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没有渡不过去的河。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只要你付出最激情的行动,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有什么样的行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但如果你只是怨天尤人,而不付诸行动,那么什么样的结果也不会有。
1998年11月10日,“企业”号航母接到上级的命令,要我们出动一艘小型战舰护送美国的一批专家到南极去进行一次探测活动。经过我的力争,我终于被人选去南极了,一共20名战友,由麦克·马龙带队(此时他已升为中校)。11月11日早晨7点钟,我们的船一同搭载着11名科学家出发了。
经过二十多天的航行,我们来到了南极的一个考察站,在这里暂作休整,将向南极点进发——将进入开阔水域,然后将闯入西风带……12月5日,我们从霍巴特启航,面临的第一个
问题就是要经过号称“死亡地带”(南纬60。)的西风带。
我们的船进入西风带已经4天了。根据气象报告,这次穿越西风带,我们将受到4个气旋的袭击。
9日,我们遭遇到了对航行影响最厉害的一个气旋。
这种气旋活动给我们的航海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我在驾驶室的航海图上用红笔写着风向:西北——北风;最大风速15.8m/s;最大浪涌9.5m,船体左右摇晃27度。
我们的船舱外,风在呼啸,海在沸腾。海水涌起了楼房般的水墙,巨浪狂啸着,卷着疾风,激起一团团白茫茫的水雾,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劈头盖脸地扑向我们的船……我们的船一会升上波峰,一会跌下浪谷,船体不住地上下颠簸,左右摇晃,像一个遭受到对方猛烈、致命的拳击而站立不稳的巨人,时不时地,发出可怕的声响。
我还是第一次目睹大海如此狰狞的面目。波浪狂怒地奔腾着,随心所欲地涌起连绵起伏的山峰。那刚刚突起的浪峰,转瞬间又变成了无底的深谷,狂风不断地撕裂着巨浪,涌浪忽地一下冲上甲板,扑向船舱,用无形的巨掌猛击船舱和水密门……我们的船掉进了死亡的陷阱。我们睁大着眼睛,紧张地注视着气压表,那闪光的水银柱,像报警似的一个劲往下降,它预示着气旋正在猛烈地袭击着我们的船。我们的船处于险情之中。
驾驶舱里一片肃静,只听得见大海的咆哮。我们知道船在这样的险情中航行,稍有不慎,就会葬身大海,我们靠不了别人,只能靠自己——所有的人都用最大的热情工作着。我们都几天几夜没睡觉了。特别是我们的上司——麦克·马龙中校,看上去很憔悴,布满血丝的眼睛,紧紧地盯着海面上的变化。
作为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麦克·马龙用他一贯的严酷和热情,鼓舞着我们。我们明白,这个时候,必须用我们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沸腾的热血,用我们最激情的行动,方能克服前进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我们船上的每一个队员都是同舟共济的战友(包括科学家)。我们命运系在一起,要想战胜困难,只有靠我们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发挥我们每一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最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方能保住我们的船,保住我们的生命,也才能完成使命。
“右进四,左退二,左满舵!”麦克·马龙中校沉着地指挥着我们的船。他微倾着上身,眼睛几乎贴着挡风玻璃,双腿左右叉开,不这样就没法站稳。
这时我听到了麦克·马龙的问话:“现在请报告气流情况,现在请报告气流情况……”
我立即回答:“报告中校,我船离气旋中心不到150海里。现在它在加速向我船前方奔来。”
“好,加强观察,随时向我报告气象变化。”麦克·马龙的声音听起来很吃力。
这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我们的船是否可以避开与气旋正面相遇呢?
基于这个想法,我找到了麦克·马龙,向他陈述了自己的想法。他沉默了几分钟,回答道:“好,避开与气旋正面相遇!”他立即向舵手发出命令:“右车进二,左车停,左满舵!”
忽然,一声天崩地裂的巨响盖过了轮机船的轰鸣,脚下的甲板像发生了地震,一头高高地翘起。声音来自船尾,那埋人大海的船尾,此刻被大海的巨掌高高托起,螺旋桨脱离了水面。那每分钟200转的高速旋转叶片,撕裂着空气,发出了刺耳的吼声……看到这惊心动魄的场面,为了确保各方面的安全,我与几位战友决定去仔细检查一遍船上设备。走到船舷的走廊上时,我看到一个汽油箱被掀翻了,于是我们找来了绳索固定汽油箱,突然,一个铺天盖地的大浪打来,我们几个同时被打翻在地,巨浪涌进了走廊,又退回了大海。我怀抱一条粗绳,一个战友抱着我的腰,还有一个战友拖住了我的脚,其余的互相拉拽着。就在这时船尾猛然一沉,掀起的巨浪又像一座山峰倒卷着过来,扑向了我们。大家身上湿透了,但庆幸的是没有人被卷人海中。
就这样在生与死的抉择中,我们过了“60。咆哮带”,风浪也就平和得多了。
自己的工作自己做主
在南极的日子里,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自己的工作只能自己做主。当工作关系到我们生死存亡的时候,我们自己不积极主动地去工作,那等待我们的就是死亡。这时也是最考验每一个人意志的时候,就看你能不能以最大的热情,充分发挥主动性,自己为自己的工作做主。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感到工作平平,没有多大的起色,那是什么妨碍了我们在工作中取得成就?如果拿这个问题来问大多数人,我们听到的回答几乎千篇一律:时问不够用,外部环境和条件不太具备,找不到机会。但是,如果对他们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就会发现这些大都是借口。事实上,我们无法取得成就的原因更多源自自己——对于自己是否能做出正确判断并依此行事没有把握。
有人在5年中,对数百名工作者进行了跟踪,研究他们如何处理日常工作,结果发现,足足有90%的人没有有效地为自己工作做主,他们把气力耗费在了一些无谓的事情上。尽管这些人有着明确的目标和界定清晰的职责范围,他们的知识也足以胜任工作,但他们还是陷入了低效的泥潭不能自拔。之所以会产生这种现象,完全是因为他们的错误认识造成的——他们以为自己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和掌控能力,因此日复一日地埋头于自认为别人要他们做的一切,结果忽视了真正该做的——为公司赢利,并以此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殊不知,有能力自主决断和行事恰恰是任何一个成功的人关键的素质。
这种状况的形成,会贻误我们的工作,也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要改变这种状况,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策略:
首先要学会正确处理我们工作中的各方需求。
高效的人总是能克服那种别人离不开自己的心理,他们善于掌握主动,把握哪些是首要任务,哪些是主要利益相关者对自己的期望,从而努力去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决不能被来自各方的需求压得透不过气来。
其次要学会开发资源。对于上司的指令,高效的人并不是一字不差地严格执行。他们会想出一些富有创意的招数来对付那些现存或假想的条条框框。他们着眼于制定和实施长期战略,愿意做出取舍,偶尔还会打破规则,以求突破种种限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汉莎航空公司的公司管理与人力资源发展总监萨特伯格为了实现建立企业大学的梦想,巧妙而稳健地向目标进攻。他经受了很多次挫折,接受了漫长的等待,甚至还忍痛将提案的很多部分砍掉,才逐步突破资源限制,最终得到了他所需要的支持。
最后,要学会寻求变通。高效的人善于开发和利用自己在某一方面的雄厚实力,并使其与公司的总体战略相契合。这种技能使他们能在特定情况下找到各种创造性的解决办法,而不是“一条道走到黑”。康菲石油公司的安德松为了使公司打入芬兰市场,凭着自己对芬兰市场的深入了解,选择最佳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以及备选方案,并且审时度势,适当地施加影响,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计划和公司的目标。
自主决断,勇于行动并不是少数人特有的天赋。
大多数人都可以培养出这种能力,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为了赢得所需的资源和支持,我们必须制定长远的战略,找到个人奋斗目标与公司目标的融合点,有条不紊,灵活巧妙而又耐心十足地向目标进军。惟有如此,我们才能挣脱种种束缚,成为工作的主人。
不放弃任何一次机会
作为一个优秀的士兵,我懂得要完成任务,必须紧紧地抓住机会。只有善于抓住机会的士兵,才能消灭敌人,保存自己。
在工作中,任何人,只要不在机会面前主动出手,他就会被成功拒之门外。果断行动,是你成功的基础。
不要认为那些取得辉煌成就的人,有什么过人之处,如果说他们与常人有什么不同之处,那就是当机会来到他们身边的时候,立即付诸行动,决不迟疑,这就是他们的成功秘诀。
每个人每天有每天的事,今天的事是新鲜的,与昨天的事不同,而明天也自有明天的事。过度慎重与缺乏自信都是做事的大忌。当机会来临就应该马上去做,这样你才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有所作为,实现你心中的梦想。
人生中总是有好多的机会到来,但总是稍纵即逝。我们当时不把它抓住,以后就永远失掉了。
有计划而不去执行,使之烟消云散,这将对我们的品格力量产生不良的影响。有计划而努力执行,这就能增强我们内心的力量。有计划没有什么了不起,能把计划执行才算难能可贵。
一个生动而强烈的意象、观念突然进入一位作家的脑际,使其生出一种不可遏制的冲动——想提起笔来,将那美丽生动的意象、观念记录下来。但那时他或许有些不方便,所以没有立刻就写。那个意象不断地在他脑海中活跃、催促;然而他最终没有行动。后来那意象便逐渐模糊、暗淡了,终于完全消失!一个神奇美妙的印象突然闪电般地侵入一位画家的心间,但是,他不想立刻提起画笔将那不朽的印象绘在画布上。这个印象占据了他全部的心灵,然而他总是不跑进画室里马上画出来。最后,这幅神奇的图画也会渐渐地从他的心扉上淡去!
许多成功的人之所以取得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敢想敢做。
石油大亨哈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1956年,58岁的哈默购买了西方石油公司,开始大做石油生意,石油是最能赚大钱的行业,也正因为最能赚大钱,所以竞争十分激烈。初涉石油领域的哈默要想建立起自己的石油王国,无疑面I临着极大的竞争风险。
他第一个面临的难题,就是油源的问题。1950年石油产量占美国总产量30%的得克萨斯州已被几家大石油公司垄断,哈默无法插手;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的天下,哈默难以染指;如何解决油源问题呢?
1960年,当花掉1000万美元的勘探基金毫无结果时,哈默再一次冒险接受了一位青年地质学家的建议。旧金山以东一片被德士古石油公司放弃的地区,可能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这位青年学者建议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把它租下来。哈默又千方百计地从各方面筹集了一大笔钱,投入了这一冒险的工程;当钻到80英尺深时,终于钻出当时加利福尼亚的第二大天然气田,估计价值在l亿美元以上。
哈默成功的事实告诉我们敢想敢做敢于尝试,才能取得成功。与其不尝试而失败,不如尝试了再失败,不战而败是一种极端怯懦的行为。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就必须具备坚强的毅力,以及勇气和胆略。当然,敢冒风险并非铤而走险。敢冒风险的勇气和胆略是建立在对客观现实的科学分析基础之上的。
顺应客观规律,加上主观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利益,这是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
机会来临不要犹豫,马上行动,这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
立即执行
“想做的事情,马上动手!不要拖延。”这是我们舰队的成功经验,我们的这种经验,同样适合于任何人。
如何做到“想做的事,立即去做。”这就需要你养成从小事做起的习惯,当这种习惯深扎于你的内心之后,你就会达到“水到渠成”的境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肯尼斯在日军登陆马尼拉时被俘,随后被送往一处集中营。肯尼斯看到室友的枕头下有一本书叫《人生的优点》,他爱不释手,便问道:“可以借给我看吗?”
那本书给肯尼斯极大的鼓舞和启示。他渴望拥有那本书,但是书的主人却不愿割爱。“借给我抄!”
他于是说,室友爽快地答应了。
肯尼斯成功的秘诀就是:想做,立即动手。他开始逐字逐页抄录,由于书随时会被索回,他夜以继日地抄录。抄完最后一页仅仅一个小时之后,他的室友被带到另外一处集中营。被俘的3年期间,肯尼斯一直带着那份手稿,读了又读。就是那本书一直鼓舞他,给了他生存的勇气,他决心按照书上所讲的那样去行动,用行动来实现自己的梦想。他说:“我必须立即去行动,否则行动就会像长了翅膀飞走。”
乔根·裘大是哥本哈根大学的一名学生,有一次他到美国旅游,先到华盛顿,下榻在威勒饭店,住宿费已经预付。他上衣的口袋放着到芝加哥的机票,裤袋里的皮包放着护照和现金。当他准备就寝时,突然发现皮包不翼而飞,他立刻下楼告诉旅馆的经理。
“我们会尽力寻找。”经理说。
第二天早上,钱包仍然不见踪影。他只身在异乡,手足无措。打电话向芝加哥的朋友求援?到丹麦使馆补办遗失护照?苦坐在警察局等待消息?他脑子里闪过一个又一个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