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28

第28章 “水浒”戏与《水浒传》人物有哪些变化?

1.李逵的小名在元杂剧中叫“铁牛”吗?

在我国古代,名字叫做“讳”,要忌讳即不喊名字。有头面的人物用字和“二爷”、“三爷”来称呼,“下贱人”则称小乙、小二,或称小名儿。李逵是狱卒,属于“小字辈”,本应叫“李小二”,但在《水浒传》中他自称“铁牛”。

第三十八回李逵出场时,李逵指着宋江问戴宗:“这黑汉子是谁?”“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宋江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宋江给了李逵十两银子,金圣叹批日:“十两银子买一铁牛。”李逵小名叫“铁牛”吗?不,李逵原来的小名儿叫“李山儿”。元杂剧《李逵负荆》第一折李逵上场,自报家门:“吃酒不醉,不如醒也。俺,梁山?白上山儿李逵的便是。”《黑旋风仗义疏财》剧第三折,李逵道:“我写下四句诗,便有人知道,不敢来赶我。'都巡依势家私,卖免官粮娶艳姿,要问夜来端的事,梁山寨上唤山儿'。”《鲁智深喜赏黄花峪》剧,李逵唱《梁州》:“听的道揲水寨多凶少吉,呀!来!来!来!不是这李山儿囊里盛锥。”这“李山儿”简直是当绰号使用了,跟《水浒传》和后来的戏剧中称“俺,梁山泊黑旋风李逵是也”一样的口吻。

何心在《水浒研究》中提出问题:“这究竟是他的小名,抑或他的绰号?无从知道,意义何在?亦未见说明,或许是形容他的身材高大,像一座山儿吧。但是《水浒传》中却从未提及。”《水浒传》中把“山儿”改为“铁牛”,这用不着“说明”和“提及”。“说明”是在人物出场的时候,由作者说明(如晁盖出场时,说明他为什么叫“托塔天王”),或借书中人物之口进行介绍(如杜兴出场时,由杨雄说明杜兴为什么叫“鬼脸儿”),或由书中人物自己说明(如没面目焦挺出场时,自我说明他为什么叫“没面目”)。李逵在元杂剧中,曾对自己的绰号作过说明。《李逵负荆》:“俺,梁山泊上山儿李逵的便是。人见我生得黑,起个绰号,叫做'黑旋风李逵'。”从元杂剧中这个李逵的自我说明中,可以窥见,李逵的绰号是在由“山儿”往“黑旋风”过渡过程中。“山儿李逵”的“山儿”在这儿已经没有什么意义,所以《水浒传》中和后来的戏剧中就不需要过渡了,而是直截了当地说:“俺,梁山泊黑旋风李逵!”为什么叫“黑旋风”,完全用不着说明。

何心说李逵叫“山儿”,“或许是形容他的身材高大,像一座山儿吧”。但形容高大,不能儿化,儿化是表小、表爱。侯宝林说相声,说“冰棍儿”就不能叫“冰棍”! “山儿”应是李逵的小名。这是农家孩子的名字。

2.李逵的绰号为什么叫“黑旋风”?

李逵为什么绰号叫“黑旋风”?龚圣与《宋江三十六人赞》中说:“风有大小,不辨雌雄;山谷之中,遇尔亦凶。”这是说,旋风刮起来,难分东西南北。

元代孙继曾《梨园落英集》卷二“黑旋风”条云:“旋风者,非可借可随之东风南风也;飙然而起,扶摇羊角,塞手天地,其势可骇也。此状李逵顶天立地之丈夫概,赫赫然,巍巍然也。”《梨园落英集》说得很在理。在元杂剧里,李逵的形象是:, ……哥也!他见我这威凛凛的身似碑亭,他可惯听我这莽壮声?他一个痴挣,得他荆棘律的胆战心惊!你……恰便似那烟薰的子路,墨染的金刚。

我从来个路见不平,爱与人当道撅坑。我喝一喝,骨都都海波腾,撼一撼,赤力力山岳崩!但恼着我黑脸的爹爹,和他’ 做场的歹斗,翻过来落可便吊盘的煎饼!对于李逵为什么叫黑旋风,王利器先生说,“旋风”是一种炮。他在《耐雪堂集》中引《三朝北盟会编》卷六十六:“金人攻东水门,矢石飞注如雨,或以磨盘及碡碌绊之,为旋风炮。”又引宋石茂良《避戎夜话》卷上:“(金人)炮有七梢、五梢、三梢、两梢、独梢、旋风、虎蹲等炮。”又引宋佚名《两朝纲目备要》卷十五:“去年(1214年)塔坦围燕京。是春……惟真定之兵四万合保涿,援兵一万至旋风寨,与塔兵战……”王利器先生说,所谓“旋风寨”,当就是现在的炮台。明茅元仪《武备志》卷…:“旋风炮,打填人及团队人马”。张岱《水浒牌四十八人赞》黑旋风李逵:“面如铁,性如火。”王利器先生所引,也颇有道理。即使现在,一些火暴性子人,人们亦管他叫“大炮”。用大炮和顶天立地黑塔一般的旋风来形容李逵,都是再合适不过了。外号是对一个人个性的最好概括。人们都一致承认,李逵的外号取“神了”!

3.李逵的形象是如何演变的?

元杂剧中的李逵,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元杂剧中的李逵,是风流才子型,潇洒倜傥、多才多艺、聪明机智。晚期的元杂剧,李逵变得越来越傻。

早期的“李逵戏”有:《黑旋风诗酒丽春园》、《黑旋风乔教学》、《黑旋风穷风月》、《黑旋风斗鸡会》、《黑旋风借尸还魂》、《黑旋风大闹牡丹园》、《黑旋风敷演刘耍和》、《黑旋风乔断案》、《黑旋风仗义疏财》、《黑旋风双献功》,等等。从这些元杂剧题目中,可以看出,早期元杂剧中的李逵,会做诗,会断案,会斗鸡,会“敷衍”人。在《黑旋风仗义疏财》一剧中,李逵是主角,燕青是配角;李逵出谋划策,指导燕青,最后李逵还题诗在壁。

早期杂剧中的李逵和浪子燕青都是“浪子”,都是同一类型的人物。如李文蔚的《同乐院燕青搏鱼》,跟“李逵戏”同一类型。

晚期元杂剧,李逵变成了傻大黑粗的汉子。这时期的“李逵戏”以康进之的《李逵负荆》为代表。

早期的“李逵戏”和晚期的“李逵戏”,尽管李逵的性格特点变得完全不同了,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是喜剧角色。喜剧,机智型丑角不如憨态丑角可爱,而李逵的黑大个也不适合于“浪子型”,所以李逵和燕青就“分手”了。

燕青原来是“一丈青”,《水浒传》改为“浑身雪练般白肉”。李逵的聪明机智就转嫁给了燕青。

李逵形象的改变是逐步“进化”的。《李逵负荆》标志着李逵憨态形象的完成。然而也还残存着往日的“风流”。请看第一折李逵唱的《醉中天》:俺这里,雾锁着青山秀,烟罩定绿杨洲。(云)那桃树上一个黄莺儿,将那桃花瓣儿啖呵啖呵,啖的下来,落在水中,是好看也。我曾听的谁说来,我试想咱!哦!想起来了也。俺学究哥哥道来。(唱)他道是:“轻薄桃花逐水流”。

看,李逵仍然玩赏山野美景,仍然记得古诗句,不减当年“诗酒丽春园”的风采。

李逵这一艺术形象之所以光彩照人,令人绝倒,是因为李逵这朵艺苑之花,深深地植根于民间戏剧和民间曲艺这片肥土沃壤中。元代大量的“李逵戏”,为这朵奇葩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4.李逵会坐衙断案吗?

《水浒传》第七十四回“李逵寿张乔坐衙”是由元杂剧《黑旋风乔断案》化出。元杂剧《黑旋风断案》的戏很多,不只杨显之的《黑旋风乔断案》。现行《水浒传》黑旋风“梁山泊双献头”在元杂剧里是《黑旋风双献功》,也属于黑旋风公案戏。

无名氏的《黑旋风乔断案》的故事是:黑旋风李逵和浪子燕青下山买粮,在酒店听人议论寿张县知县,贪赃枉法,冤案累累。某衙内霸占了王小二的妻子,王小二告状,反倒诬王小二强奸了衙内家的丫环,偷了他家的东西,抓进监牢。李逵听说后,就假扮成微服私访的巡抚大人,让燕青扮做仆人,两人进入县衙,重新审理此案。除了断此案以外,还把历年的冤案,一一重审重断,该平反的平反,该退赃的退赃。但《水浒传》没采用这个剧目。这是一出严肃的戏,而《水浒传》中“乔坐衙”则是博人一笑的滑稽剧,在《水浒传》中属于正文之外的“插科打诨”。

“李逵戏”在《水浒传》中保留了不少,除“乔坐衙”、“乔教学”、“双献头”外,还有“李逵负荆”、“李逵乔捉鬼”、“真假李逵”等。其中“李逵负荆”、“真假李逵”变动不大,为《水浒传》生色不少。

5.林冲如何从龙套变主角?

林冲这个角色,在《水浒传》成书之前,是个无足轻重、可有可无、默默无闻跑龙套的配角。《宣和遗事》中虽有林冲的名字,但仅仅是“挂名”而已,没有“任务”。龚圣与的《三十六人赞》中,并无林冲在内。再查一查元杂剧,翻遍群集,只在《梁山七虎闹铜台》一剧中偶现,这一现也是若有若无。此剧前四折中,压根儿就没有林冲,只是在第五折剧的末尾剧终收场,写到众英雄事毕归山时,才加上个林冲的名字,完全没有他的戏,加上他的名字是为了凑够七虎之数。

然而在《水浒传》中,林冲却成了“开幕式”的主角。《水浒传》这台大戏一开场,林冲第一个登场,“绣帘开,遥见英雄俺”,像奇峰兀突,英气逼人,一幕幕凄婉动人、慷慨悲壮的好戏,联翩而出。林冲的“逼上梁山”成了《水浒传》官逼民反主题的代表和象征。林冲这一艺术形象成了中国文学史上塑造得最成功、最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之一。

林冲这一艺术形象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原因和过程是怎样的呢?林冲这一艺术形象的变化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起初,《水浒传》作者对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加工是模仿《三国演义》中的张飞。林冲的外形是:“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这完全是照抄《三国演义孰《三国演义》中的张飞用的是丈八矛,林冲用的武器也是丈八长矛。不光如此,林冲的绰号原来不叫“豹子头”(“豹子头”的绰号本是鲁智深的,鲁智深原来叫“豹子和尚”),而是叫“小张飞”。这在《水浒传》中也留下了痕迹。第四十八回“二打祝家庄”,林冲迎战一丈青扈三娘,但见:“丈八蛇矛紧挺,霜花骏马频嘶。满山都唤'小张飞',豹子头林冲便是。”《水浒传》作者最初是想模仿张飞来写林冲,照仿关羽来写关胜。但由于《水浒传》已经有了一个胜过“黑张飞”、“猛张飞”的李逵,这就逼得作者不得不另辟蹊径。李逵形象之所以胜过张飞,正是对张飞形象的借鉴、继承和发展。写林冲,作者不能再借鉴张飞了,于是转向元杂剧。所以林冲的故事动人,应归功于元杂剧。

林冲故事脱胎于元杂剧。元杂剧中有一大批衙内戏。这些衙内戏大都贯穿着霸占民女、夺人之妻的内容。林冲故事就是这些衙内戏的集萃和提炼。在集萃中,无名氏的《蔡衙内夺妻》和《鲁智深喜赏黄花峪》等剧占有重要的位置。蔡衙内是蔡京的螟蛉之子,绰号“花花太岁”。出场时唱道:俺就是那有权有势、无人敢惹、缺德昧良的花花太岁蔡衙内……俺看到,谁家的婆娘长的好,抢到家里陪俺睡……他那老公,你给俺,俺腌当乌龟。要不当噢,先拿你反叛,后拿你做贼,脊杖打你二三百,充军路上做个枉死鬼,有的去来无的回。《鲁智深喜赏黄花峪》一剧中也有一个蔡衙内,抢刘庆甫之妻李幼奴。《双献功》也属于衙内戏,该剧中的白衙内和孙孔目之妻郭念儿私通。

林冲故事除了博采各衙内戏进行改造糅合外,还利用和改造了王进、王庆故事等说话材料。

《水浒传》作者为什么单单看中了林冲呢?因为林冲在《宣和遗事》等原始材料中是一张白纸。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可以任意泼墨,可塑性最强,所以林冲形象塑造得格外成功。

6.关胜为何由卖狗肉一跃而位商林冲?

金圣叹在其品评《水浒传》人物的“座次表”中,把杨志、关胜都评为“上上人物”,但他又说“杨志写来是旧家子弟,关胜写来全是云长变相”。

金圣叹这个品评,有一半是错的。杨志从卖刀到丢生辰纲,其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怎么是“旧家子弟”?但金圣叹说关胜“全是云长变相”则完全正确。

关胜在《宣和遗事》中叫“关必胜”。在元杂剧中则是个鼠窃狗偷卖狗肉的滑稽角色。《争报恩三虎下山》一剧中关胜自云:“某乃大刀关胜的便是,奉宋江哥哥的将令,每一个月差一个头领下山,打探事情。那一个月肯分的差着我,离了梁山,来到这权家店支家口,染了一场病,险些儿丢了性命。甫能将息我这病好也,要回那梁山去,怎奈手中无盘缠。昨晚间,偷了人家一只狗,煮得熟熟的,卖了三脚儿,则剩下一脚儿。我卖过这脚儿,便回我那梁山去了。”元杂剧作家为什么把关胜打扮成偷鸡摸狗之徒?这是由“梁山帮”的社会地位决定的。“梁山帮”不同于三国时期各诸侯的将军们。

关胜的形象在《水浒传》中由偷鸡摸狗之徒变成威武庄严的将军,这是托了乃祖的福。关云长自宋朝以来,地位蒸蒸日上,子孙也跟着沾光;若写关云长的后代偷人家的狗杀了卖,这无异是对其祖辈的亵渎。由于关胜是关云长的后代,关云长的青龙偃月刀和赤兔马,成了祖传宝物,传给了关胜;由于关胜是关云长的后代,所以尽管在梁山排座次前不久他才“人伍”,入伍后表现一般,但却成了梁山五虎将之首,排座位时在林冲之上。

《水浒传》中的武松,是由说话《武行者》演化而来。在龚圣与写《三十六人赞》的时候。武松的形象是“酒色财气,更要杀人”。寻迹追踪,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