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弟一直在哭,但是我没敢再打他,我怕那个女人发现掌印。这期间我非常凶狠地骂他,一刻也没有停歇。我将那个女人骂我的难听字眼毫不遗漏地送还给她的儿子。小弟弟也许是被吓坏了,直到他们回来很久还在疯狂地哭泣。
那个女人从儿子的反常表现中明显猜到了什么,从此以后再也不准我碰弟弟了。但是我并未收手,一直想办法将对她的仇恨报复在小弟弟身上。有时趁她不注意,我会打弟弟一下或者骂他一顿,惹得他痛哭不已。每次当弟弟甜甜地睡着时,我就会在屋子里吵得震天响,把他吓醒。时间久了,原本活泼可爱的小弟弟变得经常哭闹不止,让那个女人非常心疼。为此,她对我的打骂更是变本加厉。
但是,我也在慢慢长大,不再像从前那样惧怕她了。而且我的逆反心理在短短两年内疯狂膨胀起来,想要反抗这个家庭。
那天,那个女人又开始骂我,说我是野孩子,不是爸爸亲生的,还污辱我的妈妈。我非常气愤,于是狠狠推了那个女人一把,她一下子跌坐在墙角。事后,她发了疯一般,在爸爸面前数落我,咒骂我,要爸爸把我送到奶奶家去。这段时间以来,她为小弟弟的事情常跟爸爸吵架,爸爸也有些烦了。所以,这次爸爸不但没帮她,反倒护着我,说我还是个孩子,要她让着点。那女人怎么肯答应,一来二去闹了好几天。
看到他们这样闹得家无宁日,我心底有种解恨的快感。我知道,他们的幸福也像我从前的家庭一样,就要消失了。果然,几个月后,他们终于受不了这种折磨,两人草草签了离婚协议了事。
我的目的终于达到了,但是为什么我却一点也不觉得快乐呢?原以为拆散了他们就能找回的幸福,现在又在哪里呢?
儿子的故事讲完了。刘梅说,那天她几乎是哭着听完儿子的话的。她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个眼睛里闪烁着仇恨光芒的男孩子,就是从前那个一笑就露出两颗俏皮的小虎牙的儿子。刘梅说,以前儿子是公认的好苗子,但现在成绩一落千丈,并且经常旷课,成了一个十足的小混混。在他眼里所有人都是不值得相信的,所有事也都是不必认真对待的。有一次,他带了一个女孩儿回家,他爸爸说了他几句,他竟然说:“你管得着吗?这叫上梁不正下梁歪。”
“是我们害了孩子呀……”刘梅哽咽道,“我要怎样才能拯救他呢?”
引发的思考
每个人刚出生时都像一张白纸,经历却给他染上了颜色。身处的环境,经历的事件,会在每个人身上留下烙印,促使其人格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原来“公认的好苗子”,现在却变成了一个对他人和社会都有攻击性情绪及行为的人,他的家人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心理学家多拉德(J.Dollard)提出,挫折容易导致侵犯行为。现今社会离婚率不断增高,而家庭的破裂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挫折。当他们有了这种感受,就很容易产生怨恨及报复的情绪。
另外,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还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群孩子分成两组,分别让他们站在两个相同的屋子外。每个屋子里都放着一个充气娃娃,不同的是甲组孩子看到屋子里有一个成人在攻击充气娃娃,而乙组的孩子则没有看到有人攻击充气娃娃。过一会儿之后,他让两组孩子分别进入屋子,甲组孩子对充气娃娃的攻击行为明显比乙组要多。班杜拉将这种通过观看他人行为来学习的过程称为观察学习。而这个实验证明了,虽然每个人都有攻击别人的可能性,但是有了观察学习的孩子更容易表现出来。
对于身处离异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从父母那里观察学习到了更多的争吵、攻击,所以他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他人,对待社会。而且,在重组的家庭中往往存在与文中相似的问题——继母(继父)虐待孩子,因此,在这种人际互动中,孩子更多地学到了勾心斗角、阳奉阴违,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这样去做。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说,孩子并不是自愿在变坏,而是被逼着在变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庭该为他们负责,要努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爱到把我伤害
文/不死鸟点评/曾奇峰
我对母亲的恨并非从小就有。小的时候,我曾一度为有一个对我呵护备至的好母亲而感到非常庆幸。
我是个早产儿,出生时即被医生判了死刑,是妈妈一滴一滴往我嘴里挤奶,才把我养活。我因为身体赢弱,有先天性哮喘,不能出门活动,妈妈怕我寂寞,向单位请了长假专门陪着我。
那段时光现在想来都非常甜蜜。那时的我只顾沉浸在被妈妈呵护的幸福中,根本未曾料想这甜蜜的爱原来竟是把双刃剑。
后来我渐渐明白,妈妈之所以对我格外呵护,是因为在她眼中我是个脆弱的生命,无法独自面对生活。正因此,她日后才做出了一系列在她看来是爱,但却给我造成莫大伤害的事情。
翻抄的情书
我的幸福生活终结在一封情书上,那年我12岁,上初一。
一天晚上,妈妈把我拉到里屋,郑重其事地说:“英子,你现在已经不小了,妈有件事要告诉你。从小你的身体就不好,需要别人照顾,我和一位伯伯在你7岁的时候就说好了,将来你和他的儿子结婚。他们家里有钱有势,以后你嫁过去,什么都不用干享福就行了。”
说着妈妈拿出一封信,铺在桌上,要我抄写一遍。对着那封信,我傻了,那竟是一封情书。大概是出于本能,我感到非常恐惧,忍不住哭了起来。
见我一哭,妈妈怒了:“你这孩子怎么不知道好歹,人家愿意要你,是你的福气。不许哭,赶快抄!”
因为身体的原因,我生性怯懦,不敢再说什么,只是抽泣着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着这些完全莫名其妙的文字。妈妈就站在身边,不容置疑地盯着我。
从那一天起,我的幸福生活就彻底结束了。我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悲观,我终于明白,自己只不过是妈妈养的一个东西,养大之后最终会被卖掉。
尽管我没有公然反抗,但从我脸上日渐深重的忧郁,母亲明白我并未接受这份“婚事”。于是她加紧了对我这个不知好歹的女儿的管教。她禁止我同任何男生交往,审查我的日记,没收我的信件。在她的意识里,我必须而且已经专属于那个陌生的男人了。
情书还在一封加一封地写着,我的泪还在流着。就这样我挨过了初中、高中。此间我想到过自杀,不过还是莫名其妙地活了下来,或许是因为那一点希望——离开这个家,离开母亲。
我无所谓
填报志愿时,母亲竭力阻挠我报考大学,她要我在当地上大专,毕业就和那个人结婚。我以死相拼,才为自己争到了一条出路。
考上大学,远离家乡,我本以为自己自由了,但很快我发现我错了。母亲仍然不能放过我,她不断给我写信、打电话,告诉我“我的他”正等着我。有时甚至不辞辛苦坐上8个小时的火车来监视我。
这让我感到绝望。面对那逃脱不了的被卖掉的命运,我决定在感情上放纵自己。我对每个向我表示好感的男生都说:无所谓。男生们渐渐知道,我是一个可以随意挎了胳膊一起去看通宵录像、抱着脑袋尽情亲吻的女孩。
大学四年,我花了爸妈很多钱,因为我恨他们!我是全班男生借钱的对象,他们喜欢我请他们吃饭、请他们玩。这一切,我都无所谓。
但是,对一件事我还是有所谓,那就是学业。我非常努力地学习。大二,我考过了英语六级;大三,我考过了计算机三级、商务英语三级。我只是想证明我是个出色的女孩,不是他们养的没有用的一条狗!
然而,正在我准备考研的时候,妈妈专程杀到了我面前:“不准考,回来结婚!”
稍纵即逝的阳光
毕业时,我应聘了许多单位,凭着无畏的闯劲和优异的成绩我征服了所有的考官,但最后我却统统放弃了。家里早已经专制地给我安排好单位了。在母亲眼里即便我做得再好,也没有资格自主我的生活,我必须被卖给一个她放心的靠山,这样她才会安心。
爸妈把我安排到一个事业单位,每天我除了读报纸就是喝茶水。钱不缺,人却几近死掉!
就在此时,我遇到了一个人,一个让我终于鼓起勇气夺回自己生活的人。
他告诉我每个人的生活都会有不幸,除了哭,除了放弃自己,我还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那就是挣扎,挣扎着站起来,选择自己的生活。他是第一个真正懂我的男人,他在我的生命里注入了活力,注入了爱。
这个男人对我们的未来满怀憧憬,他要去说服我的爸爸妈妈,要娶我为妻。这一次,我真的感觉自己有了依靠,有了温暖的属于自己的家!
然而,之后的路途,血泪斑斑,不堪回首。妈妈不同意,叫嚷着把他轰出了家门,妈妈闹到我的单位,他的单位、请我的领导教育我,跟他的领导说他欺骗我,引诱我。我苦苦哀求妈妈,换来的只是她拿着菜刀留下的一句狠话:“要不你砍了我,要不你离开他!”
他终于放弃了。我生命中刚刚出现的那缕阳光就这样消逝了。分手的那天,我吞下了他给我买的那只银戒指。
我没有死,于是只身跑到北京。除了工作,我把自己完完全全地封闭起来,不与任何人来往。世界上总会有人不幸,我就是那些不幸者中的一员,或许我能做的就是在一个角落里存在、消亡吧。
点评:以爱伤人和被爱所伤
从某种意义上讲,做父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职业了。因为人的性格都是被父母造就的,而一个人一生的幸福和成就又都是由他的性格所决定的。
从这个故事的开始部分看,这位女孩的母亲是非常爱她的孩子的。医生和做过母亲的人都知道,把一个只有三斤多重的早产儿养大,需要有多少的爱、耐心和精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爱当然是越多越好,但是,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如果母亲还是给予那么多的爱,那爱就成了控制。打个简单的比方,孩子小的时候需要大人抱着小便,但如果孩子已经15岁,你还是要坚持抱着他小便,就只能通过强制手段,这就不是爱而是控制与暴力了。
这位母亲实际上就在使用着这样的暴力,剥夺着女儿生活的权利。
令人欣慰的是,文中的女孩所受到的伤害并没有她自己想象的那么严重。理由是:
第一,她还能够愤怒,还有反抗意识,知道她母亲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我曾见过许多受伤更深的人,他们都已经丧失反抗的意识了,那是一种更加悲惨的情况。
第二,她还有能力做好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比如学习、应聘。这是自我功能完整的重要标志,或者换句话说,这是她的心灵还没有破碎到不能修复的程度的重要标志。这个基础是她母亲对她的爱的那一部分的产品(她的母亲对她当然不是只有控制和控制导致的伤害)。有这个基础,就可能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笼统地说,任何精神上的伤害,都只有被伤害者与伤害者“合谋”才能够完成。如果被伤害者不配合,伤害者单方面的行为是不足以构成伤害的。比如我在精神科病房工作,有时候严重的精神病患者会用很恶毒的语言骂我,但我不会太当回事,我知道这恰好是他们需要我帮助的地方。但是,如果日常生活中有正常人这样骂我,我就容易“配合”,感到受伤害。这个女孩后来的很多做法,如一些“无所谓”、自我封闭、自暴自弃,实际上是在“配合”母亲当初的不恰当的爱。
当然,她也有能力不配合,也有能力过不受母亲控制的日子。要达到这一目标,原则就是:动脑筋而不动情感。这个世界上,很少有动了脑筋还做不好的事情。拿出对付大学课程和招聘主管的智慧,与母亲“坏”的那部分较量,她肯定不是你的“对手”;然后依然爱她,爱那个把只有三斤多重的早产儿养大的伟大的母亲。
虽然人格的主要部分是在家庭中形成的,但人也会受到其他人和物的影响。
比如老师、同学、书本等等。她上过大学,有工作经验,见识已经不少了。关键在于,她是愿意在新的见识的引导下生活,还是念念不忘母亲的负面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意味着,她可以超越自己早年生活环境的限制,愿意接受新的环境和发展新的人际关系,并且不把过去带到现在的生活之中。如果她选择成长,相信她会渐渐主宰自己的生活,并为自己创造出更多的快乐和成功。
天国里可有亲情的驿站
父亲离开的时候,我只有两岁多。也许是年龄太小的缘故,在我的脑海里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的记忆。
然而,没有父亲的童年是充满缺憾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
怎么也忘不了那个下雨的黄昏,我和大我一岁的阿灵在屋檐下避雨,正在我们有说有笑的时候,阿灵的爸爸来了。听到爸爸的召唤,阿灵像小麻雀一样欢笑着钻到了爸爸的大黑伞下,他爸爸只是那么轻轻一搂,便将阿灵抱了起来。我目送着阿灵爸爸抱着她跨过一个又一个小水沟,听着他们的说笑声渐渐远去,我的泪水夺眶而出,我是多么羡慕那个宽厚而温暖的怀抱啊,可它终究不属于我。
我的童年大多是在偷偷哭泣中度过的。我不知道,自己怎么有那么多眼泪;我只知道,那时候,是个人就敢欺负我,甚至比我小好几岁的小孩都敢跟在我身后,拽我那乱蓬蓬的羊角辫。我没有任何还击之力,只是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有时候被哥哥看到了,他会一边说我是胆小鬼,一边怒气冲冲地冲出去,找那些欺负我的人算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