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人一生要知道的100件世界历史大事
14528800000045

第45章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19世纪前期,西欧主要国家都经历了资产阶级革命,先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是,俄国仍旧是一个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国家。全国90%的人口是农奴,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受到贵族地主的压迫和剥削,过着贫困的生活。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主可任意打骂、虐待农奴,甚至将他们出卖。

受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影响,俄国的资本主工农业逐渐发展起来。在粮食生产发达的东部和东南部地区,地主开始采用雇佣劳动代替农奴劳动,农民阶级也日益分化。1860年,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有1万多家,工人人数86万,其中,87%是自由雇佣工人。工业中自由雇佣劳动力逐渐超过农奴劳动力。这一切都说明农奴制正在走向衰落。与西欧相比,俄国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19世纪50年代中期,俄国的生铁产量仅为英国的1/15;俄国的铁路有1500公里,而英国有1.5万公里;

俄国出口的是农产品,进口的是工业品,逐渐沦为西欧各国的原料供应地。在农奴制下,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无法满足工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在地主强取豪夺下,广大农民也一贫如洗,无力购买工业品,严重限制着国内市场的扩大。农奴制的存在已经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1853至1856年,为了争夺黑海地区和君士坦丁堡,俄国与土耳其、英、法之间发生了克里木战争。俄国惨败,失去了在黑海保有舰队及保留要塞的权利。战争的失败进一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阶级矛盾。战后,农民运动风起云涌。1858至1860年,共发生了近300次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实质上是农民阶级自下而上消灭农奴制的尝试。沙皇专制统治的基础一一农奴制正面临灭顶之灾。它如果继续保留,势必导致沙皇统治的垮台。在日益严峻的形势下,1856年3月30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1861年3月3日,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法令的主要内容是一、宣布农民实现人身自由。地主再也不能买卖、交换农民,也不能干涉农民的家庭生活。农民有权用自己的名字订立契约、从事工商业活动;拥有动产和不动产;还可以改变身份,成为商人或市民。二、全部土地仍属地主所有,农民可以按照规定赎买一小块土地。赎金数额高出土地实际价格二三倍。

赎金的20~25%由农民支付现金,其余由政府以有息债券代付,农民要在49年内向政府还本付息。

三、把农民组织在原来的村社中。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生,但必须执行政府的一切法令,并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在村社上面又设置一个由地方贵族担任的调停人,负责处理地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保障地主的利益。同时,村社实行连环保,以约束农民按时完成各类赋役。

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沙皇以国家的名义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它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资金和国内市场,使俄国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80年代,俄国基本上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农奴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改革使农奴人身得到解放,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获得了一定的生产和生活资料,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但是,这次改革很不彻底,它实质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掠夺。最好的土地被地主占有,农民得到的份地不仅比原来耕种的份地要小,而且还要缴纳高出地价二三倍的赎金。当农民获得“解放”时,实际上已经变得一贫如洗了。他们大多无法独立经营,只能再向地主租地、借款,挣脱的枷锁又重新戴上。因此,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并没有触动沙皇专制统治,为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