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创业版
14533100000028

第28章 在创业中成长(3)

这天,潘石屹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听旁边吃饭的人说北京市给了怀柔4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在深圳待过的潘石屹知道指标就是钱,他不动声色地跟怀柔县体改办主任边吃边聊:“我们来做一个行不行?”体改办主任说:“好哇,可是现在来不及了,要准备6份材料,下星期就报上去。”

潘石屹立即将这个信息告诉了冯仑,冯仑马上让他找北京市体改委的一位负责人。这位领导说:“这是件好事,你们愿意做就是积极支持改革,可以给你们宽限几天。”做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按要求需要找两个“中”字头的发起单位。通过各种关系,潘石屹最后找到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和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作为发起单位。万事俱备,潘石屹用刚刚买的4万元一部的手机打电话问冯仑:“准备做多大?”冯仑说:“要和王功权商量一下。”王功权说:“咱们现在做事情,肯定要上亿。”

潘石屹在电话那边催促冯仑快做决定:“这边还等着上报材料呢。”

冯仑就在电话那头告诉潘石屹:“8最吉利,就注册8个亿吧。”北京石通就这样,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拿到了8个亿的现金融资。

以上这段文字出自某IT名记的手笔,很生动。这也就是潘石屹那个“一言8亿”的传奇故事。后来万通在海南做赔了本,多亏了潘石屹这一耳朵“听”来的8个亿,才有了万通的今天。后来兄弟几个又闹分家,于是诞生了潘石屹现在的红石和北京大北窑旁边的现代城。

潘石屹能赚到这笔钱不是出自偶然,而是源于他的商业敏感。为什么只有他抓住了这个机会呢?这只能归结于潘石屹比一般人更为强烈的商业敏感。

同样,高瞻远瞩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商业眼光。

在近十年世界财富英雄榜上,有两个热门人物:一个是沃尔玛创始人萨姆·沃尔顿,一个是微软掌门人比尔·盖茨。许多人都在探究比尔·盖茨创造财富的奥秘。

比尔·盖茨一言以蔽之:“我的眼光好。”

好一句“我的眼光好”,这使多少人大跌眼镜!其实,你如果仔细研究萨姆·沃尔顿、比尔·盖茨这些财富英雄会发现,所谓“眼光好”,是一个具有复杂内涵的词,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独到”。因为,在沃尔顿和盖茨之前,既有规模很大的连锁超市,也有在微电子、软件业中的行业巨头。

但市场证明在目前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他们的“眼光最好”,主要是他们看得长远。

华为、联想和希望集团都是以“眼光好”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例证。

从1990年算起,中国GDP的增长基本保持了7%~8%的高速度。截止到2000年,10年时间累计增长超过100%。但上述三家所在行业的增长,10年累积超过1000%。

在中国市场上,近10年中,产生财富英雄最多的是通信行业、PC行业、农业和房地产业,而他们无疑是在这个行当中做得更优秀的企业。

他们眼光好,是因为他们进入了一个高速增长的行当,使企业与财富的增长搭上了快车。

当然,有这样市场机会的企业毕竟是少数。企业家的眼光好,并不是要企业家都要搭上这个快车。不,绝不是,而且绝不能有这样的奢求。

因为在高速成长的样本企业中,有70%的企业并没有这样的章运,他们是另一种“眼光好”:他们看到了世界产业链条的重新组合,看到了链条中生产环节从发达国家、高成本国家和地区向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转移的动向,他们抓住了机会。如中集集团,用十年时间把集装箱生产做成了世界第一;格兰仕用8年时间把微波炉做成世界第一;而万向集团则用5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传动结合部件的生产供应商;台湾企业顶新国际用6年时间成为全球最大的速食面生产供应商。

到过长江源头的人发现:长江源头原是个不起眼的小泉眼。

人们常说,要建立企业灯塔性目标,是讲做企业要有长远打算,是讲创业者和企业要有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和态度,要有一种忧患意识。

具有企业灯塔的公司,会在失败的废墟上站起来,会重新发展起来。这就如同在暗夜中行走,没有路、没有光明、不辨方向,只有天边的北斗星,这颗星成为你战胜暗夜的希望。

1995年,联想香港公司出现巨额亏损。作为上市公司,联想集团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但他们相信公司,看好中国将要启动的大陆市场,结果不到一年时间,公司又重新获得新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眼光决定目标,而目标又是个人和企业生存、成长的信心和信念。

任何企业都是从小公司做起来的。不管现在是世界上多么大、多么有名的企业帝国,他们起步时同样遇到过资金、产品、市场和人才的困难。

但公司可以是小公司,做法不能是小家子气。

世界华人船王、台湾长荣企业集团董事长张荣发,赤手空拳用了不到20年时间,把一个远洋运输公司做成了世界排名第二的企业帝国。他说,不考虑未来、没有目标的企业家,是没有前途的。

阿里巴巴CEO马云说:“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很多人死在明天晚上。”不知有多少在创业路上的朋友会在夜里倒下。

因此,创业既需要敏锐地抓住现在,更要懂得规划未来,这就是战略眼光。

六、创业需要创意

30多年前,美国人弗雷德·史密斯凭着一个想法——隔夜传递,被风险投资家看中,创办了“联邦快递”。如今,“联邦快递”已是全球最大的快递运输公司,在全球211个国家开展业务。当许多人还在为没资金,没技术而大伤脑筋时,有那么一群梦想家,凭着敏锐的市场嗅觉和新奇的商业创意,从普通创业者摇身变成了日进斗金的创业家。第一家网络书店、第一个搜索引擎网站Yah、第一个拍卖网站ebay这些成功案例使“概念创业”浮出水面,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意识到,创意,也能成为梦想开始的地方。

金利来领带的创始人曾宪梓说:“做生意要靠创意而不是靠本钱!”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缺乏创新的企业很难站稳脚跟,改革和创新永远是企业活力与竞争力的源泉。

高燃中专毕业后,他去了深圳打工。不到半年,凭着个人的超强能力,他坐到了管理层位置,每月能挣到5000元。那时他才17岁,可他并不满足,为了大学梦,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家乡准备补习,参加当年的高考。可是没有一所中学愿意收他,因为他没读过高中,所有人都认为他考不上大学,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最后,好不容易有个学校收了他,第一次月考,他就考了全班倒数第二,但他毫不气馁,依然刻苦努力。第二次月考,他升到全班第一,第三次已经是全市第一。

一个学期后,他成为当地15年来的第一个清华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他进了一家报社做财经记者。凭着好学,仅仅过了4个月,他就成为报社最出色的记者之一。那天,他看到一个同事正在埋头苦干,30多岁了,每天和自己做同样的事,有时工作业绩还不如自己,他忽然想,再过10年,我不就成了这样吗?这与他的梦想相差太远,那颗年轻的心又躁动起来。他决心创业,经过几个月的准备,他写出了第一份商业计划书。可是光有创意没有资金,等于舐上谈兵,他又开始主动出击,寻找风险投资商。

那天,听说雅虎创始人杨致远要来,他兴奋得一夜没睡好,心想天赐良机,明天就去堵杨致远,管它成功与否,先堵住了再说。他是记者,很容易就进了会场,却始终找不到机会与杨致远单独交谈。直到散会,看到杨致远进了电梯,他一个箭步冲了进去,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按了电梯的关门按扭。杨致远猝不及防,急得大叫:“我的同事还没进来呢!”可是门已经关上了。这时,他拿出了商业计划书,杨致远这才恍然大悟,接过计划书看了看,然后给了他一张名片,说:“我回头看看再答复你。”他满怀憧憬地回去等待答复,可是左等右等,几个月过去了,始终没有回音。

梦想的大门未能打开,记者还得继续做下去。不久,他参加了一次科博会,记者们都争着向那些海归名流提问,独有一个人在台上坐冷板凳。那是个民营企业家,当时名气不是很大,没人向他提问,只好一言不发地干坐着,样子颇为尴尬。他觉得应该帮帮人家,于是接连向那个企业家提了几个问题,替他解了围。散会后,企业家心怀感激,主动找他聊天。

他向企业家谈起了自己的创业梦想,企业家看了看他的计划书说:

“创意不错,就冲你这个人,我给你投1000万!”他兴奋不已。可那毕竟不是个小数目,还得经过董事会讨论,几天后的董事会上,企业家请来了大批专家论证。会议结束后,企业家告诉他:“我们都认为你这个人不错,但是很遗憾,董事会经过慎重考虑,认为你这个项目风险太大。”

“我做了充分准备,对这个项目很有信心”他不甘心看着机会从眼前溜走,试图做最后的努力,可是董事会的决定无法改变。

回去的路上,他的手机忽然响了,是企业家打来的:“我决定给你100万——你这个项目风险确实太大,但是你这个人没有风险!”第二天,他收到了第一笔风险投资,从此他的梦想被插上了翅膀。那个企业家就是远东集团董事长蒋锡培,他的眼光很准,这个年轻人的确没有风险。

他叫高燃,两年前创立了mysee直播网,25岁那年,身价已经过亿!

在常人眼里,高燃的成功就像一个传奇,但他说:“如果我能最终成功,肯定是因为我有一个大胆的创意,哪怕明知‘不可为’,我也会用金部的精力去追求,至少不能给人生留下遗憾。”

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创造性思维一旦有了翅膀,便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但创意并不一定是天才才想出来的,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到处都是商机!

巴察是一个普通的美国公民,有着一份稳定的工作和一个幸福的家庭。他唯一的爱好是钓鱼,无论寒暑,美国周围的那些钓鱼场所都能看到他的影子。

20世纪20年代,每年冬天巴察都会到纽芬兰海岸去钓鱼。纽芬兰海岸隶属加拿大,以低纬度的天然钓鱼场而著称。

冬天的纽芬兰天寒地冻,每次巴察来钓鱼时都要和他的伙伴们费很大的劲凿开厚厚的冰层,在冰面上弄出一个个洞口,然后才能把挂着鱼饵的鱼杆伸下水面。虽然大家要忍受刺骨的冰冷,但因为每次都大有收获,所以冬天的纽芬兰海滩还是吸引了许多钓鱼爱好者。

因为天寒地冻,钓上来的鱼放在冰上后马上就会冰冻起来。加之每次都能钓到很多鱼,一次吃不完,于是巴察每次都会把多余的鱼带回家。

一天,当巴察拿出带回家的鱼时,惊奇地发现,如果鱼身上的冰不化掉,即使在家里摆上几天,鱼的味道也不会改变。巴察想,既然鱼在快速冷冻后味道不会改变,那么,其它食物是否也可以依照这种方法保持原有的新鲜呢?

这一灵感让巴察兴奋不已,他立即着手按着这一思路摸索下去,进一步对肉和蔬菜进行了冰冻试验,结果发现它们也和冰冻鱼一样能够保持新鲜。后来,巴察经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发现如果食物冰冻的速度和方法不相同,那么它们冰冻后的味道和新鲜度也会有细微的差异。如果冰冻的速度太慢或是冰冻效果不好,鱼肉或是蔬菜就不再拥有原来的鲜味。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巴察终于研究出了如何不使食物失去新鲜度的冰冻方法,这就是后来改变了数以亿计人生活的速冻保鲜法的雏形。

1923年8月,巴察到专利局申请了“冷冻法”专利,然后以3000万美元卖给了美国通用食品公司,从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能在短短几个月内成为富豪的传奇人物。

人类的创造力是无穷的,创业需耍创意,在司空见惯的事物加上一份丰富的想象,便是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

七、有行动才能创建未来

虽然在创业的路上倒下的人很多,但是每天都有无数人义无反顾地上路。这就是创业最需要的行动。因为要想使宏伟的计划不是永远停留在纸上的蓝图,你就要用行动把它变为现实。天下最可悲的一句话就是,“我当时真应该那么做却没有那么做。”

要致富,就要积极行动,广开财源,有创富行动才能创建未来。

每天都能听见有人说“如果我当时就开始做那笔生意,早就发财了”!或者“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当时没有做!”真可惜天下没有卖后悔药的。如果只是沉浸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梦想着天上掉馅饼儿,而不是脚踏实地付诸行动、那么幻想恐怕永远都只是幻想。

你能想象得到这一切吗?一名默默无闻的墨西哥移民,却胸怀大志,后来竟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实体的财政部长。

罗马纳·巴纽埃洛斯是一位年轻的墨西哥姑娘,16岁就结婚了。在两年当中她生了两个儿子,丈夫不久后离家出走,罗马纳只好独自支撑家庭二但是,她决心谋求一种令她自己及两个儿子感到体面和自豪的生活。

她带着用一块普通披巾包起来的全部财产,跨过里奥兰德河,在得克萨斯州的埃尔帕索安顿下来,开始在一家洗衣店工作,一天仅赚1美元,但她从没忘记自己的梦想,即要在贫困的阴影中创建一种受人尊敬的生活。于是,口袋里只有7美元的她,带着两个儿子乘公共汽车来到洛杉矶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

她开始做洗碗的工作,后来找到什么活就做什么。拼命攒钱直到存了400美元后,便和她的姨母共同买下一家拥有一台烙饼机及一台烙小玉米饼机的店。

她与姨母共同制作的玉米饼非常成功,后来还开了几家分店。直到最后,姨母惑觉到工作太辛苦了,这位年轻妇女便买下了她的股份。

不久,她经营的小玉米饼店铺成为全美最大的墨西哥食品批发商,拥有员工300多人。

她和两个儿子经济上有了保障之后,这位勇敢的年轻妇女便将精力转移到提高她美籍墨西哥同胞的地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