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26

第26章 “吴用智赚玉麒麟”是“无根之木”吗?

胡适在《<水浒传)考证》一书中说,《水浒传》作者为了凑够一百单八人之数,“他不能不东凑一段,西补一块,勉强把一百零八人'挤'上梁山去!闹江州以前,施耐庵确实能创造,看他写武松一个人便占了全书七分之一,所以精彩。到了宋江上山以后,全书已去七分之四,还有那四百年传下的'三打祝家庄'的故事没有写(明以前的水浒故事,都把三打祝家庄放在宋江上山之前),还有那故事相传坐第二把交椅的卢俊义和关胜、呼延灼、徐宁、燕青等人没有写,于是施耐庵不能不杂凑了,不能不潦草了,不能不敷衍了。最明显的例子是写卢俊义的一大段。这一段硬把一个坐在家里享清福的卢俊义拉上山去,已是笨拙……吴用设计,遂使卢俊义在壁上写下反诗,更是浅陋可笑。”其实,写反诗等“浅陋可笑”的故事并非是施耐庵的独创,武松故事也不是施耐庵“放手创造”的产物,因为《水浒传》本来就是“东凑一段,西补一块”,“杂凑”起来的。《水浒传》故事中的许多“浅陋可笑”之处和精彩之处,都是源于原材料。武松故事之所以又精彩又多,是因为有《武行者》这个话本和《折担儿武松打虎》等元杂剧这些材料为基础;卢俊义故事中的题反诗等情节的浅陋,是原材料的缺陷。就拿题藏头诗来说,藏头诗对于读书人来说,并不稀奇,但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则觉得很了不起。“吴用智赚玉麒麟”一节中的诗,题得很浅陋,这说明了它不是文学家的创作。

“吴用智赚玉麒麟”的故事出自元杂剧《梁山七虎闹铜台))o该剧中的藏头诗是: ’芦花荡里一扁舟,俊义身危可去游。

若肯山中寻保义,那时方斩逆臣头。

这首诗《水浒传》第六十一回改为“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但是第六十二回吴用念给李固听时,却改为:“芦花荡里一扁舟,俊杰那能此地游。义士手提三尺剑,反时须斩逆臣头。”第六十二回跟第六十一回不一样,说明《水浒传》作者在修改时,修改了六十二回的,忘了修改第六十一回的。

不过,卢俊义故事虽有所本,但是有改动,而且改动很大。元杂剧和评话《宋江》中的卢俊义上山的故事是:晁天王在攻打祝家庄时,被祝家庄的武术教师史文恭射死。史文恭和卢俊义同出周侗老师(即岳飞的老师)门下。史文恭武艺高强,梁山上无人能敌,唯有卢俊义知道史文恭的弱点,能制服他。

宋江为了打祝家庄替晁盖报仇,不得不把卢俊义“赚”上梁山。由于卢俊义活捉史文恭,打下祝家庄;由于卢俊义的本领梁山好汉中无人可比,卢俊义才顺理成章地当上梁山第二把手。可是由于《水浒传》作者把史文恭安排在曾头市,晁盖在攻打曾头市时,被史文恭射死。“一日,宋江聚众商议,欲要与晁盖报仇,兴兵去打曾头市。军师吴用谏道:'哥哥,庶民居丧,尚且不可轻动,哥哥兴师,且待百日之后,方可举兵。'宋江依吴学究之言。”吴用这谏,谏得毫无道理。“哀兵必胜”,怎么“不可轻动”?由于打曾头市替晁盖报仇不必着忙了,智赚玉麒麟就显得并非出于需要。梁山忽然要请卢俊义入伙,完全是无事闲谈中偶然引出来的话题。《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写道:一日,请到一僧,法名大圆,乃是北京大名府在城龙华寺僧人……因吃斋之次,闲话间,宋江问起北京风土人物,那大圆和尚道:“头领如何不闻河北玉麒麟之名?”吴用这才想起要请卢俊义入伙,说:“梁山泊寨中若得此人时,何怕官军缉捕,岂愁兵马来临?”这么说,请卢俊义入伙的目的是对付“官兵缉捕”。梁山没有卢俊义就对付不了“官兵缉捕”、“兵马来临”吗?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在打曾头市之前,大败“高太尉大兴三路兵”,大破“呼延灼摆布连环马”,还有赚徐宁等等,根本就不惧“兵马来临”。把卢俊义赚来以后,打北京,赚关胜,擒索超,直到曾头市二次夺去马匹,方才发兵去攻打曾头市,距晁盖之死,已经将近一年了。打曾头市,卢俊义捉史文恭纯属偶然,既有晁盖的阴魂缠住史文恭,又有卢俊义的仆人燕青帮忙,《水浒传》描写的情形是:“史文恭正走之间,只见阴云冉冉,冷气飕飕,黑雾漫漫,狂风飒飒,虚空中一人,当住去路。史文恭疑是神兵,勒马便回,东西南北,四边都是晁盖阴魂缠住。史文恭再回旧路,却撞着浪子燕青,又转过玉麒麟卢俊义来,喝一声:'强贼,待往那里走!'腿股上只一朴刀,搠下马来,便把绳索绑了,解投曾头市来。”卢俊义就凭这一朴刀,坐上了梁山第二把交椅。

元代评话《宋江》中,卢俊义活捉史文恭则费尽力气。其经过隋形是:卢俊义和史文恭一起学艺时,有一次练棍棒对打,史文恭被卢俊义打折左腿胫骨(脚足),史文恭因此跳跃腾挪功夫受到影响。史文恭的弱点是,由于身材高大,不怕攻上怕攻下;由于脚曾受过伤,喜马战,怯步战。卢俊义针对史文恭的弱点,命矮脚虎王英徒步出阵,把史文恭引下马来步战,然后卢俊义用“滚趟刀”砍断史文恭左脚腕。

《水浒传》没有采用评话,采用的是《梁山七虎闹铜台))o该剧故事是:史文恭因寡不敌众,落荒而逃,燕青料到史文恭要逃,早在史文恭必经之路上等候。史文恭一到,燕青截住史厮杀,卢俊义追来,从背后冷不防一刀,把史文恭砍伤,活捉了史文恭。这一功立得太容易了。应该说《水浒传》这一部分是处理得不理想的。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塑造得最成功最完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的绰号“花和尚”也富有艺术美。可是《水浒传》中并没有说明鲁智深这和尚为什么冠之以“花”。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