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创业版
14533100000041

第41章 人生并非总是一个“赢”字(1)

追求美德,淡泊名利,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生命像一列前进的列车,载着人们不同的欲望:财富、权力、名誉当生命的列车到达终点时,所谓功名利禄,全得抛下。不论你曾追求什么,得到过什么,真正被你拥有的只是你对生命真谛的感悟。

真实的人生,不论是平凡的还是伟大的,都因为你严肃而认真地活过而变得隽永、深刻,生命的境界也因此变得高远。

一、选择品位生活

当你为你的选择适合于你并勇敢地接受生活中随之而来的一切时,你就获得了一份属于你自己的自尊自信。这里你不必以他人的价值取向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准;你不必把自尊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之上J;你不必将自信放在金钱的天平上称来称去。幸福是不分贫富的,自信是不依赖他人的。

有人说,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选择的过程。这句话道出了人生最朴素、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哲理。因为每个人无论是对生活、爱情与婚姻、友谊,还是对职业、事业等,都有着自己的想法,当他们为了实现心中所想而采取行动的时候,无论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都有一种选择。

人们因为梦想不同,人生观不同而选择了不同的生活,不同的工作,不同的道路,一生的命运也就不同地度过了。

宋太祖赵匡胤21岁时,因文墨不通空有一身武艺,开始闯荡天下。

到处投亲告友,屡遭失败,以至囊空如洗。与人赌钱,被流氓围住痛打,可见其窘迫之状。在穷极无奈之际,一个老和尚送了他一点盘缠,指点他去投靠郭威从军。对于这次从军,他也未存什么特别的信心,在路过一座庙宇时,他见人们都在占卜算卦。他带着一种玩玩的心理,也挤进人群,拿起竹签,准备算上一卦。他先问能否当个小校,卦象不古。他心中愤懑,心想凭浑身的劲力武艺,连一个小校都当不上?不由激发了他倔强的脾气,就连算了几卦,而且越问越大,卦象皆不吉。他发怒,干脆问能否当节度使,仍是不吉。他一不做二不休,节度使之上就是天子,干脆问能否做天子吧。这一次,卦象大吉。据说从此以后,赵匡胤就树立了当皇帝的雄心大志。

如果赵匡胤没有给自己未来的生活选择一个高的起点,他无论有多大的才能,其潜力是永远都发挥不出来的,他可能就会终其一生,碌碌无为。

有人说,那样的选择对于我来说,真的像梦一样,我不敢想。其实,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广。

选择是一门艺术,无论成长的痛苦有多大,无论我们的目标有多高远,掌握选择的技巧才是人生成功的关键。

有两个探险者,来到一座荒岛上,都处于饥饿之中。此时,能得到一位长老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筐鱼。如果你是其中一个会选择哪一种?

一种结果是:选择鱼的立即得到了腹饱,而当他连鱼汤都吃光后,便饥饿而死。另一种选择鱼竿的,尽管当时仍然很饿,但他不久就钓到鱼了,也得以果腹活命,而且由于他有生存工具,可不断得到食物,因此,能一直很好地活下去。这就是“得鱼忘竿”的教训。

但是,也还有另外一种结果:选择鱼的最终虽然饿死,而选择鱼竿者却因为距离海洋路途遥远,饥饿力竭而死于半途。于是便有了另一种选择:两人不是各选其一,而是商定共同拥有,共同去寻找大海。结果,因一路有鱼果腹,尽管不能吃饱,尽管艰难备尝,却终于一起来到大海边,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此后,不仅存活下来了,而且还与外界取得了联系,在此繁衍生息,过上了富裕安康的生活。这就是分商和团结、短视和远见所不同选择的结果,这个故事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选择的哲理。

很多人的成功或失败是由于他们不会选择,是由于他们不懂选择的艺术。我们的心情需要选择,每天早晨一起床给阴霾的天空一个笑脸,还是给温暖的太阳一副愁容,记住:这时只要你一有松懈,消极的态度就会趁虚而入,缠住你不放,一旦被缠住了,以后就会不断地产生消极的结果,也就会使活力、创造力或意愿减退,最后夺走可贵的快乐。

人的一生,只有一件事不能选择——就是自己的出身。其他一切命运,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

伟人们之所以伟大,首先是因为他们选择了伟大的事业。如果伟人们选择的不是伟大的事业,那么,每个伟人,在今天的历史书上都不会有他们的名字。是伟大的事业才使那些伟人们变得伟大。

如果当年的鲁迅不选择弃医从文,就不会成为文学巨匠;如果当年的毛泽东不选择为中国人民的解放而斗争,就不会成为共和国领袖;如果霍金不选择天文物理,就不会写出妇寸间简史》这一伟大著作;如果贝多芬不选择音乐创作,也不会为后世留下那么多不朽的旋律。

有一个美国人叫乔治,在他的记忆中,父亲一直就是瘸着一条腿走路的,他的一切都平淡无奇。所以,他总是想,母亲怎么会和这样的一个人结婚呢?

一次,市里举行中学生篮球赛,乔治是队里的主力。他找到母亲,说出了他的心愿——他希望母亲能陪他同往。

母亲笑了,说:“那当然。你就是不说,我和你父亲也会去的。”

乔治听罢摇了摇头,说:“我不是说父亲,我只希望你去。”

母亲很是惊奇,问:“这是为什么?”

乔治勉强地笑了笑,说:“我总认为,一个残疾人站在场边,会使得整个气氛变味儿。”

母亲叹了一口气,说:“你是嫌弃你的父亲了?”

父亲这时正好走过来,说:“这些天我得出差,有什么事,你们商量着去做就行了。”

比赛很快就结束了,乔治所在的队获得了冠军。

在回家的路上,母亲很高兴,说:“要是你父亲知道了这个消息,他一定会孜声高歌的。”

乔治沉下了脸,说:“妈妈,我们现在不提他好不好?”母亲接受不了他的口气,提高了声调,说:“你必须要告诉我这是为什么。”

乔治满不在乎地笑了笑,说:“不为什么,就是不想在这时提到他。”

母亲的脸色凝重起来,说:“孩子,这话我本来不想说,可是,我再隐瞒下去,很可能就会伤害到你的父亲。你知道你父亲的腿是怎么瘸的吗?”

乔治摇了摇头,说:“我不知道。”

母亲说:“那一年你才两岁。父亲带你去花园里玩,在回家的路上,你左奔右跑。忽然,一辆汽车疾驰而来,你父亲为了救你,左腿被碾在了车轮下。”

乔治顿时惊呆了,说:“这怎么可能呢?”

母亲说:“这怎么不可能呢?不过这些年你父亲不让我告诉你罢了。”

母子二人慢慢地走着。母亲说:“有件事可能你还不知道,你父亲就是布菜特,你最喜欢的作家。”乔治更加惊讶地蹦了起来,说:“你说什么?我不信!”

母亲说:“这其实你父亲也不让我告诉你。你不信可以去问你的老师。”

乔治急急地向学校跑去。

老师面对他的疑问,笑了笑,说:“这都是真的。你父亲不让我们透露这些,是怕影响你的成长。但现在你既然知道了,那我就不妨告诉你,你父亲是一个伟大的人。”

两天以后,父亲回来了,乔治问父亲:“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布莱特吗?”

父亲愣了一下,然后就笑了,说:“我就是写小说的布莱特。”

乔治拿出一本书来,说:“那你先给我签个名吧!”父亲看了他片刻,然后拿起笔来,在扉页上写道:赠乔治,选择其实比什么都重要。

多年以后,乔治成为一名出色的记者。

作为人,在童年和少年时期形成的对世界、对人的看法可能影响人的一生,也更容易发生“选择”效应。一旦个人选择了某一人生道路,就存在向这条路走下去的惯性井且不断自我强化。如果要转向其它的道路,就将付出更高的成本。这也告诫我们,在选择时应该慎重。也就是说,既然上帝给了我们选择生活的权力,那我们就选择和接触那些能够带来好影响的人,选择有品位的生活。

一个人对物质的追求,不一定是一个人有品位的体现,更不能说是一个人对品位的追求。如果把品位单纯地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那无疑是把大楼建造在沙滩上一样,那是不牢固的。物质能带给人享乐和快感,却不一定能带给人有品位的生活,有品位的生活除了必要的物质以外,还有不可替代的生活品质作保证。

品位与成功无关、与物质无关。品位是一个人日积月累积淀下来的对生活的态度。日复一日深入到骨子里、溶化到血液里的品位,是在平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积累,是细节深处不经意不留痕的随意和恰到好处,使生活变得空灵雅致。一个有品位的人注定是一个经得起道德的考验、心灵的净化因而人格健全的人,他所呈现的品位应是一种经久不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格魅力。

二、绝不裸奔

在我们周围,常常听有些人发誓:如果达不成目标,就在某地方裸奔。

陈之安在他的成功学著述中阐述的观点是,人“一定要”达到自己的目标,“一定要”成功,“一定要”的决心就是绝不裸奔!而现在我们要说的与陈之安的观念恰好相反——人不一定要成功。许多时候,目标与现实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必须学会随时去调整,无论如何,人不应该为不切实际的誓言和愿望而活着。

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人生无非学业,爱情,事业,婚姻四部曲,学业二十载,爱情一瞬间,事业几十年,婚姻一生相伴到老戏演完。做人的确很累,人生的意义在于过程的美好,而并非仅仅是结果的完美。

如果一定要完美的结果,那么我们又能把人生的哪一刻当成结果昵?

其实这世间,有好多事是应该看淡的。人生不就是在重复着得失的过程,得失之间人在不停地辗转吗?

小时侯,我们高兴歌唱,开心无邪。读书,我们只争朝夕,奋发向上。青年,我们开始思索,肩扛责任。中年,我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日以继夜为生活奔波。到了壮年,我们才发现人生离不开事物生长与死亡的轨迹,我们开始徜徉公同郊外,青山田野。人慢慢变老,我们才发现人生太短暂。于是,不再争强好胜,甘愿享受天伦之乐人在追逐事业、成功时,总是无奈地提醒自己青春不再;心中隐隐浮过的衰老恐惧,让人有种想去“抓住青春尾巴的疯狂”;工作难度以及得失难料的事业重压让透支的体力感到疲于奔命;十几年单调重复的情感生活,强压喜新厌旧的本能却必须面对几乎味同嚼蜡的“情感枯竭”,更是让这些负重无处支撑。

透支太多的脑力体力,轻视了健康身体的呵护;接触太多的社会阴暗,丧失了美好希望的期盼;遇到太多的尔虞我诈,埋葬了善良真诚的信任;经历太多的勾心斗角,淡薄了黑向好恶的抗争;遭遇到太多的虚情假意,麻木了真情实意的感动这一切,难道仅仅是为了“绝不裸奔”?

累,太累,无法说出更无法消除的累。那是一种“拼上全部家产也无法换来夕阳不下山”,眼看着青春远离激情不再的无助惋惜;是一种“人生不过尔尔,再努力又能如何?”只能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的灰心麻木;是一种“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总是不断求索却总没有满意答案的疑惑迷茫;是一种“我这么累究竟能得到什么?”“何处是停靠的彼岸”,只有茫然度日得过且过的颓丧无聊人生原本就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圭,乐观大度地看待事物,真实明白地接受“人生从来就是有得就有失!”的现实。

创业者没有停歇的时候,永远无法做完事情,少了休闲的轻松,只能强打精神努力登顶。但却多了主宰人生的豪迈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慰藉。

打工者没有暴富的时刻,永远无法大富大贵,少了自我的主宰,只能仰人鼻息平衡内心。但却多了安闲休息的轻松和无虑企业安危的自在。

国企人员借着大树乘凉,多了些安稳和舒适。在效率低下的官僚环境中白白浪费了提高自己生命质量的学识和时光,也缺乏面对将来市场无情的竞争能力。

私企人员担忧未来难料,多了些竞争和压力,却在战胜压力的挑战环境中培养了提高自己生命技能的学识和胆量。更多了而对未来社会变迁的主宰能力。

各行各业都有各自的优劣,各阶各层都有各自的苦辣,每个人都面临着各自不同的问题。但大家共同追求的人生快乐和幸福究竟在哪里7据说一个杂志社专门做了一个公众调查:海明威已经得到了他人祈盼却无法得到的一切,众人追求的名利爱情和美满婚姻他都汇集一身,却生活抑郁绝望,在60多岁自杀了。而他写《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人,一无所有却快乐自在的活到了80多岁,这是为什么?

答案很多,而海明威自己的答案就在他的墓志铭中:“人生最大的满足不是对自己的地位、收入、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的满足,而是对自己的满足。”

确实,怎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人生,这是每个人穷尽一生都要去探寻的问题。结果并不决定一切,只要我们尽了最大努力,就可以无怨无悔。

不管你是贩夫走卒也好,或是达官贵人也罢,每个人都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展现无限的自己,别人记住的,不一定是你的头衔或名字,却一定不会忘记你所曾经拥有过的精彩。能够活得精彩的人,就是能够透透彻彻地了解自己在做什么,自己到底要什么,自己又有什么地方,能够做到让别人自叹不如、五体投地、深感佩服。让别人对你产生敬意的,不会是你的头衔、职业、收入,甚至姓名!其实,这些并不重要,你不妨仔细想想看,过去和你交换过名片的人,你又记得几个?有的人挂了董事长的头衔,有的人是大学教授,有的人号祢月人数百万,然而,才一转眼,你就会把这些人全忘得千干净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