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支那(越南、老挝、柬埔寨)是法国传统的势力范围,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
日本投降后,越南、老挝相继宣布独立,柬埔寨也于1953年独立。日本势力退出后,法国殖民者卷土重来,企图重建法属“印度支那联邦”。1945年9月23日,法国在美国支持下,入侵越南南部,随后向越南发动全面的军事进攻,并于10月侵占柬埔寨,年底侵入老挝,越南战争爆发。越南、老挝、柬埔寨人民奋起抗击,沉重打击了法国侵略者。
为了挽回败局,法国向美国求援。美国派遣军事顾问,向法国提供大批武器装备。
从1950到1954年,美国负担战争军费的3/4以上,但仍未挽回败局。1954年5月,越南在中国的支援下,取得了奠边府战役的决定性胜利,改变了整个印度支那战争局势。同年5月8日至7月21日,中、苏、美、英、法和越南民主共和国等国举行了日内瓦会议,签订了《日内瓦协议》。它规定结束法国对印度支那三国的殖民统治,越南、老挝、柬埔寨获得独立;越南暂时以北纬17。线为军事分界线,北方获得解放。但是美国拒绝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阴谋取法国而代之,加紧对印度支那的侵略。1955年10月,美国支持吴庭艳在越南南方成立“越南共和国”,建立傀儡政权。
1958年,美国策动老挝极右派势力颠覆梭发那富马联合政府,并于1959年掀起老挝内战。美国全面介入印度支那战争。
1961年到1964年,美国对南越发动特种战争,再次策动老挝极右势力于1964年4月19日颠覆民族联合政府,并从5月17日起开始轰炸解放区,从而在老挝开辟“第二战线”。8月5日,美国制造“北部湾事件”,并以此为借口,悍然轰炸越南北方。
1965年到1969年,美国将“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它于1965年2月7日开始对越南北部进行大规模连续轰炸,并于3月在岘港登陆,直接出兵南越。从1969年起,美国在南越转为推行“战争越南化”政策。同年6月初,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其他爱国组织宣布成立越南南方共和革命临时政府。
1970年3月18日,在美国策动下,柬埔寨朗诺一施里玛达集团推翻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领导的柬埔寨王国政府。4月30日,美国派遣伪军大举入侵柬埔寨。5月5日,在柬埔寨民族统一阵线领导下的王国民族团结政府成立。
1970年4月,柬埔寨、老挝、越南南方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四方领导人举行印度支那高级会议,联合抗击美国的侵略。在印度支那人民不断的打击下,美国和西贡政权被迫于1973年1月27日签订了《关于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协定规定美军及其仆从军应在3月29日以前全部从南越撤走。但是,南越政权在美国支持下破坏了协定,对解放区进行蚕食。
1975年春,越南军民发动春季攻势,于4月30日解放西贡(今胡志明市);5月1日解放整个越南南方,胜利结束了抗美救国战争。同年,老挝和柬埔寨也取得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印度支那战争使美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直接参战的美军1969年达54万人,另有7万仆从军,死亡5.6万多,伤30多万;出动了上万架飞机,投下近800万吨炸弹,超过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总投弹量使用了除核武器以外的几乎所有新式杀人武器;直接军费开支高达1400亿美元,加上间接开支,总共3500亿美元。
越南战争改变了亚太地区的战略格局,美国逐渐在东南亚地区收缩力量,苏联则乘机南下扩张,改变了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亚太地区的力量对比。而且越南战争后,美国因又遭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军事力量发展缓慢;苏联则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与美国平起平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