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菩提树下的礼物:守住幸福的十个路口
14525300000014

第14章 把健康留住(3)

“二”是什么意思呢?“二”是250克至350克碳水化合物,相当于六两至八两主食,这六两到八两不是固定的,比如有些年轻人、民工,他干活挺重,一餐就要一斤半。有些女同志呢?胖胖的,工作量很轻,二两就够了,调控主食可以调控体重,是保持健康的最好办法。现在有很多人因为肥胖而得了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如何才能使这些疾病远离你呢?最好的办法就是调控主食加适量运动。我们知道,世界“三大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体重151公斤,医生要他减到90多公斤,怎么办呢?就是用这个办法,调控主食。另外,我们都知道广东人特别爱喝汤,饭前喝汤能使食欲中枢兴奋下降,食量就自动减少三分之一,而且吃饭变慢,所以广东人肥胖者较北方人少,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我们北方人喜欢饭后喝汤,越喝越胖。为什么呢?你吃饱饭再喝汤把胃撑得很大,又加上很多汤里有肉片、鸡蛋,脂肪热量高,所以饭后喝汤,越喝越胖。所以,瘦人要变胖,饭后喝汤,胖人想变瘦,饭前喝汤。一句话,不同的说法就有不同的结果。

“三”是什么意思呢?三份高蛋白。人不能光吃素,也不能光吃肉。

蛋白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三份至四份就好,不多不少,一份就是一两瘦肉或者一个大鸡蛋,或者二两豆腐,或者二两鱼虾,或者二两鸡和鸭,或者半两黄豆。一天三份,比如说我今天早上吃了一个荷包蛋,中午,我准备吃一个肉片苦瓜,晚上吃一份豆腐和二两鱼,这样一天三份至四份的蛋白不多也不少。蛋白过多,消化不良,造成肠道毒素太多。蛋白太少了就会引起营养不良,所以,一个想保持健康的人每天最好吃三份高蛋白食物。

“四”是什么意思呢?即四句话。“有粗有细,不甜不成,三四五顿,七八分饱”。粗细粮搭配,一个礼拜吃三四次粗粮,棒子面、老玉米、红薯这些,粗细搭配营养最合适。

“五”是什么意思呢?就是500克蔬菜和水果。常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可以预防癌症。所以500克蔬菜和水果的比例相当于八两蔬菜二两水果,经常吃点这个,预防癌症最好。这就是我们提倡的“一、二、三、四、五”的合理膳食方法。

再说说什么叫红、黄、绿、白、黑。“红”就是一天一个西红柿,特’别提醒男同志一天要吃一至两个西红柿,可使前列腺癌减少45%,熟的西红柿做菜吃更好,因为蕃茄红素是脂溶性的。第二个就是说如果健康人少量喝点红葡萄酒或绍兴酒、米酒,也可以预防动脉硬化,但是千万不要喝太多。再者,如果某个人情绪低落,那么可以吃点红辣椒以改善情绪,红辣椒是改善情绪减轻焦虑的东西,因为红辣椒可以刺激体内放出内啡肽。

“黄,就是指多吃些含钙和维生素A的食物,这样可以防止小孩感冒发烧,扁桃腺炎;中年人癌症、动脉硬化;老年人眼睛发花,视力模糊。

因此,我们应多吃含钙和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胡萝卜、西瓜、红薯、玉米、南瓜、红辣椒等。

“绿”是什么意思呢?饮料里茶最好,茶叶当中绿茶最好,绿茶有一种抗氧自由基因的东西,有助延缓衰老,越喝越年轻。所以,喝茶能够起到延年益寿,减少肿瘤,减少动脉硬化的作用。

“白”是指燕麦粉、燕麦片。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今年100岁,每天早上一碗燕麦粥。我们北京很多老干部、病人天天早上都喝燕麦粥。因为燕麦粉、燕麦片,燕麦粥不但降胆固醇、降甘油三脂,还对糖尿病和减肥特别好。特别是燕麦粥通便效果很好,很多老年人大便干,容易造成脑血管意外。

“黑”是黑木耳。黑木耳吃后,血液变稀释,不容易得脑血栓,也不容易得冠心病。现在很多老年人痴呆,与半身不遂不一样,半身不遂是突然一根大血管堵了,痴呆是很多细小的毛细血管堵塞。这两种情况大多数是因为血黏度太高造成的。吃黑木耳正好,一天5克至10克,一天一次,做汤做菜都可以。经过科学实验证明黑木耳能降低血黏度。

合理膳食就是这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多食五谷杂粮,宜健康祛病一说到健康饮食或者如何吃出健康的问题时,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各种补药、肉类或山珍海味。其实,我们平常吃的五谷杂粮才应该是最好的补药。中医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五谷杂粮的药性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经济实用,且没有副作用。一饮食疗法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素问篇》记载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如“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蔬为充”。以食供药从五谷杂粮、荤素菜肴到瓜果糕点、汤浆酒茶,为人体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素,有助改善体质,提高防病抗病能力。

1.大米:老少皆宜的保健品

大米,又名粳米,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主食,老少皆宜。它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特别是冬天室内暖气较热,空气干燥的时候,早晚喝点大米粥,可以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大米粥和米汤不仅是有助幼儿吸收的营养食品,而且大米还可以使血管保持柔软,达到降血压的目的。因此,对老年人来说,也是很好的保健食品。

2.小米:健胃安脾

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据研究发现,小米中含有丰富的色氨酸,其含量在所有谷物中独占鳌头。色氨酸能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出一种使人欲睡的神经递质——五胫色胺,令大脑思维活动受到暂时抑制,使人产生困倦感,可助人安然入睡。此外,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中医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

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

3.大麦:消疲润肠

大麦中含有多种营养成分,特别是大麦胚芽中的大量的维生素B,与消化酶,对幼儿、老人、维生素B,缺乏症者均有很好的功效,还能提神醒脑、消除脑部疲劳。大麦中大量的膳食纤维,可以刺激肠胃蠕动,达到通便作用,并且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心脏病等疾病。大麦中富含钙,对儿童生长发育十分有利。

4.小麦:养心安神

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小麦还有养心气之功效,适合有心脏疾病者食用。其中所含的维生素E有抗氧化作用,加上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亚油酸,能有效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

5.玉米:活血降脂

玉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对于高血脂、动脉硬化、心脏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十分有益。美国科学家还发现,吃玉米能刺激脑细胞,增强人的记忆力。此外,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对防止高血压、冠心病有积极作用。此外,它还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6.高粱:补气清胃

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儿消化不良或者成人有脾胃气虚现象时,可取高粱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适量调服。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由于高梁是谷类中少有的偏热性食物,寒性体质的人不妨多食。

7.糯米:安神温养

糯米自古就被认为是温养妙品,对于脾胃虚弱、体虚乏力、多汗、呕吐、经常性腹泻、痔疮、产后痢疾等症状有舒缓作用;对体虚产生的盗汗、血虚、头昏眼花也能发挥妙用。神经衰弱、病后或产后的人食用糯米粥,可以滋补营养,补养胃气。

8.荞麦:减压降脂

养麦不仅易于烹煮消化,营养丰富,而且对人体有多种功能。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它被认为是降压食品的佼佼者。此外,它还可以清热解毒、益气宽胃,对肠炎、痢疾、女性白带过多均有疗效。荞麦中的芸香苷、维生素P是对人体心血管疾病有改善作用的营养成分,一般都留在荞麦汤里,所以煮过荞麦的汤,最好也食用,这样能更有效地发挥荞麦的养生功能。

9.黄豆:健脾益气

黄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宜常吃。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宜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

6.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古人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国古代养生家都十分重视饮食的适度,在节制饮食方面均有许多精辟的论述和宝贵经验。以下几方面可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1.饮食有度,合理分配三餐

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饮食以时,饥饱得中”。又说“每吃不重用”,讲的就是吃饭要定时定量。这对维持胃肠正常功能,保持其工作的规律性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一日三餐的食量分配要适应生理状况和工作需要。最好的分配比例应该是3:4:3。如果一天吃1斤粮食的话,早晚各吃3两,中午吃4两比较合适。

2.荤、素搭配

荤食中蛋白质、钙、磷及脂溶性维生素优于素食;而素食中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纤维素又优于荤食。所以,荤食与素食适当搭配,取长补短,才有利于健康。

3.不挑食和偏食

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各种食物供给的,没有任何一种天然食品能包含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单吃一种食物,不管吃的数量多大,营养如何丰富,也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因此,在饮食中,不可长期挑食或偏食。

4.不暴饮暴食

宋代张呆在《医说》中告诫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而多”。俗话说:“若要身体好,吃饭不过饱”,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有的人在短时间内,一次进食过多或饮人过多的水、饮料和酒等,这样的暴饮暴食不仅能破坏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者会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胃穿孔等,而且由于隔肌上升,影响心脏活动,还可诱发心脏病等,如果抢救不及时,会发生生命危险。为此,现代饮食学所主张的“少食多餐制”也正是这个道理。

5.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

宋代养生学家刘词,曾在《混俗颐生录》里这样写道:“大渴不大饮,大饥不大饱,大喜不大忧,大劳不大息,欲大得不欲大失。……此皆为损寿之候。”其中说的一个道理既是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在大饥大渴时,常常是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太多,从而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古人主张“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宜过多”这也是防止饥不择食、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如果一旦出现饥渴难耐的情况,能够做到缓缓进食,渐渐饮水,则可避免身体受到伤害。

6.勉强进食害处大

梁代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曾指出“不饥强食则脾劳,不渴强饮则胃胀。”意思就是说在你不饿或不渴的时候,如果非要强迫自己进食或进水的话,那将有损身体健康。如今的饮食水平提高了,很多人经常会出现厌食的情况,有病理性引起的厌食,也有心理因素引起的厌食。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强迫自己。很多人看到自己的孩子、爱人、父母没有食欲的时候,总是逼迫对方进食,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积极的办法是:调整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参加娱乐活动,保持精神愉快,耐心治疗疾病,并创造轻松的进食环境,烹制色香味形俱能诱人食欲的饭菜等等。中医认为这样的积极做法有利于保护脾胃。

7.饮食以时,有规可依

每个人要想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要适当安排饮食的时间,不使相距太远或太近。古人云:“先饥而食,先渴而饮”,而且早在春秋时期的《尚书》中,就有“食哉惟时”的记载,还有《千金要方》中所说的“饮食以时”,这些都说明了这个道理。

现在有很多人因为忙于工作,不惜打破中国传统的一日三餐制的饮食习惯,而是采取不分时间随意进食,这不仅会打乱胃肠正常的消化规律,而且还会对健康有害。当然对于那些需要禁食的病人,就应该按照医生嘱咐进食。

8.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

对于“早饭好,午饭饱,晚饭少”的饮食习惯,很多人都很熟悉。所以,有的人曾喊出一个健康饮食的口号:“早晨吃得像国王,中午吃得像贵族,晚上吃得像贫民”。

的确,一日三餐中,早餐最重要,因为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是人体不能合成的有机物,只有靠饮食补充,并且这些营养在体内可供利用的时间只有6小时,一个人经过t一夜睡眠后,体内的维生素等物质已经消耗完,如果不及时补充,将严重影响工作和学习。美国曾做过调查,早晨的车祸多和不吃早餐有关。吃不好早餐还会导致夫妻间为小事吵架,同事为小事磨擦。也许,有人会说我多年不吃早餐也没有什么不适。其实,饮食的危险因素在人体产生明显可见的疾病后果,一般要经过20年左右的时间。

午饭饱,是因为一般来说,上午的劳动量较大,为补偿半天内能量的消耗,午餐可适当丰富一些。但只是略饱而已,不可过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