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先听为上,让你的反对者有说话的机会。让他们把话说完,不要抗拒或争辩。否则的话,只会增加彼此沟通的障碍,努力建立了解的桥梁,不要再加深误解。
(6)寻找同意的地方。在你听完了反对者的话以后,首先去想你同意的意见。
(7)控制你的脾气。记住,你可以根据一个人在什么情况下发脾气的情形来测定这个人的度量和成就究竟有多大。
(8)不要相信你直觉的印象。当有人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你第一个自然的反应是自卫。你要慎重,保持平静,并且小心你的直觉反应。
这可能是你最差劲的地方,而不是最好的地方。
(9)欢迎不同的意见。记住这么一句话:“当两个人意见总是不同的时候,其中之一就不需要了。”如果有些地方你没有想到,而有人提出来的话,你就应该衷心感谢。不同的意见是你避免重大错误的最好机会。
善于倾听
美国著名记者马可逊访问过不少叱咤风云的成名人物,他曾经说过:
“有些人不能给人留下好印象的原因,是由于不注重倾听别人的谈话。这些人关心的是自己下面要说的是什么,可是他们从不打开耳朵。”马可逊又说,“有若干成名人物,曾这样跟我说,他们所喜欢的,不是善于谈话的人,而是那些静静听着的人。能养成善于静听能力的人,似乎要比任何好性格的人少见。”
有一个美国人在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百货公司买了一套衣服。
这套衣服穿起来实在使人太失望了,上衣会褪色,且把衬衫领子弄黑了。
他把这套衣服牟回那家百货公司,找到那个当时跟他交易的店员,想要把经过情形告诉那个店员,可是他办不到,想要说的话,都给那个似乎有点“口才”的店员中途截断了。
那店员反驳说:“这种衣服,我们卖出去已经有几千套了,这是第一次有人来挑剔。”
这是那个店员所说的话,而且声音大得出奇。他话中的含义就像是:“你在说谎,你以为我们是可以欺侮的吗?哼!我就给你点颜色看看!”
正在争论激烈之时,另外一个店员插嘴进来,那店员说:“所有黑色的衣服,起初都会褪一点颜色的,那是无法避免的那种价钱的衣服,都有这种情形,那是料子的关系!”
听后,这个美国人满肚子的火都冒了起来。第一个店员,怀疑他的诚实,第二个店员,暗示他买的是次等货。他恼怒起来,正要责骂他们时,那家百货公司的负责人走了过来。
这个美国人后来谈到这件事情时说:“这位负责人似乎懂得他的职责,他使我的态度完全改变过来。他把一个恼怒的人变成了一个满意的顾客。”
“第一,他让我从头到尾说出整个经过,他则静静听着,没有插进一句话来。”
“第二,当我讲完那些话后,那两个店员又要开始与我争辩了。
可是那负责人却站在我的观点跟他们辩论。他说,衬衫领子很明显是这套衣服染污的。他坚决地表示,这种不能使客人满意的东西,是不应该卖出去的。”
“第三,他承认不知道这套衣服会这样地差劲,而且坦率地对我说:‘你认为我该如何处理这套衣服,你尽管吩咐,我完全可以依照你的意思办。’”
“数分钟前,我还想挹这套讨厌的衣服退掉,可是现在我却这样回答说:我可以接受你的建议。我只是想知道,这褪色的情形是否是暂时的,或者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使这套衣服不再继续褪色。”
那位负责人建议这个美国人把这套衣服带回去再穿一星期,看看情形如何。并说:“如果到时仍然不满意的话,拿来换一套满意的。我们给你添了麻烦,感到非常抱歉。”
这个美国人满意地离开那家百货公司。那套衣服经过一星期后,没有发现任何毛病,他对那家百货公司的信心,也就恢复过来了。
最爱挑剔的人,最激烈的批评者,往往会在一个怀有忍耐、同情的静听者面前软化下来!这位静听者,必须要有过人的沉着,他必须在寻衅者像毒蛇一样张开嘴巴的时候仍然能耐心地静听。
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相反地,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会让人对你的谈话不感兴趣。
你要想成为一个谈笑风生、受人欢迎的人,你需要静听别人的谈话。
要使别人对你感兴趣,先要对别人感兴趣,问别人所喜欢回答的问题,鼓励他谈谈他自己和他的成就:跟你说话的人,对他自己来讲,他的需要、他的问题,比你的问题要重要上百倍。所以,你如果要别人喜欢你,你就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鼓励别人多谈谈他们自己。
要有宽广的胸襟
社会生活中,难免会发生这样的事:亲密无间的朋友,无意或有意做了伤害你的事,你是宽容他,还是从此分手,或伺机报复?有句话叫“以牙还牙”,报复似乎更符合人的本能心理。但这样做了,怨会越结越深,仇会越积越多,真是怨怨相报何时了。如果你在切肤之痛后,采取别人难以想象的态度,宽容对方,表现出别人难以达到的襟怀,你的形象瞬时就会高大起来,你的宽宏大量、光明磊落使保的精神达到一个新的境界,你的人格折射出高尚的光彩。宽容,作为一种美德受到人们的推崇,作为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宽容是解除疙瘩的良药,宽广的胸襟是交友的上乘之道,宽容能使你赢得友谊。
一些人总认为,做了错事得到报应才算公平。但英国诗人济慈说:
“人们应该彼此容忍,每个人都有缺点,在他最薄弱的方面,每个人都能被切割捣碎。”每个人都有弱点与缺陷,都可能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作为肇事者你要竭力避免伤害别人,但作为当事人你要以博大的胸怀宽容对方,避免怨恨消极情绪的产生,消除人为的紧张,愈合身心的创伤。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与第二任总统亚当斯从恶交到宽恕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杰佛逊在就任前夕,到白宫想告诉亚当斯,他希望针锋相对的竞选活动不要破坏他们之间的友谊。但据说杰佛逊还来不及开口,亚当斯便咆哮起来:“是你把我赶走的!是你把我赶走的!”从此,两人没有交谈达数年之久。直到后来杰佛逊的几个邻居去探访亚当斯,这个坚强的老人仍在诉说那件难堪的事,但接着冲口说出:“我一直都喜欢杰佛逊,现在仍然喜欢他。”邻居把这些话传给了杰佛逊,杰佛逊便请了一个彼此皆熟悉的朋友传话,让亚当斯也知道他的深重友情。后来,亚当斯回了一封信绐他,两人从此开始了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信往来。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宽容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高尚的人格。
宽容意味理解和通融,是融合人际关系的催化剂,是友谊之桥的紧固剂。宽容还能将敌意化解为友谊。戴尔·卡耐基在电台上介绍《妇人》的作者时心不在焉地说错了地理位置。其中一位听众就恨恨地写信来骂他,把值骂得体无完肤。他当时真想回信告诉她:“我把区域位置说错了,但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粗鲁无礼的女人”。但他控制了自己,没有向她回击,他鼓励自己将敌意化解为友谊。他自问:“如果我是她的话,可能也会像她一样愤怒吗?”他尽量站在她的立场上来思索这件事情。他打了个电话给她,再三向她承认错误并表达歉意。这位太太终于表示了对他的敬佩,希望能与他进一步深交。
宽容具有这样巨大的力量,我们怎样培养这种宽容的性格特点,去理解别人呢?
(1)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容忍他人的不足和缺陷比较容易,而困难的是发现和承认他人的价值,这是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每个人只要乐于寻找,一定能找出他人身上许许多多优点和长处,能发现和承认他人的长处,那就实现了人生价值的全部意义。只有既能容人之短,又能容人之长,才更显示出胸怀的宽阔、人格的高尚。
(2)对伤害了你的人表示友好。宽容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优良的人格体现,对曾经有意无意伤害过自己的人要有宽容的精神。这样做虽然困难,但更能反映出你的宽大胸怀和雍容大度。用你的体谅、关怀、宽容对待曾经伤害过你的人,让他感受到你的真诚和温暖。也许有人会说,宽容别人是否证明自己放弃原则,太软弱了?其实宽容是坚强的表现,是思想的升华。
(3)容忍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人们都希望和那些懂得容忍自己的人相处而不希望和那些时刻要对自己说三道四、横挑竖拣的人呆在一起。
布林圭说,专门找别人岔子,动辄教训别人的“批评家”估计不会有什么朋友。另外,根据自己所确立的伦理和宗教方面的严格标准去要求别人投自己所好的人,谁见了都会退避三舍;而那些能容忍和喜欢别人以本来面目出现的人们,往往具有感动人和促使人积极向上的力量。当你想和朋友友好相处时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优点,容忍对方的弱点和缺陷,切莫试图去指责或改变对方。
第三节与朋友相处之道
交友要付出代价,朋友会要求你为他们付出很多。可是,为了友谊,这是值得的。到最后,你会明白作家斯蒂文生那句话是非常正确的:
“朋友是你送给自己的礼物。”
同朋友建立深厚的友情
做别人的好朋友或者有个好朋友,能使我们的日子过得丰硕充实。
可是,友谊不是想有就有的,而必须经过精心呵护。
要成为别人的好朋友,须具备什么条件呢?以下是许多心理学家和人际关系学家通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
1.同朋友一起欢笑
一次,毕洛特坐飞机到另一个城市去时,坐在她旁边的一个男人向她抱怨说:“我有个朋友真气人。她明知道我讨厌赌博。但在我60岁生日的时候,你知道她送些什么给我吗?是60张彩票一一岁一张!”
这个男人把手伸进他外套的口袋,掏出一个装着一枚翡翠色戒指的小丝绒盒子。他告诉毕洛特:“这是准备送给她的。”毕洛特不解地问道:“既然你的朋友令你那么生气,为什么你还要送这可爱的戒指给她呢‘?”他露出了一个狡黠的笑,回答说:“因为她喜欢首饰,但却极讨厌绿色!”
这对已经交往了20年的朋友,每年都互送好几次不合对方心意的礼物,借以逗对方发笑。
笑声能使朋友开心一整天,令好友情谊更上一层楼。因此,医生兼作家威廉·欧斯勒爵士把笑声形容为“生命的音乐”。
2.别斤斤计较
对于做朋友所应尽的义务,人们往往很执著:上一通电话是谁打给谁的?上一封信是谁写的?如果你能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一定可以有更多的朋友。
华盛顿某旅行社的老板史密斯先生,借旅行的机会在世界各地结识了几十位朋友。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在交友之道上,他奉行大仲马对友谊所下的定义:“不念所施,勿忘所得。”
史密斯见到朋友有困难,必定全力以赴。朋友遭到解雇,他就雇用他在自己的旅行社里工作。他的单身朋友一叹孤独寂寞,他就替他牵红线。但是,史密斯从不把他给别人的恩惠记在心上,倒是常把朋友给他的回报挂在嘴边。
3.不要苛求
我们跟朋友相交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想起一句俗语:“日久生厌”。我们可能开始注意到他们有些行为很令我们生气,可是我们不应太挑剔:朋友的“缺点”也许只是乔装了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