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23

第23章 宋江究竟有没有武艺?

《水浒传》第十八回在宋江出场时写道:“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但六十八回宋江让贤时却说自己“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于是宋江有无武艺,又成一谜。

对宋江有无武艺,《水浒传》是“理论”上有,实践却无。理论上,《水浒传》说“原来宋江是条好汉,只爱学使枪棒”。宋江在向武松介绍孔明兄弟时曾说:“因他两个好习枪棒,却是我点拨他些个,以此叫我做师父。”既然能点拨别人,说明他是精通。再如欧鹏在同一丈青搏斗中,宋江看欧鹏“使得好一条铁枪”,便“暗暗的喝彩”。这说明宋江对于枪法很内行。

然而《水浒传》对于宋江的武艺却是“引而不发,跃如也”。宋江在揭阳镇赏了一个使枪棒的教师五两银子,遭到揭阳镇一霸穆弘一阵辱骂。宋江艺高胆大,不吃他那一套。当穆弘喝道:“你这贼配军敢回我话”时,宋江道:“做甚么不敢回你话?”“那大汉提起双拳,劈脸打来,宋江躲了过。那大汉又赶人一步来,宋江却待要和他放对,只见那个使枪棒的教头从人背后赶将来,一只手揪住那大汉头巾,一只手提住腰胯,望那大汉肋骨上只一兜,踉跄一交,颠翻在地。”这一次宋江差点要“露一手”,先是躲过了打来的拳头。躲,也是十八般武艺的一种。躲过后,戴着枷锁要跟“那大汉”放对。但《水浒传》作者让那受了宋江银子的枪棒教师代劳了。宋江虽然没有打出手,但这证明他所说“点拨”别人不是乱吹。

在战场上,宋江像当了皇叔的刘备,每遇到被迫“自战”的紧急关头,都有人前来保驾。例如三打祝家庄,“宋江亲自要去做先锋,攻打头阵”。当扈家庄的一丈青前来迎战时,出马的是王矮虎。王矮虎被一丈青活捉,祝龙乘胜掩杀过来“捉宋江”,宋江这回该显显武艺了吧?但用不着,马麟、邓飞前来护驾。当宋江大败而回,“拍马望东而走”,“一丈青正赶上宋江,待要下手”,此刻该宋江亮个招儿了吧?然而又用不着,李逵从山坡上杀奔下来,截住一丈青厮杀起来。总之,《水浒传》作者总不让宋江“实践”一下他的武艺。

《水浒传》作者不但不让宋江“实践”武艺,有时又把宋江写得真个是“手无缚鸡之力”。他在浔阳江上了贼船,被梢公逼着跳江,他只是苦苦求饶,最后竟同两个公人抱做一块,真要跳江。他的武艺哪儿去了?又如他杀了阎婆惜后,匆忙出逃,不料在县衙门前被阎婆扭住了,宋江怎么竞连一个普通妇人也对付不了呢。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创作心理学”上找找答案了。原来在《水浒传》作者的脑海中,宋江是一个善良的刀笔吏。虽然在宋江出场时介绍说“宋江是条好汉”,“学得武艺多般”,但在故事过程中,作者一心要把宋江塑造成弱的刀笔吏,爱习枪棒就忽略不说,这是一。二,作者让宋江软还是让宋江硬,完全根据故事的需要。杀阎婆惜后,宋江“需要”被抓住。若宋江一拳把她打翻,扬长而去,那就没有戏了。在浔阳江贼船上,故事要求读者替宋江担心。若宋江亮出武艺,那读者就放心了,这就破坏了悬念。三,《水浒传》作者关于宋江的形象设计是文弱的知识分子型。如果忽然让他大打出手,就会破坏人物性格的统一。宋江若忽然凶起来,那的确有点不伦不类。由此可见,《水浒传》作者在介绍宋江时说:“爱习枪棒”云云,是为了“打扮”宋江,其实这一打扮就好比让一个诗人带上一顶盔甲。说宋江“爱习枪棒”,是《水浒传》作者“说顺了口”,想要恭维谁,就说谁“爱习枪棒”,所以介绍富户地主的晁盖“爱习枪棒”,史太公的少爷史进“爱习枪棒”,卢员外“爱习枪棒”。在《水浒传》作者那儿,“爱习枪棒”成了对人称赞的一种习惯用语。

这就是说,按《水浒传》的艺术要求,宋江不该有武艺,但作者为了夸赞宋江,硬说他有本事,于是出现了矛盾,有了破绽。由于矛盾百出,宋江是否有武艺,就成了争论不休的悬案。

《水浒传》第七十一回:“忠义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忠义堂做醮,忽的天上一声响。落下一团火来,钻入正南地下去了。宋江随即叫人掘开泥土。寻那火块,却挖出一个石碣,上面是一百零八人的座次表。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