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告诉你如何脱颖而出
14533300000037

第37章 把话说的滴水不漏(1)

希腊宣言中说,舌头是个怪物,它能用最美好的词语来赞誉你,也可以用最恶毒的言词来诅咒你,它能把蚂蚁说成大象,也能把小丑说成国王。口才欠佳的人生是黑白的,把话说得滴水不漏的人生是彩色的。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精力,尽显口吐莲花、左右逢源的巅峰艺术,做到说话滴水不漏。

不论何时何地,请记住:急事,慢慢地说;大事,清楚地说;小事,幽默地说;没把握的事,谨慎地说;没发生的事,不要胡说;做不到的事,别乱说;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讨厌的事,对事不对人说;开心的事,看场合说;伤心的事,不要见人就说;别人的事,小心地说;自己的事,听听自己的心怎么说;现在的事,做了再说;未来的事,未来再说。

第一节把话说到点子上

最会说话的人永远是个言简意赅的人,他们所说的都是最有效的话。

愚蠢的话常常因为过于复杂想得复杂、说得复杂,让人一头雾水,才造成理解上的误会,沟通上的困难。笔者提出了“简单说话”的理念,即说话简单才容易理解,才会有效率,才不会曲高和寡、言多有失。简单说话首先面临如何实现简化的问题。简化思想,透过现象抓住本质,这是读者除学习说话方式以外的惊喜收获。想把话说得明白、说得到位、说得得体、说得出色,需要后天训练才能做到。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人交谈时,恰当地运用各种说话技巧,在最短时间内引起对方的兴趣,打动对方,掌握对方的心态,使你在面对各式各样的人时,都能应对自如,巧妙地把话说到点子上。

画龙点睛的说话艺术

在人际交往中,需要讲究说话的艺术,而说好“画龙点睛”的话至关重要。所谓“画龙点睛”的话就是要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含义,以少胜多,一语中的,对打造你智慧的人生、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这里略说几种画龙点睛的说话艺术:

1.巧设迷宫法

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任你冥思苦想,也难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时你不妨运用巧设迷宫之法,让对方就范,使问题迎刃而解。据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婚事,曾有一段鲜为人知的佳话:

文成公主美丽又聪慧,她选驸马时提出一个条件:求婚者谁能提出问题难倒她,她就嫁给谁。尽管前来求婚的公子王孙络绎不绝,然而个个都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面对对答如流、口若悬河的公主,松赞干布却别出心裁:“请问公主,为了使你成为我的妻子,我应当提个什么问题才能难倒你呢?”文成公主经松赞干布这么一问,二话没说,便欣然应允了这门婚事。

松赞干布没有像其他公子王孙那样老老实实地提问题让公主去答,而是独辟蹊径,以商量的口吻,貌似请教,实则智设迷宫,让文成公主进退两难:如果你能告诉我一个可以难倒你的问题,那么我就可以用这个问题难倒你,使你成为我的妻子;如果你不能告诉我一个可以难倒你的问题,那么我这个问题就难倒了你,你也要做我的妻子,告诉也好,不告诉也罢,你都将成为我的妻子。松赞干布之所以能力挫众敌,赢得文成公主的芳心,正是他跳出了传统思维的模式,运用巧设迷宫的点睛之法,使文成公主进退维谷,束手就范,从而成就了这桩美满姻缘。

2.模糊应答法

对于对方的提问,非回答不可,但又不便明确作出回答,你便可试用“模糊应答”的说话艺术,以摆脱纠缠,走出困境。

美国第13任恩统约翰卡尔文·柯立芝以少言寡语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他在总统任期快要结束时,发表了有名的声明:“我不打算再干这个行当了。”记者们觉得他话里有话,老是缠着他不放,请他解释为什么不想再当总统了。实在没有办法,柯立芝把一记者拉到一边对他说:“因为总统没有提升的机会。”

柯立芝对记者的解释乍一看上去,确实就像是真实的回答,因为总统是一个国家的最高官员,当然不可能提升,但这一回答又能给记者什么信息?什么都得不到。记者明知得不到明确答案,也无由再追问下去。柯立芝机智作答,运用“模糊应答”这一画龙点睛的说话艺术,轻松地避开记者的纠缠,走出窘境,同时展现了他的幽默机智。

3.出奇制胜法

在有些竞争场合,有人突然向你提一些高难度问题,你若轻率作答,极易落人俗套,若能运用“出奇制胜”这一画龙点睛的说话艺术,出言不凡,别出心裁,便能一举胜出。曾闻这样一个故事:

“香港小姐”竞选决赛时,为了测试参赛小姐谈吐应对的技巧,司仪问参赛的杨小姐:“杨小姐,请问,假如要你在下面的两个人中选择一个作为你的终生伴侣,你会选择谁呢?这两个人一个是肖邦,另一个是希特勒!”回答说选肖邦,便落入俗套,说选希特勒,又难免挨人骂,怎么可以选一个杀人魔王做自己的终身伴侣,同流合污呢?可是这两个人中又非得选择一个,这就把杨小姐逼入困境。

只见杨小姐说:“我会选择希特勒的。”台下观众顿时骚动起来,有人问她:“你为什么要选择希特勒?”她回答得很巧妙:“我希望自己能感化希特勒。如果我嫁给希特勒,第二次世界大战肯定不会发生,也不会死那么多人了。”

面对司仪的奇问,一般人都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可是聪明的杨小姐避开以众意识,运用“出奇制胜”的说话艺术,一语惊四座。她的解释更是精彩绝伦,不但使自己走出困境,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境界,而且表现出自己的不同凡响,表现出她超人的治夫才能,令众位竞争者自愧不如,令在场的观众赞美不绝。

4.借言推辩法

与一些不怀好意的强劲敌手谈话,要思维敏捷,借用对方的话题、观点和思路积极反驳,使对方处于无言以对的被动境地。

有一次,周恩来总理与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进行会晤,批评赫鲁晓夫在前苏联全面推行修正主义路线,赫鲁晓夫没有直接回答这一问题,而是就当时颇为敏感的阶级出身问题对周总理进行攻击。

他说:“你批评得很好。但是你要知道,出身于工人阶级的是我,而你却是出身于资产阶级。”言外之意就是指责周总理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听到这些话,周总理只是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平静地回答:“是的,赫鲁晓夫同志,但至少我们两个有一个共同点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此言一出,使赫鲁晓夫不得不自食苦果。

周恩来总理在这里正是运用了“借言推辩”的说话艺术。周总理并没有就人的阶级出身与阶级立场问题与赫鲁晓夫进行辩论,而是以赫鲁晓夫提出的阶级出身问题巧妙推论提出两个人的共同点“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这样反击力度反而更加大。

话多不如话巧

说话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之必需,也是直接影响个人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关’之说;工作场合有“一言定升迁”之说:生活中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之说。可见,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是否说得巧,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一介人的成败得失。

但有时候,说话特别需要“三缄其口”。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巧。

1991年11月,中国电影“金鸡奖”与“百花奖”在北京同时揭晓。李雪健因为主演《焦裕禄》中的焦裕禄,最终获得这两项大奖的“最佳男主角”奖。颁奖之后,李雪健在台上致答谢词时说:

“苦和累都让一个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却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话音刚落,赢得全场一片掌声。他巧妙运用对比的两句话,既赞美了焦裕禄的为民奉献精神,又表达了自己受之有愧的心情,打动了观众的心,给人留下难忘与美好的印象。

语言的力量能征服世界上最复杂的东西人的心灵。通过口才的交流与沟通,陌生人可熟识起来,人们之间的隔阂可以消失,甚至单位之间、社会团体之间、国家之间的矛盾有时也可以通过它得到解决。若是语言运用不当,也可能在交际中失败,以至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一位新秀歌手在一次演唱大奖赛中夺得头名。主持人问这位激动的歌手有什么感受时,他说:“今天我搏得了第一名非常高兴,我赌得了奖金,而且也赌到了名声。”“赌”字一出口,全场一片哗然,嘘声不断,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如此说话,只会给人以粗俗浅陋之感,致使“新秀”形象在观众心中大打折扣,并在潜意识中了解到了他的参赛动机与人格品质。

很多时候,一个字、一句话就足以展露交陈语言的力量和人格魅力。

据说,墨子的学生曾经问墨子:“话是说得多好,还是说得少好?”

墨子说:“你看田里的青蛙,整天叫个不停,却没有人理会它,而公鸡每天只在天快要亮的时候,才叫一两下,人们都很注意它。可见,话不在说得多而在说得有用。”在语言交流中,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了表达或交流思想情感,话不在说得多,而在说到点子上。有时,一句话的交际远比一大串话的交际要好得多。这里所说的“一句话”,既指有许多词构成的一个句子,也包括由一个词所构成的独词句。比如:

1.用一句话构建关系

有一个犹太传教士叫西蒙·史佩拉,他被派到德国的一个小镇去传教。每天早上,西蒙喜欢到乡村田野散步,无论经过谁的身旁,都会热情地向人家打招呼问好。

有个年轻的农民叫米勒,每天总是早早地来到田里工作。西蒙每次从他的地头走过时,总会笑着高声说:“早安!米勒先生!”米勒对犹太人并没有什么好感。开始,西蒙每次向他打招呼,他只当没听见,连头也不扭一下。可是,西蒙每天却依然向米勒问候。终于有一天,米勒被西蒙的热情和笑容所感染,他也举了举帽子,笑着回答:“早安,西蒙先生。”纳粹上台后,米勒被纳粹征召入伍。

西蒙也被纳粹关进了集中营。后来,西蒙又被送往奥斯威辛集中营西蒙从火车上下来以后,就排在长长的队列中等待发落。西蒙看到营区的一个指挥官手里拿着指挥棒,一会儿向左指,一会儿向右指。西蒙知道,发配到左边的人就只有死路一条,发配到右边的则有生还的机会。等了不久,西蒙突然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

“西蒙·史佩拉”,他紧张地应了一声“到”。

就在这时,那个手拿指挥棒的军官转过身来,西蒙和他的目光相遇了。西蒙认出了那个手拿指挥棒的军官是谁,并且下意识地喊了一声:“早安,米勒先生!”听到问候,米勒那双原本冷酷无情的眼睛突然闪动了几下。随后,米勒便平静地回答道:“早安,西蒙先生。”按着,他举起了指挥棒对西蒙说了一个生死攸关的字:

“右!”也许西蒙的问候再次唤醒了米勒心中被纳粹夺去的人性。西蒙已经走得很远了,可是他仍然能听到米勒在连连地喊着:“右!”

一句不经意的话,能够撒下真诚的种子、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一句不经意的话,竟会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绽出真诚之花,结出友爱之果。

2.用一句话暗送情意

王华在《新潮老头子和白发才女》中,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情:

沈从文在中国公学教书时,深深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后来他到青岛山东大学任教,暑假特意赶来苏州看望张兆和。而张兆和由于大家闺秀的端庄羞涩不愿与沈从文相见。二姐张允和便劝说妹妹,请沈先生来家中玩,从而沟通了沈从文与张家的关系,使他与张兆和有了更多的接触机会。当经过沈从文四年多马拉松式的追求,张兆和与她的父亲终于接受了沈从文的时候,又是二姐允和自告奋勇,出面打了一份电报给沈从文。这电报连正文带落款只有一个字允。

电报中的“允”具有一语双关的含蓄效果。“允”既可以是电报发出者“张允和”的简称,又可以是“允许”的意思对张兆和与沈从文的婚事,张兆和和她的家庭都已经同意了。一句话既加深了语言的余味,又能够启发对方的思考,使其从中悟出“言此而意彼”的含蓄而又深刻的含义。

3.用一句话表达愤怒

一个实词做的句子能够产生一定的语音效果,一个虚词在一定的语境里,也可以成为一个句子,也能够取得这样的语言效果。

据说,古时候,在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帝国,拥有强大的军队。国王菲利普想向希腊南部进军,妄图征服整个希腊半岛。他向拉科尼亚的斯巴达人送去了一封信,信中写道:“如果我们来到你们的国家,将把你们的城市夷为乎地。”几天以后,勇敢的斯巴达人,反唇相讥,给马其顿国王菲利普回了一封信。信的内容非常简短,全信只有一个词:“如果。”

回信中的“如果”是一个连词,按照语法的规定,虚词是不能独立成句的。我们认为,从口语的角度看,这里的“如果”可以是一个句子,是一个非主谓句。

斯巴达人故意用“如果”回信,也就是要在传递思想情感方面,在他们之间制造出一种“距离”,给对方留下一个足以回昧的空间。这个“如果”,真可谓是一词千钧,一语扛鼎。它非常明白、非常委婉地表达了一种严重警告:你菲利普所说的纯属妄想,如果你胆敢发动进攻,我们斯巴达人必将奋起反击,击败你们的一切进攻。

4.用一句话突现赞美

黄山的玉屏楼是游客观景的好去处。站在玉屏楼,可以看见云海缥缈,山石耸立的黄山美景。游人见此景色,无不心旷神怡。然而,面对此情此景,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呢?当你苦思冥想的时候,你会发现眼前石壁上已刻上了“如何”两个字,不远的山崖上又刻着“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