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创业版
14533100000027

第27章 在创业中成长(2)

在这个过程里,他们体现了人生的价值。追求利润的过程有双重意义,一是把它看作追踪市场、满足市场的过程,是一个使企业不断发展、强盛的过程;二是个人思维运动的过程,是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感受到了人生的伟大的过程。

不要因为自己现在还普普通通就缺乏自信。你只有存在一点近乎“野心”的欲望,才可能使你有胆量去追逐别人所不敢奢望的成就,才可以使你竭尽全力释放出最大的能量。强烈的创富欲望是创造财富、获取成就的原始动力。所以,对于想要成功的人来说,欲望是创业的动力,应该把“致富的欲望”强加给自己,当这种欲望在身体里膨胀的时候,你才会激发潜能,更加努力,创造自己的财富王国。

三、钱是想出来的

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人能赚更多的钱,拥有不错的工作,健康的身体,快乐地过若高质量的生活,而另外一些人虽成天忙碌却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但为何有的人能够获得成功,能够克服万难去建功立业,有些人却不行呢?

不少心理学专家发现,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和思维力。一位哲人曾说过:“你思维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有位伟人也说过:“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思维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

大概是40年前,苏北某贫穷的乡村里,住了兄弟两人。他们忍受不了穷困的环境,便决定离开家乡,到海外去谋发展。大哥好像幸运些,被奴隶贩卖到了富庶的旧金山,弟弟则被卖到穷困的菲律宾。

40年后,兄弟俩又幸运地聚在一起。今日的他们,已今非昔比了。

哥哥当了旧金山的侨领,拥有两间餐馆,两间洗衣店和一间杂货铺,而且子孙满堂,有些承继衣钵,又有些成为杰出的工程师或电脑高手等科技专业人才。弟弟呢,居然成了一位享誉世界的银行家,拥有东南亚相当分量的山林、橡胶园和银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们都成功了。但为何兄弟两人在事业上的成就,却有如此的差别呢?兄弟相聚,不免谈谈分别以来的遭遇。哥哥说,我们中国人到白人的社会,既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才干,惟有用一双手煮饭给白人吃,为他们洗衣服。总之,白人不肯做的工作,我们华人统统顶上了,生活是没有问题的,但事业却不敢奢望了。看见弟弟这般成功,哥哥不免羡慕。而弟弟却说,幸运是没有的。初来菲律宾时,做些低贱的工作,但情况慢慢就变好了。他不断收购和扩张,生意就逐渐做大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告诉我们:影响我们成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心态影响思维能力,思维力控制了个人的行动,它也决定着自己的祝野、事业和成就。

爱因斯坦说:“相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杰克·韦尔奇说:“有想法就是英雄。”西方研究成功学、创富学的人甚至说:“钱是想出来的!”

你最喜欢听的、最愿意相信的,可能就是这个了——钱可以想象出来!

这就是你要改变的第一个创富思维。

无可否认,有些聪明的点子都是人们在不经意间想出来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致富的人有特殊的思维力。

一般人眼中,拾破烂的一定是穷人。想靠拾破烂成为百万富翁,近乎天方夜谭。可是,真就有人做到了。

沈阳有个以拾破烂为生的青年,名叫王洪怀。有一天他突发奇想:

收一个易拉罐,才赚几分钱,如果将它熔化了,作为金属材料卖,是否可以多卖些钱?他于是把一个空罐剪碎,装进自行车的铃盖里。熔化成一块指甲大小的银灰色金属,然后花了600元在市有色金属研究所做了化验。化验结果出来了,这是一种很贵重的铝镁合金!当时市场上的铝锭价格每吨在14000元至18000元之间,每个空易拉罐重18.5克,54000个就是1吨。这样算下来,卖熔化后的材料比直接卖易拉罐要多赚六七倍的钱。他决定回收易拉罐熔炼。

从拾易拉罐到炼易拉罐,一念之间,不仅改变了他所做的工作的性质,也让他的人生走上另外一条轨道。

为了多收易拉罐。他把回收价格从每个几分钱提高到每个一角四分,又将回收价格以及指定收购地点印在卡片上,向所有的拾荒人散发。一周以后。王洪怀骑着自行车到指定地点一看。只见一大片货车在等他。

车上装的全是空易拉罐。这一天,他回收了13万个,足足两吨半。

向他提供易拉罐的同行们,卸完货仍然又去拾他们的破烂,而王洪怀却彻底变了。

他立即办了一个金属再生加工厂。一年内,加工厂用空易拉罐炼出了240多吨铝锭,三年内,赚了270万元。他从一个拾荒者一跃而成为百万富翁。

一个收破烂的人,没有让自己的思维停滞不前,他想到的不仅是拾,还要改造拾来的东西,这已经木简单了。改造之后能够送到科研机构去化验,就更是具有了专业眼光。600元的化验费,得拾多少个易拉罐才赚得回来啊,一般的拾荒人是绝对舍不得的,这就是有心人与无心人的区别,也是投资者和打工者的区别。

好莱坞巨星金·凯瑞未成名的时候,自己先给自己开了一张1000万美金的支票,每天带着,没事就拿出来看,每天想象自己在1995年底得到1000万美金。在此同时,他不断训练,提高自己的演技。很巧的是,在1995年,金·凯瑞从事电影行业的第二年,他得到一个契约,片酬高迭2000万美金,超过他原来的期望。

了不起的牧师、“积极思考之父”罗曼·文特森·皮尔早期在办杂志标杆》的时候碰到了困难,无力支付账单。在他们最沮丧的时候,有人教他们想象有10万的订户(那时他们仅仅有4万订户而已),他们天天想象。后来订户越来越多,他们的困难迎刃而解。后来《标杆》发行量一度高达450万份。

赚钱开始于一个想法,开始于一次想象,富翁的钱都是“想”出来的!想当初,比尔·盖茨怎么就会做软件?怎么就会搞“视窗”?因为他想到了,正如他自己说的“我眼光好”。孙正义在美国读书时,没钱就去发明翻译机,一下子卖了100万美元,他的头脑和眼光也了不得。这是他想出来的。

所以哲人说,改变人生就在一念间。

四、创业胆为先

中国有句古训:“才、学、胆、识,胆为先。”有人以为胆量算不上什么,然而仔细看一下我们周围的人,你就不难发现,天下其实永远都不缺少有才华的人,有才华的人到处都是。但真正有胆量的人却是少之又少。

许多能人,做事冷静沉着,看问题仔细清楚,破解事物的本领到了惊人的程度,但他们却做不来事。有时正是由于他们的精明,一生平平淡淡,淹没在自己的所谓智慧里。据美国企业家协会的调查统计,天下真正做大事的人,不一定都是精明人,但却一定都是有胆量的人。创业尤其需要胆识。

1945年春天,美国费城的一个乡村衣场主皮特,想在费城最大的报纸上刊登他的农场报道。记者以为皮特的生意一定十分红火,赶到农场一看,却大吃一惊。

原来,皮特并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皮特听人说,加工牛奶非常赚钱,他花巨资购置了机器,结果损失严重。皮特走投无路,想让记者为他宣传,看看还有谁愿意跟他一起生产牛奶。记者当然拒绝了皮特的请求。

谁也想不到,皮特不知又从哪里听说,加工牛奶的机器也可以生产氨基酸。皮特又冒着风险转向了氨基酸的生产。其实,皮特同样不懂得氨基酸,但他再次向银行申请了巨额贷款。

人们都觉得皮特做事不太谨慎,办企业怎么能像种小麦?果然,皮特的生产再次受到重挫,整个农场也因此垮了下来。正在大家为皮特叹息时,一个商人跑来,要与皮特合作,所谓的合作,就是要皮特的一半利润,条件是帮皮特推销产品。如果对方推销不出去,皮特也要付给对方相应的报酬。

人人都认为这是一个骗局,太不平等了,劝皮特不要上当。可是,皮特接受了这个近平荒唐的合作。这次记者来了,将皮特如此鲁莽的行为报道出去,大家都笑皮特胆子太大。这哪是办企业,明明是在砸锅卖铁。

谁也没有想到,皮特的命运从此被改变。他的产品迅速铺向全美,仅仅3年的时间,皮特竟然成了亿万富翁,成为美国最大的氨基酸生产商。

后来,皮特又转向房地产开发,他同样不懂得房地产是怎么一回事。

投资房地产,在美国风险很大。人们都说,这次皮特准会赔得倾家荡产。

皮特因为不幢,接手了一项谁都认为没有利润可赚的老人公寓。皮特当年确实赔了钱。可没想到,在过后的5年里,正赶上美国老龄化的高峰,费城也是一样,皮特的老人公寓大受欢迎,价格猛增,皮特不但狠狠赚了一把,还由此成为当时最走红的房地产经营商。

皮特说的一句名言:“别人因为干什么都懂而发财,我是因为什么都不懂而成名。”这是一句耐人寻味的话。的确,世上很多成功人士,他们最初的成功,并不在于他们懂得什么,而恰恰是由于他们当初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懂的人,顾虑才少,才会抓住瞬息即逝的宝贵机会。显然,他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大胆。

更有意思的是,英国心理学家在调查中发现,许多能人、精明人,为了成就事业,他们终日在心里默默训练的那个东西,原来是胆识。他们说的要全面提高素质,原来就是如何增大自己的胆识。

英国科学家得出一个结论:胆识,往往是承受生活中一切艰辛、做一切事业的根基。

如果说“胆”是一个人敢于承担风险和责任的能力,那么“识”就是对事物的认知能力。

几十年前,一位青年住在美国犹他州的首府盐湖城,靠近大盐湖。

他是一个勤勉的人,工作非常努力,生活非常节俭,他的所有朋友都对他的良好习惯赞不绝口。然而有一天,他做了一件反常的事,使得许多人都怀疑他的判断是否明智。

他从银行里取出他的全部积蓄,一共有6000多元,到纽约市汽车展销处,买了一部新车。在人们看来,仅此似乎还不足以显示他的“愚蠢”,更有甚者,当他把新车开回家后,就把车开进他的车库里,顶起4个车轮,动手拆卸汽车,一件一件地拆,直到整个车库摆满七零八落的汽车零件。他仔细地检查了每个零件,然后又把汽车装好。人们觉得他简直发疯了,而他却不只是一次,而是多次拆卸汽车,再把汽车装好。

大惑不解的人们开始嘲笑他了。

几年后,那些嘲笑过他的人不得不改变看法,并已深信不疑——他有明智的见识。这个反复动手拆装汽车的青年就是沃尔特·珀西·克莱斯勒。化开始制造汽车了,他的产品领导了整个汽车工业,他在汽车这个领域里还做了许多有价值的改进和革新,他成功了。

识是创业者能够走多远的知识和智慧要求,既然把胆识两个字放在一起,当然是二者缺一不可。胆在创业的前期起到巨大的作用,因为没有胆就不可能谈创业,就不可能有创业的开始,胆一直会贯穿在创业的每一次决策中;识是胆的有力后盾,没有识做支撑,胆大就有可能变成赌博,所以识也非常的重要。为什么许多改革开放初期的企业家所剩无几,就是他们缺少了识,最终被市场和社会淘汰了。

创业者要胆识具备,只有这样才能立于不败;创业者要具备超人的胆量,同样创业者也要具备超人的学习能力和应变能力。只有胆识都具备,才能创大业,才能守大业。

五、创业需要眼光

如今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创业的项目也缤纷多彩使得大家眼花撩乱,那如何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呢?

生意场上,眼光起了决定性作用。很多资金不多的小创业者,都是依靠准确抓住某个不起眼的信息而挖到“第一桶金”的。

张明正拿到电脑硕士学位后,选择了被时人称为“旁门左道”的防病毒软件作为主攻方向。1999年4月,第一个通过电子邮件传播的“梅丽莎”病毒忽然爆发,正当众多IT企业无计可施时,张明正的“传奇故事”诞生了,他的“解药”被大量使用,他创立的趋势科技公司目前市价已逾100亿美元,张本人也先后两次被美国《商业周刊》推选为“亚洲之星”。

眼光就是洞察人微的敏感和高瞻远瞩的睿智。

敏感不是神经过敏,而是善于洞察先机。神经过敏的人,像琼瑶小说里的那些角色,可以当花瓶,可以做茶余饭后的消遣,唯独不适合创业。

创业者的敏感,是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尤其是对商业机会的快速反应。

潘石屹现在是商场的红人,潘石屹成为红人有他成为红人的理由。

有谁能够从别人的一句话里听出8亿元的商机,而且是隔着桌子的一句话,是几个不相干之人的一句话?别人不能,但潘石屹能。别人没有这个本事,潘石吃有这个本事。

1992年,潘石屹还在海南万通集团任财务部经理。万通集团由冯仑、王功权等人于1991年在海南创立。冯仑、王功权都曾在南德集团做过事,当年都是“中国首富”牟其中的手下谋士。万通成立的头两年,通过在海南炒楼赚了不少钱。1992年,随着海南楼市泡沫的破灭,冯仑等人决定将万通移师北京,派潘石屹打前锋。潘石屹奉冯仑的将令,带着5万元差旅费来到了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