周敦颐邵雍开始流行,到元明时期达到鼎盛。尤其是朱熹在其所著易本义》正文之前公布了九幅易学图像,使易图与《周易》俨然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以后《周易本义》又被定为官方易范本广泛推行,遂使易图之学日益繁复。我们在第一章第三经看到了四种太极图及蔡氏河图、洛书,现在再来看几个重要的易学图像。

先天图:包括先天(伏羲)八卦次序图(见图7)、先天伏羲)八卦方位图、先天(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图先天(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图、先天太极其中,次序图(以黑体代表阴爻,白框代表阳爻)与八卦、六十四卦的二进制数(以阳爻为0,阴爻为1)相一致,这是由德国著名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首先发现的;在先天八卦方位图中,乾为南,坤为北,离为东,坎为西,震为东北,兑为东南,巽为西南,艮为西北,八卦在上面的排列与次序图分两组而暗合,自乾至震即为从一到四,自巽至坤即为从五到八之次序;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则是由先天八卦方位图扩充而来,其各卦方位与先天八卦方位一致,也是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其余六十卦之方位由此而可推知;六十四卦在方位图上的排列与次序图同样分两组而暗合,自《乾》至《复》即为从一到三十二,自《洉》至《坤》即为从三十三到六十四;先天太极图则是由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图按照精确的数理对应关系得出的,请参阅第一章第三节的有关内容。

先天图(尤其是方位图)在《周易》中的主要依据是《易传·说卦》中的一段话,即: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天、地、山、泽、雷、风、水、火,即指乾、坤、艮、兑、震、巽、坎、离八卦。八卦所象征的宇宙万物互相交感,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故八卦在先天图(尤其是方位图)中也互相交错,构成一幅完美和谐的整体图像。

后天图:包括后天(文王)八卦次序图、后天(文王)八卦方位图。前者明确显示出乾坤两卦的特殊地位及八卦的长幼次序,后者表明了宇宙万物生长变化的规律。

后天图在《周易》中的主要依据是《易传·说卦传》中的两段话,后天八卦次序图的依据是:

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震一索而得男,故谓之长男;巽一索而得女,故谓之长女:坎再索而得男,故谓之中男;离再索而得女,故谓之中女;艮三索而得男,故谓之少男;兑三索而得女,故谓之少女。

乾坤象征天地(阴阳的最典型象征),万物由天地(即阴阳二气)交感而生,故乾坤为父母。震卦由下面一个阳爻与上面两个阴爻构成,“物以稀为贵”,“一山不容二虎”,因此以阳爻为主,阳为男,震卦第一爻便是阳爻,如同第一个孩子便是男孩,故为长男。其余五卦也是同样道理。

后天八卦方位图的依据是《易传·说卦传》中的这样一段话: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絮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日“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日“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日“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可见,后天八卦方位图是对日月周天运行及万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自然现象的内在规律的模拟体系。

前者显示出太一生成乾、坤,及乾、坤两卦生成坎、艮、巽、离、兑六卦的过程。其中,“乾二五之坤”是说乾卦的二爻、五爻两个阳爻变为阴爻,“坤二五之乾”是说坤卦的二爻、五爻两个阴爻变为阳爻。六十四卦卦变图则表明了六十四过程,由《复》卦变出《师》、《谦》、《豫》、《比》、《剥》五卦,由《媚》卦变出《同人》、《履》、《小畜》、《大有》、《央》五卦,由《临》卦变出《升》、《解55等八个卦……其中,第二与九二爻位置对调,初六变为初九,九二变为六二,便可得《同人》卦。其余仿此。

说阻奇偶之数指上述天地之数中五个天数(天数为奇数,阴阳奇偶之数指上述天地之数中五个天数(天数为奇数,名数经过“四营”、“十有八变’’而得出的太阳之数九,少阳之自然之数指《周易》以“三才”象征天、地、人三大自在,以“四象”象征春、夏、秋、冬四季,以《乾》、《坤》数之和三百六十象征一年的天数,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总策数一万一千五百二十象征宇宙万物之数,等等。

卦数主要有《易传·说卦传》及后天八卦次序图中的乾一、坤八的数理次序数;后天八卦方位图中的坎一、离九、震三、兑七、乾六、坤二、艮八、巽四(中五)的九宫之数(见洛书之数);《易经》及《易传·序卦传》中的《乾》一、《坤》二、《屯》三、《蒙》四……《既济》六十三、《未济》六十四的序数;先天六十四卦次序图中的《乾》一、《夫》二、《大有》三、《大壮》四……《剥》六十三、《坤》六十四的数理次序数;西汉京房《易传》中的《乾》一、《媚》二、《遁》三、《否》四……的八宫卦次序数;西汉焦赣《易林》中的《乾》之《乾》一、《乾》之《坤》二、《乾》之《屯》三、《乾》之《蒙》四……六十四卦之六十四卦的四千零九十六卦次序数,等等。

爻数即标示爻位之数,指标示六爻位置的初、二、三、四、五、上这六个数(“初”实际上是一,“上”实际上是六),若是阳爻,则爻题分别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若是阴爻,则爻题分别为初六、六二、六三、六四、六五、上六。

河图之数指在蔡氏河图中各个方位上的数字,即一、六为北,二、七为南,三、八为东,四、九为西,五、十为中。

洛书之数(也叫九宫之数)指在蔡氏洛书中各个方位上的数字,即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如绘成表格,则横、纵、对角线上的三个数字之和均为十五,因而洛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国古代魔方,如下面的九宫图所示:

上述《周易》之“象”与“数”即构成《周易》象数符号系统的基本内容,也就是《周易》象数思维的基本工具。

4.《周易》象数思维探秘

至此,我们对《周易》象数思维的特点及两个基本工具“象”、“数”已有所了解。那么,《周易》象数思维是如何认识、把握客观世界的呢?

由于《周易》象数思维与占筮不可分,因此就让我们从占筮的一些基本过程和具体实例中揭示《周易》象数思维的奥秘吧。

占筮的基本过程分为求卦与断卦两大步骤。求卦即在遇到有疑之事后以一定的方式推出一个卦来,断卦即以该卦为依据断定该事结果之吉凶。

求卦方法在《周易》中只有一种有详细记录,即《易传·系辞上传》“大衍之数五十”一章中所提供的筮法,在第一章第一节中我们已对此有详细介绍。这里须补充说明的是,以大衍之数求卦法得到的卦象,是由七、九、八、六之数决定的;其中,七、八为少阳、少阴,为不变之爻,九、六为太阳、太阴,为变爻,因为物极必反;变爻即要由阳爻变为阴爻,阴爻变为阳爻。

筮得之卦称为本卦或正卦,本卦变出之卦称为之卦或变卦。后人又发明出抽签法、火珠林法(即掷铜钱法)、梅花易数法等诸多求卦方法,限于篇幅,恕不详细介绍。

断卦方法在《周易》中没有明确论述,但以《周易》为主要断卦依据则是毋庸置疑的。后代学者根据《左传》、《国语》等古?

代典籍提供的占筮材料,总结出变卦说、取象说、取义说等断卦方法。

变卦说主张根据卦象的不同变化而选择相应的《易经》卦辞来判定事物吉凶。南宋思想家朱熹在其名著《易学启蒙》中依据《左传》、《国语》等古籍中的占筮文献,吸收前人的研究果,拟定了七条断卦体例:(1)六爻皆不变者,则以本卦卦辞判断吉凶之依据;(2)一个爻变者,则以本卦变爻之爻辞为断之依据;(3)两个爻变者,则以本卦两个变爻之爻辞为依据卦,而以两个变爻中的上爻之爻辞为主;(4)三个爻变者,本卦及之卦之卦辞为依据来断卦,而以本卦卦辞为主;(5)四个爻变者,则以之卦中的两个不变之爻的爻辞为依据来断卦,而多以二者之下爻爻辞为主;(6)五个爻变者,则以之卦中与不变爻以其之卦卦辞为依据来断卦。其中,第(3)、(5)两条是由朱熹增补的。上述《易学启蒙》所说的占筮体例,只是大致的总结,春秋时期的占法未必皆以此体例为准。变卦说提出一个重要的思想观念,即:所占之事的吉凶,取决于变化之爻。这对后世易学影响很大。《易传·系辞传》所说的“爻者,言乎变者也”、“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后来被认为是讲变易的经典,都与变卦说有深切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