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慧眼识港股:香港股市投资指南
14535400000010

第10章 概念篇(1)

经过前面几个章节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香港股市已经有了相对清晰的了解。

同时,大家也明白了如何去开户。但是,在大家去证券经纪行开户之前,我还想重点讲述两个概念,这就是“孑子展”和“爆仓”。

尽管通过“港股直通车”委托开户的这种方式,在试点初期你还遇不到这两个概念,但是直接开户的投资者,还是有可能经常遇到这两个概念。这两个概念非比寻常,你在香港股市中大喜或是大悲,很大程度上可能因它而起。

一、“不一般”的孖展

1.什么是孑子展(Margin Trade)

孑子(ma)展,就是保证金交易,又被称作按仓,其实质上是一种凭信用进行的杠杆交易,这种交易形式多见于股票、黄金和外汇买卖。也就是用自己的股票作抵押,向银行或券商贷款来买卖股票的一种融资方式。在香港,新股认购和二级市场交易都可以使用这种融资方式。

如果你只开立了现金账户,譬如你通过“港股直通车”委托中国银行就只能开立现金账户,就无法进行“孑子展”。只有开立了保证金账户,香港当地俗称为孑子展账户,你才能进行孑子展交易。

2.孖展的原理

刚才我们说过,在香港市场,证券买卖可以开立两种账户,一种是现金账户买卖,这就是A股市场通用的股票账户,有多少本金你就只能买多少钱的股票。

另一种则是开立保证金账户,你可以凭借这个户头中的保证金数额,按照一定的比例向证券经纪行贷款,买进股票。

保证金交易其实是一种以小控大的杠杆投资。在香港股市中,保证金交易类似楼市中的按揭贷款炒楼。

举个例子吧,一套房子总价100万元,你只有30万元钱,如果不能向银行借钱,你肯定买不起。现实中,由于可以按揭,你可以首付30%,向银行贷款70万元,将房子买到名下。假如一年后,房子升值了20%,变成了120万元。你这时再将房子卖掉,如果不考虑交易成本和银行利息的因素,在这个交易中,你赚取了20万元的利润,收益率达到了66.7%。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发生了,虽然房子价格仅上涨了20%,你却收益了66.7%。这是为什么呢?

这就是孑子展的魔力。你凭借融资杠杆,放大了投资收益率。

3.孑子展的收益

在香港,同一家证券经纪行或银行,会根据不同股票提供不同的孑子展比率,一般在30%到70%之间。

如果你打算买一些恒生指数成分股,也就是一些蓝筹股,譬如汇丰控股(0005.hk),一般的证券经纪行或银行会给予70%左右的孑子展幅度。对于一般股票,证券经纪行或银行往往会给予30%~50%的幅度。而那些业绩很差甚至长期亏损的股票,证券经纪行或银行是不提供孑子展的。

可能你不知道70%的孑子展比率到底是多少?那么,我再举个例子吧。

譬如说,我开立了一个保证金账户,我的账户里只有30万元港币,我这时想买进汇丰控股,一般的证券经纪行会给我最高的孑子展比率,即70%的孑子展比率,凭借30万元港币的保证金,我可以借款70万元港币,买进总额100万元港币的汇丰控股。有的经纪行这样提供孑子展,如果你用全部的资金购买了100万元的汇丰控股,你用这个作抵押,就可以获得70万元的融资额度。,当然,孑子展比率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因市场情况的不同而改变,还会随股票市值升跌而变化,若处牛市或利率较低时,同一股票的孑子展比率会相对调高。

请记住一点,孑子展会放大投资股票时的收益。尤其是牛市中,这种对收益的助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你10万元购买一只股票,恰好遇上牛市,当天股价上涨50%,股票价格上升为15万元。由于你开立的是现金账户,在买进股票时,必须支付全部的金额,投资10万元收益5万元,投资回报率也仅为50%。

如果你开立了孑子展账户,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假设你按照50%的孑子展比率买进股票,你在投资10万元的同时,可以向证券公司或银行借入10万元,一共买进了20万元的股票,当天股价上涨50%,扣还向证券经纪行借贷的10万元后,你投资10万元收益10万元(交易费和融资利息不多,不作考虑),投资回报率达到了100%。

在平衡市中,孑子展交易也会缩小股价的震荡幅度。大家都知道,在平衡市中,大多数投资者都希望通过短线交易,赚取高低差价。如果投资者当时希望的目标利润为10%,在A股市场上,由于股价长期在一个箱体内运行,这一目标很难实现。

但是,在香港股市,由于孑子展的存在,你通过孑子展融资50%,这时在交易中,你只要实现5%的交易利润,对于只投资了50%的本金来说,就已经有了10%的目标利润了。

4.可个白的风险

中国有句老话,有得必有失。

这话一点都不假,我在前面说了一大堆孑子展的好处,现在也该说说孑子展的坏处了。

其实,孑子展的坏处说起来也就一句话,但是你一定要时刻铭记在心。那就是:孑子展在放大投资香港股市收益的同时,往往以更大的可能放大了投资香港股市的风险。尤其在熊市中,孑子展对股票的助跌作用更加明显,一旦股价出现持续下跌,孑子展账户投资者可能血本无归。

假设一位投资者花10万元买进一只股票,在3个交易日里,股价下跌了50 9/6,这样一来,如果是现金账户,他就损失了5万元,损失50%。

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3个交易日里股价下跌50%,这在A股市场当然是不可能的,在香港股市却一点都不是新闻。

如果更加不幸的是,这位投资者开立的是孑子展账户,他向证券经纪行借款10万元,一共买进了20万元的股票,结果三个交易日里,股价下跌了50%,他的账户里就只有10万元的市值了,勉强只够还债给证券经纪行了,自己的10万元本金血本无归,投资损失达到100%。当然了,他还欠了人家一点孑子展的利息我还没有计算在内。

其实,这只是孑子展交易一个直接的风险。孑子展交易还有一个更为隐蔽和可十白的风险,一下子说出来十白你接受不了,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慢慢道来。

5.两个“孑子展”人的故事

当我还在中学念书时,经常看香港电视剧,今天说谁谁炒楼破产欠了一身的债务;明天又看到哪个谁谁投资股票失败了,欠了人家的钱,天天被人追着屁股要债。

当时我只见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现金交易,只知道做生意失败顶多会亏掉本金,哪知道本钱亏掉后还有可能倒欠人家钱?

一直到了上大学,才知道这种情形在经济领域其实非常常见。

在这里我要讲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两个真实的故事,从故事中相信你能够对孑子展交易有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和体会。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香港人,尽管经历的过程很曲折,但是结局总算完美。我们喊他为G先生吧(goodluck)。

G先生上个世纪90年代一直在香港炒楼,也就是向银行借钱以小搏大,资产一度上亿港元。1995年G先生来内地旅游,一路游玩到了天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天津一位政府官员,在那位官员的极力劝说下,G先生投资4000万港元买下了天津一栋商住写字楼。

大家都知道’,在上个世纪90年代,内地的房地产市场还不是很活跃,买下了也就放下了。G先生回到香港后,继续炒楼。香港炒楼按揭一直很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保证金交易,一般使用20%~30%的本金,再向银行贷款70%~80%买卖房产,1995 1996年,正是香港房地产行情火爆的黄金时刻,G先生不到2年时间就赚了上亿港元,当时房产市值达到4~5亿元港币。

可是“花无百日红”,1997年7月,恐怖的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城门失守,殃及池鱼,短短3个月里,香港楼盘市价大幅下跌,G先生的楼盘也无一幸免,市值缩水超过了40%,只剩下了两三亿元港币,不够归还当初向银行借贷的钱款。没有任何悬念,G先生的楼盘随后被银行拍卖,G先生破产了!

根据香港法律,债权人对债务有4年的追索期,这一期间,破产者是无法享受哪怕一点点的奢侈生活。G先生无奈之下想到了当初在天津的投资,好在那时的法律没有追究他在内地的资产,G先生干脆搬来天津,一住就是6年。

最后的结果我想大家也能猜测到的。随着内地房地产市场日渐活跃,当初G先生在天津的“无心插柳”获得了丰厚的回报。同时,4年的债务追索期又期满结束,G先生又获得了施展拳脚的资本,现在的G先生又回到了香港,比10年前更加春风得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进行风险巨大的孑子展交易中,进行投资组合是多么的重要。

和G先生相比,第二个故事的主角就没那么好的运气了。这位先生因为结局不是非常完美我们姑且称他为Y先生吧。

我认识Y先生已经好多年了,最早是在北方一座城市的一家证券公司营业部见到的。2000年初见到Y先生时,大大小小的股民都喊他Y经理。Y经理每个交易日里都在营业部上班,帮助一些中大户股民答疑解惑,分析股票。时间一长,我才发现Y经理在生活上很抠门,中午吃饭挑最便宜的盒饭,平时烟酒不沾,花一点点钱的娱乐活动也不参加,唯一的乐趣就是下围棋。

当时我感到很纳闷,也不方便问。后来听营业部的资深股民说,Y先生本来也是叱咤风云的股市大户,1995年参与证券营业部的融资融券交易,不仅输掉了自己的全部资产,还欠了营业部几十万元钱。

这里讲到的“融资融券交易”和香港股市的孖展交易本质上是差不多的。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这种做法在A股市场上并不鲜见。因为1996年,中国证监会才发布文件通知严禁融资融券交易,1995年,一些证券营业部进行“融资融券交易”也算不得违规。

无奈之下,Y先生还不起钱,只好成了证券营业部的“临时工”,工资是按照临时工的标准发放,到了Y先生手里一个月只有300元,其余的部分都用来偿还营业部的欠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