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两次打击,马克·吐温终于认识到自己毫无商业才能,于是断了经商的念头,开始在全国巡回演说。这回,风趣幽默、才思敏捷的马克·吐温完全没有了商场中的狼狈,重新找回了感觉。最终,马克·吐温靠写作与演讲还清了所有债务。
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成功,也是因为他的善于变通。
杨振宁于1943年赴美留学,受“物理学的本质是一门实验科学,没有科学实验,就没有科学理论”观念的影响,他立志要写出一篇实验物理论文。于是,由费米教授安排,他跟享有“美国氢弹之父”盛誉的泰勒博士做实验研究,并成为艾里逊教授的6名研究生之一。在实验室工作的近20个月中,杨振宁成为他所在的实验室流行的一则笑话的主人公:“凡是有爆炸(出事故)的地方,就一定有杨振宁!”杨振宁不得不正视自己:动手能力比别人差!
在泰勒博士的关怀下,经过反复的思考,杨振宁放弃了写实验论文的打算,毅然把主攻方向调整到理论物理研究上,从而踏上了物理界一代杰出理论大师之路。假如他一条道走到黑,不知变通,恐怕“杨振宁”至今还是一个默默无名的符号。
有这样一个故事,希望我们能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和增加我们的智慧。
从前有兄弟两人,由于居住在偏远的乡村谋生不易,他们就到外地去做生意,于是兄弟俩把田产变卖,带着所有的财产和驴子到远地去了。
他们首先抵达一个生产麻布的地方,弟弟对哥哥说:“在我们的故乡,麻布是很值钱的东西,我们把所有的钱换取麻布,带回故乡一定会有利润的。”哥哥同意了,两人买了麻布,细心地捆绑在驴子背上。
接着,他们到了一个盛产毛皮的地方,那里也正好缺少麻布,弟弟就对哥哥说:“毛皮在我们故乡是更值钱的东西,我们把麻布卖了,换成毛皮,这样不但我们的本钱回收了,返乡后还有很高的利润!”
哥哥说:“不了,我的麻布已经很安稳地捆在驴背上,要搬上搬下多么麻烦呀!”
弟弟把麻布全换成毛皮.还多了一笔钱。哥哥依然有一驴背的麻布。
他们继续前进到一个生产药材的地方,那里天气寒冷,正缺少毛皮和麻布,弟弟就对哥哥说:“药材在我们故乡是更值钱的东西,你把麻布卖了,我把毛皮卖了,换成药材带回故乡一定能赚大钱的。”
哥哥拍拍驴背上的麻布说:“不了,我的麻布已经很安稳的在驴背上,必竞已经走了那么长的路,卸上卸下太麻烦了!”弟弟把毛皮都换成药材,还赚了一笔钱。哥哥依然有一驴背的麻布。
后来,他们来到一个盛产黄金的城市,那充满金矿的城市是个不毛之地,非常欠缺药材,当然也缺少麻布。弟弟对哥哥说:“在这里药材和麻布的价钱很高,黄金很便宜,我们故乡的黄金却十分昂贵,我们把药材和麻布换成黄金,这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了。”
哥哥再次拒绝了:“不!不!我的麻布在驴背上很稳妥,我不想变来变去呀!”弟弟卖了药材,换成黄金,又赚了一笔钱。哥哥依然守着一驴背的麻布。
最后,他们回到了故乡,哥哥卖了麻布,只得到蝇头小利,和他辛苦的远行不成比例。而弟弟把黄金卖了,便成为当地最大的富豪。
“千万不要吊死在一棵树上。”做一件事可以有无数种方法,而只有一种才是最好的,而你想到的可能是最差的。开动脑筋,试着换种方法,你会感觉豁然开朗。有了这种“换条路”的思考方式,你就会发现很多最佳的方法。
只认准一条路,顽固地走下去,虽历经千辛万苦,艰难险阻,但到头来一看,自己距成功却有很大的偏差。所以我们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积极地思考,善于变通,找出最合理的途径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果决的判断力让你出类拔萃
社会上最受欢迎的人是那些有巨大创造力与非凡经营能力的人。有些人往往只知道按部就班地听从人家的吩咐,去做一些已经计划妥当的事情,而且凡事都要有人详细的指示。可现实中,惟有那些有主张、有独创性、肯研究问题、善经营管理、有准确的判断力的人才是人类的希望,也正是这种人,充当了人类的开路先锋,促进了人类的进步。
一个有准确迅速而坚决的判断力的人,他的发展机会要比那些犹豫不决、模棱两可的人多得多。那种迟疑不决、左右思量酌不良习惯会使你丧失一切原有的主张,会无谓地消耗你的所有精力。
但这也是年轻人最容易染上的恶习,遇到事情时,明明已经详细计划好了,考虑过了,已经确定了,但有些人仍然侵首畏尾、瞻前顾后而不敢采取行动。最后,脑子里各种念头越来越多,自己对自己就越来越没有信心,不敢决断。后果就是,人的精力逐渐耗尽,终于陷入完全失败的境地。
一个希望取得全面成功的青年人,一定要有一种坚决的意志,一定不可染上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的恶习。在工作之前,必须要确信自己已经打定主意,即使遇到任何困难与阻力,即使发生一些错误,也不可升起怀疑的念头,准备撒腿就走。我们处理事情时,事先应该仔细地分析思考,对事情本身和环境下一个正确的判断,然后再作出决策;而一旦决定作出之后,就不能再对事情和决策发生怀疑和顾虑,也不要管别人说三道四,只要全力以赴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些人最终无法成功,并不是缺乏创立一番事业的能力,而是因为他们的判断力太差了。他们好像没有自主自立的能力,非得依赖他人,这些人即使遇到任何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也要东奔西走去询问亲友邻人的意见,而自己的脑子里只是胡思乱想,尽管时刻牵挂但并无主见。
于是,越和人商量,越不能确定主意,越是迟疑不决,结果就弄得不知所措。
造船厂里有一种力量强大的机器,能把一些破烂的钢铁毫不费力地压成坚固的钢板;而善于做事的人就与这部机器一般,他们做事异常敏捷,只要他们决心去做,任何复杂困难的问题到了他们手里都会迎刃而解。
一个头脑清晰、判断力很强的人,一定会有自己坚定的主张,他们决不会糊里糊涂,更不会投机取巧,他们也不会永远处于徘徊当中,或是一遇挫折便赌气退出,使自己前功尽弃。只要作出决策、计划好的事情,他们一定勇往直前。
英国当代著名军人基钦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位沉默寡言、态度严肃的军人勇猛如狮、出师必胜,他一旦制定好计划,确定了作战方案,就会集中心恩运用他那惊人的才干,镇定指挥,他决不会再三心二意地去与人讨论、向人咨询。
在著名的南非之战中,基钦纳率领他的驻军出发时,除了他的参谋长外谁也不知道要开赴哪里。他只下令,要预备一辆火车、一队卫士及一批士兵。此外,基钦纳声色不动、滴水不漏,更没有拍电报通知沿线各地。战争开始后,有一天早晨6点钟,他忽然神秘地出现在卡波城的一家旅馆里,他打开这家旅馆的旅客名单,发现几个本该在值夜班的军官的名字。他走进那些违反军纪的军官的房间,一言不发地递给他们一张纸条,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命令:“今天上午10点,专车赴前线;下午4点,乘船返回伦敦。”基钦纳不听军官们的解释和辩白,更不听他们的求饶,只用这样一张小纸条,就给所有的军官下一个警告,起到了杀一儆百的作用。
钦纳将军有无比坚定的意志和异常镇静的态度,但他深知自己在战时所负有的重大使命。在他看来,做任何事只要胸有成竹,就义无反顾地按计划去做,果敢而坚决,因此事事马到成功。
这位驰骋沙场、百战百胜的名将待人却很诚恳亲切,非常自信,也极富判断力,做起事来专心致志,富有创见,为人机警,反应敏捷,每遇机会都能牢牢把握并充分利用。他正是向往获得全面成功的年轻人的一个学习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