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19

第19章 历史上的蔡、童、杨三人是何下场?

1.蔡京的履历及下场

蔡京的大名在《宋史》中列入《奸臣传》卷二。蔡京是江苏兴化人,初为舒州推官,后来当了皇宫的起居郎,伺候天子起居,后升为中书舍人。蔡京有个弟弟叫蔡卞,起初和蔡京都是中书舍人,后来蔡京当了户部尚书,蔡卞当了“右丞”,便提拔蔡京为翰林学士兼侍读。徽宗即位,谏官陈劾蔡京“交通近侍”,“觊觎执政”,蔡京被贬为江宁知县,蔡京怏怏不乐,不肯赴任。御史陈次升等历数蔡京之恶,蔡京被夺职,到杭州去赋闲。

蔡京在杭州正碰上童贯奉徽宗之命到杭州搜寻书画珍玩,蔡京极力巴结童贯,帮童贯访问、搜罗,“不舍昼夜”。书画珍玩运到宫中以后,宋徽宗看了很满意,童贯乘机说蔡京出力不少,于是宋徽宗对蔡京有了一个好印象。蔡京兄弟俩又贿通宫中的宫妾、宦官,都众口一词地赞誉蔡京,加上蔡京又写得一手好字,颇为酷爱书法的宋徽宗赞赏,于是又起用蔡京,命其当了定州知州。

后又调入宫内,当了佐仆射,掌握了军政大权。

贵州辰溪徭族因不堪苛虐而起义,杀了县官。蔡京悬重赏扑灭这次起义,宣布:杀一徭人首领赐绢三百匹,升为“班行官”,残酷地扑灭了这次起义。

蔡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把原来的旧臣“贬窜死徙略尽”,“犹未惬意”,仍然编造各种罪名,谗逐忠臣良将。采用这些手段,达到了位极人臣,拜为司空、开府仪同三司、安远军节度使、魏国公。

蔡京挥霍无度,视财物如粪土,“倡为丰、亨、豫、大之说”。就是享受要“丰”,要高级,要排场,要规模大。

天子有一次看到用具都是美玉,说:“这是不是太奢侈了?”蔡京说:“陛下当享天下之奉,区区玉器,何足计哉!”蔡京对天子说:“现在钱币积到五千万缗,可以放心地享受了!”于是铸九鼎,建明堂,修方泽,立道观,作《大晟乐》,制“定命宝”。任孟昌龄为都水使者,凿大三山,修天成桥、圣功桥,大兴工役,用钱无数,征民间工役、钱赋无数。两河之民,愁困不聊生。

蔡京的儿子蔡攸、蔡僚、蔡恪,还有蔡攸的儿子蔡行,皆官至大学士。

《宋史》评蔡京:“(蔡)京天资凶谲,舞智御人。在人主前,颛狙伺为同位计,竭四海九州之力以自奉。帝亦知其奸,屡罢屡起。(蔡)京每闻将退免,辄入见祈哀,蒲伏叩头,无复廉耻。”由于蔡京弄权误国,国政弛废,金人长驱而入。蔡京只知乞降纳币,南迁逃亡。“天下罪(蔡)京为六贼之首”,侍御史孙觌极疏其奸恶,帝遂将其放逐儋州,行至潭州(今湘潭)而死,年八十岁。

蔡京有子八人,傺先死,攸、俺伏诛,流放白州,死在那儿。其余子孙皆流放远恶县郡,终于大快人心于天下。

2.童贯的履历及下场

童贯,宋宫宦官。《宋史》介绍说:“性巧媚,善测人主微指,先事顺承。”初任给事于宫内,“未几,为秦凤路安抚制置使,累迁武康军节度使,后加检司空。恃功骄恣,媚上欺下,以宦官而被封为太尉、宣抚使、开府仪同三司、签书枢密院、太傅、泾国公”。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

童贯命大将刘法取朔方。刘法说明不可,欲取必败。童贯硬逼刘、法去取,结果全军覆没,刘法战死。童贯反而报为大捷。百官皆切齿而不敢言。

金人人侵,钦宗亲征,让童贯留守东京。童贯不受命,挟徽宗南逃。路上募青壮年数万为“亲军”,实为童贯的私人武装。徽宗过浮桥,卫士攀上浮桥看太上皇,号哭不止。童贯说卫士们挡了路,使“亲军”射之,中矢落水达百余人。于是引起公愤,群起而劾之。徽宗、钦宗二帝遂把他流放英州。但军民不让,于是命监察御史张徵追上童贯斩于南雄。

《宋史》评童贯:“(童)贯握兵二十年,权倾一时……后宫自妃嫔以下皆献饷结内,左右妇寺誉日闻。”“官卖爵,庭户成市,岳牧、辅弼多出其门,厮养仆圉官诸使者至数百辈,穷奸稔祸,流毒四海,虽醢不偿责也。”

3.杨戬的履历及下场

杨戬,初任给事掖庭(在皇宫当宦官),《宋史》说他“善测伺人主意”。后封为彰化军节度使,权势与内侍梁师成相抗衡。

当时有个胥吏叫杜公才的,给杨戬献策,增加赋租,巧夺民田,夺田后又强迫百姓租佃。又在各湖泊增加渔税、船税,“一邑于常赋外增租钱至十余万缗,水旱蠲税,此不得免”。这一来给他增加了上千万收入,杨戬提拔小胥吏杜公才为观察使。宜和三年,杨戬病死,赠太师、吴国公。靖康元年,国人痛斥杨戬勒索百姓之罪,钦宗下诏削去杨戬的“太师”等谥号。

《水浒传》所写的梁山英雄中,有无真人真事?哪些人是真人?哪些事是真事?论者各有所据。其说不一。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