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水浒传之谜
14522900000001

第1章 《水浒传》的“水浒”有何含义?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四大奇书,《水浒传》是第一奇书。首先。书名就奇。对于为什么名之“水浒”,何时名之“水浒”,历来众说纷纭。那么——什么叫“水浒”?“浒”就是水边;“水浒”,还是水边。《诗经·王风·葛难》:“绵绵葛菖,在河之浒。”梁山英雄的故事为什么名之为“水浒”,其说不一。主要有以下几说:鼓吹农民革命说。罗尔纲在《水浒真义考》一文中说,“水浒”一词出自《诗经·大雅·繇》:“古公直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美女,聿来胥宇。”古公儃父,是周文王的祖父,因为他仁德,得到人民的拥戴,在岐下建立周朝开国的基业。水浒,指古公直父来岐山时经过的漆、沮两水的旁边。这一典故含有歌颂周代发祥史的意味,用来题名描写起义英雄的书,自然是合适的。罗贯中以“水浒”为书名,“表明梁山泊与宋皇朝对立,建立新政权”。

姜太公钓鱼说。明朝万历年间袁无涯刻本《忠义水浒传全书·发凡》说:宋江等身居水?白,但不敢承为这水泊就是他们占有的,而认为一切都是宋王朝的。他们只是“率土”之“王臣”,所以宋江们不是“贼人”,所居之地不是“贼地”。他们暂居水泊是要学姜太公在渭水之滨,等候时机辅佐周文王。

荒远弃寇说。金圣叹在他评点的《贯华堂水浒传》序二里说:宋江一伙是一些“凶物”、“恶物”,应作为垃圾弃到水边。

“睡虎关”说。山东民间传说,东平府有座“睡虎关”,当地人叫讹了,叫成了“水虎关”。后来编戏说书的人就取其谐音命名梁山水寨为“水浒寨”。由水浒戏演化为《水浒传》。

“虚其词”说。汪远本在其《水浒拾趣》一书中说,“水浒”不一定有特别的含义,它只是泛指宋江一伙在水泊附近所发生的故事。

以上诸说,平心而论,当以“虚其词”说为是。鼓吹农民革命说,失之牵强。利用小说宣传革命这样一种思想和策略,不可能产生于元明时代。“水浒”这一名字不是罗贯中取的,而是东平的元杂剧作家首先使用。元杂剧《黑旋风双献功》就有“某聚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半垓来小偻,威镇梁山。寨名水浒,泊号梁山”。

水浒戏《还牢末》里说:“咱那梁山泊里宋公明,不比那帮源洞里方腊”。这说明“寨名水浒”并无鼓吹农民革命的“微言大义”。

金圣叹的“驱逐出境”说,是他自己对宋江们“恶之至,进之至,不与同中国”,是借题发挥他的弭盗论。

《水浒传》作者如果对宋江们恶之至,会著书歌颂他们吗?袁无涯的姜太公说,是以士人之心度《水浒》命名者之腹。宋江的暂避水泊和姜太公的待价而沽是不同的。

此说是由水边联想到渭水之滨的望文生意的猜测。

最后是“睡虎关”的传说。据调查,东平并无“睡虎关”或“水虎关”。因而“水浒”也不可能由“水虎”的谐音演化而成。

《水浒》脱离话本到了成书阶段,文人们要给它取一个文雅的名字,当时无非在“宋江传”、“梁山传”、“水浒传”三者之间选一。很明显,这三者以“水浒”二字最佳。硬要从书名上去东琢磨、西猜测,去发现所谓“微言大义”,那就是索隐派的做法了,是难以真正理解“水浒”二字的含义的。

《水浒传》成为一部文学巨著,非一朝之功,非一人之力。它是由《宣和遗事》和《花和尚》、《青面兽》、《武行者》等说话本发展而成的——